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价格特朗普
① 美国大选与油价有什么关系
特朗普所抱有的激进政策或有原油市场再遭打击!
(7月19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正式锁定党内提名,并将在今年11月8月与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展开交锋。
特朗普非正式能源政策顾问、大陆资源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拥有的最大地缘政治武器是原油,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将确保美国生产多的原油和天然气.他相信,如果特朗普最终入主白宫,他将减轻奥巴马政府施加在能源行业的部分“惩罚性”规定。
由于担忧环境、健康和安全风险,此前奥巴马政府已经采取措施,限制共有土地的水力压裂以及新建和改造油井的甲醛排放。
他表示,“我们的能源行业已经因这些条例而深受重创,如果希拉里最终当选,那么情况会变得更糟。如果美国可以生产更多原油,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那些与恐怖份子有关的国家。“
特朗普特别提出如果当选,只要加拿大支付买路钱,将会废除奥巴马政府之前拿环保大旗禁止加拿大Keystone XL(Keystone四期)管道在美国国内部分进行建设的决议。
Keystone管道联接加拿大油砂产地和美国原油交割地库欣以及美国德州炼油厂集群,自2010年投入运营以来,美国从加拿大进口的原油增加了约100万桶/日的规模。
若政策实行,原油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的供应过剩,原油价格恐将无限期持续下跌。
② 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石油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前需求影响了原油价格。当下很多国家还是处于停工的状态,不管各国政府如何刺激,采用何种政策,都无法有效的拉动原油的需求。
原油是工业的命脉,连生产都没有了,还要那么多原油干啥呢?所以,市场还是依靠供给端来稳住原油价格。那就是减少原油的供应量。
本来减产协议已经达成,但是减产后的供应量以及存储量仍旧高于原油的需求量。那么原油自然还是大跌。
③ 贸易战是因为原油期货吗
原油期货上市前一天贸易战开启不是偶然
人民币计价原油期货将于3月26号下周一在上海能源期货交易所上市,原油:商品之母,过去都是以美元计价,中国消费大国开启人民币计价争取定价权威胁了霸道美元利益,某国逼红眼了也正常!
据美联社等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针对中国“知识产权侵权”的总统备忘录,内容包括对价值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98.6亿元)的自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贸易战,汇率战升级金融战,不见烟火的对抗!杀敌1000,自损800,最终是双输!这是提高自身的外在鞭策,长期看是好事情!有强大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制造出有定价权的产品,爱买不买就不怕加关税不怕贸易战了!
21世纪,中国崛起必须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支持,a股必长期走牛,肯定会产生不少伟大公司,虽路途艰辛但,但势不可挡!一路坎坷方知崛起不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伟大祖国,挺住!
④ 特朗普如何批评油价被抬高
化石能源拥趸、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在推特上对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人为抬高油价”的指责,让OPEC成员国及能源分析师们摸不着头脑。特朗普可能忘了,自己对近期国际油价攀升至三年以来最高水平要负有相当的责任。
特朗普的上述推特因此遭致产油国的抨击和反驳。OPEC现任主席周一对此矢口否认,称OPEC并没有人为抬高油价,而是抱着共同的“崇高目标”在拯救市场。前不久,有外媒援引沙特官员的说法称,他们乐见油价升至每桶80美元,或者100美元。沙特是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
特朗普并未提及其内阁可能会针对油价和OPEC采取何种行动。外界认为,美国政府无法合法地影响油价,只能通过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进行干预。
⑤ 银芝麻:伊朗再次扣押一艘外国油轮对原油期货有影响吗
8月5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日间盘原油期货合约低位波动,成交活跃,持仓增加。国际油价8月2日当周收跌,受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要对更多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影响,油价在周四(1日)创下多年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并刷新6月中旬以来低位。本周需要关注API原油库存数据、EIA和IEA月度报告、美国8月9日当周石油钻井总数。
截至8月5日日间收盘,国内原油期货主力1909合约收报433.0元,涨0.35%或1.5元;结算价为433.4元;成交量为294686手;持仓为31020手,日盘持仓减少1736手。
截至8月2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1美元,收于每桶55.66美元,涨幅为3.17%。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9美元,收于每桶61.89美元,涨幅为2.29%。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上周呼吁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盟国加入“护航联盟”,但响应者寥寥。日本是全球第四大石油进口方,与伊朗关系一向友好。日本是伊朗原油的主要进口方之一。美国先前宣布停止日本等8个伊朗原油进口方的制裁豁免。尽管停止从伊朗买原油,日本作为能源匮乏的岛国严重依赖其他海湾国家供油。
伊朗再次扣押一艘外国油轮,无疑会引起原油的再次波动,甚至是火上浇油。
⑥ 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发展什么趋势额
原油未来走势,第一看全球经济增速如何,历史来看,全球经济增速下滑的年份,2008年和2014年2018年下半年,原油价格都相对下滑,也是原油价格相对下跌幅度较大的年份。所以2019年原油价格走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中国,欧盟,美国的GDP增速。
第二个你要考虑美国对伊朗的原油制裁力度如何,毕竟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6月都是因为美国对伊核协议的表态,逐步推高了原油相对价格。2017年10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将“不认证”伊朗遵守了伊朗核协议。下图可以看出美国总统的表态后原油价格开始相对上涨。
⑦ 为什么特朗普不能接受国际油价的上涨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使特朗普不会接受国际油价的升高。
一,油价的升高不利于特朗普提振美国的经济。
特朗普一门心思提振美国的经济,而提振美国的经济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回流到美国,这也是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原因。在国际上,原油的交易是用美元结算的。油价的升高则迫使其他的要国家储备更多的美元。这样就会使得国际上流通的美元趋于紧张,不利于美元流向美国。特朗普推行的刺激财政措施,则扩大了美国负债。最近国际上一些美债的持有国都在不断的减持美债。美债的减持说明美债的投资吸引力减弱。美债投资吸引力的减弱则不利于美元的发行,因为在美国美元是由美联储印制发行的,而美国则是通过发行美债给美联储,换取同等数额的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油价上涨了,会严重的影响现阶段的美元供求,进而为影响到特朗普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
二,油价的升高会改善俄罗斯的财政状况。
俄罗斯的油气资源非常的丰富,所以俄罗斯也是一个原油和天然气出口的大国。俄罗斯的经济重工业占比较大,所以俄罗斯武器装备很先进。原油和武器装备的出口是俄罗斯主要的创汇方式,这其中,出口原油的创汇要比出口武器装备多太多。所以,国际油价上涨对俄罗斯更有利。美国打压国际油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恶化俄罗斯的财政,如果油价回升,那美国的计划就泡汤了!
尤其是现阶段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的关节点上,美国绝对不会希望俄罗斯的政府财政出现一丁点的曙光。
⑧ 什么原因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逾3%
北京时间25日下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幅跳水。美国原油持续走低,盘中最低至69.17美元/桶,创5月7日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盘中跌破77美元关口,最低至76.86美元,日内跌幅扩大到逾2.7%。因俄罗斯和沙特两国相继释放增加原油供应量的信号,从而对油价形成重大打压。
熟悉此事的消息人士称,每日上涨约100万桶将意味着达标水平将达到商定水平的约100%,而不是超过它。
Barkindo还表示,美国向欧佩克施加压力并不罕见,因为美国能源部长过去曾要求生产者集团帮助降低价格。
由于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表示他们准备好缓解供应限制,油价周五下跌逾3%至每桶76美元。
来源:搜狐财经
⑨ 布伦特原油价格破80美元大关了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重新施加最严制裁,令国际原油供给再度吃紧。受此担忧影响,7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北京时间18时许突破80美元大关,一度涨至80.18美元/桶,刷新2014年11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近几个月来,受需求高涨与主要产油国产出下滑双重影响,全球原油与成品油库存已经急剧下跌。而随着驾车高峰的夏季临近,油品库存预计还将进一步下跌。伯恩斯坦公司的分析师认为,这一趋势抵消了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虽然美国产油量和活跃钻机数量大幅上升,但我们依旧认为,在进入用车高峰的夏季之后,原油库存会继续下滑。”
近日,多家银行上调了对原油的估价。它们同时在报告中指出,这一调整是受供给紧缩与旺盛需求影响。
IEA(国际能源署)警告,高涨的油价会对消费产生冲击。IEA同时下调了此前对于2018年石油需求日增量的预测,从150万桶/日增量下调至140万桶/日增量。
亚洲对于石油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而受价格上涨影响,今年亚洲预计将在购买原油上花费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是2015年与2016年市场低迷时的两倍。
IEA表示,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9920万桶/日,而美国高盛集团则认为今年夏天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桶/日。
来源:澎湃新闻网
⑩ 疫情冲击下,石油价格“大跳水”,2020这只黑天鹅还要飞多久
据外媒3月11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宣布“国家级灾难”,借此调度资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声之下,资本市场一片恐慌美股在周三创下新低。每股结束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牛市,从技术上正式宣告进入熊市。
新冠病毒在北美泛滥愈发严重,以至于汤姆汉克斯宣布被感染、NBA宣布停赛,让之前认为戴口罩就是pussy的美国人,才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可怕。
即便如此,为了维稳自己的选票。特朗普还是发了油价降低是个好消息的推特,在背后也透露着很多的无奈。
所以如果这次疫情和石油价格战导致了美国大选的格局,那么这只黑天鹅,还要再飞一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