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应对措施
1. 如何去分析大宗商品
我只能介绍一下分析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共同方法。
大宗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说是由他的供需关系决定的。包括产量、需求、生产成本、进出口、库存、运输、季节性特征、现货贸易特点、政策因素、货币通胀因素、交易制度因素等等。
从期货盘面的角度,资金推动是直接因素,多依赖于技术分析。价格趋势、持仓量、成交量、时间周期、心理因素、周边市场环境,等等。
实际上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是市场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反映,期间此消彼长。对于资金不是很大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技术分析为主。对于资金较大的投资者,更要关注基本面因素。
2. 影响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您好银芝麻给您回答: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迅猛地发展,有较多的海外资金流入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开始表现出了更强的金融属性。
1、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决定商品期货的真实价格。如果期货市场非常大,独立的交易个体不具主动权都是被迫接受合约价格的,商品期货市场中商品价格的变化既不会受到单个操纵者的控制也不会受制于非理性因素;另外,如果商品期货市场规模足够大且商品期货市场内充斥着足够多的交易者时,大宗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将会充分反映市场信息,我们得到的商品期货合约价格才是最真实的价格。
2、商品期货标的资产的供求关系
商品期货与现货标的紧密相关。由于现货价格受市场中现货商品实际供求关系影响,而现货价格又会影响期货合约价格,因此期货合约价格也受到商品供求关系以及外部市场因素等影响。
3、投机与套期保值比例
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以及投机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充分分散市场风险,他们更喜欢看到商品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标的价格一致。市场中的投机者,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利益,在投机中搞活了市场,这也预示着其在获得可能高额回报率的同时也要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
因此,只有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具有恰当的比例时,市场才可能健康的运转,否则,如果市场中充斥着大量的套期保值者,他们厌恶风险,市场流动性较差,期货合约价格不能对信息作出及时反映;反之,若市场中充溢着大量的投机者,风险较大,很可能导致整个期货市场濒危。因此,只有保证市场内的期货合约价格与现货比例一致,期货市场才能发挥其价值并稳健运行。
3. 关于大宗商品期货问题~
您好商品期货开户是免费的,一般试试水
拿3-5万就可以,开户很简单,您需要准备本人身份证和5大银行的任意一家银行卡,开户过程大约30分钟,开户过后办理银期
1天后基本就可以使用,交易只收手续费,手续费每个品种不同。
对于做空,简单来说
做多是低买高卖
先买后卖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做空就是现卖后买
高买低卖,在高处预计未来价格会下跌,提前卖出商品期货合约,再价格低位时,买入合约对冲平仓。
4. 理论上大宗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到底哪个应该更高
理论上期货价格高
理论上,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加上相关费用得到的。这个相关费用包括仓储费,
管理费,资金占用利息等等。这里资金利息,仓储费,管理费就是你的持有成
本。如果你买入现货,卖出前肯定是先存放起来啊,就涉及到仓储和管理了。如
果几个月后你要卖出的话,价格肯定要高于你买入价格再加上这两个费用,否则
你就赔了。另外如果把钱存入银行,肯定是有利息的。所以你买期货合约的话,
至少要卖家高于价格加上相关时间的利息才会有盈利。期货就是这个道理,三个
月后的期货合约价格,就是现货价格加上三个月的仓储,管理费用,外加把相同
资金存入银行三个月的利息费用。
货物的买入价格是一定的,而相关的费用是你在买入后卖出前的这段持有期间产
生的,这就是你的持有成本。其中现货价格只计算了一次。
5. 华尔街如何透过期货市场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比如国际小麦现货价格是6美元一蒲式耳,现在华尔街发布一个主流报告,说未来全球小麦的主产区由于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会普遍减产,因此报出了6.64美元一蒲式耳的6个月期货买盘。这样,会提高小麦现货的交易价格,因为如果现货买家不提高购买价格,卖家会受利益驱使,倾向于推迟交易,转而提高对期货交易的供给。不过,如果未来的情形不是这样,小麦并未减产,而是供应充足,期货买家就会发生巨额亏损,而以后的华尔街报告也会被降低可信度。
所以,你高估了华尔街的能力,虚拟经济的参与者一定是以实际发生的情况作出合理判断,才能长期牟利,在大多数情况下,也难以通过虚拟交易控制实际经济的价格表现(当然,偶尔的极端情况下,还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也要跟实体经济的参与者(比如小麦这事,与大的农场主联盟)共谋,属于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
6. 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意味着什么
在正常的情况下,期货价格通常高于现货价格(正向市场),这是因为期货价格代表的是未来的市场价格,其中包含持仓费用。持仓费是指为拥有某种商品、有价证券等支付的仓储费用、保险费、和利息等费用的总和。
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的市场就是反向市场,出现这种市场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近期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非常迫切,大于近期产量及库存量,使现货价格大幅度增加,高于期货价格;举个例子:比如现在的白糖,现货价格远远大于期货价格,
二、预计将来该商品的供给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期货价格大幅调度下降,低于现货价格。
7. 期货中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都与那些主要的因素有关
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这是大宗商品投资和交易的人员都是非常关心的话题,同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世界经济中大宗商品无处不在,每天的吃穿住行都包含大宗商品,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面给进行具体说明:
一、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首要因素
供需因素是影响大宗商品的根本性因素,也是起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例如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等会导致需求的增减。但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供需矛盾的信息经常被操纵者别有用心的人为放大,而且放大的程度往往是n多倍,进而造成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暴跌。
二、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因素之美元及汇率:
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现负相关关系,且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呈正相关关系多发生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一般而言,铜、Brent原油与美元汇率波动关系较为接近,而黄金与美元汇率负相关关系较其他大宗商品强的多。
(7)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应对措施扩展阅读:
趋势:根据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最新发布的《2012年2月大宗商品供需指数(BCI)数据报告》显示,在其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上涨,其中,能源涨幅居前,最高为2.14%。
这反映出国际油价对我国的影响深远,但是耗能比重超70%的煤炭价格连续下跌,表明大宗商品市场虚热仍在,下游回暖仍待时日。
在生意社跟踪的100种大宗商品中,有55种在2月份出现上涨,100种商品的平均涨幅在0.35%。能源和有色成为2月份的两个亮点板块,其中能源平均涨幅最高,为2.14%,有色平均涨幅最低,为-1.87%。
环链: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由此人们担心,价格居高不下的大宗商品将引发长期的通货膨胀。
8. 期货市场,大宗商品存在有什么意义
期货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价格发现功能,规避风险功能
发现价格
由于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远期交割商品的一种合约交易,在这个市场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对各种信息的不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远期价格的不同看法。期货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反映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回避风险
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
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现货商品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同时受共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价格变动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于有交割机制的存在,在临近期货合约交割期,期现货价格具有趋同性。
交割:期货交易的了结(即平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冲平仓;二是实物交割。实物交割就是用实物交收的方式来履行期货交易的责任。因此,期货交割是指期货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合约到期时,对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仓合约按交易所的规定履行实物交割,了结其期货交易的行为。实物交割在期货合约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实物交割机制的存在,使期货价格变动与相关现货价格变动具有同步性,并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步趋近。实物交割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现货交易行为,但在期货交易中发生的实物交割则是期货交易的延续,它处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交接点,是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期货交易中的实物交割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是期货市场两大经济功能发挥的根本前提。
期货交易的两大功能使期货市场两种交易模式有了运用的舞台和基础,价格发现功能需要有众多的投机者参与,集中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充沛的流动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为回避风险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时期货也是一种投资工具。由于期货合约价格的波动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过合约的价差赚取风险利润。
9. 期货 关于通货膨胀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问题
通胀时期避险资金会流入商品市场,尤其是流入黄金市场进行保值。另外通胀时期由于货币贬值,所以商品就会显得便宜,而存在了一定的上涨空间。
通胀之后,通常都面临着货币紧缩问题。央行通过再贴现,窗口指导和在资本市场的操作回笼多余的资金。另外避险资金这时候也会投资到经过通胀之后显得十分便宜的甚至破产的优质资产,也就是投资实业。这样的话商品市场就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面临调整。
自1971年开始,大宗商品出现过两轮大幅上涨行情。一轮是在1971-1980年,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二战后最严重的“滞胀”时期,经济停滞不前,增长缓慢,而通货膨胀严重,导致商品暴涨。CRB指数由1971年9月30日的96.80点上涨到1980年11月28日的334.8,上涨幅度246%。其中原油由3美元/桶上涨到1980年的40美元/桶,黄金由35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
而2003年以来,大宗商品再次出现暴涨,尤其是龙头品种原油,从1998年底的10.72美元/桶,上涨到2008年7月11日的147美元/桶,上涨幅度巨大。表面上看是全球经济大幅增长带动需求增长引发商品上涨,经济增长确实是商品上涨的一大重要因素,实际上更重大动力就是全球资金泛滥导致的通货膨胀,这主要是由于在“9.11”之后,美联储长期将利率长期维持在1%,相当于向全世界输出通货膨胀。2003以来,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同时美元处于贬值之中,经济增长与美元贬值是商品大幅上涨的两大动力。
导致通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信用货币,比如信用卡,贷款等,相当于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当前的货币流通量,而央行为了弥补未来的缺口,则在当前要发行大量货币,导致货币供应过多,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