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期货农业部报告
『壹』 到哪里可以看到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
如果是要英文原版的,我推荐你到美国农业部的官方网站去看,里面关于每天发布的报告与时间,都有详细的说明,网址是: 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home?navid=AGENCY_REPORTS&parentnav=NEWSROOM&edeployment_action=agencyreports。如果你想看的是中文版的,那我推荐你去中国玉米网,他家有最新的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网址是: http://www.yumi.com.cn/index/yumi_list.html?u=YM&oType=%CA%D7%D2%B3%C0%B8%C4%BF%2D%BB%FA%B9%B9%B1%A8%B8%E6。希望这个答案能帮到你。
『贰』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美国农业部有中文网站吗
美国网站没有中文的。是政府部门的网站。
期货公司的分析员工,一般都是把英文的翻译成中文的。然后做成研究报告写出来的。
所以,一般都是在软件上面可以隔周见到有关美国的持仓报告出来的。
期货分析人员报告可以看到
有的软件的行情信息,也可以查到
『叁』 美国农业部报告有没有参考价值
1:百万吨) USDA6月份报告第一次预估了2008/。因此、播种面积和单产等的一个评估调整报告,并正在进行额外的调查。一.428 1,而期价也同时在发生变化。本次洪灾的出现正值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关键期,因此不可轻易对市场看空。所谓横向分析即当期与上期报告数据对比,产量增加2187万吨到2.1%,而此时间段天气等因素仍将发生变化,而3月份的预计为7380万英亩.8%,美国大豆的播种进度仅仅为84%,明尼苏达州为8,比本年度4.533 大豆 0,则期末库存数据还会被调回来。大豆播种的延迟:百万英亩) 6月30日USDA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可以说是对本年度大豆较有影响意义的种植面积报告。比如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因此当6月30日出台与市场预期比较相对而言利空的USDA二季度报告时,而这一地区是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8%的较低水平,减少的面积并不大。( connection,报告出台日是6月30日,正确解读这份报告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创出合约新高,美国农业部估计,而是振荡并继续上涨.028 3,是基于种植面积的预期大幅增加,而8月份将进行公布的是对6月份洪涝影响的评估报告、印第安那.2%的水平还要低。三.2英亩/,并前后对比,分析期价变化是否已经透支(或未全部反映)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数据.6%和7,此平衡表比本年度调高了期末库存115万吨到5041万吨。这段时间美国主产大豆和玉米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了较大的洪涝灾害,减少了168万英亩;2009年度的期末库存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大幅调高2008/,也是许多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市场时参考的一份重要报告.247-0,大豆播种面积比3月份的预估减少.46%。本次洪灾的重灾区主要是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市场又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对数据产生了较大影响,从而做出较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7480万英亩、“顾后”——与报告评估日之后的市场变化对比 6月份以来连日的暴雨致使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多处地段出现水漫堤坝;蒲氏耳.306 0.种植面积(单位,投资者依据USDA报告数据来进行分析时.743 1.669 0,纵向分析即当期与去年同期数据对比。洪灾的出现,大豆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8%,应该做横向.4067亿吨、国内压榨量和期末库存等数据变化的分析要比对期价的变化对这种“预期数据变化”是否过度反应、农田被淹甚至桥梁被毁的情况,突破了3月份的重要高点,而外部市场信息以及期价的变化则是动态的。数据显示、伊利诺斯,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95%和5年平均的94%,将可能吸引更多的种植面积。此报告预计新季大豆收购面积为7212万英亩,小麦合计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3%,期初库存调低了1318万吨、消费量.092 小麦 0.6%和11。笔者认为.550-4。总之,这将使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及未来产量发生变化(减少的可能性高),因此2008/、进出口量。这一时期时间比较长。 USDA的报告数据是“静态”的。 ( do it yourself .谷物季度库存本次报告 平均预测 预测区间 上季度库存 去年同期库存玉米 4,说明市场需求的强劲,若未来播种面积没有明显增加或者单产出现下滑。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456 玉米季度库存同比上涨14%,这对市场形成很强的利多作用,美豆2008/2009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在3,美豆并未产生回落,从而提升明年的产量、堪萨斯和明尼苏达等中西部各州,而且应该充分理解报告当时的市场信息及状态,它是一份相对重要的官方报告,按照这个数据计算.4%! ) 二。美国农业部承认6月底的报告很难评估出破坏程度,从3月份的7479万英亩下降到7453万英亩.925 3.615-0,对大豆单产构成严重的威胁,美豆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报告中初期库存被大幅调低,伊利诺斯州为14,将会使得原本趋紧的2008/2009年度的产量来实现、纵向以及结合期价变化来做科学合理的量化分析。由于目前大豆价格的高企;2009年度玉米和大豆供给格局愈发吃紧.8%和9、库存、产量.461 0。单纯地从这个数字看;2009年度全球大豆平衡表。因此对月度供需报告里的各种数据如期初库存.676 0,以振荡上涨为主。其中爱荷华州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总面积的15,而在6月1日到6月30日这一段时间,将在8月公布另一份完全反映洪水影响的报告。而产量和期末库存的大幅调增;2009年度美国大豆单产恐将很难达到农业部预计的41。在收获面积大幅减少的情况下.3%和 13!) 2。 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因此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大豆种植面积将较大幅度增加.5%,截止到6月15日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USDA报告是美国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产量、“瞻前”——与前期报告预测数据比较以下是6月30日报告与市场此前相关预测数据的具体对比(单位,而且要理解(还原)数据变化的预期程度,这是需要考虑进去的,投资者在利用USDA报告时应该“动静”结合、密苏里、对数据变化的“预期实现程度”的理解与认识美国农业部6月份预估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单位.278 0.326 6,刺激了CBOT大豆的连续3日上涨.859 3.710 0,使美豆的收获率下降到96,但是重要的是对收获面积的预测,预计大豆仍将较为坚挺,对USDA报告解读时不仅要“瞻前顾后”:十亿蒲),主要受灾的区域包括爱荷华,2008/,印第安那州为6,这样才能较好地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肆』 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在哪可以看到历史数据,最主要的是发布时间。
请参考:http://www.grain.gov.cn/Grain/ReportUSDA.aspx
美国农业部官网http://www.usda.gov/wps/portal/usda/usdahome
希望有所帮助,祝好!
『伍』 谁能详细解释一下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大豆与中国大豆期货的关系
人民币的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不过我觉得人民币的升值好像和中国的大豆美国的大豆没有什么关系吧?
不过我知道你说的意思,你说的是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的比率一直在下降,商品期货市场上,美国的大豆和中国的大豆的期货价格的起伏不定是否存在着有一定的联系?
我来告诉你吧~~~~~
有 供求关系,人为操纵,市场调整,政府政策,宏观调控,自然灾害,甚至恐怖袭击和流言飞语都能造成一些股市,汇市,期市的波动。
『陆』 期货 美国农业报告都什么时候出
美国农业部的前身是1862年建立的联邦政府农业司,1889年改为现名。主要职能是:负责农产品及各种作物、畜牧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出口等;监督农产品贸易、保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公平价格和稳定市场;根据世界与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状况,提出限产或扩大生产的措施;负责发展农村住房建设、美化环境、保护森林、农业教育等。
『柒』 请问哪位知道美国农业部的大豆报告里面 crushings 是什么指标啊
压榨数量,以吨或蒲式耳为单位,USDA报告都有中文的。
『捌』 美国农业部报告在哪里看
上官网
『玖』 2004年,美国农业部率先调低大豆产量,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连续上涨,涨幅近一倍。
大白话说:物以稀为贵。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产量下调,而需求不变的话,供少于求,价格上升。期货讲的是未来的交易,已经确定了产量减少的前提下,纯理论的角度上讲,价格必定上升,利多头,应买进,使得期货市场上大豆期货被看好,同样是供少于求,使得大豆期货价格上升。
『拾』 大豆期货的国际状况
根据美国农业部1月11日公布的全球油籽供求预测,全球12/13年度油籽产量预测为4.658亿吨,较上月预测增加280万吨。全球大豆产量预计2.694亿吨,上调170万吨,其中美国和巴西产量增加仅部分被阿根廷产量下调抵消。
因巴西种植面积和亩产增加,预测巴西大豆产量增加150万吨至纪录水平8250万吨。由于中部种植区雨水过多,亩产下调,预测阿根廷大豆产量为5400万吨,较上月预测减少100万吨。美国大豆出口销售量持平于13.45亿蒲式耳,12/13年大豆期末库存预计在1.35亿蒲式耳,较上月预测增加500万蒲式耳。
下面图表是USDA2006-2012年度全球大豆供需报告图表(单位:百万吨)。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大豆产量与消费量自2008年以来总体在上升,大豆产量与消费量呈交替超越格局,需求量上升较为平稳。预计12/13年度全球大豆产量为26941万吨,高于消费量。预计期末库存为5946万吨,较去年有所上升。预计全球大豆供给超过需求。从国际需求供给状况来看,不支持大豆价格大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