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棉花期货价格
㈠ 今年棉花价格为何如此高
游资炒作。和玉米、绿豆、大蒜、中药材一样,都是利用减产后加上没有国家保护价的紧箍咒而疯狂炒作。
最近guowu院表态要严厉打击抬高物价行为,棉花等被炒作的期货已经连续3个跌停。 游资已经有一部分开始疯狂出逃。
㈡ 今年棉花价格是怎样的
今年的棉花价格预期比去年要高,原因如下: 1、受农资价格高涨,棉价去年不振等因素影响,今年无论是地方还是兵团,今年的种植面积都少于去年,据统计北疆比去年减少1\4的种植面积; 2、受气候影响,今年开春持续大雪低温,对棉花的耕种造成不利,种植期普遍晚于往年,势必会造成生长周期缩短,从而影响产量; 3、新疆各个棉花加工厂的棉锭基本上已经出售,不存在积压情况,而郑州棉花期货市场的预期对棉花前景比较看好,并且纺织产业对棉花的需求量也大增。 这一系列因素说明今年的棉价比去年只高不低。如果今年低于去年真是天理不容了。新疆棉花的品质好,但是价格却低于内地棉价,一般低于1-1.5元/公斤。希望棉花市场真正能够市场化......
㈢ 棉花期货近期走势如何
从基本面我们来看,1月份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数据由于政府关门事件没能发布,如果按照之前数据国际棉花产不足需,而理论上说中国还有较多库存可以弥补。单从国内来看,新疆棉花加工已经接近尾声,根据目前进度和数据统计最终新疆产量预计靠近510万吨,加上内地棉花预估在560-570万吨水平。另外考虑到正常发放与增发的配额以及商业库存供应,在中美贸易战没有确定结果的情况下,消费进入淡季,按道理应该没有大幅上涨的可行性。
但是进入2019年有一些新情况需要我们不断动态去考量,1月7日开始中美双方进行了副部长级的谈话,就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重要共识进行积极和建设性讨论,最终谈判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是给进一步深入磋商提供了重要基础,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也定于1月30日赴美继续磋商,这些举措可以看出双方都在真诚的朝着贸易战停火方向在走。给市场提供了一些积极信号,未来的棉花消费受到谈判结果影响的可能较大,但从盘面来看,之前价格的下跌也已经消化了之前的利空效应。
整体来说,2019年的棉花难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多空均有,不支持上涨的同时也没有深跌的条件,个人认为全年最大可能将是区间震荡运行。
㈣ 谁知道今年棉花为什么这么贵吗
原因有二:
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看好
二,今年受天气影响主要产区产量下降
㈤ 今天中国棉花期货是否下调
本文来自扑克财经智咖 刘鑫。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扑克财经App(iOS及安卓版本均可下载)。
笔者过去很长时间对短中期郑棉走势均不看好,但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郑棉一路大跌,笔者认为郑棉静态价格已经严重超跌,追空有很大风险,尽管短期未来围绕郑棉的“实质性利空”并未完全释放完,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这些利空逐步释放后大幅买入,作为轧花厂今年可以反其道而行,关注郑棉1月合约,关注1月合约不是卖出套保价格,而是如果未来随着利空因素发酵,1月合约在当下基础上还大幅下跌,可以考虑直接买入1月接货,直接从盘面拿货,而当下以郑棉1月和9月价差,本年度陈棉仓单几乎不可能移仓至1月,“棉厂逼仓棉厂”,尽管理论上棉农有补贴,但是实际收购期,哪个新疆棉厂新花下市能加工成仓单在如此低的价格卖出套保?
1
郑棉静态价格超跌
1、如何来看郑棉静态价格超跌?郑棉是所有国内市场中质量最好的棉花,也是当下价格最低的棉花,以郑棉9月合约14000元/吨来算,加上升贴水,比同等级棉花现货低1000元/吨,比1%滑准税进口棉完税到港价(加配额费)低500元/吨以上,甚至比储备棉还便宜,甚至连棉农都不接受,如果按照14000元/吨的皮棉价格折算成籽棉的话是3.0-3.1元/斤(山东),这个价格棉农都不卖。
2、理论上:当“风险偏好大幅走低—郑棉价格走低—带动现货价格走低—带动棉纱/棉布价格走低—进一步给期货价格带来压力”,这一逻辑链条中,如果整体宏观经济大幅下行,会使这一逻辑演变成连带触动的螺旋形下跌持续,也就是说最终端的宏观托不住。
但就当下而言,全球以及中国经济主要呈现:全球经济依然承压,即便中美贸易争端如果持续发酵确实会给未来全球经济带来压力,但是大概率很难给全球经济带来大幅下行的压力,如果美国将来自中国的3200亿商品关税增至25%,预计给中国GDP带来1个百分点的影响,给全球和美国各带来0.5个百分点的影响,但是下行动能较2018年后期小很多,2018年2季度以后全球经济裂痕开始出现,从欧洲和新兴市场开始,主要是经济内生性动能弱化,而进入4季度后主要是美国货币紧缩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尤其资金外流/美元升值带来了相当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系统性风险。
就当下而言,随着中国宽货币的开启,中国经济开始稳定,尽管向上动能不足,但是后续依然有财政刺激+适度货币宽松的工具,而全球货币政策整体转鸽,系统性风险较2018年大幅降低,同时经历了经济持续下行,欧洲和整体新兴市场依然弱势,但是底部徘徊,向上动能不足向下动能也不足,整体稳定,美国经济阶段性维持韧性,未来会缓步下滑,但是之后会后美联储货币实质性宽松(降息+潜在扩表)做对冲,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短中期内均不存在大幅下行,这会从最后端抑制上面所说“连带触动的螺旋形下跌”的超期持续。
2
郑棉静态价格超跌
但是利空因素有待排放
郑棉过去几日持续暴跌是单单由中美贸易摩擦发酵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发酵是本轮郑棉下跌的重要因素,但是并非本质因素,但从风险偏好角度对郑棉以及美棉走势短期内有着至关重要影响,过去很长时间证明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需要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动态进展,
中美贸易摩擦发酵对静态中国纺织服装(终端消费)出口影响很小:
(1)从下表可以看到,在过去几个月中美贸易摩擦依然持续过程中,但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总量(刨除价格因素扰动)是稳定的,2018年下半年中国服装对美出口表现不错,同时2019年前两个月同比还是增加的。
(2)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下滑的真正原因是全球经济的疲弱:
据海关统计,2019年4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7.889亿美元,同比下降6.9%;;2019年1-4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66.718亿美元,同比增长0.8%;2018年1-4月我国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363.779亿美元。2019年4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96.711亿美元,同比下降11.8%;;2019年1-4月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90.921亿美元,同比下降7.6%
㈥ 今年的棉花价格怎么样
7月初,河北、山东、河南等小麦主产区的冬小麦已收割完毕。河北正定县农民曹永芳没有像往年一样,着急把新收的麦子卖掉,他计划等价钱再涨些再卖。 “今年新麦涨到了1斤1.04元,去年1斤才八毛多,这些天应该还会再涨。” 曹永芳说。他希望这样能弥补减产带来的损失。 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最先是今年四五月间从蔬菜开始的,随后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暴涨。游资炒作被认为是上一轮价格上涨的主因。针对此,国家出台调控政策,试图惩罚囤积企业,打击投机行为。调控政策尚在执行,水稻、玉米、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却纷纷走高。 与此同时,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的棉花价格也一路高歌猛进。中国棉花协会信息部主任王爱芳告诉本刊记者,自2009年秋季至今,国内棉花价格已创出十年来高点。 业界不少专家认为,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正常补涨;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是游资利用市场供应偏紧的预期,进行短期炒作的结果。 价格一路走高 棉花价格早在2009年秋季开始逐渐上涨。据王爱芳分析,“截至目前,与2008-2009年度平均价格比较,棉花价格上涨了30%,同期涨幅则达到40%-50%,是十年来历史最高点”。 根据中国棉花网发布的最新信息, 7月6日,国内现货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Index328)18383元/吨,相比去年底已上涨了近4000元。 作为纺织工业的原材料,国内棉花95%用于纺纱,棉花从籽棉、皮棉到纱线,最后织布、印染、成品、出口,有着广泛的上下游产业链条,目前原材料的涨价正不断向下游传导。 河北省石家庄市华特纺织有限公司经理赵兰宁指出,棉花价格拉动棉纱价格上涨,目前棉纱的价格与春节后相比上涨了约三分之一。 “4月的时候就感觉纱的价格往上窜,当时囤了一些,但成本太高,也仅够两个月用的。”重庆经营纱线生意的小李透露。 随着棉花、棉纱等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作为下游产业链的纺织企业、服装加工业日益感到成本上涨的压力。中国棉花协会最新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持续走高的棉纱原料价格让下游面料服装企业利润减少,不少织造企业选择停工放假,而服装企业在接订单的时候也更为谨慎。 “棉纱价格涨得太离谱,但棉布涨价空间有限,我们担心价格一旦掉下来风险太大,从春节后我们已经不再生产棉布,专营价格相对稳定的涤纶布了。”赵兰宁告诉本刊记者,“专营棉布的工厂,也只保留了少量的织机生产棉布,用来维持客源,其余的也改为生产其他布料。” 做布料出口的天津市某外贸公司销售人员透露,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汇率波动加之销售不佳,现在的出口纺织企业已经缩小了规模,“不到2007、2008年规模的50%”。 与棉花价格上涨相似,小麦一改夏收前价格走低的常态。据中国面粉网数据,山东聊城市场的小麦收购价开秤即0.96元/斤,其后麦价一路走高,目前农民直售价在1元/斤,个体粮商收购价在1.01元/斤,面粉企业收购价在1.02元/斤。 在河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小麦价格均一路上涨,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跨省抢购小麦风潮。“但即便如此,收购企业还是买不到足够的麦子,农民普遍有惜售心理。”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中期研究院棉花分析师何泳涛说。 短缺与炒作并存 在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看来,棉花与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坚挺,是在上述产品基本供应偏紧和预期供应减少情况下,吸引社会资金大量入市,有很大的人为操纵因素。 总体上,服装纺织业复苏带动了对棉花的需求。随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回暖,2010年一季度以来,中国纺织产业平稳运行,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且内销市场持续旺盛。 但棉花的供应并未跟上。在金融危机中纺织品服装的需求急剧萎缩,导致棉花需求下降,棉花市场大起大落,2008-2009年度棉花平均价格仅为12159元/吨,为近几年来的最低价,严重打击了棉农的积极性;加之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都抬高了棉花的生产成本,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产量双双下降。同时,棉花进口量以往占国内产量三分之一份额,目前也大幅下降;且受天气因素影响,市场预期今年新棉上市时间将推迟,市场短期缺口较大。 基于此,棉花价格的上升可理解为供需关系变动所致。但棉花交易网发布的信息认为,按照2009年度棉花收购价格,棉花成本应该在15400元左右,目前销售到18000元以上且始终在高价位上达四个月之久,实属罕见。 “行业内部明显感觉到今年棉花价格上涨太快。”王爱芳指出,其他行业都在涨价,棉花价格是上涨最晚的,价格上涨如此“离谱”,可能是游资“以前炒房地产,现在转而看中了棉花”。 何泳涛在长期观察中发现,虽然整体需求很大,但中间的贸易商备货的积极性较大,而纺织、服装下游产业需求则较稳定。虽然棉花价格走高,但现货市场成交较冷淡,观望气氛浓。 他认为,由于成本较高,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纺织、服装等下游产业一般担心价格高位下跌后,储存过多导致亏损,所以倾向于边用边进货,慢慢消化。但中间贸易商转手风险较小,不排除他们囤积的可能。 “有专门倒货的中间商赚发了!”赵兰宁一直感叹,“如果当初一看到价格上涨,立马多购进一些就好了”。 入市资金充裕 供求关系的变化也使小麦价格出现了上涨空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信息,2010年夏粮总产将超过2460亿斤,接近2009年水平。其中,冬小麦产量2170亿斤以上,比2009年增加近20亿斤。 但马文峰分析说,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和对农户的访谈,粮食并没有像官方公布的那样增产,而且由于今年的极端天气,大部分地区单产降了10%。但是因为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就全国而言,减产大概是100万吨。 减产增加了涨价预期,市场主体纷纷入市高价收粮。万达期货研究员丁孙亚认为,中储粮、中粮集团和华粮等托市主体大规模购粮,也进一步带动市场其他主体的跟风抢购,促进了小麦价格上涨。 不过,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粮食连续六年增产,今年在面对极端天气等不利因素下,夏粮产量接近去年水平,加之库存量充足,小麦供求关系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因此,粮价上涨,短时期内可能是受市场上其他外在因素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低粮价政策,再利用最低收购价和各种补贴的方式补贴农民。北京大学教授卢峰认为,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的信号,市场主体抢购的背后,表明小麦的稀缺性在增加。他指出,价格上涨的根源则在于,是前期宏观经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带动绿豆、大蒜等小众农产品价格上涨后,后发刺激大宗农产品价格补涨。 马文峰则认为,随着化肥、种子等生产成本上涨,农民一亩地的利润不过100元上下,加上各种补贴能到200元,利润太低,加上劳动用工成本上涨,农民对价格不满意,产生惜售心理,因而助长了供应的紧张。 他进一步分析,货币发行过多必然促使物价上涨。今年以来物价整体上涨,其中水稻上涨了15%、玉米上涨20%、蔬菜上涨30%、油上涨30%,小麦涨幅只有10%,是上涨最低的。“其实就是宏观总需求的问题,票子发得太多了,资金没处去。”马文峰断言。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远鸿认为,不论是绿豆、大蒜等小宗农产品还是小麦、棉花这些大宗农产品,都具有一定刚性需求,便于储存,有利于短期炒作。 他指出,炒作者一般利用局部地区供求短期失衡、极端天气等机会,进行炒作。因为农产品相对工业产品而言,受天气影响大,但恢复需要一定的周期,炒作者一般借助这个时间差进入。 王远鸿也认为,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上涨,主要还是在整体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国家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股市低迷,社会资金投资渠道受到挤压,部分资金选择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炒作获利。 政策难调控 未来价格走势如何?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以往的价格上涨往往是中间商获益颇丰,但粮农收益有限。未来价格调整要防止大起大落,保持市场稳定。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则强调,粮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与供需矛盾、劳动力等成本上涨不无关系,但也不排除流动性过剩造成的游资炒作。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稳步的恢复性上涨对农民增收有力,但也要通过调控等手段,将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马文峰分析,粮价后期还会继续上涨,但由于政府有较为充足的粮食储备,即使小麦减产,但供需紧平衡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不会出现大幅快速上涨可能。且有关部门在调研后,已经暂停了中储粮的托市收购政策,自7月以来,小麦价格开始稳步运行。 但棉花的调控并不像小麦一样容易。6月以来,由于棉花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家发改委两次宣布增加棉进口配额,同时抛储60万吨的预案也获批准,交易规则已经完成,如果市场需要,随时可以启动。 政策发出后,市场一度担心国家对棉花进行调控,因此棉花期货下跌调整,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步消化和纺纱利润高企,棉花需求旺盛,棉花现货价格持续上涨,棉花期货价格逐步企稳回升,强势依旧。 何泳涛认为,在国家棉花储备量仅有150万吨的情况下,虽然已经批准抛储60万吨,但60万吨仅是市场一个月的需求量,调控市场能力有限。他指出,在当时市场上传言政府要抛储时,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价格迅速降低了1000块钱,从1.7万元降到了1.6万元,但是随后证实60万吨后,市场看涨趋势又恢复,于是价格又重新上涨。 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报告也指出,由于政策面悬而未落,市场逐步消化利空消息,下游纱线市场量、价变化不大,进一步支撑棉花价格。“现在60万吨的抛出价格和时间还没有定,如果到时候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也可能会对市场有一定的压制。”何泳涛说,“但如果加上天气和新疆棉的影响,后期主体合约仍可能会在高位震荡。” 马文峰指出,棉花价格的上涨最终蔓延到产业链终端,还是由棉农和终端的消费者埋单。他估计,到明年春季,日用纺织品的价格将上涨20%左右。 王远鸿认为,因为棉花、小麦都不是终端消费品,可能对CPI影响有限。 也有学者认为,过高的棉价需要在终端消化后或难于消化时才能反馈到前沿。他担心,一些小厂恐因成本过高而停产,一些大厂有可能因出口订单价格和新近过高的原料价格差距过大而亏损。
㈦ 今年的棉花走势如何啊价格会不会有大的波动呢
长期来看,棉花价格自2016年见底以来,底部价格在逐步抬高。放眼其他商品,国内工业品的价格因供给侧改革早已见底,只是因为全球农产品连年丰收而价格维持低位,但最近美国大豆期货已经走出了底部,玉米和小麦价格也在反弹之中,化纤也因石油价格而数次调价,在物价有通胀苗头的背景下,棉花价格难以跌回14600元/吨以下。随着储备棉的逐步去库存,决定了棉花远期价格将逐步上涨。
㈧ 为什么今年棉花期货与现货的价差那么大
现货品种目前还没有棉花交易啊,你说的是期货棉花是实物的差价吧,这个正常的,做商品不能参考实物价格,做股票不能盲目相信新闻信号,都是一样的道理。
㈨ 202O年新疆棉花的价格如何
2019/2020年度新花预估与展望
种植面积:从调研统计来看,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微幅提高。从具体调研区域了解到,尉犁县由去年的120万亩棉田减至90万亩,减少的原因主要是黑地退出、退耕还林、环保等因素导致。昌吉州因水资源紧缺,自2017年起实施退耕还林计划,每年将过去开垦的荒地收回,计划一年回收20万亩,共实施13年,预计到2030年全部完成。
种植成本:铁门关周边棉花种植成本预计与去年持平,租地机采棉收获成本大约在1700-1800元/亩,手摘棉因拾花工人工成本昂贵导致成本偏高。呼图壁县成本年年增加,原因:1、水资源紧张,以373方/亩为标准,超过标准水费翻十倍,预计种植棉花每亩地需要500方;2、黑地管理、退耕还林的计划下,土地流转成本偏高,达到800元/亩。总种植成本预计2100元/亩(含机采费)。唯一下降成本在于机器打顶,节省人工费,但相对于增加的成本来说,杯水车薪。尉犁县农户反映,今年种植成本下降100元/亩,主要由于重播少带来的成本减少,自有地种成本1700元/亩,租地种成本2200元/亩,其中采摘费280元/亩,租金550元/亩左右。
生产形势:根据某大型棉企负责人的预估,受灾面积占全疆植棉面积10%左右,主要集中在北疆奎屯、石河子以及南疆阿克苏地区。从具体的调研对象来看,铁门关的试验田因种子质量、田间管理等因素保持高产,预计达到512公斤/亩。尉犁县的棉田在去年遭到严重减产,今年植棉期间天气适宜,预计单产将恢复至380-400公斤/亩。北疆呼图壁县5月份低温影响长势欠佳,但8月积温不错,长势良好。预计减产预期不强,单产估计与去年持平,在350-400 公斤/亩左右。前一周奎屯和石河子遭受了破三项记录(面积、持续时间、种植晚起)的冰雹灾害,该地区局部受灾严重,预计单产仅为250公斤/亩左右,但该地区大部分棉田问题不大。
籽棉市场:目前可以看到棉田中依然是绿油油一片,田垄附近布局已经完成吐絮,大部分棉桃尚未开始吐絮。对于新年度籽棉价格的预测也是本次调研关注的焦点。对于轧花厂而言,当下棉价低迷,按照5元/公斤以下价格收购才能勉强赚取一点利润,所以普遍预计5元/公斤以下。而对于租地种植的棉农来说,1700-2200元/亩的种植和收获成本,结合平均400公斤/亩左右的单产,每公斤籽棉的成本大致在4.25-5.5元/公斤,如不考虑直补政策,棉农的利润被压缩,甚至出现亏本情况。
新棉上市之际,轧花厂谨慎采购与棉农挺价惜售的情形将时有发生,尤其在2018/2019年度出现轧花厂明显亏损、而手摘种植成本偏高的南疆地区。这一轮博弈将决定新年度皮棉的成本。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直接补贴活动要求只有在一月底前交售籽棉的棉农才有资格领取补贴,因此时间站在轧花厂这一边,本年度籽棉价格大概率将高开低走。
纺织情况:近年受补贴政策鼓励的新疆棉纺织厂普遍新崭崭,工厂整洁、设备先进,其中不乏数台平衡步行车供工人穿梭在车间中。但我们也注意到,棉纺厂开工降低很大。某个车间一共14条线纺纱机,1-7号全部停工,8-14号小部分锭头停工。在北疆调研的朋友也反映,其走访的纺纱厂客户也处于半开工状态。这也印证了当下纺织业景气度下滑的事实,即便有一定政策补贴和扶持,新疆纺织业也难独善其身。
未来新疆棉花供应情况
棉农种植意愿:因土地、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未来土地流转费用、水电费将持续上升,新疆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提高。目前北疆已经完全实现机械化,而南疆仍有40-50%并未实现机械化收获,存在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的空间。此外,若种子质量、田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单产仍有大幅提升的可能,侧面降低单位产出成本。但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棉价提振难度偏大,植棉收益压缩将成为近一两年的常态。
作为战略物资,棉花供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保护。直补政策将直接性保障棉农种植收益,今年是18600元/吨棉花目标价补贴的最后一年,未来的直补政策或其他政策值得市场关注,也将影响棉农种植意愿。
此外,其他作物的比较收益也决定棉农改种的意愿。棉花作为喜热植物,其适应性强,适宜在新疆种植,故新疆农民本身存在对棉花种植的偏好。此外,甜菜、番茄等喜凉作物不构成对棉花种植的威胁。但小麦同样韧性足,价格合适,便存在替代的可能。
轧花厂竞争状态:轧花厂作为皮棉最直接的供应商,其采购、生产、销售决定了皮棉的成本和贸易流。当前新疆整体轧花厂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但局部区域轧花厂数量少,籽棉资源丰富,随着兵团改制,部分轧花厂被民营公司承租下来,平均承租费用在750元/吨,额外增加了皮棉成本。
此外,北疆轧花厂的调研对象也表示,去年南疆轧花厂销售偏慢,亏损严重,预计今年行情依然不好,可能会倾向于在加工后,通过现货或者期货渠道,加快销售速度的策略,尽早回流资金,降低资金和仓储成本。预计新花上市后,若无收储托市政策,供应压力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