石油期货价格相关的金融事件
⑴ 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什么关系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这里的油价是石油期货价格吗
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的关系:石油价格这里有个简单的供求关系在里面,需求的人多了价格就高了,需求的人少了价格就低了。 现在跌破80美元就是因为根据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判断得出全球的经济将衰退或者增速放缓,这就意味着无论从工业层面还是民用层面,石油的需求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所以价格自然就跌。 经济放缓后,老百姓的赚不到多少钱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导致石油消耗减少,消耗减少导致价格降低~
国际油价受哪些因素影响:政治,经济形式,气候,产量,需求,投机行为。
我国的油价是发改委根据国内外形式定价,不同于国际石油期货价格。
⑵ 石油价格对金融期货,股市的影响
由于石油本身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生产原料的来源的原始资料,所以石油价格的波动首先会影响到现实生活的生产成本,可以说油价是推动通胀上涨的重要推手。近年来的通胀高企除了美元贬值的影响外,就是油价大幅上升的结果。通胀的大幅上涨又会推使大量的社会投机资金涌进股票和期货市场进行投机交易,从而推高股票和期货的价格,行成上涨或下跌趋势。但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关键性因素是两点:一,是市场对石油的实际供求关系,例如中国的经济崛起使得我国成为用油大国,而原油年总产量的增长速度没有中国的用油增长速度快,那就会推高国际油价;二,是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变化,例如美元的长期贬值使得原油成为投机资本的套利保值工具,那么在期货市场上大量的资本买原油的多头的头寸,同样也推高油价。详细的信息您可以参考:http://baofeng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0450197520116262646213/
⑶ 历史上原油价格最高是多少在此期间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答:历史上原油价格最高的是纽约油价盘中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
⑷ 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石油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前需求影响了原油价格。当下很多国家还是处于停工的状态,不管各国政府如何刺激,采用何种政策,都无法有效的拉动原油的需求。
原油是工业的命脉,连生产都没有了,还要那么多原油干啥呢?所以,市场还是依靠供给端来稳住原油价格。那就是减少原油的供应量。
本来减产协议已经达成,但是减产后的供应量以及存储量仍旧高于原油的需求量。那么原油自然还是大跌。
⑸ 中行的原油期货,为何惨遭华尔街欺压
主要是中行在这次石油战中并没有用很好的风险意识去对待这次石油价格战,相比于中国的其他银行,中行在这次的石油价格战中反应迟钝,在移仓日期上中行的不以为然态度直接让中行的心态崩了。
中行直接在这次石油博弈中让自己被美国资本家爆仓血亏了一把,所以说我们国家的金融行业还是对风险意识准备不足,所以说此后的我们必须加强这种安全意识的学习。
⑹ 因原油宝风险事件,中国银行被罚5050万,原油宝事件指什么
因原油宝风险事件,中国银行被罚5050万,原油宝事件指什么呢?其实简单的来说,原油宝是一个关于理财的产品,并且这是涉及国外和国内的金融结构,但是由于中国银行的错误,没有及时清仓,导致很多的买家亏本了,他们认为,这个损失应该由中行来承担。
在事件发酵这么久之后,现在我的争论的焦点就是中行在那个时间点,有没有清仓,是否真的有按-37美元交易。我觉得中行应该把全部的交易明细都呈现给大众,如果真的是由于中行的失误而造成的,那么中行就应该主动承担责任,承担损失的金额不能把亏损转嫁给原油宝投资者头上 。
⑺ 中航油事件体现了哪些金融风险类型
中航油事件发生后,人们最先想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会发生规模如此之大的损失?从事衍生产品交易的中航油公司难道没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如果有,中航油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导致如此巨大规模损失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这么大的损失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公司在损失逐步增加的过程中为何没有及时采取止损措施?这些疑惑本质上反映了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我国监管机构只批准少量企业从事以套期保值(即对冲风险)为目的的国际衍生产品交易,中航油即是一家为中国航空业进口油料并被监管机构许可从事石油套期保值衍生产品交易的公司。中航油从事的交易是如何由石油价格套期保值走向了石油价格投机的呢?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市场经济中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即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近一二十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因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到美国橙县和我国的中航油,有些人对衍生产品已经谈虎色变。面对这些惨痛教训,我们今后还能否继续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和管理风险?国内金融市场还能继续开设和发展衍生产品交易吗?由此我们将审视风险管理的另外一个基本问题,即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中航油事件与英国巴林银行、日本大和银行和美国橙县事件的一个共同之处是,事件的主角都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大和银行的井口俊英和美国橙县的罗伯特·西特罗恩在事发前都是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交易高手,被市场誉为“明星交易员”。尽管中航油的陈久霖在衍生产品交易上还算不上“明星交易员”,但近年来也是颇为风光的“明星企业家”。然而,这些“明星”最后都成为了国际金融市场上著名的“流氓交易员”。为什么闯大祸的往往都是“明星”?这种现象对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什么意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思考另一个问题,即如何认识风险的双侧性和管理“明星”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问题
作为在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上市的现代公司,作为少数几个被批准具有从事海外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国有企业,作为在国际能源产品市场上代表中国的重要交易商,中航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架构。既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也配置了专职的风险经理和风险管理主管。对每个交易员的亏损限额都有明确规定:凡损失2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都要提交给公司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累计损失超过35万美元的交易,必须得到总裁的同意才能继续;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将自动平仓。据报道,中航油只有10位交易员,即便按照10位交易员同时亏损最大限额计算,整个公司的最大损失也不应超过500万美元。然而,中航油最终的实际损失达到内部控制机制设定限额的100多倍,可见其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显然早已沦为地地道道的“花瓶”。
现代风险管理有两条基本的原则:一是风险管理自上而下的原则;二是风险管理独立并建立在良好公司治理架构基础上的原则。前者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强调的是公司高级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首要责任,他们负责在整个公司范围内自上而下推动风险管理,职位越高,权力越大,风险管理的责任也越大,更重要的是,高级管理层本身也应该成为风险管理的对象和重点。后者认为,在股东所有和经理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中,风险管理应该独立于具体承担风险的经理和业务部门,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要直接向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汇报。这是因为,在市场中承担风险的经理可能由于多赚钱拿到更多奖金,赔钱则由公司(股东)承担。这种不对称的风险激励而使得经理们具有承担高风险的偏好,自我控制风险的动力减弱。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在新加坡以年薪高达300多万美元而被誉为“打工皇帝”,而他给公司造成的5.5亿美元的损失却只能由公司的股东承担。因此,如果中航油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真正独立于“打工皇帝”陈久霖并将公司的风险承担和遭受的损失及时反映到董事会,中航油的损失料定会受到有效的控制。当然,中航油董事会也必须达到服务于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良好公司治理的要求。
中航油风险管理技术手段和系统最终沦为“花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内控制度的失效使得任何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失去了前提基础和根本保障,二是衍生产品交易由对冲风险的手段逆转为承担风险的投机甚至赌博的工具。中航油事件充分显示了内控制度有效性对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保障作用。正是认识到这个问题,基于国际风险管理最佳做法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倡导内部评级等高级风险量化方法和认可衍生产品等风险缓释技术的同时,提出了采用这些方法的制度条件,即必须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对冲与投机的区别
投机和对冲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种风险交易行为,但二者在概念上具有本质差异。前者的本质在于投机获利,是交易者基于对某种产品价格走势的预测,采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基本策略,以期获取投机利润。投机本质上是以盈利为动机的风险承担行为。对冲交易的本质在于降低甚至消除风险,是交易者针对某种风险已经在其他资产或业务(通常被称为基础资产或标的资产)中已经存在的情况,采取反向的操作方式将风险抵消,从而使被对冲的基础资产或业务的未来价值和成本支出控制在所希望的水平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套期保值。例如,以进口航油为主营业务的中航油公司在国际油价高涨时面临进口成本上升的风险,因而具有套期保值的需求,可以选择买进石油期货或看涨期权,一旦石油价格上涨,买入的石油期货或期权所实现的盈利便可以抵补进口现货石油的成本上升。
尽管对冲和投机在理论上有本质区别,但实践中二者的差别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甚至模糊难辨。对冲是两笔交易的组合,是对冲交易与基础交易风险的冲抵,如果基础交易不存在,衍生产品交易就成了以承担风险获取收益为目的的投机交易。比如,如果不是为了对冲进口石油面临的油价上升的风险,或者没有对进口石油套期保值的需求,单纯的期货交易就是一种投机获利行为。在5%的保证金制度下,5.5亿美元亏损意味着中航油的衍生产品交易规模至少高达110亿美元。以每桶50美元强行平仓价格计算,这相当于中航油要购买3000万吨燃油现货。但实际上中航油所供应的91家机场全年仅有500万吨航燃油需求。由此可见,中航油的石油衍生产品交易已经远远超出了套期保值的范围,成为了纯粹的投机行为。
投机和赌博是市场经济中最容易让人们混淆的概念和行为。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对风险的承担和对盈利的追求。但前者在市场经济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以承担风险换取收益的投资行为。作为投资者的投机者,其所追求的盈利在理论上表现为风险溢价,即所投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无风险收益率的那部分。然而赌博本质上偏离了投资的范畴,赌博者所追求的是缺乏科学投资分析的某种极端盈利,这种盈利目标的实现通常只能凭借运气,但其结果大多是血本无归。
我们可以假设,中航油在建立空头仓位的初期还可能本着投机的心态,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求基本面和油价历史数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得出了油价下跌的预期。但随着油价的上涨,损失的积累,中航油试图加注扳本的赌博心理替代了最初的投资性投机心理,甚至在损失数亿美元的情况下竟然冒着被指控内幕交易的风险将公司15%的股票出售换来1亿多美元继续维持陷入巨额亏损状态的仓位。至此,中航油早已忘记了投资性投机所应该遵守的多样化分散风险、交易止损限额等风险管理规则,其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事实上已经演变成为一场空前的“石油豪赌”,一场资金实力的对决。不幸的是,它遇到的对手恰恰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对决经验的国际对冲基金。
衍生产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经济,市场价格——包括商品、汇率、利率和股票价格——总是不断波动的,而衍生产品的基本功能就是为市场参与者以对冲风险的方式提供套期保值的工具。衍生产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用于套期保值来降低风险,也可用于投机获利从而增大风险。近二三十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在风险加剧的环境中广大市场参与者普遍的风险管理需求,而并非少数市场参与者的投机获利需求。在国际上,衍生产品用于对冲风险和套期保值是受到普遍认同和鼓励的,而用于投机获利则常常受到严格限制和监管制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市场化,衍生产品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一方面,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增加,以及国际投融资规模日益扩大,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和国际利率风险等也在不断加大,我们应该学会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衍生产品来管理这些风险,否则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由于缺乏对冲机制而给投资者管理风险带来的局限日益明显,近些年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呼声不断,加快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市场经济深化的必然需求。
⑻ 石油暴跌属于金融事件吗
对于石油,作为一个从事该行业十年的老工程师,而且有着金融学背景的我,我很想多说些,石油作为一种商品,这是它最起初 最低层的属性;
其次,它的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又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属性。直接影响或者决定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当然了,更多的学者称之为政治属性。
第三,金融属性。它的影响直接就是全球性的。最近俄罗斯的卢布暴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美国联合沙特(主要是她代表欧佩克)搞得,通过金融市场的炒作,直接打压石油价格,由于俄罗斯的外汇和财政80%的靠石油而来,因此打击石油价格就是打击俄罗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