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大豆期货市场
❶ 商品期货很多名称都有一个月份,这个月份代表什么如二豆5月
期货不是现货,是约定一个时间交易的模式,看看大商所的几个产品 值得就是2013年5月 13年7月 ,以及2014年9月的大豆的价格。因为物价是变动的,所以期货合约也是有涨有跌,这就给投资提供了操作空间
❷ 2016青岛大豆5月6期货早报
1、【进口大豆】截止4月28日当周,当前年度市场美豆周度净销售81.58万吨,美豆周度出口为30.57万吨,仍好于预期,预计5月份美国农业部会继续调增出口量1000-2000万蒲。截至4月30日,美豆出口检验量17万吨,累计出口检验量为4374万吨,上年同期为4598万吨。
CONAB将巴西产量从1.01亿吨调减至0.99亿吨,因收获进入尾声,证实巴西单产确实遭受了不利影响。巴西油籽加工协会预估巴西大豆产量9970万吨。Franca Junior预计巴西产量为9810万吨,3月预估为9950万吨。
阿根廷的降雨,对收获和内陆运输产生实质性影响,同时产量也受到影响。在过去的两周阿根廷的收割进度停滞,截止28日,收割进度24.2%,上周16.4%,去年同期62%。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将大豆产量预期下调至5600万吨,之前预估为6000万吨;阿根廷农业部将产量从6090万吨下调至5760万吨;Informa下调阿根廷产量预期从5950万吨至5500万吨。
印度大豆加工协会调低2015/16年度印度大豆产量预测值至692.9万吨,早先预测为738.8万吨。
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南美今年8月以后可供出口的大豆数量将同比减少,因此大豆的出口将转至美国,随美豆出口预期的好转,库存消费比下降,大豆价格仍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美豆在操作上建议在5月份当市场炒作面积增加时逢低做多,下半年或有较高的涨幅。
昨日美豆受出口销售利好拉升后大幅下跌,市场解读为获利了结。
2、【棕榈油】3月马来产量121.95万吨、环比+16.9%,此前市场预期为110万吨;出口133.44万吨、环比+23%预期一致;期末库存188.5万吨,环比-13%,符合预期。4月份市场对马棕月末库存的预期在180万吨左右,环比下降约4%。
SGS公布4月1-30日马棕出口量环比减少6.8%;ITS公布4月1-30日马棕出口环比减少5.6%。目前豆棕美金价差仍小,抑制棕榈油出口。
海关数据3月份进口量41万吨,同比增67%,从马来进口8万吨,从印尼进口33万吨。昨日马盘大幅上涨,主要受近两日林吉特大幅贬值影响,中国进口棕榈油美金价格变动不大。进口倒挂仍在收窄。
马棕出口情况环比没有改善,而产量正逐步复苏,棕榈油价格或已见顶。豆棕价差扩大仍有空间。未来关注棕榈油的出口销售情况。
3、【豆油豆粕】截止4月29日当周,豆粕库存的压力缓解,开机率52.77%,升约1个百分点。2015/16年度全国压榨大豆总计459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47万吨,增幅10.76%。自然年度压榨量为240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47万吨,增幅6.5%。进口大豆港口库存达到578万吨,较上周减少6万吨。截止5月1日,沿海地区油厂豆粕库存78.7万吨,较上周增约10万吨,未执行合同313万吨,较上周减少9万吨。根据天下粮仓的预计,5月份预期增至810万吨(减少40万吨),6月份830万吨(减少20万吨),7月份800万吨,4-7月到港量达到3112万吨,大幅超过去年同期2902万吨。受阿根廷装运影响,调减到港预期。
豆粕方面:目前受需求影响,豆粕现货基差仍维持弱势, 未来月大豆到港充裕,随天气转暖,豆粕需求会略微好转。3月生猪存量量环比小幅增长0.9%,是去年10月以来首次上涨,能繁母猪数量较2月持平,是自2013年9月以来首次未出现下调,预计6月后开始环比增长,养殖可能开始出现复苏,但存栏数量同比下降仍较多。总体而言豆粕价格波动跟随美豆,豆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回到前低已不再可能,5月份豆粕价格可能会在经历小幅回调后再度走高。建议逢低做多。
豆油方面:库存随开机率提高而缓慢增加,需求受菜油压制,目前豆油也出现进口利润,看空国内整个油脂市场。
4、【菜油和菜粕】今年国产菜籽继续大幅减产,主要原因为受经济效应影响种植面积减少,农民对单位面积的生产投入减少,以及寒潮天气影响。
受持续大量抛储的影响,截至目前已拍卖240万吨,实际成交175万吨,本周继续抛储,最近一期的成交率99%,成交均价5555元,只要抛储持续,做豆菜油价差缩小难有大的行情,抛储力度并没有因为菜油质量提升而减弱,抛储的菜油将从目前开始集中出库,同时近月的加拿大菜油也表现出较好的进口利润,近日陆续有买船。
近日菜粕价格大幅上涨,主要受进口菜籽商检要求的驱动,目前进口菜籽需要卖方一个文件表明已尽力把杂质降到最低,当前出现船只到港后无法卸货的情况。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延误时间增加厂方的成本,影响后期的买船等。
具体可参考-金股顺
❸ 什么季节是大豆期货的低谷主要什么因素影响
如何分析农产品期货的季节性行情
农产品的共性就是具有固定的一年一度的播种、生长和收获季节性周期,也恰恰是农产品这种特有的季节性供求关系变化使得其价格波动在每年的一些特定时期内同向运动的趋势性十分明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季节性特征把农产品走势大体分为:播种生长阶段、收获季节、销售淡季和销售旺季等几个不同阶段。又因为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指引,它们的基本面影响因素是一致的,走势基本是联动的,因此,下面我们以几个品种为例,从季节性影响因素这个角度分别对其期货价格走势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拿大豆品种来说,根据自然规律从每年的4月开始,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开始播种,当年9月份开始收割。从10月份开始,南半球的大豆主产国又开始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从这一种植生长周期可以总结出,每年的7、8月份属于全球大豆的供应淡季,大豆青黄不接,消费需求旺盛,因此价格多是高企;而每年的11月份左右是全球大豆的供应旺季,现货供应充足,价格多处年内低谷,这一规律从上图CBOT大豆行情长期走势中不难得到验证。
仔细观察以上CBOT和DCE大豆近年来季节性走势图,首先我们可发现,国内外大豆价格的相关性很强,纠其原因主要是:2000年以来人们膳食结构的调整使得我国大豆需求激增,国产大豆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加之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使得进口大豆数量出现大幅增长,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走势联动性增强;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2000年至今,每年因季节性而形成的的阶段性高点多出现在5月-8月,主要是因为每年3-5月是销售旺季,而7、8月份又是供应淡季,这样高点出现在这期间就不足为奇;9-11月份进入大豆收获季节,受供应压力影响价格多处年内低点,产量确定后,随着消费的增加,库存的减少,价格有开始抬头趋涨。不过,每年二月份多是过节时期,市场交投清淡,谷物价格通常盘跌。这些规律都很好验证了大豆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趋势。目前正处于8月份,正是供应淡季,又由于目前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严重干旱,国内大豆减产基本定局,而美国大豆产区近期天气也是十分炎热干燥,大豆天气行情再度显现,在大豆收获季节来临前,有望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因此依据这一特点可以估计在9--11月份供应压力前大豆可能会形成一个短期高点。
接着再看玉米品种,玉米与大豆的生长周期相差无几,从上图可发现玉米最明显的特征是仲夏到收获期间价格多是走跌。由于新年度玉米产量不确定性的影响,7月份的价格往往达到年内最高价格。即使在7月份中期之前价格开始跌落的年份,如果收获前景可观,价格仍可持续走低。每年10月正值收获季节,由于大量玉米集中上市,市场供应压力最大,价格往往会跌到一年中的最低水平。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玉米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随着变化。农业部前期发布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 年)》(以下称《规划》),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按照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这对前期国内利用玉米发展燃料乙醇的炒做泼了一盆冷水,玉米期价也因此 从1700元/吨上方连续回落至1500元/吨以下。由于过渡打压后,近期的东北农作物用地发生干旱灾害,导致玉米期价产生了"反季节"的上涨行情,但于8月10日将有"吉林省2007年轮换地方储备粮竞价销售交易会",届时将销售轮出省级储备玉米10万吨,这对于玉米期价将是一个压力。在供应季节来临前玉米产生大幅度反弹的行情较小,上涨空间有限。
最后转到国内外小麦品种上,以北半球冬小麦为例,其播种时间为10月上旬(寒露后)至下旬,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麦有两个明显的季节倾向:其中之一就是冬末到收获季节来临之前的春季这一时期惯于下跌。多数年景,小麦价格在1、2月份因资金回拢影响都会经历季节性疲弱期。又因每年冬麦上市后的7月份一般为小麦的供应旺季,价格多处年内最低点;另一个趋势就是从收获季节的低点到秋季或者冬初小麦消费逐渐进入旺季,价格倾向于上涨,春节左右因消费带动价格到达年内高点。在今年的六、七月份新麦集中上市压力下,强麦期价产生了一个季节性低点,随后变于七月底产生了强劲的上涨。
综观以上三个品种的季节性因素对价格变化的长期影响作用,尽管活跃的期货交易可以削弱较明显的价格运动趋势,但特定时节的价格同向波动趋势仍然十分明显。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农产品的价格趋势主要是受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面因素影响。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又是有季节性的,这样每年从作物播种到收获前夕,由于旧年度作物的库存量与新年度作物的产量存在不确定性,作为具有预测效应的期货交易往往容易随着市场对天气、病虫害等因素的炒作而大幅波动;其后随着收获季节到来农产品每个品种的新年度产量情况逐渐明了,必然市场就开始面临季节性的供应压力,若是丰产年头供应压力则最重,价格也最弱。若是减产年头则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上涨行情;新粮上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期货价格对需求、库存等因素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其趋势性也越来越明显,尤其进入消费旺季,市场的供需矛盾不断得到深化,此时市场人气越来越旺,持仓量迅速增加,期货价格往往最强,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新概念题材的炒作。因此,季节性因素是我们在制定农产品操作计划时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分析上述几个品种价格的季节性走势是建立在对各品种长期数据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其整体体现出了农产品由供求主导的季节规律性,但其中不时也存在偶然现象。例如2003年大豆收获季节的反季节上涨,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大量进口美豆,而恰恰美豆又大幅减产,一时间美国大豆库存消费比创20几年来历史新低,处于那种供求严重失衡状态,市场充满了对未来供不应求的预期,季节性收获压力完全被抹煞,导致价格在收获季节一路狂飙。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等突发因素,还有一些新概念题材的影响也容易导致价格的反季节性走势。这就提醒我们,在分析相关农产品走势时,也不能只简单地依据其季节性走势来操作,其他阶段性的因素也需要时时加以关注并能做出客观评估。
总之,在世界范围大的供求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农产品的季节性特征表现突出,当大的供求面严重失衡时,季节性特征往往容易被淹没,价格很容易走出反季节性行情。季节性特征是农产品的固有属性,进行季节性分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价格短期内的发展趋势,但要把握其长期走势还必须同时兼顾其它大供求面的影响因素。
❹ 期货案例题
担心价格上涨,那就是买入套期保值,该出口商只需在1月17日签订合约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以3180的价格买入开仓5月份的大豆期货10手,等到4月17日,出口商以3200的现价买入100吨大豆现货(相较1月17亏损10000元),同时在期货市场将5手大豆多单平仓(获利10000元)盈亏相抵,达到套保的目的
❺ 为什么期货都炒作5月与9月的合约
你说的是大豆吧
大豆5月河9月相对其他合约活跃是因为相对炒作题材较为丰富
5月合约比较1关注南美的基本面因素,南美大豆基本上到5月后就收割了,所以5月合约比较关注南美的天气,另外5月合约不像1月合约有沉重的现货压力,所以一旦有题材就容易炒作。
9月合约,是现货库存最少的时候,多头愿意以此作为对空头发难的合约,让空头没有办法组织足够的货源。
❻ 为什么期货都是5月份的合约交易最活跃
多数合约是1 5 9月份活跃(农产品),工业品不一样,经常换月,像铜一个月换一次。交易量集中在少数月份,有的是收获消费的原因,也有的就是中国期货市场不够活跃,所以套保,投机都去交易量大的合约。一般成交量最大那个是主力合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不断转移到新的主力合约。中国期货市场主要成交量集中在一个合约,这说明市场参与者过少,投机氛围浓。对比美国市场,你会发现很多月份都有不小的成交量
❼ 大豆期货历史数据
答: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黄大豆。 2002年3月,由于国家转基因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口大豆暂时无法参与期货交割,为此,大商所对大豆合约进行拆分,把合约拆分为以食用品质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1号期货合约和以榨油品质转基因、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物的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近年来,随着我国榨油业发展迅速,榨油用大豆已成为我国大豆市场的主流品种,其生产、流通和加工都具有相当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❽ 黑龙江省4 5 6月分大豆价格走势分析和5月份大豆期货价格
要想几个月后卖,不如现在卖了。要不你就多等等,目前长的趋势不明显。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