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金属锌的发展
⑴ 上海期货市场锌锭价格历史趋势
1 一般情况下,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相同,并且随着期货合约临近交割,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趋于一致
⑵ 2010年 期货 国内关于锌的一切资料。
锌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Zn,它的原子序数是30,是一种浅灰色的过渡金属。锌(Zinc)是第四"常见"的金属,仅次于铁、铝及铜,不过地壳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前几名分别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外观呈现银白色,在现代工业中对于电池制造上有不可抹灭的地位,为一相当重要的金属。
⑶ 影响期货金属铜锌涨跌的因素
1. 铜锌的供需关系
根据供需原理,当铜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其铜价下跌,反之则上涨。表现铜的供需关系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就是铜的库存,交易者不可不重视。一般来说,铜的库存分为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两种。报告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较大的铜期货交易所,有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的库存。而非报告库存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者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铜的供需关系。
2. 全球经济景气
铜锌是重要的原物料,其需求量与全球经济情况相关。经济景气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锌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锌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因此投资人可观察各项经济指标,例如 GDP 增长率以及工业生产增长率,来了解全球景气现况,藉以分析铜锌价中长期的涨跌趋势。
3. 主要产铜锌国与消耗国的政策
智利和美国分居世界前两大产国,总合占世界铜锌产量的 40% ,美国的铜锌集中在西部,亚利桑那州就达全美产量的 65% 。美国是铜锌的最大消耗国,接着是俄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消耗量就占全球的 50% 左右,其它的消耗大国还有英、德、中国大陆。这些国家有关铜锌的进出口或是关税政策,也会影响国际铜价。
4. 用铜锌产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铜的消费量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量的重要因素。 80 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而进入 90 年代后,建筑业中管道用铜大幅增加,成为铜消耗量最大的业别,因此美国的住屋开工率也就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投资人可注意这一项经济指标。
5. 铜的生产成本
随着炼铜发展,铜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成本为 1400 - 1600 美元 / 吨,湿法炼铜成本为 800 - 900 美元 / 吨。预计将来使用湿法炼铜的总产量将会迅速增加,降低生产成本,压低铜价。
6. 法人基金的操作方向
由于法人基金对于经济面与产业面的研究,较一般投资人更为深入,其操作的方向不容易违背基本面,因此要预先判断铜价的涨跌,可先观察法人基金的留仓部位的多空方向,其相关数据,交易所会定期公布,通常两者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7. 原油的价格波动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重要原物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铜的交易者可参考原油价格涨跌来掌握铜价。如果说油价合理的上涨,表现经济缓步复苏,那么油价的上扬会带动铜价上涨。但如果油价上涨到合理的水平后仍持续飙升,投资人会转而关心油价的飙升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导致通货膨胀经济衰退,这时油价的上扬反而成了铜市场的利空因素。因此轻原油期货与铜期货也有连带性的波动。
8. 汇率变化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计价,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不过决定铜价走势的根本因素是铜的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铜市场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短线涨跌幅度上可能产生影响,对短线操作者而言,是可以注意分析的因素之一。
⑷ 为什么期货中锌的报价要看铜的报价
铜是金属期货中的龙头,他的走势对其他金属品种有一定的影响性。而且锌期货走势特别跟随铜 的走势,所以看盘的时候会建议客户也关注铜的走势。当然你如果技术分析的号,操作很灵活,你也可以只看着锌的走势,灵活操作。
⑸ 影响锌期货价格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锌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国内外宏观经济
锌是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其需求变化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锌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价格上升,经济萧条时,锌需求萎缩,从而促使价格下跌。
通常情况下,市场会将经济增长率和工业生产增长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分析依据。
2、供求关系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供求关系直接影响着商品的市场定价。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这一基本原理充分反映了价格和供需之间的内在关系。
3、库存
库存指标是反映锌供求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库存分为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期货交易所定期公布的指定交割仓库锌的库存数量。非报告库存主要是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者手中持有的锌的数量,由于这些库存无专门机构进行统计和对外发布,所以非报告库存又称为 “隐性库存”。目前,锌库存变化对市场较有影响力的期货交易所主要有上海期货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
4、进出口关税
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2003年10月锌及锌合金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下降到11%,2005年5月1日起进一步下降到8%,2006年1月1日所有精锌出口退税下降到5%,从2006年5月1日起,≧99.99%的精锌保持5%的出口退税,其他精锌和锌合金退税取消,并加收5%的出口关税,2011年7月1日我国锌锭进口关税由3%下降至1%。
5、精炼锌用途的变化
目前中国钢材的镀锌率只有2 0 % 左右, 与日本、美国等发展国家的55%~60%的比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汽车、家电、高速公路等行业对镀锌板需求上升,使得国内镀锌行业的投资建设迅猛发展。未来随着铝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升级,铝对锌也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6、锌冶炼成本
目前锌的冶炼成本主要由锌原辅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人工成本、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组成。锌精矿价格、燃料及电价的变化都会对锌的冶炼成本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⑹ 求助--对锌期货有见解的朋友进
从锌加工费的下降可以看出,现在锌精矿的供应比较充足,所以精锌供应不成问题。那就再看消费,作为锌主要用途之一的镀锌板在08年出现大好的可能性不大,故锌消费明显好转的可能性亦不大。那08年锌的总体走势仍应呈现弱势。但由于暴风雪的影响,年后短期内可能形成一波上涨行情,其持续性要看暴风雪对产能的影响及交通的恢复状况。
⑺ 现实中金属的现状及前景..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家政策长期支持、 发展的基础原料工业。 国内有色金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加上国内供需缺口较大, 部分金属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外国产品对市场的冲击, 该行业已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消化。 同时有色金属产品的内外价差不断缩小, 使得该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影响国内有色金属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国际金属价格的波动。 其次是企业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对成本影响较大。 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越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术,其平均成本越低, 竞争力越强。
行业上市公司概况
在深、沪股市上市的有色金属企业,从总体上而言,均是1996年3月以后上市,发行价较高,公积金较为充裕,除最后上市的锌业股份外,流通盘均较小, 而且主营业务较为突出,除有色中金外, 主营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占到94.32%,而投资收益的平均值仅占利润总额的4.8%, 一方面说明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营业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该行业的综合抗风险能力较差。
从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看, 除内蒙宏峰和合金股份变化不大外, 其余公司和去年同期相比变化较大, 铜都铜业和同仁铝业较去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48%和97%),有色鑫光也较去年增加了51%。相反,新疆众和、 焦作万方、有色中金则较去年大幅下降, 尤以新疆众和为甚,降幅达95%。
国际金属价格的影响
由于近两年来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波动较大, 使得国内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效益相应产生较大波动, 从而使一些企业效益大幅滑坡, 另一些企业的效益则增加较大。
以近两年铜、铝、锌的走势为例:去年6月以来, 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爆发“住友事件”,导致铜、 铝价格大幅下跌,1996年下半年,铜价曾达到1745美元/吨的低位,铝价则跌破了1300美元/吨,最低曾到1205美元/吨。 对应国内有色市场,铜价最低为18620元/吨, 铝价最低为12800元/吨。 国内市场金属价格总体围绕国际市场走势而动,具体范围则在进口成本和出口成本之间波动。 相应地, 国内有色企业的效益也从1995年、1996 年上半年的高位大幅滑落。尤其以铜、 铝等基本金属生产为主的企业,其效益降低更为明显。几家以铝生产为主的企业,1996年上半年平均为0.1445元,1997年上半年为0.128元。 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而同期以锌业生产为主的锌业股份则因国际锌价的大幅飚升而使中期业绩大幅提高, 并未因上半年发行新股而使每股利润下降。
展望1997年国际金属走势,贱金属如铜、 铝等已基本摆脱了“住友事件”以来的熊市阴影, 呈现出稳中趋升的格局。 据美林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的预测, 1998 年度铜价将达到2600美元/吨,铝价将达到2200美元/ 吨。部分有色金属的库存暂时增加并不能影响整个世界范围内消费增长大于产量增长的总体趋势, 而我国又属于基本有色金属的短缺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均消费的增加,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从而使有色金属市场需求增大, 这也为有色金属企业效益的提高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关税政策之影响
不同的有色金属产品,其关税差别较大。 但有色金属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今年 10月起,我国的关税平均税率从23%降至17%, 而贱金属及其产品为10.5%,较平均水平低38%。 从其关税结构上看, 初级产品的税率较低, 深加工产品的税率较高;需求缺口较大的产品税率较低, 而供过于求的产品税率较高。 不同类产品的税率差别虽然受各种产品国内供求关系的影响, 但这种差别在税率上的反映并不明显, 例如铜和铅、锡等供过于求的资源相比, 税率差别仅 3-5个百分点, 这大大低于同一金属品种的初级产品和高级产品的税率差额。
下表是部分有色金属及各种制品10月1日前后关税调整情况:
不同品种及制品 调整前 调整后 调幅
未精炼铜、电解精炼铜用铜阳极 3 2 -1
非工业用铸造、冲压、冲压铜制品 25 20 -5
未锻轧纯铝 9 9 0
铝制门窗及其框架、门槛 40 30 -10
铅 6 5 -1
锡 9 7 -2
锑 3 3 0
我国一向提倡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换, 限制同类产品的双向对流, 形成一套过度保护的贸易战略, 这一贸易战略必将随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进一步靠近而逐步改变。具体到有色金属产品, 在关税结构上必然体现为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税率差别逐步缩小, 而税率减让将主要向以下两个方面发展, 其一是减让的主要方向,是在普遍降税的基础上, 更多地削减高附加值产品的税率;其二, 是减让的幅度上, 有色产品低于其他商品关税的平均减让幅度。 以上两点对于国内从事有色金属生产的企业影响并不大, 但对一些从事有色金属贸易的企业则有较大的影响, 国家允许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保留现汇, 再加上进出口权的进一步下放, 使这些企业较以前拥有进出口特许权时的利润水平降低很多。
对于多数生产企业来说, 关税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不但要和国内同行企业竞争,还要应付来自其他国家同行企业的竞争, 因此必须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上着手。首先, 从内部挖潜上着手, 从各方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含量, 比如焦作万方逐步建设自备电厂的同时, 积极筹划采用具有 90 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28万安培超大型槽电解铝技术。其次, 从扩大生产规模入手,突出主业的同时, 积极介入上下游行业以及其他产业领域中, 以提高企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并进而减少因贸易政策变化所导致的企业效益的大幅波动。 例如有色中金在保证有色金属贸易的同时, 参股房地产业、珠宝业、 仓储运输业,较大地提高了该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这方面作出了较为有益的尝试。
行业前景和发展机遇
国家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为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有色工业作为以生产资料的生产为主的基础工业部门,必然会成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部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均有色金属的消费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这不仅体现在一些基础工业,如建筑业、汽车工业、 机械行业, 其他如电子电气行业、包装业、家电行业、 首饰业等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也呈不断增长的势头。 而我国的基本有色金属生产又大多呈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这对于该行业的中长期发展无疑是一个较为有利的因素。目前, 我国的人均有色金属消费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较大。 所以需求的发展和资源的短缺为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我国的一些供大于求的金属如钨、 锑等的出口状况将得到改善。 在有色金属市场日趋开放的情况下, 伴随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的逐步融合,尤其是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进一步靠拢, 贸易条件与环境将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目前, 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公司已同世界上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000家公司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一些上市公司如锌业股份、 铜都铜业的主要产品都在LME即伦敦金属交易所成为注册品牌, 锌业股份所注册的“葫锌”牌锌锭还享受10- 15美元的升水。 这充分说明国内企业只要在质量和规模上下功夫,就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国内有色金属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有色金属交易大多是以远期合同的方式进行, 产品价格更多地受到国际生产成本与国际供求关系的影响, 相对地,国内生产成本和国内供求关系对价格形成的决定作用较小。另一方面, 由于能源在有色金属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 使得国内有色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价格与成本的双向变化, 使有色金属的经营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只有利用自身的条件,通过产、供、 销各种生产、经营渠道,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只有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 各项利润指标才能得到切实可靠的基本保障。 上半年,同仁铝业、焦作万方、 合金股份、中色建设、 铜都铜业等上市公司针对国际有色市场不景气的现实都提出了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努力控制原料成本, 抓好生产经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部分企业还较去年有了较明显的增长。
现阶段我国有色行业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技术方面也相对比较落后, 不但无法与欧美企业相比,甚至赶不上一些拉美大型有色企业。 在目前情况下,必须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 抓好技术改造,并适时地引进一些先进技术, 提高能效。 同时针对国际市场金属价格波动较大的特点,做好套期保值。这方面,我国自1993 年以来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成功运作为广大有色企业保值工作的展开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以深圳金交所、 上海金交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金属期货交易所。 有色企业通过对上述市场的积极参与,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套期保值经验, 部分企业进而参与到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运作中。国际有色市场铜、铝、 锌价格的大幅波动, 在影响我国有色企业效益的同时也为有色企业的发展造就了新的契机。 如锌业股份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95%、31.9%、53 .69%, 一方面是由于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能耗的因素,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际锌价自今年一季度起大幅上扬而使得锌锭供不应求,大量销往国际市场所致( 注:锌价上半年由1996年底的1030美元左右涨至1700 美元以上)。
目前在深沪两地上市的有色金融类上市公司中, 我们看好焦作万方、 铜都铜业、锌业股份、同仁铝业等。
金属
定义: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对可见光强烈反射的结果),富有展性、延性及导热性、导电性的这一类物质。
扩展:
1、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是Au,导电好的依次是Ag、Cu、Al;
2、金属有几种分类方法: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重金属-轻金属等;
3、一种音乐风格,通常被成为重金属。
金属颜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常用的金属粉有铝粉、锌粉、铅粉,合金形式的金属粉有铜锌粉(俗称金粉)、锌铝粉、不锈钢粉等。
与其他颜料相比较,金属颜料有它的特殊性。由于粉末状的金属颜料以金属或合金组成,故有明亮的金属光泽和颜色。困此,许多金属颜料用做装饰性颜料,如铜锌粉,它的色相从淡金直至赤金,使被涂装的物品绚丽多彩;铝粉色相银白,也用于装饰。近年来铝粉的新品种闪光铝粉与透明颜料配合使用,涂装面不仅有金属亮点,而且五彩缤纷,装饰效果非常好;鳞片状的锌粉略呈淡色的金属光,能使涂装物与周围景物混为一体,有伪装效果。
大多数金属颜料都是鳞片状粉末,它调入成膜物而且涂装成膜时,像落叶铺地一样与被涂物平行,互相连结,互相遮掩,多层排列,形成屏障,金属鳞片阻断了成膜物的微细孔,阻止外界有害气体或液体在涂膜中的渗透,保护了涂膜及被涂装物品,这是它物理屏蔽的防腐能力,而锌粉除了有屏蔽能力之外,还有阴极保护作用,大量的锌粉在涂膜内互相连成导电层,当涂层遇到电化学腐蚀时,由于锌比铁具有负的电极电位差,首先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钢铁底材。不锈钢粉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阻止化学腐蚀。
色浅、高光泽的金属粉还有保温能力,这类金属粉几乎不吸收光线,能反射可见光、紫外光,对于热辐射也是如此,因此,可用于需要保温、防止光和热辐射的物品上,如贮存油品、气体的罐、塔上,金属粉能反射日光中紫外线的60%以上,故又能防止涂膜因紫外光照射老化,有利于延长涂膜的寿命。
金属颜料是极微细的粉末,且多属鳞片状,但也有球形、水滴形、树枝形的,都与其制造方法有关。金属粉末须经过表面处理才具有颜料特性,如分散性、遮盖力等,不同的表面处理可使金属亲油或亲水,以适应不同涂料的要求。
大多数金属颜料通过物理加式方式进行生产,使纯金属或合金成为特定的粉,如从固态、液态及气态金属转化为粉末。一、由金属的气相状态转化为粉末如升华法制取锌粉、超细铝粉粉。二、由金属的液相状态转化为粉末如气动雾化法制取铝粉、锌粉及铜金粉。三、由金属的固相状态转化为粉末的如切削法、球磨法制造镁粉、铝粉、不锈钢粉及钛粉。
通常用于粉末涂料的金属颜料主要是铝粉和铜粉、珠光粉。由于粉末涂料所选用的树脂或固化剂不是含有碱性就是有一定的酸性,对于这些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金属颜料的表面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大多数金属颜料在出厂前都已尼过表面处理,但是能否经受粉末涂料施工条件(200度10分钟)的考验是很成问题的。铜粉可采用苯并三氮唑等进行表面保护,对耐化学不稳定的铝粉就无计可施了,所以银色的美术型粉末涂层往往在使用一个阶段后会出现发黑现象。
镍粉在无色透明的树脂中呈黄色,如果将它和其他颜色透明树脂配合,可制成金色、橙色、黄绿色的涂层。
在含有金属颜料的粉末涂料中如果要制造彩色涂层,其遮盖力应依靠金属颜料而不应依靠着色颜料。最好选用遮盖力较低的着色颜料或透明颜料,尤其要少用或不用钛白炭黑等。因为高遮盖力颜料的存在将使金属颜料黯然失色。
金属材料性能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一)、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1、强度:材料在外力(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材料单位面积受载荷称应力。
2、屈服点(бs):称屈服强度,指材料在拉抻过程中,材料所受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载荷不再增加变形却继续增加或产生0.2%L。时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3、抗拉强度(бb)也叫强度极限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单位用牛顿/毫米2(N/mm2)表示。
4、延伸率(δ):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总伸长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
5、断面收缩率(Ψ)材料在拉伸断裂后、断面最大缩小面积与原断面积百分比。
6、硬度:指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压力其表面的能力,常用硬度按其范围测定分布氏硬度(HBS、HBW)和洛氏硬度(HKA、HKB、HRC)。
7、冲击韧性(Ak):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单位为焦耳/厘米2(J/cm2)。
对低碳钢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1.弹性:εe=σe/E, 指标σe,E
2.刚性:△L=P·l/E·F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强度
3.强度: σs---屈服强度,σb---抗拉强度
4.韧性:冲击吸收功Ak
5.疲劳强度: 交变负荷σ-1<σs
6.硬度 HR、HV、HB
Ⅰ阶段 线弹性阶段 拉伸初期 应力—应变曲线为一直线,此阶段应力最高限称为材料的比例极限σe.
Ⅱ阶段 屈服阶段 当应力增加至一定值时,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水平线段(有微小波动),在此阶段内,应力几乎不变,而变形却急剧增长,材料失去抵抗变形的能力,这种现象称屈服,相应的应力称为屈服应力或屈服极限,并用σs表示。
Ⅲ阶段 为强化阶段,经过屈服后,材料又增强了抵抗变形的能力。强化阶段的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称材料的强度极限。用σb表示,强度极限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Ⅳ阶段 为颈缩阶段。当应力增至最大值σb后,试件的某一局部显著收缩,最后在缩颈处断裂。
对低碳钢σs与σb为衡量其强度的主要指标。
刚性:△L=P·l/E·F,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P---拉力,l---材料原长,E---弹性模量,F---截面面积
塑性变形:外力去处后,不能恢复的变形,即残余变形称塑性变形。
材料能经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塑性或延伸性。
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是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延伸率δ=(△l0/l)×100% 断面收缩率ψ=((A-A1)/A)×100%
韧性(冲击韧性):常用冲击吸收功 Ak 表示,指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力。
疲劳强度:材料抵抗无限次应力(107)循环也不疲劳断裂的强度指标,交变负荷σ-1<σs为设计标准。
硬度:材料软硬程度。
测定硬度试验的方法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弹性回条法(肖氏硬度)压入法(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和划痕法(莫氏硬度)等三大类,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是压入法。它是将一定形状、尺寸的硬质压头在一定大小载荷作用下压入被测材料表层,以留下的压痕表面面积大小或深度计算材料的硬度值。
由于硬度测定时的测定规范,所用仪器设备等不同,用压入法井台测定材料的硬度的方法也有多种。
常用的方法是布氏硬度法(HB),维氏硬度法(HV),洛氏硬度法(HR)。
(二)、工艺性能
指材料承受各种加工、处理的能力的那些性能。
8、铸造性能:指金属或合金是否适合铸造的一些工艺性能,主要包括流性能、充满铸模能力;收缩性、铸件凝固时体积收缩的能力;偏析指化学成分不均性。
9、焊接性能:指金属材料通过加热或加热和加压焊接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材料焊接到一起,接口处能满足使用目的的特性。
10、顶气段性能:指金属材料能承授予顶锻而不破裂的性能。
11、冷弯性能:指金属材料在常温下能承受弯曲而不破裂性能。弯曲程度一般用弯曲角度α(外角)或弯心直径d对材料厚度a的比值表示,a愈大或d/a愈小,则材料的冷弯性愈好。
12、冲压性能:金属材料承受冲压变形加工而不破裂的能力。在常温进行冲压叫冷冲压。检验方法用杯突试验进行检验。
13、锻造性能:金属材料在锻压加工中能承受塑性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
(三)、化学性能
指金属材料与周围介质扫触时抵抗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性能。
14、耐腐蚀性:指金属材料抵抗各种介质侵蚀的能力。
15、抗氧化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抵抗产生氧化皮能力。
⑻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 商品期货
商品期货是指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商品期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和能源期货等。
1. 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后,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的期货品种出现。除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期货外,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随着新的交易所在芝加哥、纽约、堪萨斯等地出现,棉花、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黄油、鸡蛋以及后来的生猪、活牛、猪腩等畜禽产品,木材、天然橡胶等林产品期货也陆续上市。
2. 金属期货。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诞生于英国。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1899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将每天上下午进行两轮交易的做法引入到铜、锡交易中。1920年,铅、锌两种金属也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原本是一个铜出口国,但工业革命却成为其转折点。由于从国外大量进口铜作为生产资料,所以需要通过期货交易转移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伦敦金属交易所自创建以来,一直生意兴隆,至今伦敦金属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依然是国际有色金属市场的晴雨表。目前主要交易品种有铜、锡、铅、锌、铝、镍、白银等。 美国的金属期货的出现晚于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以来,美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转向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期货合约的种类逐渐从传统的农产品扩大到金属、贵金属、制成品、加工品等。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成立于1933年,由经营皮革、生丝、橡胶和金属的交易所合并而成,交易品种有黄金、白银、铜、铝等,其中1974年推出的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
3. 能源期货。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目前,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能源产品交易所,上市的品种由原油、汽油、取暖油、天然气、丙烷等。
(二) 金融期货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利率管制等金融管制政策逐渐取消,汇率、利率频繁剧烈波动,促使人们重新审视期货市场。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包括英镑、加拿大元、西德马克、法国法郎、日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内的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所。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至此,金融期货三大类别的外汇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均上市交易,并形成一定规模。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欧洲和亚洲的期货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占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也成为交易的主要产品。 金融期货的出现,使期货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期货市场的发展格局。世界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所都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诞生的。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期货期权
20世纪70年代推出金融期货后不久,国际期货市场有发生了新的变化。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上市,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一方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现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不仅对现货商具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期货商的期货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规避风险的作用。相当于给高风险的期货交易买了一份保险。因此,期权交易独具的或与期货交易结合运用的种种灵活交易策略吸引了大批投资者。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应当指出的事,在国际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各个品种、各个市场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以说,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方兴未艾。期货期权交易的对象既非物质商品,又非价值商品,而是一种权利,是一种“权钱交易”。期权交易最初源于股票交易,后来移植到期货交易中,发展更为迅猛。现在,不仅在期货交易所和股票交易所开展期权交易,而且在美国芝加哥等地还有专门的期权交易所。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⑼ 铝锌进入期货交易对相关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铝锌期货的上市,对相关公司股票来说算利好,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公司,增加股票活跃性,其次相关公司还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⑽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1. 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2. 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产品——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4. 林产品 ——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2.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4.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使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 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家坡、香港、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4. 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1. 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时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1. 联网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2竞争日益激烈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2.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 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