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
❶ 投机者为什么会使得期货市场更具有流动性
投机会频繁交易,持仓时间短,所以会使合约的流动性好,活跃。套期保值的法人帐户一般不会经常性交易,很多时候建好仓位后会一直持有到交割月进行实物交割
❷ 期货市场哪些品种流动性好一点
看一看持仓手数个资金量就行
❸ 流动性和波动率最大的商品期货是什么
你好,每天的交易情况是不一样的,波动最大的品种是不固定的。螺纹、橡胶、棉花、焦炭、豆粕等品种流动性和波动率都很大的。
❹ 怎么研究一种商品期货,要从什么方面入手,谢谢!
我们公司经常叫我们去听这方面的相关培训,跟你简单通俗地说下如果是国内某商品,研究商品,那主要就是研究商品的特性,比如螺纹钢的特性,化学特性,物理特性等。以及影响其价格的因素了,主要就是研究供求了,比如螺纹钢的供给,全国的几大生产地,这里不多说了……。还有就是需求了,要了解螺纹钢在哪些产业上的需求。其他的就是商品的进出口了。主要是你的问题太大了范围太广,不好回答啊。研究商品期货的话,那你得收集一些往年的数据了,基本面的就是往年统计方面的数据,技术面就是往年的图表,你得在软件上看。你的问题范围大,很伤脑筋啊,希望能帮你点。
❺ 期货市场,大宗商品存在有什么意义
期货存在的意义主要是:价格发现功能,规避风险功能
发现价格
由于期货交易是公开进行的对远期交割商品的一种合约交易,在这个市场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点,对各种信息的不同理解,通过公开竞价形式产生对远期价格的不同看法。期货交易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反映供求双方对未来某个时间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价格信息具有连续性、公开性和预期性的特点,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回避风险
期货交易的产生,为现货市场提供了一个回避价格风险的场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现货两个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商品价格的千变万化导致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可利用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与现货市场上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使期现货市场交易的损益相互抵补。锁定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商品销售价格,保住既定利润,回避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
在现货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现货商品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与现货品种相同、数量相当、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商品(期货合约),以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之所以能够保值,是因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现货价格同时受共同的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的价格变动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于有交割机制的存在,在临近期货合约交割期,期现货价格具有趋同性。
交割:期货交易的了结(即平仓)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对冲平仓;二是实物交割。实物交割就是用实物交收的方式来履行期货交易的责任。因此,期货交割是指期货交易的买卖双方在合约到期时,对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仓合约按交易所的规定履行实物交割,了结其期货交易的行为。实物交割在期货合约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实物交割机制的存在,使期货价格变动与相关现货价格变动具有同步性,并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而逐步趋近。实物交割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现货交易行为,但在期货交易中发生的实物交割则是期货交易的延续,它处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交接点,是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期货交易中的实物交割是期货市场存在的基础,是期货市场两大经济功能发挥的根本前提。
期货交易的两大功能使期货市场两种交易模式有了运用的舞台和基础,价格发现功能需要有众多的投机者参与,集中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充沛的流动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为回避风险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时期货也是一种投资工具。由于期货合约价格的波动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过合约的价差赚取风险利润。
❻ 为什么期货交易流动性比远期高
往往做期货的处了一些很大的企业做一定的套期保值以外,其他全都是只交易合约而不进行实物交割 所以期货交易会很频繁
❼ 胡俞越的学术成果
1 《期货交易实务》,北京出版社1993
2.《外汇买卖入门》,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3.《期货投资技巧与实例分析》,文津出版社1994
4.《中国十大古都商业史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5.《中国期货市场运行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6.《中国商品期货价格形成理论与实证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7.《公司组织与运行》,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8.《中国商业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9.《中国近代商业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0.《现代商品流通论》,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
11.《经济学发展轨迹》,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
12.《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史》,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13.《经理层革命——股票期权制度与经理层融资收购》,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0
14.《期货市场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2003第二版,2005年第三版,2006年第四版,2008年第五版,2010年第六版,2011年第七版
15.《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
16.《证券与期货市场教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第一版,2003第二版,2004年第三版
17.《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3》,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18.《期货市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9.《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0.《期货投资基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1.《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与产业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2.《境外期货交易》,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3.《商务管理》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
24.《期货期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5.《流通品牌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6.《期货市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27.《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编写组组长)
28.《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编写组组长)
29.《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编写组组长)
30.《商品市场面面观》(台湾)运筹专业财经出版公司2010年11月
31.《沪深300股指期货十大热点问题》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月 1.“遏制房价要有新思路”《人民日报》2010.1.4
2.“推出股指期货正当其时”《人民日报》2010.1.19
3.“调结构要着重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投资北京》2010年第一期
4.“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中国企业风险管理”《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一期
5.“股指期货时代的话语权”《财经国家》2010年第2期
6.“北京要素市场建设从何做起”《投资北京》2010年第二期
7.“中国经济仍需华丽转身”《人民日报》2010.2.10
8.“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国市场》2010年第7-8期
9.“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期货专业研究生教育上水平上台阶”《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五策并举应对碳减排与高油价双重困局”《中国财政》2010年第10期
11.“农户对市场风险与农产品期货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省(市)328份农户问卷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7期
12.“两位数的GDP为何承受不了3%的CPI?”《中国经济》2010年第10期
13.“以‘广场协议’为借鉴,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2010年第10期
14.“超量货币与GDP和CPI之关系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5.“中国期货市场: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中国期货市场“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3期 1.“中国期货交易所数量与布局研究”(中国证监会课题1996)
2.“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战略对策研究”(国内贸易局课题1997)
3.“名品进名店规范工商企业经营行为”(国内贸易局课题1997)
4.“中国商业通史(近代)”(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998)
5.“流通领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研究”(国内贸易局课题1999)
6.“买方市场下的新型工商关系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课题2002)
7.“中外期货市场发展比较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2)
8.“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2)
9.“期货投资基金比较研究” (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2)
10.“北京市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北京市社科规划课题2003)
11.“中国期货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证监会与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3)
12.“完善我国期货经纪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3)
13.“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及政策建议”(中国市场学会课题2003)
14.“全球天然橡胶生产、消费市场发展及其交易的风险管理”(上海期货交易所课题2004)
15.“北京市餐饮业市场环境与竞争力研究报告”(北京市社科规划课题2004)
16.“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发挥与品种预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4)
17.“我国期货市场统一结算体系的构建”(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4)
18.“中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5)
19.“宁波组建商品期货市场可行性研究”(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课题2007-2008)
20.“期货交易所治理结构与期货市场发展关系研究”(上海期货交易所课题2007-2008)
21.“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投资山西信托可行性研究”(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委托课题2007-2008)
22.“境内外期货市场监管制度比较研究——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2008-2009)
23.“大宗农产品期货与相关产业发展研究”(郑州商品交易所课题2008-2009)
24.“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内涵、发展及实际应用”(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09)
25.“北京粮油交易所可行性研究”(北京粮油交易所课题2009)
26.“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可行性与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课题2009)
27.“北京新发地电子交易市场可行性与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市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2010)
28.“小麦棉花白糖期货与相关产业发展关系研究”(郑州商品交易所课题2010)
29.“石油、粮食等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及我国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1010BGJ021)
30.“北京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研究”(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和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2010)
31.“期货市场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变革研究”(中国期货业协会课题2010)
32.“北京市宣武区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研究”(7.5万,北京市宣武区发改委课题2010)
33.“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设及发展规划方案”( 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课题2010)
❽ 《期货市场研究》怎么样
, 그선
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该定什么比较好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已经发消息给你。
序号 中文题名 作者姓名 网络出版投稿人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学位年度 论文级别
1 中国城市自来水定价研究 安丰东 山东大学 2007-07-19 2007 博士
2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李丽 山东大学 2007-07-19 2007 博士
3 小商品交易市场运行与发展机理研究 杨富堂 天津大学 2007-07-10 2006 博士
4 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 白艳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7-20 2007 博士
5 资源型城市零售业态布局研究 李国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6-29 2007 博士
6 构建我国零售业商业生态系统 张蓓 同济大学 2007-06-13 2007 博士
7 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与价格操纵行为研究 刘庆富 东南大学 2007-06-11 2005 博士
8 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套利交易与风险控制研究 景楠 暨南大学 2007-04-20 2006 博士
9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 张建刚 天津大学 2007-04-17 2006 博士
10 商品期货价差套利投资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 唐衍伟 同济大学 2006-12-31 2006 博士
11 新时期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叶长卫 华中农业大学 2006-12-12 2005 博士
12 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施宇辉 福建师范大学 2006-12-05 2006 博士
13 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 杨艳军 中南大学 2006-11-27 2006 博士
14 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王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0-13 2006 博士
15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方惠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07-05 2006 博士
16 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 龚国光 同济大学 2006-04-27 2006 博士
17 中国城市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 岳海龙 武汉大学 2006-03-27 2005 博士
18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 徐孝勇 西南大学 2006-01-16 2005 博士
19 中国现代建材零售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黄鸥翔 东北林业大学 2005-10-21 2005 博士
20 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 孙璐 东北林业大学 2005-10-21 2005 博士
共有记录48条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