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刚果原油期货价格
⑴ 关于外汇交易<美元指数是否有分析价值>
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综合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的指标,用来衡量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它通过计算美元和对选定的一揽子货币的综合的变化率,来衡量美元的强弱程度,从而间接反映美国的出口竞争能力和进口成本的变动情况。
美元指数依旧在外汇、期货、股票乃至全球经济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投资者一旦清楚美元指数的这些作用,就能够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角色之一:美元强弱的“体温计”
前面,我们了解了美元的发展概况和美元指数的诞生缘由,知道了美元指数实际上就是美元对欧元等一揽子外汇货币的比价。
为了从数字上直观地显示美元对一揽子外汇货币的强弱变化,NYCE最初将美元指数基期定在1973年3月,因为自那时起,《史密斯索尼安协议》正式替代《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汇率制度被浮动汇率制度所淘汰。各国货币可以相互浮动报价,而非唯美元“马首是瞻”了。同时,NYCE规定美元指数基数为100。
股票投资者是不是觉得很熟悉,那就对了,因为道琼斯指数、沪深指数和巴黎CAC指数等证券指数也是这样产生的。
有了基期和基数,就很容易通过美元指数来观察美元的强弱了。例如,1985年12月3日,美元指数收盘为125.87,那就预示美元对日元等一揽子货币升值了25.87%;同样,2009年11月16日,美元指数收盘为74.847,则意味着与1973年相比,美元对一揽子外汇货币贬值了25.153%。
美元的强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美国的兴衰,更直接反映了美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显然,贬值的美元是和重要性降低的美国经济相映衬的。
角色之二:国际贸易的“秤砣子”
正如上文所述,美元指数反映了美元对于一揽子货币的强弱变化,而美元又是国际上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因此,美元指数的涨跌也时刻影响着国际贸易的竞争格局。
2009年3月初到2009年11月中旬,美元指数从最高的89.624一路狂泻到74.679。伴随着美元的持续贬值(RMB等外币相对于美元升值了),美国国内商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凸显,而中国等主要依赖出口型经济的国家,则陷入了贸易的“冰河世纪”。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滑20%左右,其中对美出口大减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由于美元指数中没有RMB,因此,我们不能一概认为,只要美元指数下跌,RMB就会升值,外贸就会走弱。但从美元近3年来的周期变化来看,排除关税和反倾销等因素外,美元指数的每次下滑,都会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成打压。特别是我国沿海的众多贴牌(包括OEM和ODM企业)工厂和部分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企业,在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中,它们的业绩便会下滑,其相应的板块与股票便会受到冷落。投资者显然要对此加以关注的。
尤其是当前进出口占GDP比重依旧较高,美元指数的长期单向运行,对我国对外贸易起到至关重要的负面影响,进而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继而影响到我们的投资环境和财富增值情况。
角色之三:商品价格的“计价器”
2009年3月份,周小川给大家上了一节有关SDR的课:在周小川撰写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中,他提出要创立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并且认为SDR代替美元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进。这种倡议随后不仅获得澳大利亚及以“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拥护,还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组织的呼应”。许小年等国内经济学者也纷纷赞同此方案。
不过,改革的呼唤不等同于改革的行动。笔者认为,在欧洲和美国仍然同穿“一条开裆裤”,且IMF和世界银行仍是“欧美掌权”的背景下,包括欧元、日元、SDR甚至讨论中的“亚元”在内,都不可能撼动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
因此,美元作为商品价格的“风向标”,短期内仍然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从CBOT到NYMEX,从NYBOT到LME,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直至南美大豆和东南亚稻米的国际现货贸易,我们都能看到美元的身影。
由于美元指数已然成为了美元价值的“参照系”,所以,美元指数的涨跌就代表着以美元为计价标的的商品价格的起伏。
各种商品总体上与美元指数的成负相关走势,特别是原油和黄金的价格与美元指数的走势更具规律性。将美元指数与二者指数相叠加,我们可以看到美元指数下跌之时,原油和黄金往往与其背道而驰,其间的相关系数接近-0.95,属于高度负相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元指数的变动会通过多种途径传导到商品身上,造成商品与美元指数逆向而行。
以2009年初至11月25日,黄金在美元指数下滑到近74之时而不断逼近1200美元/每盎司的整个过程为例。
首先,在美元指数下行之时,黄金的内在价值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其标价便会因计价单位这个参照系的“缩量”而升高。
其次,美元指数下跌便预示欧元和RMB等一揽子货币升值,投资者在看到用同样的非美元货币便能买到比以前更多的黄金(一个重要前提:黄金依旧是投资者心中最值得持有的通货),自然会引发黄金消费潮流,需求的旺盛就会推高黄金的价格,这是美元指数下跌造成黄金上涨的另一种传导过程。
再者,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黄金的主产区大多位于南非、刚果等地区,当美元指数下跌之时,这些产金国的货币相对升值,黄金生产成本就会上升(换回的本币变少了),黄金生产商的出口竞争力和积极性就减弱。于是,第比亚斯等黄金巨头就可能减少开采量,供给的减少自然也会导致黄金价格的上涨。
不仅仅黄金如此,其他商品也会因美元指数的下跌而出现以上涨价情况,只不过相关度可能没有黄金与美元指数那么大。实际上,回顾2008年肆虐全球的粮食危机,我们也发现其中有美元指数下跌的作祟因素。
角色之四:央行利率的“水晶球”
美联储每一次调整基准利率,都会对美元指数形成重大影响。由于美元指数中包含了欧元等其他6中货币,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美元指数的走势可能会随其他货币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如果美元指数在其他货币走弱的情况下逐步走高,那么,美国国内的汽车制造业等出口企业便会利润受损,国际竞争力随之减弱。
此时,美联储便可能调低利率,增大美元供给力度,促使美元指数下行,保护国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当然,从国外采购原材料的成本却增加了)。
特别在2009年末到2010年上半年,这是美国经济能否重振雄风的关键期,美联储绝对希望让美元指数目前的颓势继续持续下去。从伯南克继续维持超低利率,以及奥巴马访华中希望RMB升值等现象中,我们便知,在美国失业率减少和经济彻底回升前,白宫和美联储将会努力把美元指数按在76左右的低位,甚至可能更低!
美元指数不是美元,但它却有着美元一样的功能和地位;美元指数对国际贸易、商品价格和央行利率影响重大,而其自身又受到三者的反作用。
这种“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在金融市场中处处可见。也正是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才让我们的投资变得困难异常,却又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回顾美元指数这个虽熟悉但重要的指标,其目的便是希望,投资者能够借助这个极其重要的工具,来观察货币体系的变更,预测国际贸易的变动,分析商品价格的起伏,猜测央行政策的出台……
总之,在繁杂的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利用恰当的工具,诸如CRB指数和美元指数等,便可以作出更具底气和符合逻辑的投资决策,以让我们在金融大海的沉浮中,找到更多可以存活的“浮萍”。
⑵ 急求时事政治,国家大事,从2011年1月—2012年2月,要是大事,越多越好。国内国际的都要。
2011年国际大事
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
美亚利桑那州发生枪击案
伊朗一架客机坠毁
苏丹南部地区举行公投
巴西遭洪灾和泥石流袭击
印度发生重大踩踏事件
本•阿里总统离开突尼斯
胡锦涛访问美国
俄罗斯首都一机场遭炸弹袭击
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召开
伊拉克发生汽车炸弹袭击
俄罗斯批准俄美新核裁军条约
埃及国内局势出现动荡
第16届非盟首脑会议举行
澳大利亚洪灾肆虐
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缅甸迈向总统制新时期
泰柬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冲突
俄美新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苏丹南部公投结果正式宣布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
国际油价再创新高
马里发生踩踏事件
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
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
联合国妇女署举行成立仪式
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通过决议
3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油期货价格上涨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结束飞行生涯
韩美“关键决心”联合军演结束
日本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事故
沙特和阿联酋部队进驻巴林
多国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埃及宪法修正草案获得通过
也门军火工厂发生爆炸
缅甸完成国家权力交接
科特迪瓦前总理武装包围经济首都阿比让
4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遇袭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在曼谷召开
国际油价再刷新高
葡萄牙请求国际金融救助
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被捕
白俄罗斯首都地铁发生爆炸
日本宣布将福岛核事故升为7级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三亚举行会晤
强风暴袭击美国
“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峰会在基辅举行
柬泰边境发生武装冲突
英国威廉王子大婚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会议通过叙利亚问题有关决议
5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击毙
巴基斯坦恐怖袭击事件频发
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和解协议
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召开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全线暴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因涉嫌性侵犯被捕
美国乔普林市遭龙卷风袭击
也门安全局势急剧恶化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法国多维尔举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蔓延
6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门总统府遭炮击
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召开
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二轮谈判举行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
“基地”组织产生新领导人
世界遗产大会举行
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
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
国际刑事法院签发针对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拉加德当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
希腊议会通过新经济紧缩计划
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召开
7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丹领海发生海难
刚果(金)发生空难
南苏丹共和国宣告成立
俄罗斯伏尔加河发生沉船事故
印度发生火车出轨事故
印度孟买遭连环爆炸袭击
美国航天飞机项目落幕
挪威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
摩洛哥发生坠机事故
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韩国暴雨造成死亡
刚果(金)发生沉船事故
朝美代表就重启六方会谈开始接触
美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
8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总统签署提高债务上限法案
穆巴拉克接受审判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
美国发射“朱诺”木星探测器
英国多个城市发生骚乱
非洲之角地区旱情严重
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
第三届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峰会举行
利比亚反对派攻占的黎波里
联合国驻尼日利亚机构大楼发生爆炸
飓风“艾琳”袭击美国
野田佳彦当选日本新首相
9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台风“塔拉斯”肆虐日本
俄罗斯一架客机坠毁
第4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举行
坦桑尼亚渡轮沉没
美国举行活动纪念“9•11”十周年
第6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印度锡金邦发生地震
阿富汗前总统拉巴尼遇袭身亡
“超光速中微子”挑战相对论
巴勒斯坦递交加入联合国申请
10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逝世
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持续蔓延
巴以达成并落实换俘协议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俘身亡
西班牙“埃塔”组织宣布放弃武装斗争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首批两颗卫星发射升空
奥巴马宣布年底前撤离全部驻伊美军
土耳其东部发生强烈地震
世界人口达到70亿
欧元区领导人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协议
泰国遭遇巨大洪灾
北约结束在利比亚军事行动
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国集团峰会在戛纳举行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称伊朗曾试图发展核武器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夏威夷举行
东盟首脑会议及东亚系列峰会在印尼召开
卡扎菲次子和利比亚情报部门前负责人被抓获
美国会减赤“超级委员会”未达成协议
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移交权力协议
阿盟决定对叙利亚实施制裁
德班气候大会开幕
12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盟再次扩大对伊朗制裁
希腊举行24小时罢工抗议紧缩政策
日本一监狱445人食物中毒
逾2万名纽约劳工街头抗议不公
世界首次应对互联网攻击跨国演习在东南亚举行
希拉里访缅开破冰之旅
拉美和加勒比首脑峰会开幕
德黑兰爆发新反英示威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遭遇十多年来最大强风
新西兰发生5.7级地震
阿盟公布对叙制裁名单
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凯恩退选
英国17年来首迎中国大熊猫
日本福岛核电站污染水净化装置发生泄漏
墨西哥出现70年来最严重旱灾
以色列总理称将采取“猛烈手段” 保卫国家安全
俄公布杜马选举计票结果
美国宇航局证实发现首颗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
阿富汗两座清真寺爆炸 58人死亡逾150人伤
希腊议会投票通过2012年财政紧缩预算法案
阿富汗总统称什叶派遭爆炸袭击
也门宣布成立新过渡政府
埃及新内阁宣誓就职
美国各地高调纪念珍珠港事件70周年
美国近千示威者封锁白宫附近要道
伊朗电视台播出坠毁美无人机画面
欧盟峰会开幕
德班气候大会闭幕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3777人夜间持火炬集体游行
刚果(金)大选骚乱致4死 143名示威者伦敦被捕
莫斯科2.5万人集会抗议选举舞弊 俄总统公开回应
北约宣布将在年内永久撤离驻伊拉克军事训练人员
比利时东部城市列日发生手榴弹袭击及枪击事件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正式宣布驻伊美军任务结束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
叙利亚释放755名在押人员
缅甸仰光仓库爆炸并引发大火
⑶ 知道期货铜的进来
铜资源主要分布
世界铜矿资源较为丰富。根据2005年美国矿业局统计,世界金属的可开采储量为4.67亿吨,储量基础为9.37亿吨。可开采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和美国。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
(1)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
(2)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
(3)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
(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5)加拿大东部和中部。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中国、秘鲁、赞比亚、独联体、印度尼西亚、波兰、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上述国家的铜矿资源量占到了全球铜资源总量的87.2%。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9.98%。
⑷ 求辩论资料,关于民主刚果的
国名释义: 源于刚果河,“河流”之意
别 称: 世界原料仓库、中非宝石、非洲心脏
首 都: 金沙萨 Kinshasa
国 花: ----
国 树: ----
国 鸟: ----
面 积: 234.5万平方公里
人 口: 4390万人
语 言: 法语
民 族: 刚果族、恩加拉族等
宗 教: 天主教、基督教新教
货 币: 扎伊尔
国 庆 节: 11月24日
时 差: 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名 胜: 比隆国家公园、霍约山、戈马火山群、博约马瀑布等
工 业: 采矿、食品、纺织、化学、制药、汽车装配等
农 业: 玉米、小米、咖啡、橡胶、棉花、黄麻等
矿 产: 铜、钴、金刚石、锗、镉、锡等
民 俗: 吐买丁奈族盛行树葬。将尸体放进大树洞,有用树皮覆盖洞口,数年之后,树皮与树干长合,成为生长着的树棺材。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10个省和金沙萨一个直辖市。
简 史: 13~14世纪是刚果王国的一部分。1884~1885年柏林会议将刚划为比利时国王的“私人采地”,称“刚果自由国”,后改称“比属刚果”。1960年6月30日宣告独立,卡萨武布当选总统,卢蒙巴为总理,定国名刚果共和国,简称“刚果(利)”。1964年8月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65年11月24日国民军总司令蒙博托发动政变推翻卡萨武布,自任总统。1966年5月首都改名金沙萨,国名简称“刚果(金)”。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1990年4月实行多党制。1997年5月17日,洛朗 德西雷 卡比拉推翻蒙博托政权,自任总统,恢复“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名和独立时的国旗、国歌。2001年1月16日,卡比拉遇刺身亡,其子约瑟夫 卡比拉继任总统
交 通: 马塔迪(Matadi)到金沙萨——铁路 金沙萨到基桑加尼(Kisangani)——船运 金萨沙到乌本杜(Ubun)——铁路 乌本杜到金杜(Kin)——船运 金杜到卡莱米(Kalemie)——铁路 卡莱米到卡伦坦(Kalun)——(Tanganyika河)船运 卡伦坦到布卡武(Bukavu)——公路
通往邻国并由水路链接的铁路线有: 刚果共和国—没有直达线路,一般乘坐渡轮跨越刚果河从金沙特到达布拉扎维(Brazzaville,刚果共和国首都),把乘客或货物运送到刚果海洋铁路线上,再从布拉扎维运往大西洋的港口—黑角; 坦桑尼亚——没有直达线路,货物由轮船运往卡莱米(Kalemie)和基戈马(Kigoma)之间的港口,在那里再由坦桑尼亚的中央线路运往达累斯萨达姆(Dar es Salaam,坦桑尼亚首都)海口。曾经从卡莱米有往来的火车渡轮,建造于1917年;邻国苏丹和乌干达都有自己的铁路,但没有通往刚果的铁路线路,而另外一些邻国如中非共和国、卢旺达和布隆迪则尚没有修建铁路系统。
2006年7月30日,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1]8月20日,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总统选举中无人获得50%以上的选票,约瑟夫·卡比拉和让-皮埃尔·本巴进入第二轮选举。[2]10月29日,第二轮总统选举举行。[3]11月15日,独立选举委员会宣布,卡比拉当选总统。[4]12月30日,安托万·基赞加被任命为总理。[5]
刚果(金)共分为254个部族,讲班图语系的约占总人口的84%,主要为刚果族、恩加拉族、卢巴族、蒙戈-恩库恩杜族、隆达族等,其余为讲苏丹语的阿赞德族和尼洛特语系的阿卢尔族和俾格米人等;官方语言为法语,主要语言有林加拉语、基刚果语、契卢巴语和斯瓦希里语。居民中45%信仰天主教,24%为新教,17.5%信仰原始宗教,13%信仰金邦古教。
Troops loyal to dissident general Laurent Nkunda in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RC) have regained control of the town of Mushake in the eastern North Kivu province, which they had lost to government forces less than a week earlier, military sources said.
UN-supported Radio Okapi quoted the deputy commander of government troops in North Kivu, Colonel Delphin Kahimbi, as admitting the army had suffered some setbacks.
The UN Mission in DRC, MONUC, was more specific, with Major Prem Kumar Tiwari, MONUC's spokesman in Goma, North Kivu's capital, saying: "Nkunda's troops have taken up positions around Mushake and Mushake itself. The regular army is no longer present there."
A resident of Minova, a town in neighbouring South Kivu province, said some people fleeing fighting in Mushake had arrived there.
"There are some 30 families who have arrived,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soldiers from the regular army who fled the counter-offensive in Mushake," said Edouard Dunia, a human rights activist. Military officials were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to comment.
Earlier in December the army mounted an offensive against Nkunda's positions, saying its efforts to negotiate the integration of his forces into the regular army had come to nought. Nkunda has insisted he is fighting to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members of the ethnic Tutsi minority in eastern DRC from discrimination.
Meanwhile, humanitarian agencies and MONUC have expressed concern over the safety of civilians in the North Kivu town of Kilolwire, where 14,000 people are thought to have sought sanctuary.
"It's a concern; operational solutions will be developed quickly. Constant communication must be kept with these people to warn them," MONUC's military commander, General Babacar Gaye, told a news conference in Goma on 10 December.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eople who are currently in Kilolwire is shared between the people themselves, the parties to the conflict and the humanitarian community in conjunction with MONUC," added the general.
"We can propose solution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these people but they must also take responsibility and not put themselves in a situation where they endanger their lives," he said.
⑸ 2011年国际大事有哪些
原油期货价格上涨
缅甸迈向总统制新时期
4日,缅甸联邦议会选举吴登盛为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丁昂敏乌和赛茂康为副总统。这意味着缅甸即将完成从军政府向民选政府的过渡转型,迈向实行总统制的新时期。>>
泰柬在边境争议地区发生冲突
4日至7日,泰国和柬埔寨在柏威夏寺附近有争议地区先后发生4次严重交火,双方动用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互有人员伤亡。>>
俄美新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5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正式交换了新的《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签署文本。这标志着美俄新的核裁军条约正式生效。>>
苏丹南部公投结果正式宣布
7日,苏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员会在喀土穆正式宣布苏丹南部公投的最终结果,在1月举行的苏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选民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苏丹总统巴希尔颁布总统令,宣布承认和接受苏丹南部公民投票的最终结果。>>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职
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军方。埃及从1月25日开始发生全国性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穆巴拉克离职是抗议者和各反对派的核心诉求之一。2月以来,中东安全局势持续动荡,也门、巴林等多国均发生集会游行活动。>>
国际油价再创新高
24日,受中东局势紧张影响,纽约市场油价盘中突破每桶103美元,伦敦市场油价最高达到每桶119.79美元。>>
马里发生踩踏事件
21日,马里首都巴马科一座体育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6人死亡,64人受伤。事发时一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阿訇正在讲经布道和祈福。由于缺少专人维持秩序,场面失控发生踩踏事件。>>
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
22日,伊朗“哈尔克”号补给支援舰和“阿勒万德”号巡逻护卫舰通过了埃及苏伊士运河。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的第一次。>>
新西兰南岛发生地震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9日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
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报收每桶102.23美元,29个月以来收盘价首次破百。当天,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继续上涨,收于每桶116.35美元。>>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结束飞行生涯
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在完成最后一次国际空间站之行的同时,也结束了其飞行生涯。自1984年8月服役以来,“发现”号共飞行了39次。 >>
韩美“关键决心”联合军演结束
10日,代号为“关键决心”的韩美联合军事演习结束,包括驻韩美军在内的2300名美军人员和韩国部分师团级以上部队参加了演习。每年举行的例行演习旨在提高韩美在装备、兵力和物资等方面的协同能力。>>
日本强烈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事故
3月31日,在日本宫城县东松岛市,人们走过一处地震和海啸遇难者的临时集体墓地。
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受到影响。日本的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等地遭受灾难性破坏。受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物波及全球许多地区。截至当地时间31日,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在日本已造成11532人死亡、16441人失踪。>>
沙特和阿联酋部队进驻巴林
14日,因持续一个月的什叶派反政府示威游行导致暴力事件,应巴林政府要求,沙特和阿联酋的武装部队开进巴林,帮助巴林“维护正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安全和秩序”。巴林政府表示坚持使用对话手段解决危机,同反对派对话的大门依然敞开。>>
多国联军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这是3月27日在利比亚东部城市拉斯拉努夫附近拍摄的一处毁于战火的房屋。新华社发(纳赛尔·努里摄)
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从19日开始,多国联军对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多轮军事打击。利比亚政府说,军事打击造成利比亚大量平民伤亡,机场、海港等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埃及宪法修正草案获得通过
20日,埃及宪法修正案全民公决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说,在19日举行的全民公决中,宪法修正草案获得77%的投票者支持,这意味着这一修正案获得通过。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为议会和总统选举铺平了道路。>>
也门军火工厂发生爆炸
28日,也门南部阿比扬省一军火工厂发生火灾并引发爆炸,造成至少150人死亡,80人受伤。当地官员称,“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应为这起爆炸负责。>>
3月31日,一架武装直升机在科特迪瓦经济首都阿比让的马格里区上空盘旋。
缅甸完成国家权力交接
30日,缅甸当选总统吴登盛在首都内比都举行的联邦议会全体会议上宣誓就任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签署命令,从新总统宣誓就职起,取消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正式向新政府移交权力。>>
科特迪瓦前总理武装包围经济首都阿比让
31日,科特迪瓦前总理瓦塔拉政府的总理兼国防部长索罗说,支持瓦塔拉的武装已经包围了前总统巴博阵营中心所在的经济首都阿比让,并表示多个巴博阵营的将军已经归附瓦塔拉武装。当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说,巴博应立即将政权移交给瓦塔拉,以避免该国陷入内战。
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遇袭
4月1日,在阿富汗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人们聚集在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办事处遇袭现场。新华社/路透
1日,数百名当地人在阿富汗巴尔赫省首府马扎里沙里夫的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办事处外举行抗议活动,抗议者称一名美国牧师几天前在美国焚烧了《古兰经》。随后抗议人群中有人向联合国人员开枪,7名联合国职员遭到杀害。>>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在曼谷召开
3日至8日,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首轮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会议就今年内所有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议程达成一致。>>
国际油价再刷新高
8日,受到投资者对中东紧张局势担忧及美元走弱推动,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12.79美元,为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收盘水平。>>
葡萄牙请求国际金融救助
7日,葡萄牙向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正式救助申请,以求渡过债务危机。根据初步评估,目前阶段对葡萄牙的救助金额可能约为800亿欧元(约合1143亿美元)。>>
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被捕
11日,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在其位于经济首都阿比让的官邸被捕。2010年11月底科特迪瓦总统选举结束后,时任总统巴博和前总理瓦塔拉均宣布获胜并分别宣誓就任总统,联合国、非盟、欧盟等国际组织表示承认瓦塔拉当选总统,但巴博拒绝下台。>>
白俄罗斯首都地铁发生爆炸
11日,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十月”地铁站发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约200人受伤。>>
日本宣布将福岛核事故升为7级
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与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价提高到最高级别7级。>>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三亚举行会晤
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会晤的主题是“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会议发表了《三亚宣言》。>>
强风暴袭击美国
16日,强风暴袭击了美国中东部地区,造成至少4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下旬,肆虐美国南部地区多日的强风暴天气导致至少342人丧生。>>
“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峰会在基辅举行
19日,“安全与创新利用核能”峰会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以及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为纪念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25周年召开的。>>
柬泰边境发生武装冲突
22日至29日,柬泰两国军队连续在有争议的达曼寺和达格罗贝寺地区交火,导致双方至少16人死亡,上百人受伤,数万名两国边民被迫撤离冲突地区。>>
英国威廉王子大婚
29日,英国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威廉王子隆重迎娶相恋8年的凯特·米德尔顿。来自英国及其他国家的王室成员和社会名流、政要,以及威廉和凯特的挚友等共约1900人见证了这一幸福时刻。成婚后,威廉和凯特分别获封剑桥公爵和剑桥公爵夫人。>>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别会议通过叙利亚问题有关决议
2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第16次特别会议,经激烈辩论后通过了叙利亚问题有关决议。决议谴责叙利亚对和平示威者使用致命武器的行为,同时要求联合国会员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不能以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破坏其他会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能违背联合国宪章。
“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被击毙
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当天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阿伯塔巴德发动“定点”行动,将“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击毙。联合国安理会2日通过主席声明,认为这是全球反恐斗争中取得的“决定性进展”。>>
本·拉丹在巴境内被美军击毙后,巴基斯坦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针对巴基斯坦发动报复性袭击。主要事件有:2日贾尔瑟达市一警察局遭到炸弹袭击,造成十多人死伤。 >>13日贾尔瑟达地区一边防军训练中心附近发生两起自杀式炸弹袭击,死伤超过200人。 >>22日卡拉奇的迈赫兰海军航空兵基地遭袭击,多架飞机被毁,至少13名士兵死亡。>>26日亨古地区发生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25人死亡。>>
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和解协议
3日,法塔赫、哈马斯以及巴勒斯坦其他十几个政治派别的代表在开罗共同签署了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协议。哈马斯自2007年6月以武力夺取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后,与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法塔赫形成对峙局面。双方从2009年起曾举行多轮和解对话。>>
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召开
7日至8日,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会议围绕“全球一体化中的东盟共同体”这一主题,讨论如何应对能源及粮食安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东盟及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9日至10日,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双方就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共同推进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 >>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全线暴跌
11日,由于当天价格波动太大触发“熔断机制”,纽约商品交易所当天中午暂停原油、汽油和取暖用油交易5分钟。分析人士认为,希腊债务危机、美元汇率反弹、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市场此前超买严重是促成本次大跌的原因。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因涉嫌性侵犯被捕
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因涉嫌对酒店女佣进行“性侵犯”在纽约被拘留。15日因涉嫌强奸未遂等受到纽约警方正式指控。18日卡恩向该组织执行董事会致函正式提出辞职,同时否认对他的犯罪指控。19日卡恩以一百万美元的保释金获释,但需在获释期间携带24小时电子监视器。 >>
美国乔普林市遭龙卷风袭击
22日,龙卷风袭击了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造成至少142人死亡。这次龙卷风是美国国家气象局有记录以来单次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
也门安全局势急剧恶化
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法国多维尔举行
26日至27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法国海滨小城多维尔举行。会议讨论了西亚北非局势、核安全和互联网等议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会上说,俄罗斯认为卡扎菲政权已失去合法性,俄愿意参与调解利比亚危机。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欧洲蔓延
30日,发端于德国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已在德国各州造成1400多例确诊或疑似病例,至少14人因此丧生。这种流行病又开始向其他欧洲国家蔓延。 >>
也门总统府遭炮击
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召开
5日至7日,第41届美洲国家组织大会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美洲国家公民安全”。与会代表签署了《圣萨尔瓦多宣言》。>>
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二轮谈判举行
6日至17日,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第二轮谈判在德国波恩举行。与会各方在解决去年底坎昆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技术性问题方面取得进展,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存续和如何落实长期资金等实质问题上未能弥合分歧。>>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召开
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召开,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言》。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新闻公报》。 >>
16日,“基地”组织通过互联网发表声明,宣布推举二号人物艾曼·扎瓦希里为该组织新的领导人,接替5月初被美军击毙的本·拉丹。>>
世界遗产大会举行
20日至29日,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35处遗产申请地进行了审议,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25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2处遗址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1处遗址从该名录中删除。>>
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
21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现任秘书长潘基文的继任决议。潘基文将于2012年1月1日起继续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任期5年。>>
奥巴马宣布从阿富汗撤军计划
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在明年夏季结束前从阿富汗撤军3.3万人。目前美国在阿富汗驻军总数约10万人。在持续近十年的战争期间,美军死亡人数累计超过1500人。>>
国际刑事法院签发针对卡扎菲等人的逮捕令
27日,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他的儿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和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塞努西三人签发逮捕令。>>
2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法国经济、财政与工业部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选为该组织新一任总裁,成为该组织自1944年成立以来首位女性总裁。>>
希腊议会通过新经济紧缩计划
29日,希腊议会以微弱多数通过了政府提出的中期经济紧缩计划,以便获得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贷款,避免可能出现的偿债困难。>>
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召开
29日,第41届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来自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和联系国的元首或政府高级官员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推动地区产业一体化和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等议题。>>
苏丹领海发生海难
刚果(金)发生空难
8日,刚果(金)埃瓦-博拉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机在基桑加尼市的国际机场降落时失事,刚果(金)运输部称有127人死亡,51人生还。 >>
南苏丹共和国宣告成立
俄罗斯伏尔加河发生沉船事故
10日,一艘名为“布加尔”号的客轮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境内伏尔加河沉没,122名乘客遇难。 >>
印度发生火车出轨事故
10日,印度北方邦和阿萨姆邦各发生一起客运列车出轨事故,共造成300多人伤亡,其中一起事故造成至少6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
印度孟买遭连环爆炸袭击
13日,印度孟买发生3起连环爆炸,共造成21人死亡、140多人受伤。 >>
美国航天飞机项目落幕
21日,“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为美国为期30年的航天飞机项目正式画上了句号。 >>
挪威发生爆炸和枪击事件
22日,在不到两个小时内,一名挪威男子先在奥斯陆市中心政府办公楼附近引爆汽车炸弹,后在奥斯陆以西约40公里处的于特岛开枪射杀参加挪威工党青年团活动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
摩洛哥发生坠机事故
联合国发布《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
2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上升5%,达到1.24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 >>
韩国暴雨造成死亡
刚果(金)发生沉船事故
28日,刚果(金)赤道省楚阿帕河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导致约100人死亡。 >>
朝美代表就重启六方会谈开始接触
28日至29日,朝鲜和美国代表在纽约就重启停滞两年多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行磋商。目前,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陷入停顿,六方会谈停滞已超过两年。 >>
美国会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
3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会两党已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以避免美国出现历史上首次违约。 >>
美国总统签署提高债务上限法案
2日,美国会参议院以74比26的投票结果,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后签署了这一法案。>>
穆巴拉克接受审判
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
5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3A主权信用评级。>>
美国发射“朱诺”木星探测器
英国多个城市发生骚乱
6日,英国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一些民众在当地警察局附近示威,抗议警方4日射杀当地一名年轻男子,示威随后演变为骚乱,并迅速蔓延到伦敦多个区域及利物浦、伯明翰、布里斯托尔和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英国政府9日大幅增加警力,骚乱随后逐渐平息。骚乱导致5人死亡,2700多人被捕,1000多人面临指控。>>
非洲之角地区旱情严重
14日,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呼吁全球加大对非洲之角地区,特别是索马里的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去年以来,这一地区遭遇60年一遇大旱,索马里的灾情尤为严重。目前,仅索马里就有370万人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
18日,以色列南部多辆公交车、军车和私家车遇袭,造成至少8名以色列人死亡,数十人受伤。以军随后迅速展开对袭击者的追击行动并持续对加沙地带实施空袭,迄今已至少造成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第三届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峰会举行
19日,第三届中美洲一体化体系和加勒比共同体国家首脑会议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举行,与会各国首脑签署共同宣言,承诺将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行为。>>
利比亚反对派攻占的黎波里
联合国驻尼日利亚机构大楼发生爆炸
26日,位于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联合国机构大楼遭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3人死亡,70人受伤。尼日利亚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称对此事件负责。>>
飓风“艾琳”袭击美国
野田佳彦当选日本新首相
30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内阁会议上接受所有内阁大臣的辞呈后宣布内阁总辞职。随后,日本执政的民主党新代表(党首)野田佳彦在国会众参两院的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新一届首相,成为民主党2009年9月上台执政后的第三位首相。>>
强台风“塔拉斯”肆虐日本
3日,强台风“塔拉斯”在日本四国高知县登陆,其带来的强降雨给日本造成严重灾害。截至10日,台风在日本已造成62人死亡,46人失踪。>>
俄罗斯一架客机坠毁
7日,一架雅克-42型客机在俄罗斯西部雅罗斯拉夫尔州坠毁,导致43人死亡。>>
第4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举行
7日至8日,第42届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与会领导人围绕“将潜力转化为繁荣”主题重点讨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斐济局势等议题,并通过了联合宣言。>>
坦桑尼亚渡轮沉没
9日,一艘渡轮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主岛与邻岛之间沉没,197人在事故中丧生。>>
美国举行活动纪念“9·11”十周年
11日,美国分别在10年前遭到恐怖袭击的纽约世贸大楼遗址、宾夕法尼亚州的尚克斯维尔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举行纪念仪式,悼念逝者。>>
第66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13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本届联大的工作重点是:和平解决争端、联合国改革与复兴、改善防灾抗灾机制以及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繁荣。>>
印度锡金邦发生地震
18日,印度锡金邦发生里氏6.8级地震,印度北部和东部许多地方都受影响,地震也使尼泊尔、孟加拉国和中国西藏自治区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21日,地震在印度造成78人死亡。>>
阿富汗前总统拉巴尼遇袭身亡
20日,阿富汗高级和平委员会主席、前总统布尔汉丁·拉巴尼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身亡。>>
“超光速中微子”挑战相对论
22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说,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1纳秒等于10亿分之一秒)。消息一旦验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乃至整个现代物理的基石都将遭到严峻挑战。>>
9月23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递交了巴勒斯坦寻求成为联合国第194个会员国的申请书。28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将此申请提交安理会下设的“接纳新会员国委员会”进行审查。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乔布斯逝世
5日,苹果公司网站宣布,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去世。乔布斯去世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欧洲多国政府官员、业界专家和民众纷纷对其表示哀悼。>>
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持续蔓延
11日,“占领洛杉矶”示威活动的声势继续扩大,示威者表示将进行长期抗争。自9月17日以来,大批民众聚集在纽约市华尔街附近,抗议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贪婪腐败,指责政府对少数金融机构的救助导致美国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困境。“占领华尔街”示威活动从纽约扩散到多个美国城镇,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上万人。>>
巴以达成并落实换俘协议
11日,在埃及政府协调下,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一项协议,以5年前被俘的以军士兵沙利特交换1027名被以方关押的巴勒斯坦人。18日,以方释放了首批477名在押巴勒斯坦人员,被俘的以士兵沙利特也获释回国,巴以第一阶段换俘行动顺利完成。>>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俘身亡
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完全占领卡扎菲武装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执政当局武装抓获,随后因重伤身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23日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联合国安理会27日一致通过决议,决定于利比亚当地时间10月31日23时59分终止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中有关保护平民的规定,以及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规定。>>
西班牙“埃塔”组织宣布放弃武装斗争
20日,西班牙巴斯克地方分裂组织“埃塔”以书面和录像方式宣布该组织将永久放弃武装斗争。在“埃塔”组织长达半个世纪的武装斗争和暴力袭击中,共有800多人遇难。>>
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首批两颗卫星发射升空
21日,俄罗斯“联盟”运载火箭携带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批两颗卫星升空。欧盟从此将拥有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美国GPS导航系统的垄断地位,从而使欧盟在全球高科技竞争浪潮中获取有利位置,而且为将来建设欧洲独立防务创造条件。>>
奥巴马宣布年底前撤离全部驻伊美军
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声明说,美军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伊拉克,从而结束这场持续近9年的战争。>>
土耳其东部发生强烈地震
23日,土耳其东部发生里氏7.2级地震。截至30日,地震已造成601人死亡,4152人受伤,6000座建筑物遭不同程度破坏。>>
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6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发布《2011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报告指出,预计全球人口将于10月31日达到70亿。>>
欧元区领导人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协议
27日,欧元区成员国领导人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一揽子协议,包括在2012年6月底前将欧洲主要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银行业对希腊国债进行50%的减记;将现有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扩大到1万亿欧元(1.39万亿美元)。>>
泰国遭遇巨大洪灾
29日,持续三个月的洪灾造成泰国全国381人遇难,2人失踪。洪灾波及泰国26个府的144个县区,影响人口203万。在首都曼谷东部地区,洪水已漫入27个社区。>>
北约结束在利比亚军事行动
31日,北约发表声明说,利比亚当地时间31日午夜时分,北约一架预警机完成了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至此,北约在利比亚持续7个月的军事行动正式宣告结束。
⑹ 求帮忙找全球金融危机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分析性文章
金融危机出现,原油下跌,带动世界金属下跌
因为金融危机会使全世界经济发展放缓甚至衰退,从而引起有色金属价格的下降,从而降低金属制品的成本,进而降低金属制品的价格和利润
金融危机拖累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跌
9月15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投资者纷纷逃离工业金属市场,本周基本金属价格延续上周颓势全面下跌,其中,锡、镍价格跌幅最大,分别达到12.85%和11.95%。
库存方面,铜、铝、锡、镍库存上升,铅、锌库存下降。继上周创出2004年3月以来的新高后,本周LME铝库存再度猛增15.67万吨,增幅达13%以上,国内铝库存也在增加,再次印证了铝市场供给过剩的现实。
金价强劲回升,符合预期
本周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阴影之下,黄金做为避险工具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金价上周五触及年内低点后,本周展开强劲回升,COMEX黄金期货价格周涨幅达16%,国内黄金期货周涨幅达11%。前几周黄金价格受美元上涨和油价下跌的影响持续下挫,上周五更触及年内低点。本周的拉升除避险价值的发现之外也是对前期较大跌幅的修正。美国、欧盟8月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分别为5.4%(CPI)和3.8%(HICP),但受能源、汽车、住房等价格下滑的影响,增速较上月略有回落。但美国的核心CPI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5%,仍远高于1.5%-2%的美联储长期政策目标。中国CPI增速已下降到4.9%,但是PPI增速持续上升至10.1%,已连续3个月创出了10年来的新高。这说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对CPI指数的回落构成较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前景并不乐观。我们仍然认为国内CPI指数在未来将延续上升趋势。受此影响,金价近期将维持震荡走势,再度深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长期看好。
1-7月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多为需求缺口
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本周公布了1-7月有色金属市场供求状况的数据,除铝、锌存在供给过剩外,其余基本金属都存在需求缺口。而1-6月的数据显示除锡、镍存在需求缺口外其余金属都存在供给过剩问题,说明7月基本金属市场的需求相对增加而供给相对下降。这跟中国7月份有色金属普遍减产或有一定关联。
金融危机拖累有色金属价格继续下跌
9月15日 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使投资者纷纷逃离工业金属市场,本周基本金属价格延续上周颓势全面下跌,其中,锡、镍价格跌幅最大,分别达到12.85%和11.95%。库存方面,铜、铝、锡、镍库存上升,铅、锌库存下降。继上周创出2004年3月以来的新高后,本周LME铝库存再度猛增15.67万吨,增幅达13%以上,国内铝库存也在增加,再次印证了铝市场供给过剩的现实。
9.16 锡库存创下了5300吨的年内低点之后,周三出现了跳空上涨,较周二增加了935吨,此后略有回落,周增幅6%以上。锡库存今年前7个月一直呈下跌状态,同时也支撑锡价不断上行,然而受世界经济下滑的拖累下游需求低迷,库存有回升的迹象,锡价的上涨趋势将受到抑制。本周在金融危机的合力打压下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
镍库存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开始爆发性的增长,今年库存量一直在高位运行,近期有加速上涨的趋势,导致今年镍价跌幅已达35%以上。主要原因是下游不锈钢需求持续低迷。为此,国际上许多生产商已经停止了供应镍或者推迟扩张计划,国内最大的镍生产商金川集团近期也表示将降低年产量的目标。我们预计今年后几个月镍供应量将逐渐减少。从下游需求情况看,2008年上半年,全球不锈钢产量同比降1.8%,降至1,480万吨。
1季度产量降2.9%,2季度降0.6%,需求的下降已经有减缓的趋势。我国7月份四大不锈钢生产商实际完成的出口总量为40331.21万吨较上月增加了1.2个百分点,也证明了国际不锈钢需求已有所缓和。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综合供需因素,我们认为今年内镍价将启稳回升。
金价强劲回升,符合预期
本周美国金融市场遭遇次贷危机的集中爆发期,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阴影之下,黄金做为避险工具的价值重新被发现。金价上周五触及年内低点后,本周展开强劲回升,COMEX黄金期货价格周涨幅达16%,国内黄金期货周涨幅达11%。前几周黄金价格受美元上涨和油价下跌的影响持续下挫,上周五更触及了年内低点。本周的拉升除了避险价值的发现之外也是对前期较大跌幅的修正。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打击了投资人持有美元避险的信心,本周美元指数走势疲弱,周五报收77.68点,周跌幅1.6%,这也成为支撑本周金价走强的原因之一。
美国、欧盟8月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行,分别为5.4%(CPI)和3.8%(HICP),但受能源、汽车、住房等价格下滑的影响,增速较上月略有回落。但美国的核心CPI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2.5%,仍远高于1.5%-2%的美联储长期政策目标。中国CPI增速已下降到4.9%,但是PPI增速持续上升至10.1%,已连续3个月创出了10年来的新高。这说明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对CPI指数的回落构成较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前景并不乐观。本周一(15日)中国政府的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也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综上,我们仍然认为国内CPI指数在未来将延续上升趋势。受此影响,金价近期将维持震荡走势,再度深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长期看好。
http://metal.ocn.com.cn/20081020/Info20081020754.html
美国次级贷发生危机以来,已经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据分析,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的稳定增长已经周期结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已经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现货与期货并存,铜等主要有色金属期货衍生金融商品的属性突出,价格走势与金融形势密切相关,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紧密的商品。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使投资者对几乎所有金融商品失去信心,撤离期货市场,直接导致全球金融商品(包括石油、有色金属期货等衍生金融商品)价格出现下跌。由于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基本实现了接轨,在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使国内市场也不能幸免。
自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在国际市场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新一轮剧烈下跌的影响下,中国市场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滑。到2008年10月中旬,中国市场铜价约为4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了27.6%;铝价约为1.4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6.7%;铅价为1.55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3.4%;锌价为1.11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19.6%;镍价为12万元/吨,比9月10日下跌20%。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暴跌,不仅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生产经营造成重要影响,也将影响到相关产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从目前形势分析,中国铝、锌产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领域,生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铜、铅、镍产业虽然也受到很大影响,但尚没有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难境地。
有色金属市场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尽管从长期发展趋势方面分析,中国有色金属市场具有良好前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在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已经基本实现接轨的背景下,世界有色金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国内需求也不可能表现为直线上升。预计未来二年里,中国市场对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的需求增速将受周期性变化。出现明显放缓。
⑺ 2011七月份时事政治
1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罗沙余晓洁)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北京时间26日6时12分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2【7.5-7.11】
·《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7月10日英国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英国最畅销小报《世界新闻报》刊发最后一期。
·2011年7月8日,苏丹政府正式承认南苏丹为“独立和主权国家”
3【7.12-7.18】
·第14届游泳世锦赛于7月16日在中国上海开幕。
·7月18日是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93岁的生日,也是联合国确定的“曼德拉国际日”。
4【7.19-7.25】
·7月22日爆发了震惊世界的7.22挪威奥斯陆枪击案。
·2011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在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发生追尾事故。
·2011年7月27日晚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隆重举行2012年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庆典仪式。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代表伦敦向全世界发出了邀请,出席庆典仪式的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从罗格手中接过伦敦奥运邀请函。
⑻ 跪求2011年七月份国内国际发生的时事政治!!!!!希望尽快答复!!!感激不尽!!!
国内:
7月1日 ,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7月2日,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7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并授权新华社全文播发。
7月6日~7日,首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
7月6日,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了连接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恢复这条两国中断40多年的边贸通道。
7月7日,山西宁武县东寨村发生爆炸事故,截至7月9日,已造成49人死亡,30人受伤。据调查,爆炸原因系由爆炸房屋房主私藏炸药引起的。
7月7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0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7月8日~9日,中日第六轮东海问题磋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双方就建立旨在应对东海不测事态的海上热线联络机制达成原则共识。
7月11日,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沉睡13年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
7月12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月13日,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月13日,据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历时一年半在全党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6月30日圆满结束,群众满意度测评表明: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以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
今年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来得早、影响频率高、破坏力强。7月,台风接踵来袭,截至7月20日,今年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致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6省(区)2833.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16人,失踪149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00.4亿元。截至7月28日,今年第5号台风“格美”共造成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等5省共79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8人,失踪36人。
7月28日是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日,河北各界干部群众1000多人集会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
国际:
7月1日~2日,非洲联盟(非盟)第七届首脑会议在冈比亚首都班珠尔举行,33位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着重讨论了非洲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安全形势等问题。
7月3日,西班牙巴伦西亚市地铁1号线一列客车的一节车厢出轨并倾翻,造成西班牙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铁事故。截至当日,有41人死亡,47人受伤。
7月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
7月5日,韩国、日本、美国等国称,朝鲜当天先后向日本海试射了数枚导弹,其中可能包括“大浦洞”2型远程弹道导弹。(详见本期“时政”栏目)
7月9日,2006年第十八届世界杯在德国柏林闭幕,意大利队最终捧得大力神杯。
7月9日,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日本防卫厅7月8日决定,提前实施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计划。日本防卫厅原计划从明年3月开始部署“爱国者-3”型拦截导弹,2011年完成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朝鲜试射导弹后,日本防卫厅决定,提前于今年内开始部署“爱国者-3”型陆基拦截导弹。
7月9日,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10客机在伊尔库茨克机场降落时冲出机场跑道,造成至少122人死亡。
7月11日,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炮击以色列北部多处目标,随后双方发生激烈交火。7月13日,以色列出动战机和舰船,多次攻击了黎巴嫩境内3处军用和民用机场,造成黎巴嫩与外界的空中联系中断。
7月12日,美、俄、中、英、法、德六国在巴黎举行的外长级会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7月14日,国际市场油价再创新高,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收于77.03美元。
7月15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首次在俄罗斯召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7月17日,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6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会议讨论了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非洲发展等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着重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作了阐述。
7月17日,第三十六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探讨空间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最新发展,交流空间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果,为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国际间合作提供帮助”。
美国东部时间17日上午9时14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冲破笼罩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铅灰色的云雾安全着陆,为此次13天的太空之旅画上完美句号。这是自“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第二次重返太空。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印度洋海域当地时间17日下午3时20分左右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沿岸部分地区海啸。目前已造成668人死亡,1438人受伤,287人失踪,74100人无家可归。23日下午3时22分,印度尼西亚东部苏拉威西岛又发生强烈地震。印尼方面监测震级为里氏6.6级,美国方面测为6.1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