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期货市场流动性
A. 求解一个关于期货流通性的问题
期货是零和游戏,撮合成交,多头必须对应相同数量的空头。
而市场的魅力在于在一定价位 看多与看空的人数量基本相同。
而衡量流通性,可以看成交量,成交量越大,越是活跃,流通性越好。
B. 市场流动性对期货价格的影响
你的流动性指的是资金吗,比如螺纹 交易量大,价格起伏比较平稳,即使快速波动也有大成交量在成交,但是成交量小的,比如燃油,还有不活跃的合约,你可能买个单子要很久成交,成交后价格跳着往上往下走,你想平仓都不行
C. 为什么期货交易流动性比远期高
往往做期货的处了一些很大的企业做一定的套期保值以外,其他全都是只交易合约而不进行实物交割 所以期货交易会很频繁
D. 如何扩大期货市场参与主体
要让实体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二是现货月成交效率如何提高。现行期货交易是标准化交易对应标准化交割,这是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而在现货月流动性收敛情况下,成交效率也很难提高。唯有标准化交易对应非标准化交割,以及在现货月实行成交错位,方能解决上述问题。
而“标—非”搭配如何建立呢?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货物“蓄水池”,货物的买方可以先选货后成交。由于“蓄水池”货物大量通过“预售”方式获得,此时就会出现交割上的错位,也就是买方可先将货物提走,但此时的卖方还未在盘面成交。交割错位最大好处是还可使成交也发生错位,这就可以提高成交效率。
E. 投机者为什么会使得期货市场更具有流动性
投机会频繁交易,持仓时间短,所以会使合约的流动性好,活跃。套期保值的法人帐户一般不会经常性交易,很多时候建好仓位后会一直持有到交割月进行实物交割
F. 如何缓解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
第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这样可在疏通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分流资金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一要继续推动大型优质企业上市,包括海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做优做强主板市场;二要加快中小企业板建设,扩大处于成长与平稳阶段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三要尽快推出创业板,以满足大量处于初创与成长阶段高科技企业迫切的融资需求,加速推动我国经济的自主创新步伐;四要整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将代办系统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监管下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报价转让平台。此外,要积极推动公司债券、资产证券化证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展。
第二,适时建立证券交易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可以分流部分资金尤其是有高风险高收益偏好的资金,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待有关条件成熟时,可在金融期货交易所适时推出股指期货产品。同时,鉴于证券交易所现货与期货的分离,不利于增强证券交易所国际竞争力,单只证券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分离,会加大对市场操纵等的监管难度,可以考虑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新加坡和欧洲各主要证券交易所的做法,在证券交易所内部建立金融衍生品市场,推出股票期权或期货、ETF期权或期货等金融衍生品。
第三,继续做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工作。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尤其是在股份全流通的市场新形势下,影响市场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趋向复杂化,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仍然薄弱,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与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做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工作。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工作,加大稽查力度,依法严惩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第四,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有什么样的投资者,就会有什么样的资本市场。针对当前新入市投资者较多,且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的情况,需要建立健全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者的盲动性,有效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减缓证券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而且还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采取更理性的参与态度,助推市场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化解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资本市场的弹性和抗风险能力。
G. 在中国 期货的各种合约流动性到底如何
合约流动性有2个方面,一是主力合约换月流动性,二是各个品种的资金流动性,一般而言主力合约流动性较好,交投活跃,临近交割月的合约流动性差,买卖价差较大;各个品种的流动性有所不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白糖主要是万达的客户在做,交易所返给他们公司手续费,价格不好把握,PTA也不错趋势性强,但其他诸如小麦,棉花基本已经死掉。大商所和上交所(除黄金)的流动性都比较好。
H. 如何提高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
中国国债市场面临的所有问题中,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是根本性问题。毫无疑问,如果流动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国国债市场就难以获得其在国内风险资产定价中的基准地位。 首先,应该统一人们关于国债市场定位的认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认为,若从金融的角度分析,国债市场是基准性市场,国债是基准性金融产品,是无风险的金融资产,它“形成了全部金融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切金融工具都依据它进行套算和操作,各个经济主体要凭借它来进行风险对冲。另外,国债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期限结构,会成为全社会利率结构的一个基础,没有一个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很难展开,或者说很难有效展开,这个功能是其他的金融市场不可替代的;国债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对象,国债市场则是其公开操作的主要渠道与场所,如果不存在一个规模庞大、极富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就不可能有效及具弹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发达的国债市场是其实施流动性管理的基础;对工商企业来说,国债也是其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工具;对政府来说,发达的国债市场将有效降低政府筹资成本;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具深度与广度的国债市场是他们建立有效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对冲的前提条件。换言之,由于经济总要发展,由于金融“上层建筑”总要不断增长,那些用来作为货币发行准备资产的国债,以及作为广大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二级准备”资产的国债,本质上并没有“还”的问题。如果将金融和财政的关系理顺,李扬认为,我国经济中客观存在着总量约为几万亿的非通货膨胀性发债空间。 其次,应充分重视国债预发行及新发行市场的建设 国债预发行市场是指国债已公告拍卖但未发行的市场。预发行市场的培育有助于对即将发行国债的价格发现(或定价),并大大降低一级交易商对即将拍卖的国债价格竞标水平的不确定性,毕竟一级交易商对每期新发行国债的竞标并不代表全社会对新发行国债的真实需求,因此,如果有预发行市场无疑将对新国债的定价出现偏差,同时也增加了一级交易商的报价风险,尽管一级交易商也可在拍卖前向其客户或其他机构投资者咨询合理的报价意向,但这显然没有像预发行市场那样具有约束力。近期国内热烈讨论并有可能在2004年推行的国债预发行市场是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下一步应该研究如何切实提高新近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这涉及国债市场的微观结构构建问题。 第三,应重视国债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债交易的资金清算与国债交割系统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债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及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市场分隔严重。实际上,国债的集中托管及交割清算是国债市场统一的关键。国债本质上是一个短期的资金市场(短期的现券市场及回购市场),银行则是所有投资者最理想的资金平台,无论是零售客户、公司客户、机构投资者及证券经纪公司,都在银行资金账户,而任何潜在投资者的资金流量模式是不同的,任何一个时点总有一部分的投资者有资金闲置,在我国现有国债市场三分的现状下,这些资金没有办法寻求投资收益比银行活期存款高的国债,从而影响企业或个人投资者投资国债的积极性。这是我国国债分散托管导致二级市场流动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债集中在中央银行且无纸化登记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市场可接触到最广泛的投资者,只要投资者在银行有资金账户就可以直接投资国债,既方便又可节约交易费用,而且国债的回购也有了最大的可操作性,回购双方均得到最大的安全保障,如此,配合银行对投资者投资国债知识的普及及营销,便可动员至少数千亿元的临时闲散资金投资国债,国债筹资的成本必然降低。在银行资金清算体系方面,人民银行已经成功地于2002年推出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该系统是RTGS系统,类似于美国的FEDWIRE系统,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系统也已成功地运行了7年,只需将这两个系统有效地融合成一个统一的兼具资金与国债实时清算与结算的系统,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第四,应重视国债市场的微观结构重构 就中国国债二级市场而言,完善市场微观结构的第一目标是维持一个极具竞争性的分级国债市场。它至少包含两个层次的市场,一个是一级交易商之间的批发市场,另一个是一级交易商与非一级交易商及个人与企业的零售市场。在零售市场上,一级交易过程中累积或消化自己的存货。在批发市场上,为提高交易的效率及维持交易的匿名性,应引入一级交易商之间的经纪人制度,这些经纪商负责收集一级交易商对各种国债品种的买卖报价及意向性的买卖数量,并撮合它们之间的最终交易及将交易信息第一时间向市场披露。目前,国内国债二级市场的微观结构建设仅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批发市场还是零售市场,相关的操作仍停留在摸索阶段,但为了加快这一进程,成熟的货币市场操作经验,外资金融机构的加盟及它们之间的竞争必定会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微观结构完善起到重要的作用。向外资金融机构直接开放,让其参与国债市场微观结构的建设,并有选择地给予一些有实力且稳健的外资金融机构一级交易商的资格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五,应注重市场交易环境相关制度的建设 市场的交易环境包括市场的交易成本、交易税制、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管、交易风险控制、影响市场参与去向不明行为等的各项规章制度。就中国国债市场而言,最近,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放宽了基准利率向上浮动的空间,但明确规定零售贷款不在调整范围。零售贷款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贷款,根据风险定价原理,该贷款利率应该允许下调至少50%以上,而如果真是允许这种幅度的下调,或完全放开,那么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投资者都会积极地利用闲散的资金在二级市场上投资国债。政府部门的最大目标在于全力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并降低一切可能的交易费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监管资源及工具尽可能地考虑影响国债交易环境的各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游戏规则鼓励最广泛的潜在投资者参与国债市场的交易。但是,在国债的衍生市场(国债回购除外)上应持慎重的态度,虽然国债的期货、期权市场对投资者规避利率风险有很大的好处,但如果这些衍生工具没有在一个最具流动性、交易规模巨大的现货市场的基础上贸然推出,在一级交易商的治理结构未完善且健康的利率风险控制文化尚未形成之前,难免不会重蹈1995年国债期货市场遭遇关闭的覆辙。 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标杆性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是,这一作用的形成和发挥有赖于国债二级市场的高度流动性,因此,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问题就不仅仅是该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机制能否有效形成的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分析研究和改革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一个重要考虑。
I. 期货选择
1.基差用最近的现货价格跟对应产品最近月份期货合约的价格差。
公式: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如例题应该是800-810=-10,11月份是干扰项
选A
2.
投机者的加入,使期货市场流动性加大。投机交易促进市场流动性,保障了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实现。发现价格功能是在市场流动性较强的条件下实现的。
一般说来,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大小取决于投机成分的多少。如果只有套期保值者,即使集中了大量的供求信息,也难以找到交易对手,少量的成交就对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交易不活跃的情
况下形成的价格,很可能是扭曲的。投机者的介入,会增加交易量,众多的投机者通过对价格的预测,有人看涨,有人看跌,积极进行买卖活动。这就增加了交易人数,扩大了市场规模,使得套期保值者较容易找到交易对手,自由地进出市场,从而使市场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J. 如何规避期货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期货交易尽量选择成交量大的合约,成交活跃流动性好,成交不活跃的合约就容易发生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