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期货市场规模
⑴ 美国期货市场成交量有多大
美国那边的计算标准不一样
实际成交量是非常大的
⑵ 世界各国期货的市场发展对中国的期货市场有什么借鉴
1990年10月12日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中国期货市场诞生。
1992年9月 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
1993年5月28日 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实现由现货到期货过渡。
1993年11月4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
⑶ 电力期货市场的国外市场
纵观全球期货市场,一共有四家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电力期货,他们分别是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NYMEX)、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和澳大利亚股票交易所(ASX)。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消费国,其电力期货市场最为发达。
美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工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整个OECD成员国全年发电量为9513.1亿千瓦时,火电、核电、水电和地热或其他形式发电的比例分别为61.44%、23.62%、13.58%和1.36%。
美国的发电量为3954.4亿千瓦时,占OECD成员国总发电量的41.57%。在美国的发电能源构成中,核电在上世纪 80 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比重从 1970年的 1.42% 增至2004 年的 19.94%。尽管火电比重呈逐年下降之势,但仍是美国最主要的发电能源。
美国的电力系统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美国东部、西部和得克萨斯以及加拿大魁北克4个独立的互联系统,开发了双边合同、POOL模式和通过电力交易机构(PX)和ISO联合运作三种主要电力交易模式,形成了提前1天、1h以及实时电力现货市场及电力期货市场,其先进的管理和运作模式成为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均针对美国的电力现货市场推出了各自的电力合约,但设计合约的着眼点和思路却截然不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根据电力交易自然形成的区域设计合约,而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则基于PJM西部网络中心依据交易模式的不同设计合约。
1968年,为了制定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准则,美国成立了美国电力可靠性协会(NERC)。协会总部设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其主要任务是协调各电网的发展规划和设计准则,进行负荷预测,组织典型事故调查,进行电网的统计分析等,以提高北美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协会下设 10个地区性安全协调委员会。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选择其中的MAIN区域和SERC区域,建立了两个电力期货合约,即基于芝加哥联邦爱迪生公司管辖区域(ComEdK)电力合约和田纳西州流域管理局管辖区域(TVA)电力合约。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则另辟蹊径,交易所注意到在美国东部宾州-新泽西-马里兰(PJM),PJM网络掌管着全球最大的电力市场,为包括特拉华州、伊利诺斯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歇根州、新泽西州、俄亥俄州、宾夕法尼亚州、田纳西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以及华盛顿在内的4.4亿客户提供服务。
这些能源公司运作着超过1000个发电站,产能达到137000兆干瓦。发电输送网络遍布中西部地区、纽约州以及大西洋中海岸的各个州。PJM网络采用以中长期合同交易为主的方式,即时交易量仅占 15%。这与加州电力市场的模式完全不同。
在加州电力市场化模式中,电力用户可以直接与发电商签订购电合约,电网向发电商开发并为用户提供输电服务。电力市场的运营通过新成立的两个机构:加利福尼亚电力交易所(PX)和加利福尼亚独立系统运营者(ISO)来进行。为了竞争的公开性,防止发电商和零售商操纵市扬,加州电力市场采用实时电力交易方式,排斥了中长期合同,使巨大的电力市场处于即时交易状态。一天分成48个时段,每个时段电价不同,即时平衡。当电力处于高峰负荷时,市场和电价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 新加坡能源管理局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在新加坡建立一个电力期货市场,以允许业者对冲他们在市场上的定价风险,同时为金融公司和能源交易商提供一个新的商机。能源管理局认为,该期货市场能提高透明度,并帮助进军电力市场的新电力公司和电力零售商降低风险。
新加坡能源管理局的官员认为,一个由市场推动的、具备竞争力的能源交易平台能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为新的业者降低进入市场的壁垒,使他们更容易进行对冲,同时也能帮助提高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并为消费者和最终用户带来优惠。对于现有的业者来说,则能享有更多选择,他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对冲和风险管理,以减少场外交易的信用违约风险和多方违约风险。
当地分析师认为,新加坡下一步应该合并天然气和电力市场,因为新加坡非常依赖燃油,如此一来,发电厂即可以固定的价格购买天然气并出售电力,这也将鼓励发电厂签署长期合约。据了解,新加坡的电力市场大约有75%的销售是公开竞争的,政府正在研究让市场完全放开竞争的可行性。
⑷ 美国有多少家期货交易所
共有3间。
以下详细介绍:
国际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是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所,也是世界上第二大买卖期货和期货期权合约的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向投资者提供多项金融和农产品交易。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前世界上交易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19世纪初期,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谷物集散地,随着谷物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1848年,由82位谷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后,对交易规则不断加以完善,于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除厂提供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期货交易外,还为中、长期美国政府债券、股票指数、市政债券指数、黄金和白银等商品提供期货交易市场,并提供农产品、金融及金属的期权交易。
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纽约商业交易所是美国第三大期货交易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商品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于 1872年,坐落于曼哈顿市中心,为能源和金属提供期货和期权交易,其中以能源产品和金属为主,产生的价格是全球市场上的基准价格。合约通过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GLOBEX电子贸易系统进行交易,通过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的票据交换所清算。
⑸ 目前期货市场的总体资金规模有哪位大虾知道啊
7000亿左右,数据来源,期货日报
⑹ 关于各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的问题
欧美期货市场发展了一百多年,规模是越做越大。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为例,它一天的交易额就达5万亿美元;而我国,即使在最活跃的2003年,三个交易所全年交易额也不到11万亿元人民币
期货是10倍杠杆的投资工具,交易额高很正常.
⑺ 国际期货市场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简单,明确)
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商品期货到金融期货,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过程。 184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诞生;随着现货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不断有新期货品种出现。最早的金属期货交易所诞生在英国伦敦,1876年成立;1933年,纽约商品交易成立,1974年推出黄金期货合约,在70~80年代的国际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市场带巨大的冲击,石油等能源产品的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导致了石油等能源期货的产生。 1972年5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设立了国际货币市场部分(IMM)首次推出外汇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利率期货合约。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综合指数期货合约,使股票价格指数也成为期货交易的对象。 1982年10月1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长期国债期货期权合约,为其他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交易开辟了新天地引发了期货交易的又一场革命。目前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期权交易所。
⑻ 美国期货行业发展到什么程度
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高级组织形式,在美国得到了完备的发展。从品种创新、制度创新到市场监管、风险管理,美国期货市场体系达到了一种成熟的境界。其成功的运作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关注和效仿的典范。 美国金融期货之父利奥·梅拉梅德说过,“有史以来,预测未来就是一个存在风险的职业。好消息总是受到欢迎,但是如果没有实现,或者恰恰和预期相反,则会遭到痛斥。自期货和期权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视为神秘,时常遭受恶意攻击,而且常常还成为一些不讨人喜欢的经济现象的替罪羊。”19世纪初期,美国的现代期货交易从中西部边疆地区发源,芝加哥城市的商业发展和中西部地区肥沃的平原盛产的小麦及其他农产品,促成并奠立了现代期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当时的状况是,没有立法进行规范,美国的期货市场呈现着投机过度和混乱无序的状态。尤其是在美国内战之后,由于通货紧缩导致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农民的经济权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因此,规范的法律法规和严密的市场监管体系,急需在期货市场实现,以维护市场秩序的正常,这种探索和努力历经100多年仍在不断进行着。 1974年,美国国会修订期货交易法律法规,颁布《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宣告了美国期货交易的管理体制由联邦政府(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简称CFTC)监管、行业协会(美国期货业协会,简称NFA)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三级管理体制相结合的模式正式构成。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犯罪行为得以有效控制,公开公正透明的交易场所也逐步成为现实,投资者的利益切实得到保护。综观美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体系规范,分工明确,管理严密。三层监管框架,相互补充,起到预测风险、解决漏洞、惩罚违规等作用,以明确的职责维护市场的稳定。 CFTC是美国期货市场的最高管理和监督机构,它具有总揽全局的权力,对所有期货交易活动进行管辖。如它依据期货行业协会与交易所的报告,取缔活动中的各种欺诈行为;向公众宣布各种期货交易信息,保证信息的公开化等。为了维持交易市场的稳定和有序,交易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CFTC采取了这样一些做法: 首先是保持与期货交易所、交易商、清算行等期货交易机构的全面接触,了解期货交易信息,尤其是期货市场的大户持仓部位,以确保信息透明,防止大户操纵,做好风险防范。 其次是针对紧急风险采取控制行动,如提高保证金、强制平仓等。这两种措施是比较常用有效的,但强制平仓的手段极少使用,因为一旦采取不当,则会带来相当大的交割风险,给市场造成混乱的局面。调整保证金,则比较通行。但在调整前,要先采用“标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系统”即SPAN系统来评估市场的风险程度,由此计算出相应的保证金水平,这样有利于提高资本的利用率。 NFA是美国的全国期货协会,是一个行业性自律组织,由期货行业人士组成。它的主要职能是确保客户得到公正待遇,维护市场秩序。这里的客户是指所有在美国从事期货交易的期货公司与经纪人。根据美国国会的特别立法,凡是在美国从事期货交易的期货公司与经纪人,都必须加入全国期货协会。为确保客户得到公正的待遇,NFA在全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 首先是监控市场上的交易行为,主要是通过训练有素的职员来监控,同时要审查交易所报告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问询。一旦发现市场违规行为存在,如错误报单、转移交易记录和交易所记录等,则需向交易所的有关委员会报告有关的结果。其次,对于期货公司与经纪人的财务状况要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其经营资金保持在规定的水平之上。一旦发现达不到规定的水平,期货公司与经纪人就将受到罚款、停业等严厉处分。同时,全国期货协会建立了一个仲裁系统,用以处理客户与会员之间或会员与会员之间的各种纠纷。会员必须服从全国期货协会作出的裁决。 美国的期货交易所是交易进行的场所,是期货交易的自我监管组织,它的监管职能有: 首先要对交易所内的会员资格和会员行为进行监管。审核会员资格,要调查申请者的信用状况、财务责任范围、个性以及廉洁性等问题。一旦会员审资格核通过,会员的行为则要受到严格的监督,会员的交易行为要符合规定。 其次,交易所对场内交易人或经纪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监管一方面要求场内交易人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不允许场内交易人进行违规交易,如不允许交易人之间私下协议买卖合约等。 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公开公正透明的运行,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交易所需尽力去发现市场中潜在的风险苗头以防范于未然。 剖析和研究美国期货市场监管的三层体系,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两点启示: 其一,以风险事故的事先防范以及动态监控为核心内容。期货市场到处布满了陷阱又开满了鲜花,令人生畏又令人神往。期货交易是风险交易,但这种风险还是可控的,交易规则的稳定性、计算机的技术性、交易程序的合理性和交易所执行管理政策的公正性等不确定的因素,可以通过预先防范以及动态监控来克服。美国的市场监管体系从期货交易所、到全国行业协会、再到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层层把关,搞好环节审查、控制主体行为、严惩违规现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稳定。 其二,交易所和行业协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交易所是期货交易的基层组织,是最直接的反馈信息源,期货行业协会则处于“上传下达”的地位,联结着政府与交易所。它们都是在国家层次上进行监管的基础,而只有从国家层次上对期货市场进行监管,才能保证整个市场的有序,从而保证整个国家资本市场的稳定,保证市场经济的体系的正常运转。 美国规范化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对于完善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制,建立新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监管模式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中国的期货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仅有10多年,时间短、规模小,缺乏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测、市场违规行为的防范还不够严密,给市场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期货交易所、行业协会、政府三级监管模式,同时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逐步接近市场管理模式,完善市场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