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取胜之道百度百科
A. 期货市场有内幕交易,你如何取胜
内幕交易涉嫌违法犯罪,一旦被查实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B. 期货市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期货交易最早产生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
期货交易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广泛商业实践而产生的。
1891年,明尼亚波里谷物交易所第一个成立了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算产生,期货市场才算完整地建立起来。
因此,现代期货交易的产生与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2)期货市场取胜之道百度百科扩展阅读:
期货市场风险的特征: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期货市场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这种客观性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风险的共性,即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损失的可能。
2、风险因素的放大性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相比,具有放大性的特征。
3、风险的可控性
尽管期货市场风险较大,但却是可以控制的。
C. 哪位帮我介绍一下关于期货入门的书籍,谢谢
1、《期货市场教程》作者:中国期货业协会
《期货市场教程》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期货业协会编著的实体书。本书为响应国家政策落实了期货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政策指引下,我国期货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经济功能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日益体现。
2007年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过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国务院颁布了进一步明确了期货行业的金融属性,强化了对期货市场风险控制与管理,完善了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
2、《日本蜡烛图技术分析》作者:(美)史蒂夫·尼森
史蒂夫·尼森,美国纽约DALWA证券公司高级副总裁,是第一位将K线技术系统地引入西方的技术分析专家,美国金融界公认的K线技术权威,《华尔街日报》、《巴诺》、《机构投资人》等著名财经专刊的撰稿人。
3、《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作者:约翰墨菲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是2008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墨菲。
该书是讲商品期货技术分析,主要内容有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道氏理论、图表简介、趋势的基本概念、主要反转形态、持续形态、交易量和持仓兴趣、长期图表和商品指数、移动平均线、摆动指数和相反意见、日内点数图、三点转向和优化点数图、艾略特波浪理论、时间周期等。
约翰·墨菲是著名美国市技术分析大师。他因为《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的影响而两度获得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的年度大奖,最近一次是2002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约翰·墨菲还参与了华尔街经典巨大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九版(2007年)的修订。
4、《股市作手回忆录》作者: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弗莫尔
《股票作手回忆录》是201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埃德温·利非弗、杰西·利弗莫尔。本书描述了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股票投资人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波澜起伏的精彩投资生涯。
5、《重塑证券交易心理》作者:布里特·斯蒂恩博格
布里特·斯蒂恩博格(brettn.steenbarger)博士,纽约锡拉丘兹suny北部州立医科大学教授,同时还担任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斯蒂思博格博士已经在简短心理治疗方面发表了50余篇论文,部分收入《心理学家案头参考书》和《心理治疗网络全书》。
他为咨询专业研究生、临床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以及神经科的住院医生讲授咨询和心理治疗技巧。从事统计市场建模研究,同时还是msn理财站点专栏作家。
该书打破自我心理局限,辩明市场走势作者具备心理治疗专家和成功交易者的双重身份,其实战经验和洞见悉数收罗入书。
D. 期货市场什么才是王道
1、轻仓,中长线交易。
2、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3、拥有自己的交易系统。
基本上一个交易者完全领悟了这些就可以稳定盈利了,不过真正领悟这些都需要赔钱赔出来。
E. 期貨教戰守策怎么样
《走进我的交易室》中推荐了此书:“作者乔治.安杰尔(GEORGE ANGELL)写的《期货市场取胜之道》(Winning in the Futures Markets)是最好的介绍期货交易的书(它比作者其他的书都写得好得多)。 这本书在亚马逊和京东商城上都找不到,淘宝中台湾版的在售,书名为《期貨教戰守策》。
F. 期货市场的本质是什么
期货与零和博弈,期货市场的本质
首先,什么是零和博弈?零和博弈,又称零和游戏,与非零和博弈相对,是博弈论很重要的概念之一。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通俗的讲,就是自己的幸福是建立在对方的痛苦之上的,所以双方会竭尽全力的“损人利己”,所以与现在社会“共赢”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举个例子:A和B两人对弈下棋,以每个棋子为1分计算,那么A吃掉对方的一个棋子+1分,相对应的B会因此而失掉一个棋子-1分,这样1+(-1)=0。同样的原理,一方赢的同时另一方必然输,如果我们把赢一局计算为得1分,输一局为-1分,则若A赢的次数为x,那么B输的次数也一定为x,同样,若A输的次数为y,那么B赢的次数必然是y。这样,A的总分就是(x-y)而B的总分就是(y-x),显然(x-y)+(y-x)=0,而这就是零和博弈的数学表达式。
那么期货又和零和博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常说期货交易的本质就是买方和卖方在市场上的博弈,一方盈利的同时另一方必然亏损,这是没错的。可是期货交易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和博弈,因为要考虑一些外界因素,正是这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双方的盈利和亏损相加往往是小于零的,也就成了负和博弈,盈利加亏损等于负数。所以我们经常说期货市场上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亏钱的,赚钱的只有百分之一二十,那么亏得钱刚好等于赚的钱吗?不见得吧!
说期货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是因为对于每一个买方而言,期货市场必然存在一个卖方。每一个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的交易者,都是在认为自己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信念基础上进行市场操作的。
黄金合约的买方之所以试图构建一个多头头寸,是因为他持有未来市场将不断走高的坚定信念。当然,那份合约的买方购进合约的目的也可能是对冲一个已有的空头头寸。在这两个情形中,他都不会认为黄金合约的价格在未来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或者,至少他不会认为会遭受市场反转这种伤害)。
黄金合约的卖方之所以卖出,是因为他们持有一个黄金合约价格即将下降的坚定信念。同样,如果不是想构建一个新的头寸,合约卖方出售的目的也可能是对冲一个已有的多头头寸。在这两种情形中,卖方都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市场价格在未来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极小(或者不相信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反转)
交易双方在考虑了他们前期市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判断在那个时点和价位上发生的交易是否合适。但是,两个个体交易者怎么会形成对市场未来走势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存在。
期货市场的运行如同一个不受约束、到处游荡的野兽,其走势与海洋里的波浪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不管我们是否会选择去驾驭它们,它们总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个交易者而言,如何选择去接近这些波浪的方式将决定你的成功或者失败。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那令很多人都觉得惊恐的夏威夷的惊涛巨浪吧。面对巨浪时,有经验的冲浪高手可以以一种极为优雅的身姿驭浪而行,享受海洋的乐趣。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这些冲浪者已经学会了如何使波浪的力量为其所用。你也可以在市场上采取同样的办法。在通过学习掌握了潮涨潮落的内在规律之后,你就能够使期货市场成为给你带来丰厚回报的舞台。
有的时候,大海风平浪静,平缓起伏的海面上时不时涌过一些小的浪头;有的时候,海洋则狂暴不安,一个个巨大的陡峭浪尖和浪谷此起彼伏。在这些不同的时期,我们既可以选择参与其间,也可以选择旁观。这个市场就像海洋一样,并不会受到我们选择的影响。实际上,市场根本是没有感觉的,它不会去禁锢什么人,也不会有任何遗憾。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样说来,好像市场并不会受到我们选择的影响,那市场上也就买卖双方,可是为什么双方的盈利和亏损总是不相等呢,那就是每个交易者交易的时候都会有一部分资金没有流入市场,去哪了呢?可能这时候很多人都想到了,没错,就是手续费!不管你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会有一部分钱流出了市场。假设整个市场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市场的资金量是固定的,那么双方通过双方的交易,这些资金会不断的在双方之间流动,可是每次流动都会产生手续费,这样整个市场的资金总量会不断减少。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资金流入,市场的资金早晚有一天会被手续费给吸干。
这就是为什么说期货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毕竟如果1+1不大于2,那肯定是有原因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广大期货人更好的了解期货市场的本质,方便你们更好的研究市场。最后希望广大期货投资者理性投资,认清市场,持续稳定增加收益!(附最新交易所手续费)
G. 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一、期货市场的发展过程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商品期货——标的物为实物商品的期货合约。
1、农产品期货: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诞生以及1865年标准化合约被推出。
1. 谷物期货——小麦、玉米、大豆
2. 经济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产品——黄油、鸡蛋、生猪、活牛、猪腩
4. 林产品 ——木材、天然橡胶
2、金属期货:1876年成立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开金属期货交易之先河。当时的名称是伦敦金属交易公司,主要从事铜和锡的期货交易。
1.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国际定价权)、锡、铅、锌、铝、镍、白银
2. 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黄金(1974年推出,国际定价权)、白银、铜、铝
3、能源期货: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货
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金融期货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外汇期货(第一种金融期货)
1972年5月,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分部(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
2、利率期货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国民抵押协会债券(GNMA)期货合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
1977年8月,美国长期国债期货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是迄今为止国际期货市场上交易量较大的金融期货合约之一。
3、股指期货
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开发了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
(三)期货期权
1. 1982年10月1日,美国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上市。
2. 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都具有规避风险、提供套期保值的功能,但期货交易主要是为现货商提供套期保值的渠道,而期权交易对现货商、期货商均有规避风险的作用。
3.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大部分期货交易品种都引进了期权交易方式。
4. 目前国际期货市场的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
5.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使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1. 期货中心日益集中——国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欧洲大陆、新家坡、香港、韩国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体现在交易品种增加,交投活跃,成交量大,辐射面广,影响力强等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壮大
2. 全球交易量增长速度非常快;
3. 交易量呈现加速增长现象;
4. 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于美国以外的交易所。
5. 金融期货的发展势不可挡
2006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中,金融期货、期权的比例高达91%,商品期货、期权的比例仅为9%。
1. 期权交易后来居上
2000年,全球期权(现货期权和期货期权)交易总量第一次超过了期货交易的总量。
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时买进还是卖出期货,其面临的高风险与高收益是对称的,即买卖者可能大赢也可能大亏。然而,在期权交易中,两者得到了分离。
1. 联网合并发展迅猛(原因:1经济全球化2竞争日益激烈3场外交易发展迅速)
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期货交易所。
1. 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公开喊价和电子化交易
2. 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3. 改制上市成为潮流——其形成根源是竞争。
2000年底,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成为美国第一家公司制交易所。
其他改制的著名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纳斯达克。
H. 期货市场靠什么获得胜利,运气还是
期货市场的短期交易波动要靠运气,长期要靠眼光和仓位控制。无论你多么笃定,绝不可在期货市场投入全部的资金。要防备任何可能的意外发生。
I. 期货市场中的几个名次解释一下
其实你说的应该是"头寸"吧,相当多人语误成"寸头"的
头寸是金融行业常用到的一个词,在金融、证券、股票、期货交易中经常用到。其实是就是余额的意思。
举例来说:
外汇头寸——是指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各种外币帐户余额状况,即外汇银行 的外汇买卖的余缺状况。外汇银行买入的外汇大于其卖出的外汇时,外汇 头寸出现多头(Long Position),亦称为超买(Overbought);外汇银 行买入与卖出的外汇相等时,外汇头寸平衡,被称为轧平或持(Square Position);外汇银行买入的外汇小于其卖出的外汇时,外汇头寸出现空头或缺(ShortPosition),亦称为超卖(Oversold)。外汇银行所持有的各种期限的各种外币加总计算的净余额称为总头寸(Overall Position)。
头寸作为一种市场约定。期货合约买方处于多头(买空)部位,期货合约卖方处于空头(卖空)部位。 在期货交易中建仓时,买入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多头头寸,简称多头;卖出期货合约后所持有的头寸叫空头头寸,简称空头。商品未平仓多头合约与未平仓空头合约之间的差额就叫做净头寸。
另附上一篇关于这个语误的文章
“寸头”的思考
林伟
作为一名在期货市场的理论与实务领域跌滚爬打四年多,熟悉期货又自称是“我们期货人自己的律师”的我,前不久在代理一个期货纠纷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件令我啼笑皆非的事。这事发生在我代理的这桩期货纠纷案开庭后,当时我将写好的代理词送给本案的承办法官,在交流中该法官向我了解有关“寸头”问题,一下子搞得我莫名其妙。
何为“寸头”?在我的印象中,“寸头”与我们理发时所剃的平头应该是同一个概念。而我与法官交流的是本桩期货纠纷案所涉及到的相关的期货知识,怎么突然冒出一个“寸头”来?因此,无论法官怎么说,我就是弄不明白。于是,法官就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诘问我:“林律师,你在期货市场呆了三、四年,怎么连‘寸头’都不知道?”最后还是经法官大面积的言语揭示,我才最终弄明白,法官所称的“寸头”实际上就是“头寸”的意思,法官只不过是将其颠倒过来读而已。据我了解,就是这个法官,在所在的法院里办期货案可是出了名的。因此,我当时很迷惑他用“寸头”是怎么跟律师和当事人交流的。后来经过与该法官的几次接触,他的一句一个“寸头”使我最终明白,其他律师和当事人是把法官口中的“寸头”当作“头寸”来与法官进行交流的。再后来,又因其他期货案与其他法官接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法官也将“头寸”说成“寸头”,我也见怪不怪地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然而,我无论经怎么琢磨都觉得把“头寸”说成“寸头”不是那么一回事。再细究一下,觉得这不只是一个小小的口误,而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我们知道,法律上对那些常识性的知识通常是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其事实的真实性的,以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无谓争议,从而确保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因此,对于这些常识性知识能说明的事实案件,当事人是无需寻找证据证明的。但是,如果就连一位办过大量期货纠纷案的法官也一直将“头寸”错读成“寸头”,那他又如何能弄清楚“头寸”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如果连决定一个案件成败关键的常识性概念的含义都弄不明白,那他又如何能保证其判决的合法公正,如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实际上,这几年我接触到的类似的怪事不在少数,这说明我们在期货知识的宣传普及上仍然存着大量的盲区,同时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也要求我们与司法机关作更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推动执法者来了解和正确认识期货市场。只有这样,《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期货市场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