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期货市场风险失败案例
A. pta期货为什么暴跌
PTA这几天并没有暴跌
反而是反弹了10%左右
前面一个月,所有化工金属类的商品期货都跌了
B. 期货市场有哪些风险
你好,期货交易的风险:
(1)市场风险。由于保证金交易具有杠杆性,当出现不利行情时,股价指数的微小变动就可能会使投资者遭受较大损失。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甚至会因为资金不足而被强行平仓,遭受重大损失。
(2)操作风险。由于交易系统出现技术故障或投资者出现操作失误,都可能造成损失。
(3)强行平仓风险。期货交易实行由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分级进行的每日结算制度。在结算环节,由于公司根据交易所提供的结算结果每天都要对交易者的盈亏状况进行结算,所以当期货价格波动较大、保证金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补足的话,交易者可能面临强行平仓风险。
(4)交割风险。期货合约都有期限,当合约到期时,所有未平仓合约都必须进行实物交割。不准备进行交割的客户应在合约到期之前将持有的未平仓合约及时平仓,以免于承担交割责任。
C. pta期货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国聚脂产业高速发展,国内PTA的产量远无法满足其需要。缺口靠进口弥补。2005年,国内产量589万吨,消费量为1214万吨,其中进口量为649万吨。进口依存度为56%。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PTA的消费需求,近两年PTA产能新建扩建的项目不少。随着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国内PTA产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但相对消费需求增长而言仍然会存在一些缺口。与聚酯生产线一年即可投产相比,PTA项目投产至少需要一年半到两年以上的周期。预计至2007年年底,中国的PTA产能会达到1200万吨/年左右。但可以肯定,随着国产PTA的供应能力的增长,对进口的依存度将逐步降低。
PTA为连续生产、连续消费。而生产和消费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节。同时PTA现货交易中以直销为主,上下游产销关系相对稳定,产销率较高。因此,生产厂家库存很少。PTA的价值高,资金占用多。下游聚脂厂家一般也只是保存10多天的消费量。库存量较大的一般为贸易商及现货投机商。 1、聚酯增长决定直接需求
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生产1吨PET需要0.85-0.86吨的PTA。聚酯产业发展状况决定PTA的消费需求。1995年全球聚酯总产能约为1900万吨/年,而当时中国的聚酯产能约190 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10%;2005年,全球产能接近5500万吨/ 年,中国的聚酯产能则达到2163万吨/年,约占全球总产能的40%,中国聚酯产能的年均增长率达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2005年我国聚酯产能达1960万吨,按消耗系数0.865和开工率70%计算,可消耗PTA 1200万吨/年,这与PTA的实际表观消费量也基本一致。据预测,2007年以后,中国聚酯产能将进入一个缓慢增长的周期,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
2、纺织增长决定终端需求
聚脂产品中涤纶对PTA的需求量最大,决定着PTA消费情况。2005年化纤产量占我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总量的2690万吨的61%,而化纤中涤纶占总量的近80%。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这就是说,纺织行业的景气程度、发展情况直接影响涤纶市场消费,进而决定对PTA的需求。
全球GDP与全球纤维总消费量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强势的经济增长带动了终端产品-服装的需求,会为纺织工业提供更大发展动力。纺织工业发展推动聚酯需求增长,最终影响市场对PTA的需求量。根据WTO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2004年,全球经济以年均3.9%的速度平稳增长,同期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6.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2005年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4.3%左右。预计未来5年全球纤维消费和纺织品服装贸易仍以6.5%的速度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从国内来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中国拥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自己的穿衣和家用,占中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总量的70%以上。这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潜力在内需上,而且内需增长较快。这是包括化纤业在内的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同时,纺织品是中国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大宗出口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除了内需因素外,国内纺织行业发展还受国际市场贸易摩擦、汇率变化的影响。
2005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0.7公斤。其中人均涤纶纤维的增长速度高于棉花和其他纤维品种。在未来的三、四年间,预计中国化纤工业还将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将逐步回落。据估计,2008年以后,增速回落到10%以下,到2010年,化纤产能、产量的增速将分别回落至7%和5%的水平;2010-2020年,平均增速会继续下降到4%和3%。 2007年前的PTA市场不容乐观。原油价格一度飚升,PTA原材料PX也水涨船高,在PTA销售价难以同步提高的情况下,生产商遭受损失,对此却一筹莫展。在此情况下,中国证监会及国家有关部门审时度势,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抓住机遇尽快上市PTA期货。PTA期货的挂盘不仅解了众多生产商的燃眉之急,更让郑商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完成了一次从农产品到工业产品的飞跃。
有了期货后,化纤企业的话语权增
之前企业通过合同化比例来控制库存。有了期货,我们可以放心扩大合同量,利用期货来进行利润锁定,不用再担心原材料上涨,增加了稳定性。
实际利润并非来自销售
做为聚酯行业,80%的利润来自控制原材料成本而非销售!这是行业特性之一。销售只是利润的一种实现手段。如果价格平稳,要靠销售策略来控制。如今不光国际油价会影响PTA价格,宏观经济任何一个利好消息都会影响现货价格,当前期货成交量大于现货,”在这样一个背景下,PTA期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
2012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工率不足,价格下降约一半。价格波动很大,库存贬值很大。当今跟据不同阶段,现货订单的大小,不同形式,不同库存,来判断是进行买入还是卖出套保是十分有必要的。
就整体而言,PTA期货上市后,聚酯企业规避风险的能量与途径都增加了。当前工厂可以根据期、现货市场情况灵活调控库存和套保量,另外还可以对交易量和价格进行一定范围的控制。
PTA期货价格对合同定价影响较大
如今现货成交量越来越少,参与期货的越来越多。期货价直接引导现货价格。现货成交量有阶段性,低时大家都开始买进,等现货价格升上来时大家又都在操作期货,有价无市。
在没有PTA期货以前,PTA供应商的结货价都掌握在供货商自己手里,下游聚酯企业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如今可不一样了。每年年底,开始跟供应商谈下一年度的合约,谈好数量和折扣,结算价呢一月一定,随着每月的市场波动而波动。结算价是供应商根据当月的现货平均价格与期货的平均价格的平均价,加上资金成本和运费等费用等适当浮动。这样的价格会比没有PTA期货前公平。
化纤公司利用期货市场有妙招
化纤厂利用PTA期货套保大致有这两个方面:一,进完货之后,最担心价格下跌,多通过期货市场卖期保值,随时调整期货头寸,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如果价格上涨了,就在期货市场上平仓。它的产成品价格只是利润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利润来源于原材料价格成本控制。跟以前相比,化纤企业控制成本的余地更大了。既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上进行交割采购,还可以向PTA生产厂家合同订购,,通过期现结合,摊低原料成本。二,通过不断的期货移仓操作,为PTA现货一直进行价格锁定。
D. 期货市场交易中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特点 如前所述,期货市场中不同主体均面临期货价格波动所传导的风险。但各利益主体面临的风险又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各利益主体而言,风险管理的内容、重点以及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一样。 1. 期货交易者。对于期货交易者来说,面临着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中最主要的是对交易规则制度不熟悉所引发的,对机构投资者而言,还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当引发的风险。另外,选择合法合规的期货公司也属于可控风险。 期货交易者面临的不可控风险中最直接的就是价格波动风险。投机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风险报酬,对他们而言,不冒风险是不现实的。问题在于必须在风险与报酬之间取得平衔,不能只想着报酬而忽视风险。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机者可能会选择比较激进的投机方法,而另一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机者会选择风险较小的投机方法,比如进行套利交易。 对套期保值者而言,存在着导致套期保值失败的风险或效果极差的风险,除了基差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外,其余的如头寸、资金、交割、不熟悉交易规则等原因都可归类于可控风险,如果强化风险管理,可以避免。 2. 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对于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来说,所面临的主要是管理风险。管理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期货公司对客户的管理和期货交易所对会员的管理。尽管期货价格的波动是不可控风险,但只有当期货价格波动导致交易者的风险溢出之后(比如爆仓)才构成期货公司的风险,同样,只有当期货公司的风险溢出之后才构成期货交易所的风险。因而对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而言,严格风控制度,防范溢出风险成为风险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管理风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防止自身管理不严导致对正常交易秩序的破坏,以致自身成为引发期货行业的风险因素:比如,期货公司或期货交易所的机房出现严重问题,大面积影响客户交易等。 (二)期货市场监管的必要性 期货市场是高风险市场,高风险不仅来自期货价格的波动性上,期货行业内各利益主体可能存在的不规范运作将加剧风险的程度。一般而言,期货市场中各利益主体对期货交易的高风险性都会有所认知。问题在于期货交易涉及金额高,利益诱人。在不受制约的情况下,利益主体在成本收益的权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为追求收益而弱化风险管理的倾向,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恶意违规违法来追求非法利益,从而引发更大的风险。 比如,在国内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之前,一些期货投机者,为追求超额利润,承担了远超自身能力的风险,一旦出现巨亏或爆仓之后,为减少损失,置诚信于不顾,利用当时法律法规的疏漏,想方设法将责任推给期货公司。还有,一些资金实力较大的投机者利用交易规则上的漏洞,铤而走-险,联^
E. 期货市场风险巨大,一般个人投资者慎入,那么期货市场的风险表现为哪些方面
你好
所谓的期货风险大,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期货的杠杆并不是风险大的原因。不会用杠杆,滥用杠杆,过度使用杠杆才是风险大的真正原因。对于不善于控制风险的人来说,别说期货了,股票风险也很大,p2p风险也很大,甚至买房都有风险。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F. 期货投资典型案例分析:期货交易为什么会赔钱
首先,需要确认所做交易的是否为正规交易所名下的期货合约。科普一个事情,我国目前证监会监督管理下的正规期货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别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货品种均需要通过正规期货公司进行交易。验证一家期货公司是否正规合法,可以从中期协网站上查询验证。ps,注意,所有电话邀请你做期货的,都是骗子!
其次,期货市场是一个讲究平衡的市场,有人赚钱必然就有人亏钱。你不是仅仅与普通散户博弈,你还需要与众多掌握了现货资源的企业博弈。期货市场行情依托于现货市场,如果对现货价格波动不敏感,就容易亏损。
第三,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波动更大风险更大,假如没时间盯盘,且不懂设置止损止盈,那么亏损是必然的事情。
G. 股指期货风险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因价格变化使持有的期货合约的价值发生变化产生的风险,是期货交易中最常见、最需要重视的一种风险。导致期货交易的市场风险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心理因素等。
H. 期货市场的风险
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交易所的首要任务
纵观国际期货市场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风险管理是期市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期市不同发展阶段都面临着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艰巨任务。震惊国际金融界和期货界的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大和银行国债案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1.风险管理的成因与表现
风险管理是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等社会方方面面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风险来自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总的来讲,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同期货市场正常运作过程中一般情况相联系的那些风险,其集中表现为价格波动的风险。价格波动是市场经济最基本而又重要的一种风险。从期货市场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来看,又可分为管理风险、操作风险、代理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
2.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
风险控制系统的设计应坚持一般原则与具体情况相结合这里所说的一般原则是指国际期货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已经摸索出来的一些稳定成型的东西,比如保证金制度、逐日盯市、涨跌停板制度和头寸限制制度等。在中国期货市场及交易所的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具体情况是采用计算机集中动竞价交易。
交易系统的风险管理
1.资金风险管理
从交易所实行的结算制度来看,郑交所会员的资金进入市场后分成两块,一块是必须存放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作为会员的自有帐户;另一块划入交易所在交通银行郑商所支行的结算准备金帐户,这部分资金决定了会员当日交易可开仓的数量,是交易所给予会员头寸的依据。交易所对会员保证金帐户的资金进行控制,同时对会员自有帐户上的资金变动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
2.涨跌停板制
指期货合约在一个交易日中的成交价格不能高于或低于以该合约上一交易日结算价为基准的某一涨跌幅度,超过该范围的报价将视为无效,不能成交。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前交易日结算价加上允许的最大涨幅构成当日价格上涨的上限。称为涨停板;前一交易日结算价减去允许的最大跌幅构成价格下跌的下限、称为跌停板。因此,涨跌停板又叫每日价格最大波动幅度限制。
3.强制平仓制
当会员单位因不能如期追加保证金,持仓量超过最高允许持仓数或发生其他违反交易所规定的行为,对市场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交易所将以市场价格强制平仓。
结算系统的风险管理
1.保证金制度
所谓保证金制度,就是按期货交易所规定,期货交易的参与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履约保证金是用来作为确保买卖双方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其额度通常为合约总值的5-10%。保证金水平随市场交易风险大小而调整,在价格波动较大要求较高的保证金水平,而在价格波动较小时要求的保证金水平较低。
2.每日结算制度
所谓每日结算制度,亦即每日无负债制度,逐日盯市制度,是指在每个交易日结束之后,交易所结算部门先计算出当日各期货合约结算价格,核算出每个会员每笔交易的盈亏数额,借以调整会员的保证金帐户,将盈利作记入帐户的贷方,将亏损记入帐户的借方。若出现保证金帐户上贷方金额低于维护保证金水平,交易所就通知该会员在限期内缴纳追加保证金。以达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就不能参加下一交易日的交易。这种结算方式又称为逐日盯市。
I. 求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么企业,生产商 贸易商 还是加工商 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时间 采取的方案是不一样的,这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实例:
A铜加工厂2007年11月25日签订了一份1000吨铜丝供应合同,2008年3月底交货,价格为58000元/吨。经成本核算及生产计划安排,加工周期约为一个月,电铜1000吨务必在12月上旬准备好,加工费约为2000元/吨,这样电铜的价格就要求不得高于56000元/吨。由于担心电铜价格上涨,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套期保值,以当日54000元/吨的价格,买进铜期货0506合约1000吨(期货交货期一般在当月下旬)。
一种情况,到3月时,铜价涨到了60000元/吨,A铜加工厂就可以将1000吨期货铜全部卖出平仓,同时在当地现货市场以60000元/吨买进1000吨。这样,虽然该铜加工厂在买铜原料时,每吨多花4000元,可在期货上每吨赚了6000元,这样就保证了原料采购价格仍然稳定在58000元/吨。虽然铜价上涨了,但没有影响铜厂利润,铜厂通过套期保值有效地锁定了利润。(同时将加工费2000元/吨转移到了期货上,由于在我国期货盈利不用交税,减小了生产的进销差,还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3月时,铜价下跌了,铜价下跌到50000元/吨,该厂虽在期货上亏损4000元/吨,可在现货市场却能以低于当时价格4000元/吨买进现货,同样能得到弥补,起到了锁定成本、锁定利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