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行情 » 香港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香港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 2021-05-18 13:06:26

Ⅰ 港交所的发展历程


香港的证券交易历史悠久,早于19世纪香港开埠初期已出现,香港最早的证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经纪协会于1891年成立。
1914年,改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经纪人协会。
1947年,这两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到60年代后期,香港原有的一家交易所已满足不了股票市场繁荣和发展的需要,
1969年以后相继成立了远东、金银、九龙三家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四家交易所并存的所谓“四会时代”。香港原四家交易所及创立时间:香港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47年,远东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69年12月17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71年9月15日,九龙证券交易所创立于1972年。
当时的香港证券交易所主要由英国人管理,上市公司也多属英资企业。1960年代末,香港经济起飞,华资公司对上市集资的需求越来越大,促成更多以华资拥有及管理的交易所开业,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及九龙证券交易所先后创立。
1973-1974年的股市暴跌,充分暴露了香港证券市场四会并存局面所引致的各种弊端。
198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986年3月27日,四家交易所正式合并组成香港联合交易所。
1986年4月2日,联交所开业,并开始享有在香港建立,经营和维护证券市场的专营权。联合交易所开始运作,并成为香港唯一的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市场进入一个新时代。联交所交易大堂设于香港交易广场,采用电脑辅助交易系统进行证券买卖。
1986年9月22日,联交所获接纳成为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的正式成员。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证券市场渐趋成熟。
1999年,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公布,为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香港的竞争力及迎接市场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建议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拥有,当时联交所共有570家会员公司。
2000年3月6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成立,全资拥有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三家附属公司。三家机构完成合并。
2000年6月27日,香港交易所(HKEx: 00388)以介绍形式在联交所上市。
截至2007年首季业绩,香港交易所资产总值为435亿港元,资产净值为62亿港元,纯利为9.2亿港元同比增长93%,每日成交529亿港元。
截至2007年9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是香港交易所单一最大股东,持有5.88%的股份。其次是摩根大通:5.54%,花旗银行:4.13%,Horizontal Asset:2.30%。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共465家,占上市企业总数的37%,市值约61,610亿港元,占总市值约60%。自1993年至2008年底,内地企业在香港筹集资金逾12万亿港元。
2011年8月11日,香港交易所发放上市公司资讯的“披露易”网站,上午受到黑客入侵,无法显示讯息。包括汇控的7只股份及1只债券,下午被迫停牌。港交部已就事件报警。
2011年10月,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俄罗斯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和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在南非举行的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会议上宣布成立金砖国家交易所联盟。
2011年10月21日,香港交易所正式与中关村签署协议推动企业海外上市,作为策略备忘录。
2012年4月1日,成为首家获批在内地上海设立“数据站”的交易所,日后可为内地市场直接提供最快最新的港股报价。
2012年6月15日,以13.88亿英镑成功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
2012年9月26日与沪深交易所成立合资公司“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计划2012年底推出全新跨境指数系列,2013年首季推出相关指数产品。
2012年11月29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宣布,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已批准香港交易所取得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控制权。
2013年9月及10月期间,港交所亦举办了一连12场的半日研讨会。 2013年11月13日,港交所宣布,已捐出30万元(港币 下同)予香港红十字会支持台风“海燕”的赈灾工作。
2014年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宣布,将于4月7日起在收市后交易时段推出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将为内地及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做好准备。
根据最新安排,港交所每天下午5时至11时的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交易、结算及风险管理措施将适用于人民币货币期货交易。上下波幅限定在各合约月份在日间交易时段最后成交价的3%。若合约月份在日间交易无成交,将采用前一日的结算价为参考价。
另外,港交所同日起为人民币期货合约推出第4个季月的合约月份,使合约月份增加至8个,合约期最长达16个月。港交所正在评估延长收市后期货交易时段至午夜的可行性,期望与美国市场有更长的重叠时间。

Ⅱ 关于香港的历史

英国建立香港殖民地之前,还未有“香港”这个行政区域的概念,所以之前的历史皆附属于岭南或香港各地区的历史。考古研究指出,香港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至39,000至3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香港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

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2)香港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

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了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也就逐渐为远近所认可。

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可后来,村里人不肯种植了,香料的种植和转运也就逐渐消失,但香港这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Ⅲ 关于中国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还有香港的

1答;股票因人而异。期货风险高陪了没机会等,期货公司会强行平仓。(正规期货大公司没问题,只有你操作水平高低问题。)
2.答;我国个人现在还不能直接买香港股票,只能购买一种投资香港的基金。(但是有可以网上代办,属于私下的不合法,)你能去香港的话还可以到香港的证券公司自己开户,网上操作。
3;不知道你问什么
4;赠送答案,巴菲特买的都是在香港买交易的股票(同样公司的股票内地的一般比香港贵尤其小股票差价更多)。(【BYD】就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公司)
5 我打字慢!好辛苦记得加分。好以后有动力再答题。

Ⅳ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1. 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2. 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产品——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4. 林产品 ——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2.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4.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使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 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家坡、香港、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4. 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1. 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时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1. 联网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2竞争日益激烈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2.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 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Ⅳ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国际期货市场的近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一)品种不断更新。期货市场发展的前一个世纪基本上都是围绕商品期货交易进行的,主要有农产品、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本世纪70年代后,随着利率、股票和股票指数、外汇等金融产品期货期权交易的推出,全球期货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仍不断出现。

(二)期货交易所合并。各国期货交易所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合并的方式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竞争能力。如日本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最多时曾达27家,到1990年,通过合并减少到16家,1997年11月减至7家,形成以东京工业品交易所、东京谷物商品交易所为中心的商品期货市场。在欧洲,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于1992年兼并了伦敦期权市场,1996年又收购了伦敦商品交易所,其1996年的交易量首次超过历史悠久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成为仅次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期货交易所。在美国,1994年,纽约商业交易所与纽约商品交易所实现合并,成为以金属和燃料油为主的期货交易所,1996年起,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也开始酝酿合并事宜。
(三)期货交易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进入80年代以来,各期货交易所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相互间联网交易对方的上市品种已成为新潮。联网交易就是期货交易所之间通过电脑撮合主机的联网方式,使交易所会员可以在本交易所直接交易对方交易所上市合约的一种交易形式。联网后,各交易所仍保持独立法人的地位。先后联网的交易所有: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分别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国际石油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和德国期货交易所联网,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分别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东京期货与期权交易所联网,香港期货交易所分别与纽约商业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联网,纽约商业交易所与悉尼期货交易所联网等。
(四)科学技术在期货交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交易所间的联网和异地远程交易,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在90年代初,为了满足欧洲及远东地区投资者在本地时间进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上市合约交易的需要,这两家交易所与路透社合作,推出了全球期货电子交易系统(GLOBEX)。此后,其他交易所纷纷效仿,并开发出各自的电子交易系统,如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APT系统、法国国际期货交易所的NSC系统等。这些系统不仅具有技术先进、高效快捷、操作方便等特点,而且使全球24小时不间断进行期货交易成为现实。
(五)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期货市场的共识。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各国政府监管部门对期货市场无一例外地进行严格监管。特别是1995年具有百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因其交易员在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从事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时,违规操作,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最终导致该银行倒闭的严重事件发生后,从监管部门到交易所以及投资者都对期货市场的风险更加重视,对期货交易中的合约设计、交易、结算、交割等环节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以求控制风险,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Ⅵ 香港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香港外汇市场形成与发展
第一,60年代香港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香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贸易的发展对外汇交易以极大的刺激,从而成为香港外汇市场发展之契机。
二战以后,香港实行外汇管制,限制黄金自由进出,因此,到50年代初期,香港还只是一个转口贸易口岸。50年代中期,一些内地迁港的厂家建立了棉纺业和轻工业,便香港轻纺产品的出口在50年代末占出口额的70%。60年代是香港工业大发展时期, 制造业从5800 多家增加到14000多家,建立了纺织、成衣、钟表、塑料、电子、 玩具等骨干工业,使香港发展成为出口主导型的轻工业生产城市。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与商品贸易有关的外汇交易的发展。外汇交易市场逐渐独立于贸易之外而自成体系地发展。
第二,放松外汇管制的政策,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香港的外汇市场于1972年港币和英镑脱钩后在70年代才开始活跃起来,并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外汇中心。
1973年1月1日以前,香港政府一直根据1939年的《金融防护条例》对外汇进行管制,可以说并无真正的外汇市场,当时香港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外汇市场。其一是法定外汇市场,由经港英当局许可的指定外汇银行从事外汇买卖,汇价大致为法定平价;其二,是外汇自由市场,参加者主要是非指定银行和其他商人,这一市场汇率完全由供求决定。对于外汇交易的币种,港英当局对英镑有正式限制,但又默许美元以及其他外币自由交易的存在。从1973年起,香港政府取消外汇管制后,法定市场和自由市场并轨,形成了今天的外汇市场的雏型。之后,1974年港币实现自由浮动,港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增加,使香港日渐成为东亚、东南亚地区性的外汇交易中心。
第三,便利的时间区域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天然优势。香港所处的时间区域在悉尼之后,而又在伦敦、纽约之前,这种特殊的时间区域是其成为亚太市场和欧美市场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第四,规模适度的金融体系及所具有的极富经验的市场人士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区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商业银行,另一类是财务公司,或称接受存款公司,财务公司又分为持牌财务公司和注册财务公司。仅到1986年,香港就有商业银行151家,财务公司315家。此外,还有外国银行代办处131个,1个大型的联合证券交易所,3 个各具特色的黄金市场,即香港金银贸易场、香港国际伦敦金市场、黄金商品期货市场。商业银行中,除当地华资银行和中国银行集团以外,还有外资银行104家,其中美资22家,日资13家,英资10家,德资8家,法资7家,加资6家,其余为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西方国家的银行。目前, 香港的外国银行机构数目仅次于伦敦和纽约,与机构数量相应的是,金融机构的资金规模及存放款总额都增长很快,形成规模的金融体系,使得参与外汇市场的资金和市场参与者都达到了相当的数量,有利于外汇市场向广度方面发展。
香港外汇市场拥有各种现代化通讯设施,终端系统普及全港,而香港市场拥有大量精明干练、讲求实效的金融、保险专门人才,其中部分人长期参与外汇市场运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保证了香港外汇市场健康稳定地运行。
第五,香港当局在探索外汇市场管理、促进市场发育完善的不懈努力及其奉行的低税率政策是香港外汇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香港金融当局继在1973年解除外汇管制后,1974年开放黄金市场,1978年放宽外国银行来港开设分行的限制,1980年增设黄金商品期货市场,1982年批准成立金融期货市场,1986年修改银行条例,这一系列举措加上香港本身具有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有健全的法制,可保障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外汇市场的发展需要时间,孕育市场的一个要素就是审慎的监管架构。为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在市场发展中不断探索。为控制银行的外汇风险, 金管局要求银行填报呈交申报表格来监察银行的外汇风险。1992年初又成立了外汇及货币市场运作委员会,旨在发展“最佳市场操守”准则。该委员会的工作范围包括制定和建议市场的标准和一般市场守则,虽然该委员会非法定团体,不具备执行法律的效力,但它为外汇市场同业的正确操守等问题提供了客观和公正的意见,使市场自我监管制度更趋完备。
另外,香港政府长期以来奉行的低税率政策在促进外汇市场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香港外汇市场发展展望
香港外汇市场在近二十年中从无到有,已成为当今世界外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世界金融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新加坡逐渐成为亚太地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很多方面已显示出超过或将要超过香港之势。在外汇交易方面,从1982年开始,新加坡已超过香港列世界第五,近年来更是超过瑞士,列居世界第四位。
新加坡外汇市场是70年代随着新加坡成为一个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而发展起来的。由于60年代跨国公司在亚洲的扩展,对资金产生了新的需求,亚洲一些国家和企业又因社会动乱,外逃资金寻找安全的避难所,因此某些国际银行希望在亚太地区设立一个境外美元供贷中心,以便使资金调拨具有较大的弹性。当时日本和香港当局都不愿意开辟境外货币交易市场,而在场内自由买卖。此外,新加坡政府为扩大市场的经营范围,还批准新加坡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建立联结期货的业务合作。这样一来,新加坡就可以向世界各地提供黄金、欧洲美元和日元的期汇买卖,同时填补了新加坡与芝加哥间每天14小时闭市的空闲时间,从而保证了一天24小时两地一直进行交易活动。作为新加坡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外汇市场藉此也获得迅速发展。
新加坡外汇市场的发展已经追上和超过香港,香港外汇市场作为亚太地区最重要外汇市场的地位已被新加坡代替。但这并不意味着香港外汇市场已经丧失其竞争能力。事实上,尽管香港的外汇交易额已较大地落后于东京和新加坡,而且高昂的营运成本(包括薪金和租金)及由于对香港回归后前途的担忧带来的移民造成外汇人才的流失,使香港外汇市场发展日益受到威胁,但是,香港外汇市场仍有优势,其独特魅力在于其处于经济发展繁盛区域——亚太地区的中央位置,且背靠大陆。由于中国市场庞大的潜力,大量资金相继流向这个地区,香港作为中国的转口港,较诸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实质性的外汇需求产生的外汇买卖较多,外汇投机比例相对小些,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目前,香港正处于过渡时期,但相信通过中国政府和香港政府的共同努力,香港外汇市场将保持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Ⅶ 国际期货市场的近期发展趋势有哪些

国际期货市场的近期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品种不断更新
2.期货交易的全球化越来越明显
3.科学技术在期货交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期货市场的共识

Ⅷ 请问香港的期货市场健全吗

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架构与监管

(a) 香港的监管架构

(i)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香港证券及期货市场的主要监管者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证监会是1989年根据《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条例》(《证监会条例》)成立的独立法定监管机关。《证监会条例》及另外九条与证券及期货业相关的条例已经整合为《证券及期货条例》,并於2003年4月1日生效。

证监会的职能是执行规管证券及期货市场的条例及促进与鼓励证券期货市场的发展。按《证券及期货条例》订明,证监会的规管目标为:

维持和促进证券期货业的公平性、效率、竞争力、透明度及秩序;

提高公众对证券期货业的运作及功能的了解;

为投资於或持有金融产品的公众提供保障;

尽量减少在证券期货业内的犯罪行为及失当行为;

减低在证券期货业内的系统风险;

采取与证券期货业有关的适当步骤,以协助财政司司长维持香港在金融方面稳定性。
证监会分为四个营运部门:

企业融资部,负责涉及与上市事宜有关的双重存档职能,监管公众公司的收购及合并和股份购回活动,监督联交所在上市事宜方面的职能,及执行与上市及非上市公司有关的证券及公司法例;

中介团体及投资产品部,负责制订及执行证券、期货和扛捍式外

Ⅸ 三大期货交易所成立时间

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0月12日,是我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品种有强筋小麦、普通小麦、PTA、一号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籼稻、玻璃、菜籽、菜粕、甲醇等16个期货品种,上市合约数量在全国4个期货交易所中居首。

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26日,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黄金、白银、铜、铝、锌、铅、螺纹钢、线材、燃料油、天然橡胶沥青等11个期货品种。

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于1993年2月28日,是中国东北地区唯一一家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玉米、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棕榈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铁矿石、胶合板、纤维板、鸡蛋等15个期货品种。

(9)香港期货市场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香港期货交易所(HKFE)

香港期货交易所于1976年成立,是亚太区内主要的衍生产品交易所。期交所提供一个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场,让投资者可透过逾130家交易所参与者(许多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机构)买卖期货及期权合约,包括股票指数、股票及利率期货及期权产品。

2000年3月6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成为香港交易所(HKEX)拥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期货交易所

Ⅹ 香港期货公司交易额

一、香港期货市场概述
1.香港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香港期货市场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虽然不长,发展过程却十分复杂曲折。香港是先有经纪行,后办交易所的。1976年之前,香港有在欧美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经纪行的分公司,主要是替香港客户在芝加哥等地交易期货。
1973年6月,一些公司和商人组成的时金集团提出申请,根据本地情况开设期货交易所。经过香港政府4年的严格审核,立法部门制定了《商品交易条例》之后,香港商品交易所于1977年领到执照后才开始营业,最初主要从事棉花和原糖期货交易,1979年和1980年又先后推出了大豆和黄金期货合约。这些品种推出仅几年,棉花期货交易便宣告失败,其他期货品种也很不景气,加之管理上存在集团操纵等严重弊端,香港期货市场从1982年起开始进行整顿,后经有关各方多次磋商和港府从中协调,于1984年由多家银行组成的集团与商品交易所达成了联合改组协议,原商品交易所改组为期货交易所。2000年,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与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实行股份化改制并与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香港结算)合并,由单一控股公司香港交易所拥有。
在期货监管方面,由于1987年10月发生全球性股灾,戴维森委员会建议由一独立于政府的委员会负责监管交易所,而政府仅在该委员会未能施行适当监管时加以干预,此架构于1989年起运作,至今仍保持不变。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证监会及政府经过近10年的努力,终于在2003年4月颁布了《证券及期货条例》并于当年4月份生效,《证券及期货条例》整合并取代了10条监管证券、期货及杠杆式外汇行业的条例。
2.期货交易所及品种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衍生产品市场——香港期货交易所是亚太区内主要的衍生产品交易所,提供一个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场,让投资者可通过130多家交易所参与者(许多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联系机构)买卖期货及期权合约。
香港交易所旗下的衍生产品市场为各类期货及期权产品提供交易的市场,这些衍生产品包括股票指数、股票及利率期货及期权产品。香港交易所及其附属公司香港期货结算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期权结算所有限公司实施一套严谨的风险管理制度,使交易所参与者及其客户能在一个高流通量和监管完善的市场进行投资和对冲活动。
目前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的产品分为三类:股市指数产品、股票产品、利率及定息产品等。股市指数包括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H股指数期货等;股票产品包括股票期货和股票期权;利率及定息产品包括港元利率期货和三年期外汇基金债券期货。
二、香港期货公司发展历程
1.香港期货公司概况
香港证监会规定,必须持有期货合约交易牌照的经纪行才可以代客买卖期货合约。香港的期货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一是自营商(Trader),仅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二是经纪商(Broker),既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也为其他会员代理交易;三是期货商(FCM),可从事自有及客户账户交易,也可代理其他会员的经纪业务;四是商品自营商(Merchant Trader),他们是可交割商品的期货自营商。
香港期交所持牌经纪行数目
在这些持牌的期货经纪行中,规模小的接受定单后不是直接向交易所下单,而是向本地有规模的经纪行下单。一些大的经纪行可24小时下单,既可以电话下单,也可以网上下单,而一些小的经纪行在晚上电话接单后第二天上班时间才回复客户是否下单完成。而且,视提供的服务不同,各家经纪公司在征收佣金、交收费及股份存仓费等收费上会有一些差异。有些经纪公司收费低廉,但服务只限于买卖指示的执行,另一些则会同时提供一系列如研究、投资顾问等其他服务。此外,一些经纪公司会提供网上交易服务、全权委托账户或保证金账户等特别服务,另一些则只允许客户开立现金账户。投资者开户时要凭身份证明,有些公司要求至少存入10万港元才可以开户,有的则只要求开户后存入足够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交易。
持牌经纪行的受规管活动数目
2.香港期货公司分类介绍
香港期货公司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大投行,二是香港本土实力较强的金融集团,三是规模较小的本土或海外证券或期货公司的分公司。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吸引了全球诸如摩根史坦利、高盛、UBS、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国际知名投行在这里构建其全球金融的亚太根基。对于这些国际大投行来说,期货业务只是其所有业务中的一个部分,而且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一般都是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机构型投资者,即便有面向个人的业务,数量也极少,此外也只是选择有资金实力的高端客户。所以说,在市场细分方面他们切分并垄断了金字塔的最顶端。
香港本土实力较强的金融集团一般也是以证券、期货等综合性服务为主,如辉立、敦沛、新鸿基金融、英皇等。这些金融集团除了香港本地的期货期权外,一般还会提供买卖全球商品期货的渠道,其客户群为散户以及少量小型的机构客户。
3.国际经纪行交易情况
根据香港交易所进行的“衍生产品市场交易2005/2006年度研究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欧洲、日本及新加坡的投资者交易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而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交易则主要来自个人投资者。在衍生产品的交易中,无论是总成交量还是外地投资者的交易,大部分都是通过外地衍生品经纪进行。美资控制的衍生产品经纪最活跃于为美国及欧洲的投资者服务;欧资控制的衍生产品经纪则活跃于为欧洲投资者服务,为其他海外地区的投资者服务则较少;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主要采用本地衍生产品经纪的服务。
外地衍生产品经纪的数目
三、典型公司介绍——敦沛金融集团
敦沛金融集团(简称敦沛)成立于1990年,是一家全面的金融服务公司,通过敦沛期货、敦沛证券、敦沛财务、敦沛资产管理和敦沛融资五家全资附属公司,提供全面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投资组合。公司的服务范围涵盖日本商品期货、美国期货、恒生指数期货、利率期货、证券、单位信托基金及保险相关产品、借贷、股票孖展和企业融资等,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投资理财服务。2002年1月,敦沛金融集团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敦沛金融期货交易类别
敦沛金融集团大事记
1.期货经纪业务所占比重下降
敦沛金融集团从事多项金融服务业务,但期货经纪业务一直占主要地位。2002年集团的期货经纪业务占营业总额的91%,2003年期货经纪业务占总营业额的93.5%,2004年期货经纪业务占总营业额的比例减少至75.3%,2007年期货经纪业务收入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下滑至31.9%。
造成敦沛金融集团期货经纪业务占总营业额的比重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他业务的扩张,另一方面则是期货经纪业务的萎缩。敦沛是日本商品期货在香港的最大经纪商,所占市场分额达50%以上,居于无可比拟的领导地位。在2001年—2003年,期货业务处于扩张的过程,但从2004年开始,期货业务则不断萎缩,并出现了亏损。
期货业务出现萎缩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者转向其他投资工具,减少买卖日本商品期货,尤其是谷物、原糖及红豆等基本商品,香港的日本期货市场交易出现收缩情况;二是从2005年开始,金融业及地产业持续取得增长,劳动市场开始复苏,敦沛拥有的优秀、能干兼有大客户群的客户主任成为竞争对手甚至银行争相挖角的对象,结果造成敦沛大量客户流失。
2005年,敦沛金融集团来自日本期货交投的佣金收入由2004年的9970万港元下跌49.6%,至5300万港元,集团年度经营亏损达1100万港元;2006年,来自期货合约的经纪佣金收入较2005年下跌30.8%,至3620万港元;2007年,来自期货合约的经纪佣金收入较2006年下跌9.7%,至3270万港元。
2.其他业务的拓展
敦沛金融集团定位于“全面金融服务机构”,所以,除了进行期货经纪业务外,还大力发展其他金融服务业务,比如证券经纪及证券孖展借贷、企业融资、财富管理及保险代理、放债、坐盘买卖等各项业务。2007年的营业额构成显示,营业额占比前四位的分别为期货经纪、财富管理及保险代理、证券经纪及证券孖展借贷、坐盘买卖,坐盘买卖相当于自营业务。
另外,敦沛金融集团定位于大中华区内及东南亚持续发展,并展开多项投资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领域:
一是寻找收购内地金融及期货公司权益的商机,然后有效而迅速地进入内地市场。2007年7月,该集团分别与三家内地典当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内地建立典当连锁业务,并计划在内地收购一家期货公司。
二是私募投资,除扩大内地经纪相关业务以外,拟投资具增长潜力的香港和中国内地上市或私人公司。上市公司方面,可因股价上升而受惠;私人公司方面,则可因成功为该等公司上市而取得可观回报。经权衡不同选择,于2007年7月收购了一家从事开发及提供光学字元识别系统的私人公司20%的权益。
三是基金管理,与不同基金经理携手合作,管理一系列基金及投资A股或H股或投资内地多项物业项目。
2007年敦沛各业务营业额及占比(单位:港元)
3.集团品牌的打造
敦沛金融集团非常重视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在市场推广方面投放了大量资源,包括通过电视广告及参与香港及内地的金融博览会、合营企业研讨会,以及报刊及广播媒介的金融资讯节目,借以建立品牌效应。而事实证明,敦沛金融集团的品牌建设比较成功,在众多企业及个人投资者心中建立了诚信及专业的形象。通过品牌的打造,敦沛金融集团的知名度得到提升,从而为集团带来了更多的业务。
此外,敦沛还在同业中率先设立市场推广小组,以开拓及提倡电视、报纸及互联网等多种通讯渠道,从而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研究实力。这些市场推广活动,通过宣传新服务及跨产品行销的机会,进一步打造了公司形象。
4.员工培训
敦沛根据集团“全面金融服务”的定位,一直致力于招揽更多高级行政人员加盟,以加强各方面的力量,迎接日后的挑战。敦沛金融集团一直把员工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推进,比如为客户主任设计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以提升其专业知识及操守;鼓励客户主任及财务策划顾问考取各种金融产品牌照,针对客户不同投资目标和要求,为客户提供全面周详的意见。
随着香港市场竞争的加剧,敦沛对研究方面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一方面是为其“专业要求”服务,另一方面集团还设立了“坐盘买卖”业务,对研究要求非常高,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支精干的研究分析队伍。
四、香港期货公司发展的启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聚集了全球众多顶尖的国际大投行,本地的期货公司面临激烈竞争。不过,这些本地的期货公司仍然在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不断扩展业务,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居于领导地位。香港期货公司的发展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细分市场的定位。由于香港的金融企业众多,如何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成为本地期货公司成败的关键。如敦沛金融集团就定位于“全面的金融服务公司”,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投资理财服务,其业务也正是围绕这个定位展开的,因而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二是业务发展的创新。香港金融市场充满了创新,业务创新成为常态。对于以期货业务为主的公司,仅以期货经纪业务作为其收入的唯一来源是不够的,在巩固核心的期货业务基础上,不断扩大利润增长点就成为期货公司发展的必要要求。从创新的角度看,还要求期货公司具有广阔的创新视野及必要的人才储备。
三是对员工培训的重视。金融服务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不管是增加现有业务的竞争力,还是拓展新的业务,都要依赖优秀的人才。除了招揽各种高级人才外,香港期货公司对现有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视,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香港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不仅体现在业务竞争的激烈上,而且还反映在人才竞争的激烈上,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员工也是香港期货公司面临的挑战之一。为员工提供各种培训机会,除了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外,还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并进一步形成公司的良性循环,员工给公司带来良好的业绩,而公司则为员工提供稳定且回报丰厚的前途。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