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人性分析报告
① 黎鸣的《中国人性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一部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中华命运兴衰的扛鼎之作。
主张人性本善的中国人,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皇权竟为自己造出了一个非常缺乏人道、非常不善的官场化社会;而主张人性本恶的西方人,近500年来竟首先创造出了一个科学、民主、自由,相对而言更富裕、更尊重人道的社会。
这个巨大的悖论是怎样生产的呢?
目录:
前言
天篇 人性论
人的本性都是恶的根性,人的生命即是对这些恶的根性的燃烧。火焰象征着人的精神,它引人向上,向着真、善、美。生命燃烧得愈是完全,精神愈是美丽、愈是富贵。
第一章 自然的人性
主张人性本善的中国人,却让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皇权制度为自己造出了一个非常缺乏人道、非常不善的官场化社会。而主张人性本恶的西方人,近500年来竟创造出了一个科学、民主、自由,相对而言更富裕、更尊重人道的社会。这个巨大的悻论是怎样产生的呢?
1.人性的生物之根
2.基因:人性自私之根
3.自私与原恶
4.原恶:永恒的人类本性
第二章 社会的人性
世界上的人类赖以表现其人性的时、空、信息场综合分解为官场、市场、情场。在官场,人类追求权力;在市场,人类追求利益;在情场,人类追求情感。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可由其人性场的中心所在判断出来:以官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权力高于一切,必定是愚昧专制的;以市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金钱高于一切,难免腐化堕落;惟有以情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才可能是最文明的理想社会。
1.人性场:官场、市场、情场
2.人性场与陷阱
地篇 人格论
只有执著于至少一种人类原精神的民族才可以称之为世界性民族,而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总会有它典型的人格。我认准中华民族、英语民族和犹太民族。
第三章 三大世界性民族:中华民族、英语
民族与犹太民族
1.共性
2.差异
第四章 世界性民族与典型人格
1.中华民族与典型的官场人格
2.英语民族与典型的市场人格
3.典型人格与原恶
4.典型市场人格使命的终结
5.犹太民族与典型的情场人格
6.场化社会与社会发展的场动力
……
人篇 人文论
和篇 国运论
② 中国十大咨询公司有哪些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有:
1、中信证券(上市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海通证券(于1988年,中国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国内行业资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证券公司之一,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广发证券(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上市公司,国内资本实力最雄厚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招商证券(百年招商局旗下的金融证券领域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拥有国内首个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国泰君安(国内规模最大、经营范围最宽、网点分布最广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国信证券(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源起于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三家营业部之一的深圳国投证券业务部,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华泰证券(全国最早获得创新试点资格的券商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银河证券(联合4家国内投资者发起设立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国内金融政权行业领先地位,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中信建投(证监会批准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证券公司,第一批取得创新试点资格的证券公司之一,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光大证券(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投资控股的公司,十大证券公司品牌,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公司之一,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③ 大家说人性都是自私的,对吗可是我认为人间自有真情,网友也真诚!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以前我总觉得说这话俗气,把人都看成了散发着铜臭味的势力小人。而我不喜欢常常把“孔方兄”挂在嘴边,也不愿与葛朗台式的人为伍,还时常庆幸生活周边的环境是一片净土。平时单位的同事大多数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可今天我却看出了人性的自私和肮脏,悟懂了“人为财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有人说:人的自私是与生俱来,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造化,有的人私心要重些,有些人私心要轻些,有的人只是占点小便宜,而有的人会私欲膨胀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人平时善于伪装,一旦涉及私利他们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有的人比较张扬,豪不掩饰自己的私欲。。。。。。
今天我可看到了一场人性私欲众生相。单位为了给职工谋福利,准备在去年购置的一块空地上修建职工宿舍,主要是解决一部分职工的住房困难,有些有房的户还可以通过福利房赚点钱,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分上房只能采取商品房开发的形式进行修建(国家政策规定原有福利房的户不能享受集资建房,而商品房不受此限)。接下来寻找开发商洽谈,前来洽谈的有六个,每人拿出自己的开发方案,由职工进比较。今天开会讨论方案,每个人都说一套,各怀心事,其目的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虑大局,如何把事情谈好、谈拢,大有最好不用花钱免费住房的趋势,有的信口开河、有的只想自己利益、有的为了利益硬想要某开发商来开发,大家争得面红脖子粗,结果会白开了,不欢而散。。。。。。
从今天的事,我终于看到了平时掩饰下的人性的自私!!
http://www.ann.cn/blog/more.asp?name=juanzi&id=11334
人,其实都是自私的。
有的人,平时很大方开朗,谁也看不出他是个自私的人,可一到了关键时刻,他那自私的本性就表现无意。
譬如我吧,很多人都说我大方开朗,可到了关键时刻,我也是自私的,譬如下午,我的朋友在一朋友的论坛回了一贴《再说一次,你没错》被人删除了。我立刻气不过,在Q上告诉他,“我正义一回,帮你讨说法去。”于是便在那个论坛发了疑问《XX是可以随便删贴的地方吗?》
全文如下:
刚我朋友回复在《最后的落幕致辞》后面的回贴《再说一句,你没错》怎么删除了?
他好象并没有什么过于激的言行啊。
我二分钟之前看看还有
可再刷新看看就不存在了。
???????????????????????????????????????????????????????????????????????????????????????????????????????????????????????????????????????????????
不会将我这贴也删除了吧?
可能因为我是那边的老朋友,他们没人删除我的了,引来一大帮朋友的结实和附和。原来被删除的贴的人不止我的朋友一个,我想他们不删除的原因可能因为我是他们的老朋友,而且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看的人也不少了。
其实就这事而言,我是自私的,如果那个不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是一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人,说心里话,我不会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我何苦。可是,就因为是我的朋友,我便扮演了一回正义的角色。
可是后来朋友告诉我,他已经在那个论坛发不了贴了,我估计,他已经被打入黑名单了。我感觉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多么自私的人性!
平时谁也看不出会是那么自私的人,而且我一直觉得那论坛很大气,并且那个属主是我非常敬昂的一个人。我真想不到,一个堂堂有名的论坛竟然有如此自己的人。
删除他的贴就删除了,为什么还要将人打入黑名单?为什么还要让人发不了贴?其实他既没发人身攻击的贴,也没发无字贴,他只是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已。
有必要那样做吗?
其实就是写这篇文字,我还是自私的。
因为是我的朋友遭遇到不平等的待遇,如果是陌生人。我又何必理呢?
看看,不是自私是什么?我的朋友啊,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当然不能做视不理了!
譬如我的女儿和人打架了,我会说我的女儿的不是,但是,回到家,我会和女儿说“他打你一拳,你还他一脚就是。”看看,我不是自私是什么?
当然了,我是个极端自私的人。总是考虑自己,总是关心自己,
当然了,和我不认识的人,不关我事的人我为什么要理呢?
朋友们说,是吗?哈哈
无论什么事情,到了关键时刻,人性的自私就显现出来了。
悲哀哟悲哀,自私的人群,悲哀的人性。
http://bbs.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granger&message=10302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人性是自私的。我的老板在开会时也三番五次地强调这一点,认为每个人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很正常,甚至直白地说“干好了大家分钱”,就这么简单。我佩服他们说真话的勇气。
关于人性自私还是无私的命题,推而广之就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来看,大体上可以认定这是说瞎话。人生来本是一张白纸,但人性有趋恶的倾向,这是人自然属性的反映——为了生存,自私是一种必要的本能。想想看,人性要是向善,有必要那么多法律约束和道德教育吗?有必要特意去修心养性吗?在这一点上,西方人比我们勇敢得多,他们认定人有原罪,所以要反思、要忏悔。我曾对朋友说,中国人缺乏反思的精神和忏悔的勇气,几千年来,一直在自欺欺人。
当然,我并不推崇人性自私。关于人性是自私的,有两点我想需要补充:人可以自私,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否则将为社会所不容;还有,人的本性虽然趋向自私,但在后天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历史上才有了那么多大公无私或接近大公无私的人。
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一句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一直用这句话劝诫自己的同胞。今天,我也想说,认识你自己,然后超越你自己。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人性是自私的。我的老板在开会时也三番五次地强调这一点,认为每个人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很正常,甚至直白地说“干好了大家分钱”,就这么简单。我佩服他们说真话的勇气。
关于人性自私还是无私的命题,推而广之就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来看,大体上可以认定这是说瞎话。人生来本是一张白纸,但人性有趋恶的倾向,这是人自然属性的反映——为了生存,自私是一种必要的本能。想想看,人性要是向善,有必要那么多法律约束和道德教育吗?有必要特意去修心养性吗?在这一点上,西方人比我们勇敢得多,他们认定人有原罪,所以要反思、要忏悔。我曾对朋友说,中国人缺乏反思的精神和忏悔的勇气,几千年来,一直在自欺欺人。
当然,我并不推崇人性自私。关于人性是自私的,有两点我想需要补充:人可以自私,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否则将为社会所不容;还有,人的本性虽然趋向自私,但在后天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历史上才有了那么多大公无私或接近大公无私的人。
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一句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一直用这句话劝诫自己的同胞。今天,我也想说,认识你自己,然后超越你自己。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人性是自私的。我的老板在开会时也三番五次地强调这一点,认为每个人为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很正常,甚至直白地说“干好了大家分钱”,就这么简单。我佩服他们说真话的勇气。
关于人性自私还是无私的命题,推而广之就是,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三字经》开篇说“人之初,性本善”,从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来看,大体上可以认定这是说瞎话。人生来本是一张白纸,但人性有趋恶的倾向,这是人自然属性的反映——为了生存,自私是一种必要的本能。想想看,人性要是向善,有必要那么多法律约束和道德教育吗?有必要特意去修心养性吗?在这一点上,西方人比我们勇敢得多,他们认定人有原罪,所以要反思、要忏悔。我曾对朋友说,中国人缺乏反思的精神和忏悔的勇气,几千年来,一直在自欺欺人。
当然,我并不推崇人性自私。关于人性是自私的,有两点我想需要补充:人可以自私,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否则将为社会所不容;还有,人的本性虽然趋向自私,但在后天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历史上才有了那么多大公无私或接近大公无私的人。
雅典德尔菲神庙前的石碑上镌刻着一句阿波罗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一直用这句话劝诫自己的同胞。今天,我也想说,认识你自己,然后超越你自己。
http://sunrider001.bokee.com/4103224.html
关于人性是否自私的一点补充看法
文章作者:[刨根]
这个帖子是应王洛克之邀写的,看法并不成熟,算是抛砖引玉吧!
不过,在得出最后的结论之前,我们还应该看到人类的特殊性,人类这种动物经历了至少数百万年的小群体集体生存和进化的历史,其个体是依附于群体而生存的。因此,需要一些与那些松散地联系在一起或干脆独居的动物不同的一些本能,否则的话他们稍微长大一点之后要么会自己离开群体,要么被成年个体驱逐。即它至少需要群居本能,需要一系列的交往的本能,依赖于群体的本能——灵长类个体离开群体的原因假如不是失散的话,便是被逐,而不是自己离开。尤其重要的是被驱逐的个体还是要想方设法地加入到另外的群体中,如果它弱小,也许会被收留,如果它强悍,就跟原群体的首领战斗,胜利后那一群跟着它。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群体的防御责任通常不是大家的事,而是首领的任务,在遭受野兽的攻击或者别的群体进入领地的时候,它会勇敢地赶跑野兽和对付另一群体的首领——显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首领的本能系统跟其他人的不一样,那种为了群体而战的冲动,显然不仅不是自私的,而且明显地是利他的。那么其他个体为什么就不会如此地利他呢?看来在群体等级中的地位以及身体条件等等决定了该本能的发挥。
早期人类到底是什么样的,已经难以考察,很多东西都来自于对现代灵长类的研究。但是进入原始社会的人类的很多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有据可考的,尽管其对人类本能系统的界定方面的价值并不突出。比方说平均分配食物、集体觅食、没有私产之类的现象到底是观念支配下的行为,还是本能,就没办法得到切实的证据。尤其是原始社会分化为奴隶社会,私有制产生的历史本身就足以让人怀疑人类具有利他的本能,而且反过来可以成为人类天性自私的旁证。但是,原始人艰难的生活处境和集体狩猎以及抵御外敌的必要性肯定需要强化群体联系的本能和观念,群体的权益不是一个与个体的权益相割裂东西,而是内在地成为个体权益组成部分的东西。例如原始人流行复仇,按照自私的理论,自己的伙伴被另一个氏族打死了,自己去报复不仅没有好处,而且还可能发生新的流血,但是这种报复的冲动却是持续和强烈的(这种报复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普遍的和流行的)。假如没有将群体利益认同为自身利益的一部分的观念或者本能,这种事情便是不可想象的。现代集体主义、民族主义等情感和观念就是原始群体本能的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自私包含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人们具有对价值物的占有的排他性和自我优先性。比方说自己的东西吃不完,宁愿倒掉,也不会容许流浪街头的饥饿的孩子坐到自家的餐桌上,与之分享。不过在另外的情境中,假如那个孩子不是流浪儿,而是邻居家的孩子,则可能受到热情的款待,当然,假如那是他自己的孩子,他很可能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先保证孩子吃饱。有些被别人评价为很坏的人,在家里可能是个好儿子、好父亲、好丈夫,比方说他把偷来的钱都花在家里人的生活上,但是因为邻居家的鸡吃了自家的几粒米便大发雷霆,跟邻居大吵大闹。……看来有某种东西将人类从原始时代的群体之间的分割转变成了更复杂的分割,这种东西不是别的,正好是私有制。
原始人尽管内部是一个整体,但是不同的群体之间则并没有内部的那种团结,也就是说利他是有条件地局限于群体内部的,这种把群体与自身的利益统一在一起的观念的强烈程度可以通过为群体内部人员复仇之类的事情上看出来。但是,类似食人之类的事情也说明群体之外的人并没有等同于群体内部成员的那种“人”的属性,它们仅仅是敌人——甚至是食物。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体会到群体自私的本能。随着原始人之间的相互征服,胜利者对俘虏的虐待式的利用,起初肯定没有受到谴责,而且可能是娱乐的一部分(人类学家记述过这方面的现象)。这种群体排他性和可能是更广泛的排他性的重要起源——奴隶制起初就是让俘虏当奴隶,本部落的人当自由民,然后本部落的人因债务或“犯法”而成为奴隶……。人们之间原先站在群体对立方面的冲突开始在一个包括了外族人组成的的奴隶更大的群体内部出现了,过去只能在战争或者庆祝胜利和报复的场合才能看到的虐待别人的行为成了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新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便不再可能简单地区分族群内部和外部了,随着奴隶的生产开始提供一部分消费品,随着日常劳动不再必须通过群体协助才能完成,原先将人们牢固地统一在一起的力量消失了。
当私有制确立之后,人们面对的突出问题已经不是如何相互协作,而是如何防止自己落入别人的圈套而沦为奴隶,尤其是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财富才能维持生存,因为别人已经不能再为自己提供什么了,相反地,是自己必须为别人(奴隶主或国家之类)提供些什么的时候了。这样,私有制非常明确地让人们不得不区分你的和我的,必须明确区分所有权——不仅要明确地区分这一点,而且还要牢牢地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东西。关于这一点,父母们从小就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弄清楚这一点,以免因为拿了邻居家的东西而引起矛盾。同样地,当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把东西慷慨地给了别人而训斥孩子的时候,也就告诉了他应该保护自家的东西。这样,价值物便从直接的消费品变成了人们的“所有品”,成为自己不得不去保护和努力占有的东西——于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私诞生了。这种自私的观念从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们自觉不自觉地灌输给了小孩们,例如通过如下常见的句子“不许动,这是我的”、“你不能动,那是他的”……。
当使用奴隶为自己创造财富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之后,占有其他人的创造物便开始成为思维中的一种方式,那种借助自己的力量来获取所需物的天然的冲动(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于是自己去找水)便被利用别人的劳动去达到的更高的手段所代替(例如让奴隶去拿水),思维找到了更省力的工具——别人。因此,私有制创造了真正意义上的占有别人的财物的习惯性——其前提是对别“人”(这里的人并没有被赋予人的意义,它们只不过是会说话的牲口)的占有,尤其是保护自己的财物的习惯性。这样,私有制把人们培养成了被迫自私的人,即在利益分配上相互排斥对方的人——妥协只是没办法的事。
④ 黎鸣是何许人
黎鸣
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 黎鸣先生著述颇丰,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问人性》、《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以及最近出版的【问天命】系列三卷【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悲剧的源流】等。 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著作连续引发哲学界的深刻讨论,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 主要著作: 《问人性》,团结出版社1994 《问天命·第一卷 命运的诅咒》,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问天命·第二卷 道德的沦陷》,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问天命·第三卷 悲剧的源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问天命·第四卷 西方哲学死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 《问历史》,待出 《颖悟大道》,待出 《黎鸣文存·第一卷 人生的求索》,湖北人民出版社 《黎鸣文存·第二卷 人类的新生》,湖北人民出版社 《黎鸣文存·第三卷 人性的外衣》,湖北人民出版社 《控制论与社会改革》,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信息时代的哲学思考》,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华龄出版社2003 主要译著: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德)卡尔·曼海姆 著,商务印书馆1997 《一般系统论》,(奥)贝塔朗菲,商务印书馆1997 《社会控制论》,(美)赫伯特·A·西蒙 等著,华夏出版社1988 《费正清自传》,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多变量控制理论》,科学出版社1981 《控制论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84 《社会统计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⑤ 求辩论材料: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那你应该看看荀子的著作~~~~人性本恶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 黎鸣著 何宗思选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
【内容提要】人性究竟指什么,本善还是本恶?几千年来让中外贤哲争论不休。不同的回答,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积淀成不同的社会制度。 公元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约2500年前吧,孙丘最早谈到了人性。
他老人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过,他没给人性下什么定义,也没明确回答人性是善,还是恶。“性相近”是善相近还是恶相近,“习相远”是善相远还是恶相远?都未明说。孔夫子到底是大圣人,对人性这个很复杂的问题,他谈得很少,也不轻率武断地下结论。正如他的弟子子贡所抱怨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是他老人家的明智之处,也给后人留下了想象、探讨的余地。
一、 人性:善还是恶?
人性究竟指什么,本善还是本恶?几千年来让中外贤哲争论不休。不同的回答,导致了不同的文化传统,积淀成不同的社会制度。
公元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大约2500年前吧,孙丘最早谈到了人性。他老人家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过,他没给人性下什么定义,也没明确回答人性是善,还是恶。“性相近”是善相近还是恶相近,“习相远”是善相远还是恶相远?都未明说。孔夫子到底是大圣人,对人性这个很复杂的问题,他谈得很少,也不轻率武断地下结论。正如他的弟子子贡所抱怨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这是他老人家的明智之处,也给后人留下了想象、探讨的余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断言人性本善的是战国中期的孟轲。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学生,对孔子极端敬重,曾明确表态:“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他把仁义礼智这些所谓的善,当成是人天生就有的,每一个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你是否能“尽心”、“知性”,挖掘、培养这些善的萌芽。
至于什么是人性,孟子没定义;为什么人性本善,孟子没作出严谨的论述。他对自己的主张,尽管满腔热情地到处宣扬、口诛笔伐地到处游说,总让人觉得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比如他对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为我说”、墨翟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兼爱”说,深恶痛绝,便破口大骂道:“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认为,杨朱派主张个人主义,有不对君主尽忠的倾向,这是目无长上;墨翟派主张同视天下,兼爱众人,不分亲疏,有否定对双亲尽孝的倾向,这是目无父母;既不忠君,又不孝亲,这种人就是禽兽。你看这孟老夫子,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意见相左,便血口喷人,全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和仁者情怀,实在有失君子风度。他还自命孔子的信徒呢,孔子曾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咋就连这点儿涵养都没有了呢?我个人认为:孟子是中国一言堂堂主的始祖。他的这种动不动就要统一思想的搞法,是深受专制统治者喜爱的。西汉以后,为何统治者都热衷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孔夫子强调等级、孟子主张一言堂有很大关系;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性本善,有利于统治者扮神作圣,愚弄百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
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在荀子看来,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
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本善,荀子主张本恶。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张通过教化,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荀子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
二、人性:非善也非恶
人性,应该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善恶,应该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假如像鲁宾逊一样飘泊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不存在人与人构成的社会,对他而言,善恶的评价便失去了意义。善恶是人相对人而言的,失去了他人作为参照物,则鲁宾逊的任何行为,既不能说是善,也不能说是恶了。
因此,对人性的定义,我觉得荀子很到位。不过,荀子也许是受了告子的启发。告子就是告不害,战国中期人,曾与孟子专门讨论过人性。他就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即是说,人天生的自然本能就是性。
人的自然本能是什么?也就是说,人性的本质是什么?
我认为: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私。
自私是道德之本。
道德的产生,其渊源就是因为人性的自私。人若无私,人性都善,还要道德何用?假如人性都是利他的,那我们的道德观就会全变样了,恰好应和现在的善恶标准相反:利他是恶,利己是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话,其纷争将无穷无已,结果是每一个人都没法生存。为了人类能繁衍,当然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倡“毫不利人,专门利己”了。其实,仁,就是将心比心,不仅只顾自己的私,也要尊重他人的私,不损人利己;义,就是把握好自私与他私的界限,掌握好自私的度,最好利人又利己。就是说:仁义的前提就是承认每个人的自私性和个人利益,既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任何人侵犯,也不侵犯任何人的利益。人人如此,则天下太平矣!
自私是天经地义的,非善非恶,就正如树要向上长,水要向下流,非如此,个体不能生存,群体不能繁衍。只有当某人的自私妨碍了他人的自私,才谈得上是恶;只有当某人在自私的同时又尊重或有利于他人的自私,才谈得上是善。所以,正确的善恶观,应是:损己利人是小善,利己利人是大善;损人利己是恶,损人不利己和损己不利人是大恶。
三、人性本善:祸不浅
孟子“人性善”的根本错误,是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善”当成了人的自然属性,无视人的自私本质,其最大的危害性是:让人误认为自私是恶,使人们都不敢承认自私,结果是人人都充当伪君子。孟子批评杨子的个人主义、驳墨子的兼爱主义,实质上是维护等级制,漠视个体生命的人性和人权,反对平等和自由。他所竭力主张的仁义礼智,其表现形式就是礼。礼是一套封建规范,是为人人不平等的等级社会服务的,适合小农经济和农业社会,但不适合以自由平等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体的现代社会。
从孟子的“性善论”出发,很容易导致这样的结论:人性都是善的,那么,君主、皇帝的人性本善,就更不必说了。因此,人性本善论成了皇帝君临天下的“合法”根据。他专权在手,本来很容易干坏事,本该受到比常人更严格的监督,但他的人性本善,就让全国人民都深信他的大公无私,绝不会担忧他会干什么坏事了。因此,他只须监督下属,用不着谁来监督他。这就很容易导致等级森严的人治社会。人治社会的最大特征:最高统治者是神,绝无人欲;是圣,人民的道德楷模;是英雄,人民的大救星;是哲人,智慧无边,全国人民不需要有什么思想,只需与最高统治者保持一致就行了。他没有可以非议的地方,当然也就不容许有任何非议了。他在法律之上,更在誉论监督之外。他可以指责任何人,但任何人都不能指责他;他可以惩罚任何人,但任何人都不能惩罚他;即使他祸国殃民、罪大恶极,也只能在他寿终正寝后,百姓才有扬眉吐气之日。中国两千多年的专治传统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源就是“人性善”。正是“人性善”给专治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给专治者披上了伪善的合法外衣。“人性善”蛊惑了中国人几千年,使中国的百姓至今仍在作着有个好皇帝君临天下的梦。
四、人性本恶:也是错
荀子“人性恶”的观点,其错误与孟子一样,都是把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自然性相混淆了。“恶”是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当人的自然属性泛滥到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时,其行为才称得上恶。即:人性之自私自利、憎丑爱美,本身并非是恶,放纵人性使之妨害了他人才是恶。荀子所说的人性恶,实际上是指人性如不受限制所造成的社会恶果,但他却误为了“人性本恶”,误把人性的自私自利当成了恶。这就等于把洪水泛滥当成了水性本身。水不受控制可能导致水灾,但我们不能认为水性本恶,更不能灭绝水源;没有了水,自然界便没有了生机。人性不受制约,人也可能犯罪作恶,同理,我们也不能就此认为人性本恶,更不能去灭绝人性;没有了人性,个人会失去生机,人类便失去动力,则社会不会进步,历史不会发展。如果不把人性与恶的关系搞清楚,“人性恶”的观点很容易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会造成两种恶果:一、否定人性,有戒欲、绝欲之嫌。导致如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主张。二、否认自私的正当性,导致类似文化大革命时代“狠斗私字一闪念”式的社会闹剧。
不过,正是有人性,才会有善恶,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性是向善还是向恶,就好比水是向上还是向下,前者难而后者易。所以,对待人性就好比对待水,宜疏不宜堵,宜顺其自然而不宜违抗扭曲。水性因重力而善下,可以渠疏,可以坝堵,疏堵得法,则水利无穷;人性因自私而易为恶,可以道德疏导,可以法律限制,疏限得当,则其创造力无限。
五、性恶论的可取之处
虽然人性本身无所谓善恶,但人性自私自利的本能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很难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人所共知的现象。也就是说:人性离恶很近,离善很远。所以,作为社会制度的出发点,与其是人性善,不如采用人性恶的理论。以人性恶为一切社会制度的理论基础,错不到哪里去。而如果以人性善为理论基础,则会南辕北辙――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便是明证。
比如,从荀子性恶论出发,很容易导致法治社会。因为人性本恶,无一人例外,则君主也好、皇帝也好、圣贤也好 、英雄也好,其人性都是恶的,与凡人没啥区别,从而,谁也不要假装君子冒充善人,谁都没有资格凌驾于法律之上脱身出监督之外。而且,一个人掌握的权力越大,
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也就越需要更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他没有任何特权要求人民只许对他歌功颂德而不许对他吹毛求疵。假如他有什么高于常人的地方,那就应该是个人的胸怀――广纳百川的胸怀。假如他连虚心接受批评的胸怀都没有的话,那就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就不配掌握任何权利。
正视人性的自私,承认这永恒不移的铁的事实,给予人性正常自然的发展空间,不扭曲它,也不放任他;让它奔腾,但不让他泛滥,社会才会健康和谐、充满生机。而一切不健全的社会制度、一切人为的灾难,根本原因都是对人性认识的偏差造成的,都是压抑人性、扭曲人性,或放纵人性、任其蔓延的结果。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社会,在“人性善”的幌子下,集权统治者高喊着“大公无私”的口号,干的却是“私天下”的勾当,不仅集天下财富于一身,还集天下权利于一身。这样的社会里,一方面是任皇权的人性无限膨胀,另一方面是对百姓人性的无限压抑。人民不仅没有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甚至生命权也没有任何保障,忍无可忍的时候,只好揭竿而起,推翻这个坏皇帝,再找个“好皇帝”。但天底下除了能找到一个适合人性的好制度,那能找到什么“好皇帝”?可聪明的中国人,很少从制度建设上动脑筋,却常在有一个好皇帝的期盼中作梦。故中国的历史,几乎是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恶性循环中停滞不前:皇帝轮做,王朝更换,但人祸依旧,苦难依旧。
正视人性,才能认清过去的历史;
正视人性,才能把准现在的方向;
正视人性,才能开创未来的美景。
这本《中国人性分析报告》,我是根据黎鸣先生的《问人性》选编的,它是从人性的角度,探讨中华命运兴衰的,至于是否说到了点子上,请读者自己下结论。
作者简介
黎鸣先生,著名思想家。1944年出生,江西省南昌人,现居北京。1981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社会控制论、信息哲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译著8部,专著《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上、下)》、《问人性》、《人性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等10部
⑥ 如何看待黎鸣的《中国人性分析报告》
我只要看到
分析人性的
就感觉不喜欢
研究人性的人
都是悲观主义者
总是喜欢
把别人想的比较不阳光
⑦ 现在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大师
黎鸣,“中国第一民营出版家”贺雄飞的好朋友。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
黎鸣先生著述颇丰,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问人性》、《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以及最近出版的【问天命】系列三卷【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悲剧的源流】等。 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著作连续引发哲学界的深刻讨论。
最新著作:《人性与命运》
⑧ 谁有《中国人性分析报告》
《中国人性分析报告》当当网有售
http://www.dangdang.com/proct/7125/712588.shtml
⑨ 听说启东有个证券公司会派分析师带领客户,开展一些培训课程,操作方法的,是哪家营业部啊有没有联系方
你说的这家应该是华泰证券公司吧,华泰好像提倡的就是做最具责任感的理财专家,华泰证券启东人民中路营业部,有三四位很不错的分析师。一位是从事证券行业10多年的老总,曾经是上海交易所最早的一批交易员,资深分析师,貌似姓李,大家都叫他李总,他主要是抓个股,看板块,根据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和走向,收集行业板块方面的政策动向,来分析测算个股和行业的走势,对于中长期的优质股票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大多他名下的客户只要来营业部,就会找他,要是运气好碰到他在,你最好问两个股票,据说李总推荐股票从没失误过。 另外一位是学院派的分析师,是启东市唯一一个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5门,期货从业资格2门,拿到AFP证书的证券从业人员。比较激进,很会看中短线优势股票,抓短线很厉害,好像是姓甘,叫甘露,据说在启东炒股票的至少8成的人认识他。如果你去到那家证券公司,要是能分在这两个分析师名下就非常幸运了
⑩ 我是一名玩期货的新手,怎么样可以快速高我的期货交易的经验呢高手说一下
操作经验可以自己亲自参与操作获得,新手可以参与农产品交易,这类期货价格低,变动小,即使亏也不会亏太多,适合新手练习。
分析方面你可以多看看各家分析师的分析报告,基本每天都有新报告,自己多看看别人的分析和实际数据比较。这里还是建议你专注于某个领域的合约品种比较好,不要看得太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