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期货市场案例
Ⅰ 建国以来最大的期货市场操纵案
期货市场风险回顾之一“上海粳米事件”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 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 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 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粳米期货交易从1993年6月30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
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 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 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 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 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 吨。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 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
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 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 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
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 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 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 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Ⅱ 求期货交易案例分析题
1.
4月份基差 —100 有题中的 交易中确定基差也是 —100 所以实现完全套期保值。
2.
①:预期价差将缩小,进行卖出套利,卖出(价格较高一边)大豆期货合约,买入豆粕期货合约。
②:
(1)从价差分析:2月份价差800元/吨 ; 4月份价差500元/吨 价差缩小了300元/吨 即盈利为300元/元
(2)对冲:大豆合约亏损 = 2400 - 2300 = 100元/吨
豆粕合约盈利 = 1900 - 1500 = 400元/吨
最终总盈利 = 400 - 100 = 300元/吨
Ⅲ 期货投资典型案例分析:期货交易为什么会赔钱
首先,需要确认所做交易的是否为正规交易所名下的期货合约。科普一个事情,我国目前证监会监督管理下的正规期货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别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货品种均需要通过正规期货公司进行交易。验证一家期货公司是否正规合法,可以从中期协网站上查询验证。ps,注意,所有电话邀请你做期货的,都是骗子!
其次,期货市场是一个讲究平衡的市场,有人赚钱必然就有人亏钱。你不是仅仅与普通散户博弈,你还需要与众多掌握了现货资源的企业博弈。期货市场行情依托于现货市场,如果对现货价格波动不敏感,就容易亏损。
第三,期货市场比股票市场波动更大风险更大,假如没时间盯盘,且不懂设置止损止盈,那么亏损是必然的事情。
Ⅳ 期货案例分析报告
可参考。。取一段时间的指数走势,加上对消息面和技术面的分析即可,并可拿后市走势对其验证,有出入时再找原因,这样分析比较全面。
仅从技术形态来讲,恒指从31958点下来两个多月的调整,向下契形整理形态比较突出,然而第二低点(2007.12.18点位:26093)却比第一低点(2007.11.22点位25861)高,第三低点(2008.1.7点位26698)又比第二低点高,这样就演变成向上的 三角形。如此,向下向上的 突破尤其难以判断,而且本周为敏感周期,方向的决定在本周出结果,向下破半年线26184将会引发大幅破位杀跌,将调整到23500点上下又支撑。向上站稳60日线,将形成三重底,三月内将 再创新高。
但必须指出,由于美国经济不稳定可能带动恒指大幅震荡。出现的变数更难以判断,短线来看,美国减息预期,油价高位回落,美元反弹都是有利于市场的一面,恒指近日会有一定幅度上涨。中期来看,美国经济放缓已成定局,难以走出较好行情,仍旧看淡恒指。
http://www.hnafc.com/
Ⅳ 期货投机的案例分析
在期货市场上纯粹以牟取利润为目的而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行为,被称为期货投机。 期货投机可以“买空”,也可以“卖空”。
1、买空投机 【例】某投机者判断某月份的棉花价格趋涨,于是买入10张合约(每张 5吨),价格为每吨 14200 元,后来棉花期货价格上涨到每吨14250元,于是按该价格卖出 10 张合约。获利 :(14250元/吨-14200元/吨)×5吨/张×10张 = 2500元 2. 卖空投机 【例】某投机者认为 2012年11月份的小麦会从1300元/吨下跌,于是卖出 5 张合约(每张 10吨)。后小麦期价下跌至每1250元 /吨,于是买入 5 张合约,获利 :(1300元/吨-1250元/吨)×10吨/张×5张 =2500元
Ⅵ 求解一道期货市场的案例题,张三这个投机者的盈亏
49170*5*10*0.08=196680
(49170-48000)*5*10 = 58500
(49170-53100)*5*10 = -196500
Ⅶ 求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案例
不知道 你是什么企业,生产商 贸易商 还是加工商 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的时间 采取的方案是不一样的,这个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具体实例:
A铜加工厂2007年11月25日签订了一份1000吨铜丝供应合同,2008年3月底交货,价格为58000元/吨。经成本核算及生产计划安排,加工周期约为一个月,电铜1000吨务必在12月上旬准备好,加工费约为2000元/吨,这样电铜的价格就要求不得高于56000元/吨。由于担心电铜价格上涨,就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套期保值,以当日54000元/吨的价格,买进铜期货0506合约1000吨(期货交货期一般在当月下旬)。
一种情况,到3月时,铜价涨到了60000元/吨,A铜加工厂就可以将1000吨期货铜全部卖出平仓,同时在当地现货市场以60000元/吨买进1000吨。这样,虽然该铜加工厂在买铜原料时,每吨多花4000元,可在期货上每吨赚了6000元,这样就保证了原料采购价格仍然稳定在58000元/吨。虽然铜价上涨了,但没有影响铜厂利润,铜厂通过套期保值有效地锁定了利润。(同时将加工费2000元/吨转移到了期货上,由于在我国期货盈利不用交税,减小了生产的进销差,还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3月时,铜价下跌了,铜价下跌到50000元/吨,该厂虽在期货上亏损4000元/吨,可在现货市场却能以低于当时价格4000元/吨买进现货,同样能得到弥补,起到了锁定成本、锁定利润的目的。
Ⅷ 各位高手,请给我讲一个期货交易的例题
套利( spreads): 指同时买进和卖出两张不同种类的期货合约。交易者买进自认为是"便宜的"合约,同时卖出那些"高价的"合约,从两合约价格间的变动关系中获利。在进行套利时,交易者注意的是合约之间的相互价格关系,而不是绝对价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为三类: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种,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间正常价格差距出现异常变化时进行对冲而获利的,又可分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两种形式。例如在进行金属牛市套利时,交易所买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同时卖出远期交割月份的金属合约,希望近期合约价格上涨幅度大于远期合约价格的上帐幅度;而熊市套利则相反,即卖出近期交割月份合约,买入远期交割月份合约,并期望远期合约价格下跌幅度小于近期合约的价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套利交易行为。当同一期货商品合约在两个或更多的交易所进行交易时,由于区域间的地理差别,各商品合约间存在一定的价差关系。例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与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都进行阴极铜的期货交易,每年两个市场间会出现几次价差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这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机会。例如当LME铜价低于SHFE时,交易者可以在买入LME铜合约的同时,卖出SHFE的铜合约,待两个市场价格关系恢复正常时再将买卖合约对冲平仓并从中获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时应注意影响各市场价格差的几个因素,如运费、关税、汇率等。
案例一:
某公司每年船运进口铜精矿含铜约2万吨,分6-7批到货,每批约3500吨铜量。方案为:若合同已定为CIF方式,价格以作价月LME平均价为准,则公司可以伺机在LME买入期铜合约,通过买入价和加工费等计算原料成本,同时在SHFE卖出期铜合约,锁定加工费(其中有部分价差收益)。2000年2月初该公司一船进口合同敲定,作价月为2000年6月,加工费约350美元(TC/RC=72/7.2),铜量约3300吨(品位约38%)。随即于2月8日在LME以1830美元买入6月合约,当时SCFc3-MCU3×10.032=691(因国内春节休市,按最后交易日收盘价计算),出现顶背离,于是2月14日在SHFE以19500卖出6月合约;到6月15日,在国内交割,交割结算价17760,此时SCFc3-MCU3×10.032=333。到7月1日,LME6月份的现货平均价确定为1755美元(视为平仓价)。该过程历时4个月,具体盈亏如下:
利息费用(约4个月):5.7%×4/12×(1830-350)×8.28=233
开证费:(1830-350)×1.5‰×8.28=18
交易成本:1830×1/16%×8.28+19500×6/10000=9+12=21
增值税:17760/1.17×17%=2581
商检费:(1830-350)×1.5‰×8.28=18
关税:(1830-350)×2%×8.28=245
运保费:550
交割及相关费用:20
费用合计:233+18+21+2581+18+245+550+20=3686
每吨电铜盈亏:19500+(1755-1830)×8.28-1830×8.28-3686=41
总盈亏:41×3300=13.53(万元)
此盈亏属于套利价差收益,通过上述交易,加工费已得到保证。
案例二:
上海某一代理铜产品进出口的专业贸易公司通过跨市套利来获取国内外市场价差收益.例如,2000年4月17日在LME以1650的价格买入1000吨6月合约,次日在SHFE以17500的价格卖出1000吨7月合约,此时SCFc3-MCU3×10.032=947;到5月11日在LME以1785的价格卖出平仓,5月12日在SHFE以18200的价格买入平仓,此时SCFc3-MCU3×10.032=293,该过程历时1个月,盈亏如下:
保证金利息费用:5.7%×1/12×1650×5%×8.28+5%×1/12×17500×5%=3+4=7
交易手续费:(1650+1785)×1/16%×8.28+(17500+18200)×6/10000=18+21=39
费用合计:7+39=46
每吨电铜盈亏:(1785-1650)×8.28+(17500-18200)-46=401
总盈亏:401×1000=40.1(万元)
铝品种跨市套利
案例三:
在通常情况下,SHFE与LME之间的三月期铝期货价格的比价关系为10:1。(如当SHFE铝价为15000元/吨时:LME铝价为1500美元/吨)但由于国内氧化铝供应紧张,导致国内铝价出现较大的上扬至15600元/吨,致使两市场之间的三月期铝期货价格的比价关系为10.4:1。
但是,某金属进口贸易商判断:随着美国铝业公司的氧化铝生产能力的恢复,国内氧化铝供应紧张的局势将会得到缓解,这种比价关系也可能会恢复到正常值。
于是,该金属进口贸易商决定在LME以1500美元/吨的价格买入3000吨三月期铝期货合约,并同时在SHFE以15600元/吨的价格卖出3000吨三月期铝期货合约。
一个月以后,两市场的三月期铝的价格关系果然出现了缩小的情况,比价仅为10.2:1(分别为15200元/吨,1490美元/吨)。
于是,该金属进出口贸易商决定在LME以1490美元/吨的价格卖出平仓3000吨三月期铝期货合约,并同时在SHFE以15200元/吨的价格买入平仓3000吨三月期铝期货合约。
这样该金属进出口贸易商就完成了一个跨市套利的交易过程,这也是跨市套利交易的基本方法,通过这样的交易过程,该金属进出口贸易商共获利95万元。(不计手续费和财务费用)
((15600-15200)-(1500-1490)*8.3)*3000=95(万元)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跨市套利的交易属性是一种风险相对较小,利润也相对较为有限的一种期货投机行为。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两种不同的、但相关联商品之间的价差进行交易。这两种商品之间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约。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时买进和卖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种类的商品期货合约。例如金属之间、农产品之间、金属与能源之间等都可以进行套利交易。
交易者之所以进行套利交易,主要是因为套利的风险较低,套利交易可以为避免始料未及的或因价格剧烈波动而引起的损失提供某种保护,但套利的盈利能力也较直接交易小。套利的主要作用一是帮助扭曲的市场价格回复到正常水平,二是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Ⅸ 期货投机的案例
在期货市场进行棉花卖出交割,如果满足下列公式就可获利:
期货价格>现货到库购价+交割费用+增值税+资金占用利息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以在徐州国家棉花储备库为交割库进行交割为例,假定今年符合交割标准的标准等级的棉花收购价假设为A元/吨,目前的期货价格为B元/吨,则费用为:
1.每吨交割费用=交易手续费+交割手续费+入库费用+配合公检费+仓储费=6+4+15(汽车入库费用)+25+18×2=86元;
注:以上入库费用是以汽车入库费用为基准的,实际中还有以下两种标准:小包火车入库费用28元/吨,大包火车入库费用38元/吨。
棉花仓单入库最迟在交割前一个月下旬,到交割完毕大约需1-2个月时间,故仓储费暂时按2个月计。入库费用因运输工具和包装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汽车入库每吨的交割费用为86元,小包火车99元,大包火车为109元。另外,由于运输费用因运输方式和里程不同而有所差别,望投资者在参与前以实际发生费用自行测算现货到库价。
2.交割1吨棉花资金占用利息=现货价格×月息×月数=A×0.487%×3=0.0146A元
3.交割1吨棉花期货头寸所占用的资金利息=B×0.487%×3×0.25=0.00365B元
注:本利率是按照农发行短期贷款利息率计算的,月息0.487%。其中数字0.25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月份收取的保证金比例为10%,交割月为50%,折中后得到的。
4.每吨棉花增值税=(卖出某月棉花结算价-棉花收购价)×13%/(1+13%)
=(B-A)×13%/(1+13%)
=0.115(B-A)元
注:由于期货棉花价格在临近交割月通常会向现货价回归,但又高于现货价,故结算价以B计算,实际结算价以当月结算为准。
每吨棉花交割总成本C=每吨交割费+每吨棉花资金占用利息+每吨棉花增值税
=86+0.0146A+0.00365B+0.115(B-A)
我们以在徐州库交割为例,徐州周边地区到库价为11500元/吨、期货卖出价格假定12500元/吨,则每吨棉花的交割总成本:
C=86+0.0146*11500+0.00365*12500+0.115*(12500-11500)
=86+167.9+45.6+115=414.5元/吨
利润:B-A-C=B-A-〔86+1.46A+0.365B+0.115(B-A)〕元/吨
注:(1)以上是以汽车入库测算的利润,如果以小包火车入库费用测算则利润要多减去小包火车入库与汽车入库费用差,如果以大包火车入库费用测算则利润要多减去大包火车入库与汽车入库费用差。
(2)以上是以标准等级GB1103-1999规定的328B级国产锯齿细绒白棉来进行测算的。
(3)由于目前农发行禁止使用其贷款的涉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故利用自有资金收购现货的企业可忽略现货资金占用利息,其每吨交割总成本为:86+45.6+115=246.6元。
由于期现套作具有操作性强、风险小且利润在操作前基本可以确定的特点,因此备受棉花现货企业青睐。这次在11月合约上公司客户参与棉花交割600多吨,基本上均在14000元的价位抛出,而他们交割的棉花多是由自已的轧花厂生产,费用低,加上运费,到达交割仓库的车板价只有11300元/吨,因此赢利非常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