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期货价格的变化进行建模
A. 怎么预测原油价格的趋势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情况下的原油价格走势,可以预测原油的变化趋势。具体操作如下:
一、通过底部区间分析
在原油价格没有突破前一段时间的底部或顶部时,原油投资者千万不能过早断定大势或小趋势已经出现了变化。
二、通过顶部区间分析
再出现双重顶或者多重顶,但价格并未涨破原有顶部时,即便是牛市也不应该过早进入。一旦价格涨破原有顶部,在其回落之前,价格常常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迹象,这是进入做多才会更好。
三、在原油狭窄的交易区间,如果原油期货价格持续数周或数月后,原油价格突破了原有的底部或顶部,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大势已经发生改变。并且原油价格在该狭长区间停留的时间越长,突破该区间后变动的幅度也将越大。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预测原油价格走向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B. 上海原油期货没有历史数据怎么解决建模的问题
圈内的方法是参考美原油交易,实际上这没有考虑到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沉淀资金太少,都没做这个
C. 原油期货实时行情的图怎么看
现货原油行情走势图有以下几点:
一、通过底部区间分析
在原油价格没有突破前一段时间的底部或顶部时,原油投资者千万不能过早断定大势或小趋势已经出现了变化。在市场看涨的情况下,原油期货的价格下跌不久就将反弹,并且下跌的幅度也不会很大,形成位于底部之上的双重底或多重底。但一旦原油价格跌破原有的底部,就表示在出现一些重要反弹之前,原油价格将要下跌至更低点。
二、通过顶部区间分析
再出现双重顶或者多重顶,但价格并未涨破原有顶部时,即便是牛市也不应该过早进入。一旦价格涨破原有顶部,在其回落之前,价格常常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迹象,这是进入做多才会更好。 织梦好,好织梦一切以假乱真的价格变动经常出现在牛市或熊市的最后阶段,投资者应该在有明确看涨或看跌信号出现后再进行交易操作。
D. 期货的问题:美国原油期货,如图,为什么原油3月合约到期日之前价格变化这么大如果仓位没平会怎样
不管是老牌的原油期货投资还是现在的现货原油。都是保证金杠杆双向交易。
以我是在黄金,白银,外汇,原油领域从业七年的时间中。我发现,这种投资简单来说抓住行情波动的方向就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在分析原油价格波动的方向主要分为基本面跟技术面两个层面。
在基本面层面,第一个需要了解原油的供给(主要关注OPEC成员国针对于原因开采的政治变化)第二个需要了解原油的需求(占需求比重最大的为一些工业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所以原油的需求主要看这些方面)另外,突然性重大政治时间,石油库存变化,OPEC与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国际资本市场热钱流出或者流入,汇率变动,异常气候,利率变动,税收政策。这些因素会具体影响原油的供需从而影响油价。
在技术面层面,首先需要了解MACD,布林带,均线跟蜡烛图是如何影响后期走势的,然后综合所有的分时图给出一个全面的分析跟具体操作点位。基于这一点的完整性,建议直接寻找这方面的专业分析师,专人做专事请相信专业。
不知道,我的回答对您来说是否有帮助。如果还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追问。
E. 宏观经济学:AS-AD模型怎样说明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石油价格走低带动毛利率上升。由于原材料为石油深加工产品,毛利率与石油价格呈负相关。预期09 年毛利率较08 年提升1%。(本财经原创)推荐阅读 国务院再出两大稳市重拳 12板块齐迎大利好 95基金巨亏超三千亿八大金股前景乐观(名单) 盐湖钾肥10股派16.72元刷新纪录工行业绩增长35.2%中石油降22% 高盛:锁仓八成工行股份至2010年国资委调整大唐等3家央企主业宝安系举牌追踪 神秘散户贴身
财务稳健。公司负债率合理,偿债能力强,财务风险小。(本财经原创)
估值。在一系列假设之下我们预期公司09/10 年收入11.82/14.19亿元,分别增长-3%和20%,实现净利润8667/9739 万元,分别增长26.2%和12.4%,每股收益0.61/0.68 元。(本财经原创)
投资建议。公司历史PE 和PB的平均值为24 倍和3.6 倍,中位值分别为16.91 倍和2.7 倍,我们认为给予公司09 年20 倍市盈率/2.6倍市净率较为合理,目标股价12.2 元,给予“增持”评级。(本财经原创)
风险因素:石油和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会否受经济影响进一步恶化。(本财经原创)
石油是关系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不仅满足40%的世界能源消费,而且处于生产、运输和消费等领域众多产业链顶端。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2003-2007年,石油消费上升幅度占世界石油消费增量的比重超过70%,这段时期,国际石油价格从24美元/每桶攀升至147美元/每桶的历史高峰。作为石油净进口国,在缺乏石油价格话语权的状况下,国际石油价格风险暴露将威胁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国家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石油价格变动与世界经济兴衰起伏之间的关系,早期观点主要集中于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成本效应观点认为,石油是基础生产要素,其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总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下降,在存在工资黏性的情况下,厂商劳动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财富效应观点认为,石油价格上涨会造成石油进口国向石油输出国的财富转移,石油进口国消费下降幅度大于石油出口国消费上升幅度,从而导致世界总消费需求下降。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价格下跌并没有带来经济学家预期的经济繁荣,引发了对传统解释的怀疑。汉密尔顿等人实证研究了1949-1999年美国的经济数据,发现石油价格在稳定时期上涨比下跌具有更大的冲击效应,证实了石油价格冲击的不对称效应。稳定石油价格有利于实体经济平稳运行,超过一定幅度的石油价格冲击才会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另外,石油价格冲击的持续性也很重要,如面临暂时性的冲击,消费者会通过降低当期储蓄以平滑消费,导致实际利率上升。
鉴于石油价格冲击传导渠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有研究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方法分析石油价格冲击,该方法逐渐体现出其相对于VAR方法的优越性。早期尝试是将石油价格冲击视为类似技术冲击的外生变量,从生产成本、实际工资、不完全竞争和资本利用率等几个方面人手,将石油作为一种额外生产要素引入到新凯恩斯增长模型中,这为解释石油价格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提供了微观基础。国内学者刘强建立了两部门混合经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石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认为消费结构、相对实际石油价格和生产技术结构共同决定了GDP变化的方向,而投资率只影响变化的幅度。研究假定资本与能源之间是可替代的。也有学者认为,已置资本的能源效率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可以采用非可逆资本形成机制(putty-claymechanism)描述能源和资本之间的替代关系。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析石油价格冲击的影响,区分不同类型的石油价格冲击,而且还能处理货币政策、投资调整成本、工资黏性、利率渠道、外部市场等因素的政策实验。
大宗商品具有金融资产属性,国际石油价格与IMF大宗商品总体价格指数变化具有深度联动关系。国际石油价格已经是投资者判断国际金融市场变化的重要参考因素,石油价格冲击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是理论和实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研究石油价格与金融市场之间关系的文献相对匮乏,且以实证研究为主。直观上,普遍认同石油价格变动影响金融资产预期未来现金流和随机贴现率,进而改变金融资产价值。米勒和拉蒂(MillerandRatti)采用VECM模型检验了美国股票市场指数与石油价格之间的长期关系,他们发现,在1970-1980年和1988-1999年,石油价格与股票市场指数存在显著负向关系;而1999年之后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消除。他们认为,可以由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股票市场和石油价格泡沫来解释。
石油价格波动与金融市场系统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逻辑上讲,石油价格波动性上升,致使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导致随机贴现率上升。石油价格对股票市场的冲击效应也存在不对称性,而且不同原因导致的石油价格波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也不同。凯利安和帕克(KilianandPark)发现,不同类型石油价格冲击对股票市场以及不同行业股票收益影响不同,供给驱动的石油价格冲击对股票市场的冲击不是十分显著,需求导向型石油价格上涨则导致股票市场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而石油市场特有的需求(如投机性需求或库存调整)导致的石油价格上涨会导致股票市场在短期内持续下跌。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各国汇率波动性上升,石油价格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首先,石油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到石油输出国和石油进口国之间的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水平,进而导致汇率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改变。虞伟荣和胡海鸥也发现,石油价格波动是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实际汇率水平受到美元名义汇率与物价水平相对变动的影响。其次,石油价格冲击对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影响会导致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如果非贸易部门的能源消耗更多,那么石油价格上涨将会导致实际汇率上升。菲尔瑞等人(Fioreetal)建立了三国开放经济一瑚均衡模型,模型中包括美国、欧盟和欧佩克国家美元和欧元两种货币,全面研究了石油价格对汇率的影响机制。另外,石油美元与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使得石油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更紧密。石油美元具有游资性质,流人石油期货市场与致羊群效应加剧,进而导致石油价格波动性上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之前几乎都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货币当局有可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利用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工具进行诟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利率上升,投资受到抑制。另外,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受到抑制。或许石油价格冲击引起的经济衰退并不是因为石油价格本身,而是货币当局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伯南克等人(Bernankeetal)采用结构VAR模型估计了美国的经济月度数据,模型模拟发现,当石油价格冲击发生后,若美联储不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经济不会发生如此大的衰退。勒达克和斯尔(LecandSill)将石油价格冲击引入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当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水平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确会导致实际产出更严重下降,最优货币政策就是保持利率盯住制不变。也有研究认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不能掩盖石油价格的冲击,即使扩张性货币政策也不能抵消石油价格的冲击。汉密尔顿和埃雷拉(HamiltonandHerrera)认为,伯南克等人采用的模型滞后期太短。他们采用结构VAR模型重新估计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在过去几次经济衰退中的作用,发现石油价格冲击之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确导致实际产出下降,但货币当局无法运用货币政策完全抵消石油价格上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石油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货币政策不仅要对石油价格的冲击作出反应,而且也要营造一种利率或汇率环境,反过来影响石油价格。克里钦(Krichene)认为,石油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石油价格冲击的类型,供给驱动型冲击会导致利率上升,但低利率环境却会导致类似2002年以来的石油价格波动上升。石油处在国民经济产业链的顶端,并且是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之一,其价格变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石油价格风险溢价不容忽视,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结合当前国际石油市场状况与我国国情,理清石油价格冲击的来源和传导机制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第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石油价格冲击传导机制,兼顾石油价格内生性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国内石油价格的影响。第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对石油价格冲击传导机制的影响。第三,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尚未完全市场化,在能源体制改革中应体现石油价格冲击的因素。第四,应重视股票市场对能源行业资本的配置作用,其能否准确反映石油价格风险决定了能否合理配置资源。
F. 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与短期原油市场扑朔迷离的价格波动相比,市场可能更为关心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原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价格在中期内的持续波动可能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体中的供给方面看,油价的上涨将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出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经济体中的需求方面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减少,在工资刚性的约束下,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对原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油价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家庭与企业的支出项目,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作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体性、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中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对经济中各个具体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国际原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程度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约束。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不断扩大,原油价格将会逐步攀升;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需求萎靡消费减缓,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管一方面油价的波动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循环却也会对原油市场形成约束,影响油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周期循环与原油价格调整的规律解析
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自1983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其中包括四个较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97—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个周期中,全球经济由前一个周期中的高峰开始滑落,在触底之后又逐步恢复,由衰退走向繁荣。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
由图5可以看出,在前四个完整的周期中,原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轮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都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每一轮经济的衰退又导致油价的下跌。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这一关系更为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深陷衰退,进入下行周期,原油价格也急剧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达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费大国个体的经济周期对原油价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例,200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也持续震荡走高。在增长周期中的几次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原油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2007—2008年美国经济结束增长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虽然受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之后,原油价格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约束,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达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稳,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原油价格也随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年率为2.8%,接近危机前经济增长水平,原油价格也回复至70—80美元/桶区间,与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复苏周期的来临与原油市场的中期走向
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恶化趋势减缓,并逐渐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震荡,但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未扭转。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经历了2009年1.06%的收缩之后进入复苏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10%、4.19%、4.56%和4.54%。在经济复苏周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市场需求逐步上扬,投资增加,生产扩大,原油的开采和提炼也将大幅增长。从中期看,伴随着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再攀新高,国际原油价格140美元/桶的关口也许会再次突破。
四、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启示
自1997年我国原油定价与国际接轨以来,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仅为一种单向价格影响机制:国内油价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长,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增加我国外汇支出,影响贸易盈余,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动物价指数升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对我国石油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前期大量购买原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遭受巨额的账面损失,而石油开采企业也会因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而盈利受损,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部门,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长、中、短期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采取措施预防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形成的各种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可耗竭资源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开发企业应不断壮大实力,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努力避免在未来原油紧缺睛况出现后受制于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找适宜的石油替代品,减轻未来能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取得主动优势。
从中期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周期。在经历了持续的衰退之后,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但危机的持续影响尚未结束,主权债务、银行资产等各种风险仍未消除。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中期调整阶段,难以实现有力的价格突破。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消化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抓住机会、预先布局,为未来经济周期转变、原油价格出现明显趋势做好准备。
从短期看,考虑到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油价联动机制,逐步改变被动接受国外油价变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维护我国的利益诉求。此外,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有益经验,推出各种原油期货品种,形成合理的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避免油价的剧烈波动。
G. 如何通过石油期货控制石油价格
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包括一些关键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原油期货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原油以及原油期货交易所的库存变化:原油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OPEC和IEA(国际能源署)的市场干预: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汇率变动: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异常气候: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利率变动: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8)税收政策:政府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采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采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采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
H. 期货中的美原油价格变化是受什么影响
原油受影响的原因很多 不过主要有:1美元外汇,就是美元指数。2美国股市3国家政治,4原油供求关系,包括生产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