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大豆期货市场
㈠ 关于大豆期货 为什么主要交易的是豆1 豆2几近没有交易 为什么呢
豆二的不活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豆二多数时间年成交手数不足1万手。对于豆二成交不活跃的原因,许多市场人士也进行过分析,一般认为原因有两点。
首先是交割方面的问题。尽管豆二并未明示标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但通过交割标的质量标准中含油量指标限制了国产大豆交割的数量,能够满足豆二交割标准的非进口大豆莫属。而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在十六条中规定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如果具有生命活力,应当建立进口档案,载明其来源、贮存、运输等内容,并采取与农业转基因生物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不进入环境。这是转基因大豆不能直接进入贸易环节的原因。
尽管大豆进口没有配额,但实际操作中受管理办法的约束,转基因大豆一般必须实现确定销售方直接进入压榨环节,无法在市场自由贸易流通,交割环节的不畅通导致现货企业不愿在豆二上进行套保操作。与之相对,下游的豆粕、豆油均不区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豆粕、豆油期货价格与现货销售联系也是十分紧密,油厂在豆粕豆油上进行相应的套保操作更为方便。另外压榨企业还可以在CBOT市场进行相应的套保操作,所以豆二无法有效吸引现货套保力量的介入,在缺乏一个重要市场组成部分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吸引市场参与者的热情。
其次,豆二由于标的的原因,价格运行完全受CBOT市场主导。由于交易时间的差异,油厂或机构可以直接在CBOT市场交易,但普通投资者只能通过豆一进行风险对冲操作,在博弈中存在天然劣势。由于进口装船、到港等信息获取存在难度,普通投资者无法精确掌握油厂进口大豆成本,豆二非常容易成为压榨企业实现内外套利的一个工具。这种场外信息的不对称应该说是豆二不活跃的根本原因。豆类中豆一、豆粕、豆油由于更多受国内供需情况影响,且交割较为便利,合约设置使得市场参与主体处于近似平等地位,所以交易情况均较为活跃。
㈡ 为什么中国加了大豆关税,大豆期货大跌
大豆之类的主要都是从美国进口的吧!人家都是规模化生产,比如中国一家人种个几十亩地,每斤粮食要一毛的利润才能糊口(外行人,只是打个比方,到底多少我也不懂),但是美国农场主一家种个上万亩地,一斤粮食只要一分钱利润他就够用的了(同样只是比喻),所以美国的大豆运到中国,加上运费加上关税依然比国内大豆要便宜,这就是国内的商人为什么喜欢买外国粮食的原因。金龙鱼就在我们市,听所他们做油用的大豆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㈢ 2012年期货市场出台了哪些政策从而给大豆期货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求懂期货的高人指点。。。。
如果你是做大豆期货的 你知道的别人也知道 如果现货起绝对作用,那么谁会预测不准? 我觉得现货定主要走向 但是还是要关注期货的投机 还有就是国外大豆的情况 可以留心下外盘
㈣ 发生大的疫情会怎样影响股票期货市场走势
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有哪些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人体早期的症状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状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肌肉酸痛,也有少数病人会表现为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痛和腹泻。
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发烧度数在37.3度以上。另外还会出现呼吸道相关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疼痛等。
随着症状的加重,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甚至会出现呼吸窘迫等严重症状。进行影像学的检查会发现肺部有磨玻璃一样的肺间质的改变。表现严重的还会出现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和肾功能衰竭等。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方法,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
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
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多饮水、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多保持通风状态。
怀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怀疑自己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要第一时间与家人和朋友隔离,不要外出,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身体进一步出现发热(发烧度数>37.3度)、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时,要第一时间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要保持医学观察14天,14天期间如果无其他症状发生,才可以解除隔离。
以下是其他关于冠状病毒的其他专题解读:
【预防知识】积极防护,保护自己
【科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常用口罩种类盘点
若您在疫情期间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使用: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询
查看各地实时交通封禁状况可关注:疫情出行管控消息速报
若您出现身体不适状况,可足不出户,在线免费问医生:阻击肺炎免费问医生
㈤ 大豆价格将发生如何变化(江苏地区)
国内大豆市场现货价格保持相对稳定,成交不活跃。截至2007年7月5日,黑龙江东部地区贸易商及中等加工企业收购均价为2.90-2.94元/公斤,较上周报价变化不大。据调查,近期产区一些粮食收储企业开始出库部分陈年存储的大豆,但在南方市场对东北食品大豆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态势的压力下,这样的的举动对目前大豆市场而言只能是车水杯薪,难以缓解市场紧张的压力。
预计在没有有效供给的条件下,大豆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及供给紧张的态势难有改变。
国内大豆现货市场行情波澜不惊
据上周五美农业部公布的作物面积报告显示,预计美国2007年大豆播种面积为6408.1万英亩,较3月份种植意向报告水平大幅削减305.9万英亩,较去年的历史纪录水平下降15%,为1995年以来最低,同时也低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6783.8.万英亩水平。由于美农业部报告出人意料地大幅削减美豆播种面积预估,使得本就利多前景的再度强化,从而引发投机买盘的积极介入,CBOT大豆期货市场强劲上扬,短期内预计牛市行情不会轻易改变。截至7月5日,CBOT大豆7月主力合约涨4美分,报每蒲式耳854.5美分。外盘的强劲上扬,对内刺激作用十分明显,国内周一早盘连豆各合约纷纷大幅跳空高开,但是因其压力依旧沉重,最终仍重回疲软走势。现货方面,尽管外盘涨势如虹,但由于产区大豆资源稀少,平淡的成交情况压制了价格的进一步走高,本周国内大豆市场现货价格变化不大。另一方面,豆粕的库存压力也一直在拖大豆上涨的后腿。从目前来看,尽管国内禽肉价格上涨,但是养殖行业对饲料需求增长幅度有限,这主要是目前养殖由于疫情不断,补栏还使比较谨慎。可见短期内养殖行业对豆市带来利多仍旧难以显现。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大豆市场行情相对平静,有价无市局面较难改善。另据了解,截止到目前,主产区黑龙江大部农区大田作物长势良好,以一、二类苗居多,部分县(市)的大豆作物已进入开花期。其中,哈尔滨巴彦地区大豆株高达到38.2cm,叶片为6片复叶。
2007/08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达到3450万吨,相比之下,2006/07年度的进口量为3000万吨,原因是豆粕和豆油需求提高。他同时还表示,2007/08年度中国大豆产量可能减少60万吨,为1560万吨;而豆粕用量可能增长9%。
如果你是做期货,上述的行情你可以参考!个人认为,价格走高的趋势是必然,但不是理想中的高位!
㈥ 影响大豆期货,豆粕期货价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豆粕期货价格由四个因素决定,分别是(一)豆粕供应情况;(二)豆粕消费情况;(三)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以及(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一) 豆粕供应情况
1. 大豆供应量
豆粕作为大豆加工的副产品,大豆供应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豆粕的供应量,正常情况下,大豆供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豆粕供应量的增加。大豆的来源主要有两块,一是国产大豆,二是进口大豆。我国的东北及黄淮地区是大豆的主产区,近几年,我国大豆年总产量在1,600万吨左右徘徊,其中商品大豆量约为600万吨。我国2008/09年进口大豆超过4,000万吨。
2. 大豆价格
大豆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豆粕生产的成本,近几年,我国许多大型压榨企业选择进口大豆作为加工原料,进口大豆价格对我国豆粕价格的影响更为明显。
3. 豆粕产量
豆粕当期产量是一个变量,它受制于大豆供应量、大豆压榨收益、生产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讲,豆粕产量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豆粕产量越大,价格相对较低;相反,豆粕产量减少,豆粕价格则上涨。
4. 豆粕库存
豆粕库存是构成总产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库存量的多少体现着供应量的紧张程度。供应短缺则价格上涨,供应充裕则价格下降。由于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点,一旦豆粕库存增加,豆粕的价格往往会调低。
(二) 豆粕消费情况
我国是豆粕消费大国,近几年,豆粕消费保持了13%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豆粕在饲料业中家禽的使用量占52%,所以牲畜、家禽价格的影响直接构成对饲料需求的影响。正常情况下,牲畜、家禽的价格与豆粕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统计显示,90%以上的豆粕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
(三) 相关商品、替代商品价格的影响
1. 豆粕与大豆、豆油的比价关系
豆粕是大豆的副产品,每1吨大豆可以压榨出大约0.18吨的豆油和0.8吨的豆粕,豆粕的价格与大豆的价格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每年大豆的产量都会影响到豆粕的价格,大豆丰收则豆粕价跌,大豆欠收则豆粕就会涨价。同时,豆油与豆粕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豆油价好,豆粕就会价跌,豆油滞销,豆粕产量就将减少,豆粕价格将上涨。大豆压榨效益是决定豆粕供应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油脂厂的压榨效益一直低迷,那么,一些厂家会停产,从而减少豆粕的市场供应量。
2. 豆粕替代品价格的影响
除了大豆、豆油等相关商品对豆粕价格影响外,棉籽粕、花生粕、菜粕等豆粕的替代品对豆粕价格也有一定影响,如果豆粕价格高企,饲料企业往往会考虑增加使用菜粕等替代品。
(四) 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
近几年,禽流感、疯牛病及口蹄疫的相继发生以及出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新的食品政策。这些新食品政策的实施,对养殖业及豆粕的需求影响都是直接的。
㈦ 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
历史上来看影响大豆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天气因素特别是大豆生长时期的天气,全球经济情况,石油价格。
原油价格上涨带动农资成本上升,比如化肥,农机用油成本提升,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2)原油替代品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上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作为替代品的工业需求上升,推动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2008年的大豆上涨和大豆用于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增加有关)
猪周期对大豆需求影响。当猪肉价格较高的时候,养殖户可以承受较高的价格,当猪肉价格较低的时候,养殖户对饲料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同时猪肉价格下降的时候也容易促使养殖户使用更多的豆粕替代品。
深度解析影响大豆涨跌的主要因素
㈧ 2015年大豆后期价格查询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受大豆市场需求平淡及货源充足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小幅回落,幅度在0.005-0.02元/斤。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目前,黑龙江中西部地区齐齐哈尔油厂大豆收购价格1.23元/斤,较3月上旬下降0.01元/斤;北部海伦地区油厂收购价格1.225元/斤,较3月上旬下降0.015元/斤;南部牡丹江金源油脂厂收购价格1.23元/斤,较3月上旬下降0.02元/斤;东部佳木斯“吉庆”油脂厂收购价格1.21元/斤,较3月上旬下降0.02元/斤;集贤阳霖油脂集团收购价格1.20元/斤,较3月上旬下降0.03元/斤。吉林省长春地区大豆收购价格1.27-1.275元/斤,四平地区商品大豆收购价格在1.275-1.28元/斤,农安地区商品大豆收购价集中在1.23-1.25元/斤,辽源梅河地区商品大豆收购价集中在1.24-1.26元/斤,水分14%。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大豆价格的下滑?笔者认为: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农民惜售心理明显减弱,大豆上市量增多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春节后东北地区大豆收购价格不尽人意,导致大豆收购量不多。农民虽有部分存粮尚未出售,本想等4月份看价格能否上涨。但随着备春耕季节的日益临近,多数农户急需备耕资金,农民对大豆市场走低表示失望之余,惜售心理开始转变,大豆上市量开始增多,特别是黑龙江东北部地区大豆收购量明显增加,加速了大豆价格的回落。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进口大豆供给压力依然较大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今年我国进口大豆供应充足,1、2月大豆进口到货量分别为169万吨、135万吨。预计3月份大豆进口量将增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17日,国内港口进口大豆库存合计达253.7万吨,当日港口消耗为63790吨。预计整个3月份大豆进口量将在240-260万吨之间,且大豆进口成本普遍偏低。3月17日,3月船期美国港湾大豆到我国港口车船板价格为2527元/吨。进口大豆供应量的增加,低廉的进口成本将使本就不具备优势的国产大豆价格雪上加霜。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禽流感疫情令人担忧,大豆消费需求降低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禽流感疫情对大豆消费造成的影响令人担忧。今年年初,禽流感卷土重来,在欧洲、非洲等国家都发现很多病例。我国也出现了因人感染禽流感病毒而死亡的现象。疫情的出现使原本处在消费淡季的饲料和养殖业的需求更加疲软。近来,豆粕市场人气低迷,价格持续下滑,创下去年12月上旬以来的最低水平。需求的下降对大豆的价格影响最大。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停收,对大豆价格形成打压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国内豆粕价格创下四个多月来的新低,导致一些油厂加工利润濒临亏损边缘。这主要是因为禽流感局势令人担忧,国内禽肉消费需求降低。3月16日国内最大的油脂企业之一—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现全面停收,据悉停收时间为一周。此后,“汇福”集团、“益海”粮油等大型企业的收购活动也陆续停止。这给豆农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最近大豆市场价格的差强人意,禽流感疫情的风烟再起,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的冲击,使得农民的心理更加脆弱,对大豆价格及大豆市场的未来走向带来较大的影响。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国际大豆市场基本面利空,连豆期价继续下滑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主导利空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南美大豆丰产预期。目前南美大豆已经进入收获的高峰期,而今年南美大豆丰产已经基本定局,全球大豆市场面临压力;二是全球超高的库存压力。美国农业部3月份全球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的全球大豆结转库存预测值由上月的5383万吨调增至5442万吨,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产量预测值由上月的1700万吨调增至1830万吨;三是禽流感不断的侵袭。近期,cbot大豆合约受基本面利空因素影响,率先走出下滑行情。连豆期价在3月13 -17日的一周内,也出现下滑,并于周末创下去年12月中旬以来的新低,即2648元/吨。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
综合来看,随着春耕的到来,豆农惜售心理已经从根本上动摇,东北地区大豆市场压力增大。另外禽流感疫情对大豆需求的影响挥之不去,再加上大型油脂加工企业收购数量的减少。笔者认为,短期内东北地区大豆市场依然难有大的起色,仍将振荡向下以消化各种压力。
转载来源:中国农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