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期货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期货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 2021-04-08 11:39:07

① 简述市场体系建设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

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

■学者论坛■陈文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出现了很多标志性的趋势和特点。

一、市场总量迅速扩大,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较成熟的商品经济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国内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十五”期间市场总量扩张更为迅速,2001年到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8万亿元增加到6.7万亿元,年均增长12.3%;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从2001年的5.8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万亿元,年均增长15.5%;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由2001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9.8%;2005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4%;2005年社会物流总量达到48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2005年我国市场交易和流通总量已经达到80万亿元,是当年实现GDP的4.4倍。据专家研究,我国市场经济程度已经接近70%。工业制成品的商品率在98%以上,汽车从过去企业和政府购买变为主要由个人购买,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700万辆,占总保有量近60%,5年增长1倍多。农产品商品率也大为提高,粮食、蔬菜类产品在30%以上,畜产品、水产品超过50%,水果接近90%。

二、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场交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标志着我国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基础

商品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经过27年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商品市场快速成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层次的商品市场体系已基本建成,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适应了消费者消费行为、消费需求、消费结构的变化,不断满足着市场的即期消费需求,挖掘着潜在消费需求,创造着崭新消费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达到8万多个,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3398个,交易额占销售总额近50%。其中,综合性市场1194个,专业市场172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000多个,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依靠这个渠道,城市现代流通企业和流通方式正在加快向农村延伸,新建和改造标准化农村连锁店7万家。目前国内贸易主体达到1700万个,限额以上连锁零售法人企业发展到1055家。51.5%的批发零售额是由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实现的,私营商业企业占经营单位总数比重高达93%。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形成了遍布城乡的商品流通网络体系,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商业网点基础设施。商品市场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一二百年形成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我国不到20年都发展起来了。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配送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商品的单品管理、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80%的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计算机管理,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POS、MIS/ERP管理系统,30%以上的企业进入数字化管理阶段。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市场迅速发展,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650亿元,比2004年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约4680万人;国内旅游人数约12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5286亿元。

三、各类要素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初具规模,标志着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加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的可流动性以及流动效率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也决定经济系统的活力和市场绩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力度加大,各类生产要素进入市场,要素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资源配置的效果明显改善。

1、基本形成了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块、股份代办转让系统、债券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股票发行上市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得到加强,市场产品结构、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断改善。期货交易品种稳步增加,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大为提高。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到2005年底,深沪股市上市公司总数为1381家,股票流通总市值32430亿元。股权分置改革作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06年1月11日,参与股改的公司达到434家,总市值12009亿元,占沪深股市总市值的37%。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达3万多家,总资产达37万亿元,银行业资产占我国全部金融机构资产90%以上,主要商业银行所有制权益1.1万亿元。截至2005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12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增长12.8%。期货市场2006年1月成交期货合约2862万手,成交金额1.13万亿元,除了已推出的期货品种,还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期货品种储备体系。

2、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产权市场和土地市场等要素市场体系框架初步确立。近10年来,我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总金额年平均以15%的速度增长,全国建立技术市场管理、合同认定、中介服务机构2800多家,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985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334亿元,20年增长57倍。1998年在全国范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以来,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2005年城镇住宅市场化率达到67%,比200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居民个人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比例超过95%。1998年以来,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约45亿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中,住房价值所占比重超过50%,住房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户数跃居世界第一位,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5年内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了2.3倍,通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7.6%,销售业务年均增长13.4%,软件产业销售年均增长39.9%。劳动力市场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体系,市场导向就业的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市场对配置劳动力资源开始起主导作用。产权市场逐步发展,交易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在促进各类企业产权流动和企业重组中发挥作用。土地市场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初步建立,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和完善。更多要素禀赋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大发挥。

四、供过于求成为市场常态,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价格形成机制已经确立,标志着我国经济从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到上世纪末,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商品短缺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转变为绝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近十几年来供过于求的消费品都在70%以上,据对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供求趋势调查分析,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70种,占28.3%;供过于求的商品430种,占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300种生产资料中,供过于求的69种,占23%;供求平衡的218种,占72.7%;供不应求的13种,仅占4.3%。我国商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决定,96%的消费品、94%的农副产品和88%的生产资料价格完全放开,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中央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仅有13种。技术、信息、劳动力、产权、房地产市场等商品和服务价格,也有相当部分由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在汇率形成方面,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统计、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高了汇率的市场弹性。市场供求关系使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五、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标志着开放型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截至2005年底,我国外商投资注册企业累计52万家,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已达6224亿美元,占2005年GDP的35%左右。我国电冰箱出口依存度为47%,照相机为56%,摩托车为63%,服装鞋类高达71%。占国内需求量40%的铁矿石、50%的氧化铝、35%的石油靠进口支撑。我国已有3万多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截至2005年底在境外的劳务人数达56.5万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外贸一体化格局。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贸易的多边体制,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全面对接。目前,中国平均关税从四年前的15.3%降到9.9%,进口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在世贸组织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按照承诺已经开放了100多个,占6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到2005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514家,外资银行机构254家,并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任何城市开设机构,电信、建筑、法律、旅游、交通等服务领域也逐步开放。清理修订了3000多件法律、法规和规章,使中国的贸易规则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相一致,提高了国内市场适应国际市场规则的程度,改善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环境,建立了开放型经济的体制框架。

六、市场微观主体再造已经完成,多元化市场主体空前活跃,标志着我国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自增长机制

我国多种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竞争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国民经济的微观活力增强。公司制改造推动了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调整,虽然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据统计,在40个工业部门中,非公有制经济在27个部门的比例已经超过50%,在部分行业已经超过70%。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支撑现代市场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七、与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现代社会信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标志着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得到整体提升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府规制框架。相继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制止低价倾销行为的规定》、《商品市场登记管理办法》、《拍卖市场管理办法》、《连锁店经营管理规范》、《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直销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逐步形成依法治市、鼓励竞争、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体系框架,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现代信用体系建设开始受到重视,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进入正式运行,收录信用信息的自然人数达3.4亿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约为3500万人。截至2005年底,收录个人信贷余额2.2万亿元,约占全国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97.5%。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全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启了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目前,每天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已达到11万笔左右,在提高审贷效率、方便广大群众借贷、防止不良贷款、防止个人过度负债以及根据信用风险确定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全国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2005年建成并开始运行,这个体系包括4个直接监测系统,3个间接监测系统及全国商品流通数据库;包括被监测的21大类600种消费品和11大类300种生产资料;检测区域包括258个地级城市、147个县和5000多个市场;还可以即时传输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价格信息和供求信息。

但应当看到,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与现代市场体系要求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仍存在一些法律法规的空白,如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法律《反垄断法》尚未出台;二是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稀缺性要素价格、公共服务品的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尚未确立;三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亟待提高,还存在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问题,市场中介组织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依然存在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不惜利用行政的、经济的、乃至技术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五是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还比较慢,缺乏整体规划,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制,缺乏发达的信用服务行业,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缺失还比较普遍;六是市场基础建设相对滞后,流通效率较低,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集中力量研究解决。

(作者单位: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

② 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 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价格;
?(2) 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 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 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 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 吸引投机资本;
?(7) 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 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③ 期货交易的意义

期货交易的意义是期保值防止市场过度波动、节约商品流通费用。

期货交易(FuturesTransaction),是一种活动或买卖行为过程。期货交易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防止市场过度波动功能、节约商品流通费用功能以及促进公平竞争功能对于发展中国日益活跃的商品流通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的期货交易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立法,各地各行其是,使得期货交易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且过度投机行为盛行。加强期货交易的专门立法极为必要。

(3)期货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扩展阅读

(一)投机

具体做法:投资者根据自己对期货价格变动的判断,不断地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通过价差获取较高利润。

(二)套期保值

具体做法:生产者、商人或消费者在期货市场做一个与现货品种、数量完全相同而头寸相反的交易,即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某种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入)同种、同量商品的期货合约,以抵消或限制由于价格波动对现货造成的风险。套期保值的目的不为获利,只在避险。

④ 期货的作用和重要性分别是什么

期货主要不是货,而是以某种大宗产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等为标的标准化可交易合约。因此,这个标的物可以是某种商品(例如黄金、原油、农产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期货的作用:
储蓄保值
“通胀”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根本原因是现在的钱是用纸印成的。----对抗通胀最有效的方法是持有“长期有效、易保管、费用低、流动性好”的资产。
套期保值
期货市场为企业家提供了很好的回避价格风险的工具。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与现货相反方向的交易,使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减至最小。
期货的重要性:
1、套期保值起着“平衡杆”作用
从宏观视角来看,套期保值发挥的是“平衡杆”作用。企业进行套保正如运动员手中握着平衡杆,实体产业的风险通过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通过套期保值功能得以化解。
2、价格发现起到“弹簧”作用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是套期保值功能充分发挥后衍生出的第二大功能。事实上,价格发现发挥的是“弹簧”作用,即当现货价格涨势过快时,期货市场形成一个回调的压力;当现货价格过低时,期货市场又对其形成一个向上的推力。

⑤ 期货的作用和重要性

期货的作用

一、规避风险功能——套期保值

1.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相同的原理,同事在两个市场上交易,用一个市场上生产的收益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锁定生产利润和生产成本,这就是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2.通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者可以把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寻求风险利润的投机者。


3.期货市场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产生能反映未来市场供求状况的期货价格。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作用下,期货企业往往采用期货价格作为现货交易的报价。


二、期货市场的作用


期货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


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有助于本国夺曲国际定价权。


4.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5.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2.利用期货价格信号,组织现货生产。


3.期货市场拓展现货销售和采购的渠道。


4.期货市场促进企业关注产品质量问题。

期货的重要性

期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发现价格,因为在期货市场中买方和买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过提前交易达成一致,这个提前的交易综合了市场上对未来商品的供求关系,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个作用是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一个手段,比如一个企业在未来要卖出一批产品,但是根据公司预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来的商品价格会下跌,导致收入下降,那么这时企业则可以选择以高于预期价格的价格卖出期货,以达到为未来商品保值的目的。

⑥ 期货市场在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期货市场可以发现价格,规避风险。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不是很繁荣,算是刚刚复兴,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期货行业,打算争夺大宗商品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很多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就是根据期货市场来定价的。
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 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价格;
�(2) 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 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 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 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 吸引投机资本;
�(7) 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 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⑦ 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主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加速商品流通,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具体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上的意义,如下:

1、对我国宏观经济上的意义有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该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对我国微观经济上的意义有形成公正价格;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吸引投机资本;资源合理配置机能;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7)期货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扩展阅读:

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期货市场基本上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期货交易所;期货结算所;期货经纪公司;期货交易者(包括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

1、期货交易所

期货交易所是为期货交易提供场所、设施、服务和交易规则的非盈利机构。交易所一般采用会员制。交易所的入会条件是很严格的,各交易所都有具体规定。

2、期货结算所

当今各国期货结算所的组成形式大体有三种:结算所隶属于交易所,交易所的会员也是结算会员;结算所隶属于交易所,但交易所的会员只有一部分财力雄厚者才成为结算会员;结算所独立于交易所之外,成为完全独立的结算所。

3、期货经纪公司

期货经纪公司(或称经纪所)是代理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提供有关期货交易服务的企业法人。在代理客户期货交易时,收取一定的佣金。作为期货交易活动的中介组织,在期货市场构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期货交易者

根据参与期货期交易的目的划分。基本上分为两种人:即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

⑧ 期货交易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有哪些

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 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价格;
(2) 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 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 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 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 吸引投机资本;
(7) 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 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⑨ 是由于期货市场上存在哪些经济原理

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 调节市场供求,减缓价格波动;
?(2) 为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3) 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4) 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 形成公正价格;
?(2) 对交易提供基准价格;
?(3) 提供经济的先行指标;
?(4) 回避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商业风险;
?(5) 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6) 吸引投机资本;
?(7) 资源合理配置机能;
?(8) 达到锁定生产成本、稳定生产经营利润的目的。

美国期货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

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高级组织形式,在美国得到了完备的发展。从品种创新、制度创新到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美国期货市场体系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境界。其成功的运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关注和效仿的典范。 美国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说过,“有史以来,预测未来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职业。好消息总是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没有实现,或者恰恰和预期相反,则会遭到痛斥。自期货和期权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神秘,时常遭受恶意攻击,而且常常还成为一些不讨人喜欢的经济现象的替罪羊。”19世纪初期,美国的现代期货交易从中西部边疆地区发源,芝加哥城市的商业发展和中西部地区肥沃的平原盛产的小麦及其他农产品,促成并奠立了现代期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当时的状况是,没有立法进行规范,美国的期货市场呈现着投机过度和混乱无序的状态。尤其是在美国内战之后,由于通货紧缩导致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农民的经济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规范的法律法规和严密的市场监管体系,急需在期货市场实现,以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这种探索和努力历经100多年仍在不断进行着。 1974年,美国国会修订期货交易法律法规,颁布《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宣告了美国期货交易的管理体制由联邦政府(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简称CFTC)监管、行业协会(美国期货业协会,简称NFA)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制相结合的模式正式构成。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犯罪行为得以有效控制,公开公正透明的交易场所也逐步成为现实,投资者的利益切实得到保护。综观美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体系规范,分工明确,管理严密。三层监管框架,相互补充,起到预测风险、解决漏洞、惩罚违规等作用,以明确的职责维护市场的稳定。 CFTC是美国期货市场的最高管理和监督机构,它具有总揽全局的权力,对所有期货交易活动进行管辖。如它依据期货行业协会与交易所的报告,取缔活动中的各种欺诈行为;向公众宣布各种期货交易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化等。为了维持交易市场的稳定和有序,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CFTC采取了这样一些做法: 首先是保持与期货交易所、交易商、清算行等期货交易机构的全面接触,了解期货交易信息,尤其是期货市场的大户持仓部位,以确保信息透明,防止大户操纵,做好风险防范。 其次是针对紧急风险采取控制行动,如提高保证金、强制平仓等。这两种措施是比较常用有效的,但强制平仓的手段极少使用,因为一旦采取不当,则会带来相当大的交割风险,给市场造成混乱的局面。调整保证金,则比较通行。但在调整前,要先采用“标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系统”即SPAN系统来评估市场的风险程度,由此计算出相应的保证金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NFA是美国的全国期货协会,是一个行业性自律组织,由期货行业人士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确保客户得到公正待遇,维护市场秩序。这里的客户是指所有在美国从事期货交易的期货公司与经纪人。根据美国国会的特别立法,凡是在美国从事期货交易的期货公司与经纪人,都必须加入全国期货协会。为确保客户得到公正的待遇,NFA在全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 首先是监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主要是通过训练有素的职员来监控,同时要审查交易所报告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问询。一旦发现市场违规行为存在,如错误报单、转移交易记录和交易所记录等,则需向交易所的有关委员会报告有关的结果。其次,对于期货公司与经纪人的财务状况要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其经营资金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之上。一旦发现达不到规定的水平,期货公司与经纪人就将受到罚款、停业等严厉处分。同时,全国期货协会建立了一个仲裁系统,用以处理客户与会员之间或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会员必须服从全国期货协会作出的裁决。 美国的期货交易所是交易进行的场所,是期货交易的自我监管组织,它的监管职能有: 首先要对交易所内的会员资格和会员行为进行监管。审核会员资格,要调查申请者的信用状况、财务责任范围、个性以及廉洁性等问题。一旦会员审资格核通过,会员的行为则要受到严格的监督,会员的交易行为要符合规定。 其次,交易所对场内交易人或经纪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管一方面要求场内交易人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不允许场内交易人进行违规交易,如不允许交易人之间私下协议买卖合约等。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公开公正透明的运行,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交易所需尽力去发现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苗头以防范于未然。 剖析和研究美国期货市场监管的三层体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两点启示: 其一,以风险事故的事先防范以及动态监控为核心内容。期货市场到处布满了陷阱又开满了鲜花,令人生畏又令人神往。期货交易是风险交易,但这种风险还是可控的,交易规则的稳定性、计算机的技术性、交易程序的合理性和交易所执行管理政策的公正性等不确定的因素,可以通过预先防范以及动态监控来克服。美国的市场监管体系从期货交易所、到全国行业协会、再到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层层把关,搞好环节审查、控制主体行为、严惩违规现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稳定。 其二,交易所和行业协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交易所是期货交易的基层组织,是最直接的反馈信息源,期货行业协会则处于“上传下达”的地位,联结着政府与交易所。它们都是在国家层次上进行监管的基础,而只有从国家层次上对期货市场进行监管,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有序,从而保证整个国家资本市场的稳定,保证市场经济的体系的正常运转。 美国规范化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对于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建立新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模式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中国的期货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仅有10多年,时间短、规模小,缺乏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测、市场违规行为的防范还不够严密,给市场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期货交易所、行业协会、政府三级监管模式,同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逐步接近市场管理模式,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