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金刚经
① 为何讲金刚经是无坚不摧的
《金刚经》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能求人脱离苦海而登上彼岸,因此说它无坚不摧。
《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什么要在般若之前加上金刚这两个字呢?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蜜。《金刚经》有五六种不同的翻译,我们惯用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这一种。有的翻译,上面加“能断”两个字,意思是能断世间一切苦痛、一切烦恼,而成圣成佛。所以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可能鸠摩罗什认为,这种能断的精神,已经包含在经文里了,所以经名不需要特别加上去。
所谓“波罗蜜”,一般的翻译就是到彼岸,有些最后加一个“多”字,成为般若波罗蜜。这个“多”字是尾音,按现在的音来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按古代的梵音念,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达”。“多”就是达的音。
现在我们说起这部经,如果照含义来解释经文,就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能救人脱离苦海而登上彼岸的经典。因此,人们常讲《金刚经》是一部无坚不摧的佛经,没有丝毫夸饰的成分,完全数实话实说。
② 怎么我每次读金刚经就出现怪事
[执幻为真是最大伤害]
再跟大家分享一段经文,听过我其他课程的同学应该都应该比较清楚,我在分享的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佛经的原文,其实引经据典非常重要,而我们很多所谓的学佛人往往喜欢基于自我的思考去判断事物,那样完全不够用的。
引经据典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真实的、谦卑的学习态度。
我知道自己离真实和谦卑也还差得好远,正因如此,我更加知道凡事不依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用佛经、用古来大德的言教作参考、作比照尤为重要。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说的内容是正确的。
说出来是为了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教,如果还能够有幸,对于别人的智慧启发能够起到一点点提醒的作用,那简直就是莫大的意外和惊喜,这便是自我认知的定位。
回到经文,接下来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佛说四十二章经》里的一段话:
“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这段经文的重点就在于告诉每一个学佛人要勇于面对自我,勇于还至本处,勇于真诚踏实地面对自己的修学。
经文中所谓的“沙门”是指一个致心向道的人,与身份无关、与衣服无关。
如果你致心向道,那么任何时候你都要拿出一人与万人敌的心志,无论过程之中你会不会怯懦、会不会半路而退、还是格斗而死,还是得胜而还,这些情况你都有可能会碰上,但是你一定要能够去坚持初心,不畏前境。
一念清明相对于万念迷执,真的不容易。
不畏前境,一方面指的是现前的境界,同时还包括由当下衍生出的未来。
有人可能会问:“《金刚经》里不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皆不可得吗?”
但为什么说不可得?是因为我们把这三颗心划分出去,我们迷失在自己起心动念所形成的过去、现在、未来之中了,从而形成执着、挂碍,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
从前境的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侧重点在未来心,一般人对未来有太多的恐惧,这些恐惧源于未知。
而一个真正的修道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是会心生喜悦的,因为未知,所以才能产生出更多与先前完全不同的美好。
而一个对自己的过去和当下有执着抓取的人就往往不愿意改变,这种痛苦是对自己最大的损耗和消磨。
因此,执幻相为实有才是最大的自我欺骗和自我伤害。
那什么是学佛修行?
离相破执!这才是学佛真正的下手处。
现在很多人都迷执在宗教形式上。
任何宗教或非宗教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看清一切事相无常的本质,是让你通过“一切有为法”,能看清“如梦幻泡影”。
所以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谈论那些现实的利益得失,还是谈论情绪感受的痛苦和美好,那些都只是手段。
既然“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有什么真实的利益得失和情绪感受可执着呢?
所有的因缘、法门都是你强化自己人格进步、生命能量的手段,看清了这一点,勇于进取,不断超越自我,这叫菩萨情怀。
否则你不过只是一个裹着宗教信仰外衣、其实吸着精神鸦片,弱化自心的凡夫。
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再错位修行了。
如果因为修学佛法而让自己产生了更多的偏执与烦恼,那不是真正的学佛。
很多在家居士经常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
因为我信了佛,面对家里的蟑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路上遇到一个蚂蚁的时候,我要不要给他让路?
我是不是应该冲进一个鱼市场把所有的鱼贩子都打一顿,然后把他们的鱼都抢走放生?
不要再问这类问题了,因为它们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一刻你失去了智慧的清明觉知,所以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处理好这些琐碎的现象,这才是关键。
这些现象出现的目的,并不是让你刻意去解决些什么,而是让你发现此刻自我智慧的渺小,从而去突破和超越狭隘。
有些学佛人是真正的大勇者、大丈夫。
遇事能取其大者,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够不纠结、不求全责备,只取一个大,从而勇于承担,玩得起、放得下。
但是有些人学了半天,最后畏畏缩缩、怯怯懦懦、自缚手脚、患得患失、心中充满着恐惧、压力和紧张。
某个角度说,其实这类学佛人的福报远远超过那些无所畏惧、具有勇者精神的人,为什么?
因为他们其实能够照见自己应该要超越的束缚和黑暗,但可惜的是他们的福报差了一点点,就是没能下定决心去超越那个狭隘紧张的自我。
菩提是觉悟,要能够念念清明,能够在生活压力的困境中激发出觉悟的智慧,这才是佛教徒修行的真正入手处。
而不是总困在种种现象上,然后拖着一位法师或者居士去哭诉自己的现实烦恼。
都是梦里的事儿,有什么可哭诉的呢?
醒来不就好了?
——摘自七非先生社群答疑解惑
③ 期货丁伟峰是金刚经老师吗
请不要随意相信财金老师,很多财金老师都是冒牌的根本就没有技术只是有张嘴会说。他们一般带单做反单让你亏钱,他就有好处。望采纳
④ 金刚经是在什么时候发现的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最受尊敬的文本之一,也是世界宗教文学的宝石。
金刚经是一个简短的文字。典型的英语翻译包含大约6,000个单词,普通读者可以在不到30分钟内轻松完成。但是如果你问十位佛法教师它是什么意思,你可能得到十个不同的答案,因为钻石无视字面解释。
梵语中的经文,Vajracchedika Prajnaparamita Sutra,可以被大致翻译为“钻石切割完美的智慧经”。Thich Nhat Hanh说这个标题意味着“钻石可以消除痛苦,无知,错觉或妄想”。它有时也被称为Diamond Cutter Sutra或Vajra Sutra。
Prajnaparamita Sutras
钻石是早期大乘佛经的大型经典,称为Prajnaparamita Sutras。Prajnaparamita意为“完美的智慧”。在大乘佛教中,智慧的完美是对sunyata(空虚)的实现或直接体验。该心经又是般若佛经之一。有时这些经文被称为“般若”或“智慧”文学。
大乘佛教传说说,Prajnaparamita Sutras是历史上的佛陀对各个门徒的支配。然后他们被隐藏了大约500年,只有在人们准备好向他们学习时才会发现。然而,学者们认为它们是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在印度写成并持续了几个世纪。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文本中最古老的版本是中文译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初。
Prajnaparamita Sutras的几个文本从很长到很短不等,通常根据编写它们的行数来命名。因此,一个是25,000行中的智慧完美。另一个是20,000线的智慧完美,然后是8,000线,依此类推。钻石是300行智慧的完美。
在佛教中经常教导的是较短的Prajnaparamita经典是较长的经文的蒸馏,并且最后写的是简短和高度蒸馏的钻石和心经。但是许多学者怀疑较短的经文是较旧的经文,较长的经文是详细说明。
金刚经的历史
学者们认为,金刚经的原始文本是在公元2世纪的某个时候在印度写的。据信Kumarajiva在公元401年首次翻译成中文,而Kumarajiva文本似乎是最常翻译成英文的文本。
梁朝皇帝的儿子赵明(501-531)将“金刚经”分为32章,每章都有一个标题。尽管译者并不总是使用王子明的头衔,但这一章的划分至今仍保留下来。
“金刚经”在禅宗(禅宗)的第六族长慧能(638-713)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Huineng的自传记载,当他是一个在市场上卖柴火的青少年时,他听到有人背诵金刚经,并立即开悟。
据信,金刚经在8世纪末或9世纪初从梵文翻译成藏文。翻译归功于莲花生大士的一位名叫Yeshe De 的弟子和一位名叫Silendrabodhi的印度学者。在阿富汗巴米扬的一座佛教寺院的废墟中发现了一部更古老的“金刚经”手稿,用G陀罗语写成。
世界上最古老的日期书
公元868年,金刚经的完整木版印刷卷轴是保存在中国甘肃省敦煌附近一个密封洞穴中的几个文本之一。1900年,一位中国僧人Abbot Wang Yuanlu发现了通往洞穴的密封门,1907年,一位名叫Marc Aurel Stein的匈牙利英国探险家被允许进入洞内。斯坦因随机选择了一些卷轴并从Abbot Wang购买。最终,这些卷轴被带到伦敦并送到了大英图书馆。
这将是几年前欧洲学者认识到“金刚经”卷轴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它有多久了。它是在古腾堡印刷他的第一部圣经之前近600年印刷的。
佛经是关于什么的
该文描述了佛陀居住在Anathapindika的小树林中,有1,250名僧侣。大多数文本都采用佛陀与名为Subhuti的门徒之间的对话形式。
人们普遍认为,“金刚经”主要是关于无常。这是因为在最后一章中的一个简短的经文似乎是关于无常的,并且经常被误解为对它之前的31个神秘章节的解释。然而,要说“金刚经”只是关于无常,那就不公平。
“金刚经”中的经文阐述了现实的本质和菩萨的活动。在整个经文中,佛陀指示我们不受概念的约束,甚至是“佛陀”和“佛法”的概念。
这是一篇深刻细致的文本,并不像教科书或说明书那样被阅读。虽然慧能在第一次听到经文时可能已经实现了启蒙,但其他伟大的老师却说文本慢慢向他们显现。
⑤ 金刚经的帮助怎么样
这书吧,咋说捏。。。 你要是对佛陀的了解达到我这个水平,就可以不用读了——等下,我找雨伞挡臭鸡蛋…… 说真的,入门级的佛学书,你要说多大个玄机在里面,说不上,不过俺挺佩服作者的,可以这么通俗地讲解金刚经。说回来,实用功利主义是最近图书市场的一大趋势。。。 偶信奉一句话:流行的东西就是时尚的。。 好嘛,这本书很时尚。。。
⑥ 谁帮忙解译‘金刚经’的内容
金刚经浅识 壹。概说 金刚经是佛教最有名的经典之一。中国民间流传关于金刚经神奇的故事很多。认为诵读、抄写、印送和解说金刚经,是一种佛教中的‘功德’,可以消除灾难。做的量要多、心要诚、则效果宏大,神奇无比。.洛杉矶有些华人超级市场有曾印好的金刚经供人免费拿取。都是做善事的人提供的。我有一好友的父亲是党国元老。据说在世时每天诵读金刚经,果然富贵寿考,晚年无疾而终。[按:一般所要求的止于诵读,并不要求研究了解和讨论其中意义。但是经文中对 ‘受持诵读、为人演说’是鼓励的。] 贰。目标 金刚经全书的目标是记录 ‘如来佛’(‘释迦牟尼’有时简称‘世尊’或‘佛’) 之言。回答其大弟子 ‘须菩提’向 ‘佛’提出『 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 以现代语来讲是:问『如何有效控制我们自己的心意?当心不由自主、或胡思乱想时,如何来压制住它?』。这实在是人生一大问题。假使我们能控制我们的‘情绪思维’,如用‘开关’或‘键盘’操纵‘电路’或‘电脑’一样,人们将不会有失眠之苦,更不会因不当的‘欲念’、或过度‘悲伤’、‘愤怒’情绪而冲动。永远保持平静、快乐、正常。所以当这问题被提出时。佛连忙说‘善哉、善哉.....’(问得很好!我为你来解释。) 参。内容: 金刚经佛对所提问题的部份答案和结论如下: 一。 答案之一:"佛"首先说明世间‘生物’,不论‘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品种与数量之多,如 "恒河沙数" 。众多生命中,有的有感觉、有的没有。思想、情欲的有无也是如此。但都具有生命,和人一样 ‘有生有死’和 ‘死后成空’。事实上是死后一了百了。所有生物都没有‘生前’‘死后’的存在。(按:这点和一般佛教所讲的不同。) 二。答案之二: 人之有烦恼主要因为有: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里 ‘相’字作‘想’或 ‘心态’解释。 就是说,人之烦恼是因为过份想着‘自己’(我相)、‘自己有关的人’(人相)、‘其他的人群或生物’(众生相) 、和想‘长生不死’(寿者相)。如果把这些看开,便可减少烦恼。佛言: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的意义是: “所有生物都免不了一死,消灭于不影无踪, 死后再就其本身物质元素(如: 炭,氢,氧, 钙,镁,磷...等) 作为重新组合”。佛将 ‘没有烦恼和死生观念’的人称之为‘菩萨’。(按:上述心态思维大有助于晚上睡眠安适。一般人白天行事不可能如此。) 三。答案之三: 佛告须菩提:人如要做‘菩萨’必须 ‘于法无所住’(对所有的事物都抱‘不在乎’ 的态度),同时要 ‘行于布施’(将自己的‘资源’ 分给他人分享。)。 不留恋于 在 "色, 声, 香,味,触" 等方面的思维。而肯布施给他人。 看清这层、而又肯放手‘布施’ 不贪求福德,才能‘福德无边’。按:布施的意义是无私的‘工作’或‘施舍’,详见后述讨论。 四。答案之四: 佛随后以问答方式说明宇宙空虚无量。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大,个人渺小而生命有限。佛自问自答: 『......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答 )不也.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答) 不也....... ..』." 用现代的话说明, 宇宙 ‘时’‘空’都是虚空无穷尽、无限大的。相对而言、个人的存在是非常渺小。给人‘布施’也应以‘无限大的心情’。 [按: 佛祗说出宇宙三度空间的无限大, 未提时间] 五。答案之五: 要人和好人在一起,不要和坏人相处。世尊以偈言说出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的情况:『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六。结论: 佛最后提示四句偈言为那次法会作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一如电,应作如是观』指出人生如过烟眼烟云,死后不留痕迹。看穿这层,便无所忧虑了。 肆。讨论: 一。 金刚经的内容 看不出有一般宗教或迷信的‘神奇鬼怪’色彩。倒是具有相当多的学术性。特别是符合中国的老庄思想。 二。金刚经的宇宙观,说明宇宙是‘无限大’的三度空间。我个人认为应加‘时间’和‘奥妙’成为无限大的‘五度空间’。 三。金刚经是从印度 梵文翻译过来的。约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意译’,小 部份是‘音译’。其中意译是当时古文。现在读来似懂非懂。部份语法将‘肯定’和‘否定’交叉使用。增加其神秘性。 四。金刚经的主题,如何能使人从 『 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疑虑中解脱?它是使人看清人生的渺小和短暂,生前死后的虚无,对自己和以外种种的牵挂的无益,无限布施的合理,应该有助于心情的平静。认识愈真切效果愈大。 五。金刚经中暗示出生物死后轮回之说。可解释为死后尸体中各元素的散失和不断重新组合。其中所谓 ‘五百年’轮回,不过是随便说出一相当长的时间而已。不可能有具体根据。 六。一般诵经者,多不顾文义内容意义的反复诵读其字句,也许有催眠和麻醉性而使读者获得安宁。我个人认为不完全是佛祖的本意。古今若干佛教中高僧们,故意将其神奇化。玄之又玄,使人无法完全了解经文意义所在。 七。现代一般佛教徒将‘布施’解释为对僧尼衣食钱财的施舍或寺庙建造与维持的捐献。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佛的本意。我个人认为金刚经中所谓‘布施’包括无私的 ‘做’和‘给’。‘做’的方面,如:护送 一残疾人过马路,或任公职做事(如:服务、生产、保国、安民等)。为雇用者尽力工作、或将自己儿女哺养成人,以及对‘众生’的贡献,也都算是‘布施’。在‘给’的方面,当然包括对受苦难者的救助和对公益事业的奉献。这样解释时,祗要不影响自己安全生活的所需,‘无限布施’是可以说得通的。 参考文献:国外华人高手解读文本等
⑦ 金刚经的神奇应验,有亲身经历过的吗,详细说下去,多谢。 (什么
持诵金刚经的神奇感应(一)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持诵金刚经的功德是最不可思议的。佛言,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古往今来汉地有许多的成就者,皆是在持诵金刚经时开悟的。以下摘录一些感应事迹。
趺坐而逝
瑞雪崖,明朝黄严人,幼时受秋江湛公剃度,在新城山留庆院修行,持律严谨。他每天以持诵金刚经为常课,并且善于瑜珈,如遇道俗请他礼忏法事,他必定恭敬虔诚,对于他人的供养从不计较厚薄,就算毫无供养,也不在意,下次来邀请他,他仍然高兴地前去,丝毫不会现出不悦的样子。
洪武辛亥五月,正值夏天,他偶得微疾,沐浴更衣后,书偈趺坐而逝。荼毗时火星中迸发出微光,毫无烟气火焰,并获得很多舍利子,时年八十三。
活了171岁的楚石和尚
明朝正德年间,南岳有位高僧,名叫楚石,博通三藏,平日专持金刚经,如果有人向他求法,不论对方贤愚贵贱,他都大声地说:「努力受持金刚经吧!」楚石到了一百七十一岁始坐化。
跟他同时的有白藤和尚、无极和尚,也是专门劝人持诵金刚经。白藤活到一百三十岁,无极活到一百二十四岁。
佛现大身
王仰泉,清朝杭州人,平日以屠羊为业。有一天生病,看到群羊向他索命,于是就改行,并从此长斋持诵金刚经,满千遍后,又开始拜法华经。八十一岁的那一年,忽然看到冥吏来追,他抗声说:「我等待佛来才去。」到了第五天他果然看到佛现大身,垂手接引,欣然而逝。
肉身不坏
唐吴氏,清朝济宁人,客居松江,性情本来很暴躁,不能容忍别人。四十三岁那年,开始持长斋,每天在小楼持诵金刚经。
六年以后,四十九岁时,忽然告诉别人说:「我某日要去了,经上说金刚不坏身,我去后可留身三年,才能证明经言不虚。」说罢而逝。
三年后起龛,身体果然没有腐坏,顶上头发长了半寸,提督梁公为之建庵供奉。
(以上见于《金刚经持验录》,见《金刚经专集》)
南怀瑾先生亲说念诵金刚经感应实例:
金刚经的感应力量非常大,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秘密,我在读中学阶段,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练拳运动以后,首先念金刚经。为什么念呢?我一点都不懂;反正人家告诉我念金刚经很好,我就念金刚经。因为在学校里,也不敢敲木鱼,怕被人家说神经病,偷偷的弄一本金刚经,到会客室去念。前怕狼,后怕虎,一下子就念完了。有一次我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忽然觉得我没有了,我到那里去了?不知道啊!以后我就不念了,后来才明了其中的道理。此经对我的经验,有这样奇妙。在历史记载中,更有非常多的感应。抗战八年,出门在外,跟家里父母分离,生死不可知,那时我只有一个愿力,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一定要给我父母念金刚经、心经。这是我的秘密,我心中自己的愿力,外面不知道,可是我的经验上知道,感应力量非常大,非常大,我只能向诸位报告到这里。至于说,你们要做科学的研究,感应是个什么道理,我可以跟你讲科学的理由一大堆,但是今天是讲佛学的课,不是讲科学的课,暂时就不讨论了。
静处诵经、增长寿命
——见于:藏传《金刚经感应录》(索达吉堪布译,真如妙心修订)
昔时,在雅瓦地方一寺庙内,有位僧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弥戒后,与朋友们结伴去向一精通相术之相士卜问吉凶。相士为他们看相后,一一告之结果,特别对精通佛法的沙弥说:“虽然你非常聪明,但你的寿命却很短暂,只能活到十八岁。”过了两三年,相士之预言在沙弥的朋友身上一一应验了,他不禁忆起相士对自己的预言,非常害怕,于是就对上师说:“听说寂静处有许多佛经,请师允许我去彼处。”经师许之。他到寂静处后,从诸多佛经中取出一本《金刚经》,他便发愿:“愿我以念诵此经的功德,能闻到寿命增长之声。”他依照自己的誓言,昼夜精进念诵。一天下午,他诵经的地方充满光芒。这时有两位罗汉比丘手持经函来到他的面前说:“这就是你所念诵的《金刚经》,你的寿命、福德和诵经之功德,除佛以外他人无法衡量。愿你断除三恶道之门,具足获得悉地之缘份。”二圣者说毕,顶礼沙弥后,忽然不见了。
二十年过后,沙弥离开寂静处,又来到相士面前。相士见到他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的相术不准,万分恐惧地问:“你究竟造什么善业,令寿命延长的?”沙弥回答:“我唯有念诵《金刚经》,除此以外什么也未做。”于是众人对《金刚经》的功德生起很大的信心,并广作宣扬,众多人都发愿念诵《金刚经》。沙弥活到九十五岁,死后转生兜率天。
以下全部摘自《金刚经持验录》,见《金刚经专集》
不可亵污佛经
王泮,明朝山阴人,万历甲戍年进士。说起王泮登第的经过,值得一些不知敬信佛经的人,引为鉴戒。
一日,王泮的伯父抱著幼儿在门边玩,不慎遗失了戴在幼儿手臂的银镯,王泮的父亲凑巧在旁,就被人怀疑为其所窃。王泮的父亲因而愤恨不平,在神前发誓说没有偷窃,并用脚踩踏金刚经。
事后,大家都不在意,但王泮为儒生,屡次应试,成绩虽佳,却不能及第。
有一天清晨,王泮走到城外,看到两位白发老翁在互相谈论著:‘大善寺前的秀才王泮,本来是能考中的,只因他的父亲亵污金刚经,所以被削去名籍。’
王泮返家后问他的父亲,果有此事,遂在佛前忏悔,手写金刚经一部,终于中了乡试。他想再写一部,尚未写完,就在孟春正月,被外放任官。到了甲戍年,他又继续写完,才进士及第。
天覆宝盖
隋朝益州新繁县四十里王季村,有位书生姓荀,擅长书法,但是村中的人都不知道。荀姓书生曾经在村东的空中四面,书写金刚经,打算要给诸天读诵。
起初,村中的人并不知道。有一天下起大雷雨来,牧牛的儿童站在书写金刚经的地方,身上的衣服却没有沾湿,方圆大约有一丈多宽的土地仍很干燥,丝毫没有被雨淋湿的痕迹。
村中的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从此每当下雨的时候,小孩子们就聚集在这里,当然也就不会受到雨淋了。
到了唐朝武德年间,有位异僧告诉村民说:‘这块地方空中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天在上面设有宝盖掩覆,不可轻犯。’从此村里的人在那里围设栏杆,以阻止人畜践踏,每逢斋期,大家都前往设供礼拜,常常听到天乐声不绝于耳。
足下腾空
明朝楚地有个和尚,名叫法禅,戒行颇高,发愿往庐山建庵修行。当他到达九江时,适逢西城外的王西溪,想要诵金刚经,久仰法禅的盛名,于是延请他到家中诵经,约定三年期满后,供奉三百两纹银。
三年期满后,王西溪并未履约,仅给他一百两。由于不敷建庵所需,法禅遂把一半的银两又布施出去。
当时,有位分封的藩王,他的船抵达九江,遇到逆风,有个富商雇请僧众替藩王拉船,始终不能使这些船只继续前进,只有法禅所拉的船,行驶得快如风驰一般,而且法禅的脚下还腾空有一尺之多。
藩王深感惊诧,立刻召来询问,法禅却茫然不知所对。藩王以为他是妖怪,准备用刑逼供。法禅害怕得不知所措,藩王看他那种害怕的样子,似乎不像是会妖术的人,遂打消用刑的念头,仅仅再加盘问而已。
法禅熟思良久,才禀告藩王说:‘贫僧不会什么妖术,惟有在王西溪的家中,诵金刚经达三年之久。’并将经过据实禀报。
藩王听完法禅所说,称叹道:‘久闻金刚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想到竟然如此灵应,真是意想不到!’再三称赞他诵经的功德,并赐银三百两,资助法禅完成建庵的心愿。
天启辛酉年,法禅进入庐山,后来不知所终。
须菩提现身
唐朝大历年间,卫州别驾周伯玉,每天念诵金刚经,从未间断。
有一天,他看到一位梵僧前来,他问梵僧说:‘您是那位尊者?’那位梵僧说:‘我是般若会上的须菩提,你持诵金刚经数年,可惜不能断肉,若是虔心求佛道,一定要长斋断肉。’伯玉从此持长斋诵经,临终自知时至,到了九十岁坐化。
到过龙宫的任自信
任自信,唐朝嘉州人,时常持诵金刚经。贞元十五年,他因事前往湖南,船经洞庭湖,突然有一个云状的异物浮到船上,顷刻消散,没想到自信却不见了。
自信随著波浪到达龙宫进谒龙王,龙王请他升殿念诵金刚径,并赠他珠宝,然后有两位和尚送他离开龙宫。
临行时,一位和尚拿著一封信,托他带给衡岳观音台的绍真法师,然后自信去南岳观音台,果然见到了绍真法师,法师告诉他说:‘那位托你带信的和尚已经圆寂五六年了。’
天神示警
高贵,明朝太仓人,家中开设鞋铺。天启五年六月,他家房子墙壁糊贴的纸,忽然发出裂开的声音,许多纸片飞到半空中,当时看到的人很多,字纸渐渐飘落,更有几张飘向城外普同塔的上空才落下来。
当时有位和尚拿起来一看,全是金刚经。原来高贵不识字,用这些经纸来糊墙,所以天神特别给予警告,促使人们注意。
行路诵经,诸鬼惊避
杨简,梓州通泉县人,研究楞伽经非常透彻,并在蜀中讲说楞伽经义,平日恒持金刚经。
某天,他行至一处荒山野外,时暮色昏暗,该处因经常有猛兽出没,来往的人都非常害怕,杨简一面疾走一面念诵金刚经。当时有一个能看得见鬼的人,正奇怪为何诸鬼都惊慌奔走,好像害怕什么似的。仔细一看,原来是由于杨简在诵经,诸佛菩萨跟随在他身边护持的缘故。
齿落重生
吕文展,唐朝人,开元年间,任官阆中县丞,他持诵金刚经已有三万多遍,时常出现灵验奇迹。
当他年老时,掉落了三颗牙齿,文展念经祈求,三颗牙齿竟然又再重生,和原来的一样。
某年,当地发生大旱,刺史刘浚派他筑台求雨,文展仅只诵念一遍,马上降下滂沱大雨,解除了旱象。又有一次,久雨不晴,积水严重,当地的别驾(官名)派人前来请他祈晴。他诵完之后,天空马上放晴。
辟邪
唐朝少林寺山顶,有一间宽敞的佛室,从来没有人敢去。释清虚知道之后,就到那里诵金刚经。晚上听到凶恶的声音,马上念十一遍观音咒,又听到好像两只牛相斗的声音,佛像都受震动。诵咒既然无效,还是再诵金刚经,刚诵完一遍,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从此在那里居住的人就不再受扰害了。
聪明经
唐朝僧人释文照,在昙延法师画像前顶礼出家,他总是感到自己愚昧昏浊,无法了解经义。有一天晚上梦见昙延法师示现,身高一丈多,告诉他说:‘我有聪明经一本,希望你敬谨虔诵,感应甚速。’文照就恭敬地接受,原来是一本金刚经,文照读诵七遍而悟,从此聪明过人。
祈泉
唐代僧人释清虚,时常持诵金刚经,有一天,邻居失火,他住的房子丝毫没有波及。贤首国师法藏,特别请他前去祈泉,他诵念三天三夜,仿佛看到三位玉女用刀在山腹上挖出水来,清虚默记挖掘的地点,派人去挖,果然获得甘泉。
享长寿多子多孙
邓少峰,明朝人,生于嘉靖己酉年,很多相士断定他少子少寿,于是发心持诵金刚经祈子祈寿。崇祯壬午年,他九十五岁寿终时,有十三子三十六孙。
诵经得子
明朝时,秀水的庠生濮可重,娶妻王氏,育有一男一女,家庭本来非常幸福美满。不料突然发生意外,两个孩子都因为痘疮相继夭亡,王氏伤心过度,把两眼都哭瞎了。
王氏自幼与佛有缘,深悉佛力广大无边,她深知这种种变故,均是宿世罪业所致,从此发愿忏悔,专心持诵金刚经,数年不辍。
有一天,王氏正在诵经时,左眼忽然流出泪水,一阵剧痛,不久就重见光明;又过了几天,右眼也是如此而复明,从此王氏持诵金刚经益加虔诚。
有一天晚上,王氏梦见佛向她说:‘你本来无子,因为诵经至为虔诚,所以赐你一子。’王氏因此又怀孕,果然生下一个男孩。多年来不再生育的王氏,不禁喜出望外,特地将孩儿取名为‘经赐’。
诵经退猫灵
张秉廉,清朝大兴人,年轻时曾经杀害过一只猫。后来进入科场考试,这只猫屡次前来扰乱,他恐惧异常,惟有虔诚持诵金刚经及心经。
道光乙酉年间,他参加科举乡试,文稿写好,誊写完毕时,看到那只猫又再出现,他急忙掩盖试卷,不停地诵经。这时,忽然出现一位老人前来将猫赶走,并交代他考试完毕之后,要赶快延请和尚超度。说完以后,那位老人就不见了,张秉廉终于考中。
诵经功深,儿子登第
沈光华,明朝嘉禾郡人。万历年间,曾任两淮盐运使,后来辞官返归故里。
有一天,他与同郡吴淞闲聊寒暄,互相询问近况,沈光华说:‘我每天清晨茹素,持诵金刚经已经有二十年,念有二藏之数。’当时吴淞随口的应付,并不在意。
没多久,吴淞有一天的大清早,专程赶到沈家,向他恭贺说:‘今年令郎参加江南乡试,就要登第了。’沈询问何故?吴淞说:‘昨夜我梦见一个神人说,郡中有位士大夫,因为平日持诵金刚经的功德,他的儿子得以登第。醒来一想,一定会应验在您的身上。’
是年秋天,沈光华的儿子应明,参加乡试,果然高中举人。
沈光华持诵金刚经,极为虔诚,不论行住坐卧,都能一心暗诵,他经常往返东郭季子家,在行路间也是一心持诵。所经屠户市场及一切虚空,得沾般若功德而超脱的众生,更是不知凡几!
沈公能以四无相心,修一切善法,累世积德,恩泽所被,所以子孙蝉联科第,历代均为嘉禾郡中冠族。
鸽转人身
唐朝贞观末年,并州石壁寺有位老和尚,名叫明度,平日以参禅及诵经为日课,勤持金刚经。
在厅堂的梁柱上,有鸽子筑巢,且已孵了两只雏鸽,明度每天用剩粥哺养它们,并且祝祷说:‘希望仗我诵经的功德力,羽翼赶快长成。’有一天这两只雏鸽在学飞时,一同堕地死亡,明度十分婉惜地将它们埋葬。
过了十多天,明度梦见两个小孩向他说:‘儿等先世有少许罪业,遂受鸽身,幸蒙师父您诵金刚经及法华经的功德力,始得转生人道,将出生在距离此地十里的某家。’
十个月以后,明度亲自按址造访,果然有孪生子二人,他口喊:‘鸽儿’,这对孪生子都回头应诺,经过一年多,才开始说话。
蛋成空壳
明朝万历庚寅年间,湖州华林镇有一个老人,每天持诵金刚经。他家有只母鸡,抱著十二个卵在孵。
有一次,老人梦见十二个人跪在堂下说:‘听了您的诵经声,使我们都能度脱禽身,所以特别前来致谢。’
老人醒来后,立刻去检视母鸡孵抱的十二个卵,拿起其中一个觉得很轻,其他的也是如此,剥开一看,已经成为空壳。他大为惊异,马上呼叫家人前来观看,并将其余的十一个剥开,都已成为空壳了。
蜘蛛塔
袁宏道,明朝公安人,字中郎,万历年间进士。与兄宗道及弟中道,并有才名,当时称为三袁,三人系同胞兄弟,同为龚太夫人所生。袁家世代礼佛,虔信佛法,袁母龚太夫人尤其崇信金刚经。虽处尊贵,且年事已高,但是每天精勤持诵金刚经,奉为日课。
有一天,她诵到一半时,堂上的梁柱垂下一条黄丝,有一只巨大的蜘蛛沿著黄丝而下,绕著经卷走了数圈,蹲伏在经卷旁,太夫人见状,祝祷说:‘你是来听诵经的吗?我不赶你,听我诵完经再走吧!’
她仍然继续敲著木鱼诵经,等她诵到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时,看到蜘蛛缓缓的摇动,好像是在礼拜的样子,直到诵经完毕,她向蜘蛛说:‘你可以走了。’
这时,她发现蜘蛛不再蠕动,她拿起来一看,仅剩一副空壳,体内的肉都已消失不见,她深觉惊奇,马上呼叫家人前来观看,大家无不啧啧称奇,齐声赞叹说:‘金刚经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龚夫人将蜘蛛的遗蜕,装在一个小龛之中,以僧礼安葬,并立了一座小塔,称为‘蜘蛛塔’,以志其异。
⑧ 金刚经说什么
建议先看些基础性有趣一些的读物,如陈兵教授的《生与死》,还有大德的一些讲经。自己看,真的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