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期货市场谁在操纵与控制
1. 外汇市场背后是否有庄家,外汇价格是否有人操控
有的,只要有市场的地方都有庄,只是操纵的程度不同而已。
和高杠杆的期货市场一样,外汇市场中最流行的是短庄,中庄也有一些,但比例少很多。一般是庄杀投资者,少数时候也会出现庄与庄的相互对杀。
即期外汇市场每天有大约10000亿美元的成交量,如果要对所有的货币交易都做到低程度的控盘,那么只需要10-20%的筹码、即1000-2000亿美元的投入就能从技术上得以实现。而全球对冲基金有上万亿美元的资金,仅伦敦一地就有500余家资金过亿的对冲基金,其中大部份为同一派系或合作关系密切。显然,联合坐庄不是不可能的。
外汇短庄的资金量要达到上百亿美元,才能对一个直盘品种(欧元除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坐庄在很大程度上是几个关系紧密的对冲基金来联合操纵的。但欧元因流通量最大,因而被操纵的程度比其它品种要低一些;日元则其次;英镑和瑞朗因其流通量和活跃性较低,故而操纵度可能最高。不过欧元庄常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手法,用瑞郎、英镑等货币来带动它的走强。
在外汇市场,投资者始终要记住:基金不缺钱,而盘算怎样把散户的钱变成自己的赢利,则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所以,个体投资者要看得准、走得快、少贪心。
2. 谁能描述下中国的期货市场现状
期货公司良莠不齐,服务更是千差万别;分析师基本都是不操作的也就是行内所谓的“嘴盘”,媒体基本只报道极少数盈利的,绝大部分都是亏损的。
3. 谁在操作股票每天的上涨下跌谁在控制
操盘手泛指金融证券期货市场中受计划指定买卖品种的人。
由于动辄就要操纵上亿元的资金,一直以来,外界总有一种误解:成功的操盘手都是那些拥有高学位的名牌大学高材生,交易者必须绞尽脑汁才能获利。其实,操盘绝不是学术研究。
跟一般人想象的不同,操盘手每天的生活既不紧张也不神秘,更多的是需要细心,然后剩下的就是枯燥了,因为操作时整天都要盯着走势图。当然压力也很大,因为委托方不仅要求达到每个项目的利润最大化,还要求做到每个阶段利润的最大化。
4. 现货市场涨跌谁控制
现货市场做的是国际盘,涨跌是由原油的供需关系决定的,供不应求则涨,供大于求则跌。在电子盘上则以买方卖方的强势与否表现出来。现货市场不像国内股市,几个巨头就可以操纵。现货市场就算是用我们国家的一年GDP总值去操纵,也控制不了多长时间。
5. 请专家指点 中国的期货市场存在操纵现象吗 不严重吧 谢谢
期货交易的价格是由买方和卖方经过斗争后形成的结果。操纵现象在公平对决的情况下进行的,就像两军对垒,谁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谁就会获得胜利。对散户来讲这个市场是公平的,至少比股票市场公平的多。
6. 期货市场是国家还是私人开的呀他们靠什么赚钱呢价格他们能控制吗
期货市场是经济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中国的期货市场是在中国国务院,中国证监会的长时间准备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在期货市场中交易的都是以合约的形式出现的商品合约,合约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商品。商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价格总会在很多因素的影响下上下波动。在期货市场中价格的波动比现货更剧烈。在期货市场中主要参与的有两类人,投机者和套期保值机构。一般来说在价格波动过程中都会存在差价,大家都是围绕这个差价或多或空,赚取差价利润。期货市场是一个均衡的市场,你赚钱,就会有人赔钱,你所赚的就是另一个人赔的,你要是赔了就被别人赚走了。期货市场就是一买一卖,所以就是你亏多少,别人赚多少,或是你赚多少,别人亏多少,至于期货公司主要还是靠赚保证金的利息,加上一部分手续费收入。期货市场上操纵价格是违法的
7. 期货与股票被国家控制多少
国家对股票的操控相对多一点。
但是国家的宏观调控会一直左右市场。
如果市场的变动超出国家宏观调控边界,国家会对市场进行干预。
8. 建国以来最大的期货市场操纵案
期货市场风险回顾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 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 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 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 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 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 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
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 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
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 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 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 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