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期货 » 中国国际期货陈志强

中国国际期货陈志强

发布时间: 2021-04-11 10:03:27

⑴ 陈志强的个人简介

陈志强,天津人,祖籍沈阳市,1994年毕业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取得历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教授,历史学院院长,世界史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以来遴选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副理事长,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历史学)成员、天津市历史学学会理事长,曾在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杜伊斯堡大学等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拜占廷历史与文化、世界中古史、欧洲史、基督教史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代表性著作包括《拜占廷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拜占廷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和《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等,曾获得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会论文评比活动一等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十五规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天津市社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Chen Zhiqiang, born in Tianjin in 1952, graated in Philosophy School of Aristotelian University, Thessaloniki, Greece, 1994, gained Ph.D. degree in History of Archaeology; Professor of History, Dean of History College,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the World Histor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astern Europe and Byzantine Studies, Vice-director of Center for European Studies, President of Association of Historians in Tianjin, Vice-President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the Medieval World History Studies; researching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Athens University, Helsinki University and Duisburg-Essen University; focused on the Byzantine studies, European studies, Christianity studies and some topics of the medieval world history, publish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articles in these areas on the academic magazines such as Historical Research, World History, and books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2003), Ancient History of the Balkans (2007), Research of Byzantinology (2001), Byzantine Civilization (2001), History of Byzantine Culture (1999), Fall of Constantinople (1997), Development of EU (2002); awarded several prizes on his books and articles。 1、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欧洲文化的兴起及其世界影响”;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尔干古代史研究”;
3、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拜占廷国家史”;
4、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晚期罗马帝国的危机和拜占廷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5、国家教育部出国人员启动项目“拜占廷帝国简史”;
6、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7、国家教育部青年科研项目“拜占廷帝国军事史”;
8、 国家外交部重点项目“外交大词典”(希腊和意大利部分);
9、广东省重点出版项目“世界大通史”(第七卷和拜占廷通史部分);
10、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
11、天津市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两大通史教学改革研究”;

⑵ 陈志强父亲是谁

无相关资料。
陈志强,1974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系陈氏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 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段位考评员、指导员、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拳师、广东省群众喜爱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第九届广州市花都区政协委员、陈家沟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兼总教练、陈志强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

⑶ 陈志强的人生经历

一、业务水平
陈志强教授作为中医外科学术带头人,在开展中医外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现代中医外科,拓展中医外科诊治范围,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人才。
作为第二临床医学院大外科主任,面对医学发展模式,通过长期临床经验的积累,提出了中医院的外科医生一定要“中医站在前,西医过得硬”。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数十年的累积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医外科学科建设无论在人才贮备、学术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优势。同时强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在继承传统中医外科诊疗特色与继承解放以来我国中西医结合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以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为切入点,在外科这块最能体现现代医学水平的“试验田”上,与传统中医外科的整体辨证论治与内服外治特色疗法相结合,不但拓展了现代中医外科的思路与诊疗范围,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医学内涵的中西医结合学科新模式。通过大胆地创新与改革,在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实践与探索中获得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2005年成功承办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全国首次“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反映了我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研究水平,并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学会挂靠单位,为广东省中医院成为全国最具规模与实力的中医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广东省中医外科学会主办,我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刮吸解剖技术”临床应用高级研讨班获得成功。2007年成功举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陈志强教授并被选举为主任委员。2007年作为主要负责人,在全院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
陈志强教授先后到中山医科大学普外科、泌尿外科进修。并曾往美国纽约大学医疗中心专修泌尿外科。善于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疗泌尿外科疑难重症,特别对泌尿男科和前列腺相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主持开设前列腺专科20年来,先后研制了前列清、湿浊清、通关片等系列专科制剂,并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钬激光、介入疗法、尿流动力学检查等先进技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与研究经验。参与国家“863”科技攻关等各级科研课题,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在《中医药学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及参编著作多部。
二、教学管理
在教学工作中,担任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讲《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于2001年开始主管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教学工作,在职期间本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结合中医药事业的特点以及我院的办学优势,落实党委的决策,积极开展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建立了竞争激励、优胜劣淘的机制,严格执行主讲老师遴选制度,优化教师队伍,为促进教学水平稳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并且进一步加强教研室与教学设施的建设,完善了有关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
陈志强教授作为《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负责人及教材主编,自本课程开设以来一直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获得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主要参与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中医临床体格检查标准化的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具体获奖见前。
三、科研工作
陈志强教授认真执行党委决议,努力做到深入发动,正确引导,检查督促,规范管理。在科研课题管理规范化方面,对“十五”攻关等重点课题实行定期检查,及时通报和解决有关问题,保证了重大课题的顺利实施。对申报课题重在鼓励、发动和组织协调,着重抓好重大课题的申报工作。在申报国家863计划中的科技部12项重大专项中,多次举行协调会,为我院成功申报作出了努力。在2001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申报过程中,通过深入发动,邀请专家指导,多方协调,使我院申报该项目的课题大大增加,从往年只有几项,至2002年增到16项。在200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三级实验室建设进行评估确认的过程中,全省共有9个单位申报,但仅有我院同时申报“证候”与“制剂”两个实验室。在全院各部门的认真协作努力下,我院两个重点实验室均成功通过了国家级专家的评估,为以后我院科研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作为医院科研工作三大主攻方向负责人之一,在围手术期的中医特色与优势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多次组织专题讨论,集中大家智慧,探索思路,充分调动了术科人员的积极性。

⑷ 陈志强的个人简介

陈志强 ,男,1974年生于江西东乡。现为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中青年陶艺家、景德镇品瓷轩艺术室创意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合作艺术家、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陈志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李菊生先生,得到大师的悉心指导并亲笔提名“品瓷轩”.

⑸ 陈志强的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第一、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理事,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常委,中国性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
担任课程负责人及《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主编。自本课程开设以来一直全面负责各项工作,连续8年任主讲教师,共授课约50学时,学生总数达500余人。主持及参与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临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临床教学科学研究课题“中医临床体格检查标准化的研究”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5项。荣获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于2004年获得“新南方教学奖优秀教师”奖。
为学科带头人,在开展和成就外科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倡导要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引进与吸收现代文明成果,开展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研究,大力发展现代中医外科,拓展中医外科诊治范围,培养了一批中医基础扎实、又掌握现代先进技术的现代中医外科人才,学科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主持国家“十一五”等各级科研课题13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编《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七年制教材及《干祖望中医外科》等专著5部。曾是国家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命题专家之一。并主持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招收博(硕)士研究生13名。
2004年大外科被列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扶持学科,2006年被广州中医药大学纳入报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行列;2007年7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被认定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因此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科因此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⑹ 陈志强的人物介绍


1973年11月在广东省揭阳县玉滘公社凤美农技站任农业技术员,1977年4月至1979年8月就读华南农学院(现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1979年9月提前考读该专业研究生,1982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在美国阿肯色大学进修。1995年2月起任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场长,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任教学科研基地管理处处长,2002年12月起任科技处处长,2006年5月起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陈志强同志在广东率先开展水稻航天育种研究,“十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农业攻关重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通过这些研究,先后在国际学术会议、国内学术会议以及核心学术刊物发表30多篇研究论文,从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多角度、多层次揭示水稻空间诱变机理和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空间诱变特异种质诱变成因,部分研究结果以论文发表在《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水稻科学》、《生物物理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在广东率先利用空间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水稻新品种“华航一号”,2001、2003年分别通过了广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第一完成人),在广东省及华南稻区累计推广种植500多万亩。以第一完成人选育的优质高产广适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培杂泰丰”分别于2004、2005年通过广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超级稻主推品种,该品种在华南稻区累计推广种植200多万亩。近年来,先后选育出优质高产两系杂交稻“培杂航七”、“培杂88”、“培杂航香”、“培杂130”及优质高抗水稻品种“胜巴丝苗”,“华航丝苗”、“金航丝苗”、“红荔丝苗”等一批航天育种新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创建了一批航天诱变新种质,并获得四项新品种保护权。《航天育种优质稻新品种“华航一号” 推广应用》2004年获得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曾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青年教师奖三等奖,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现兼任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担任《农学通报》、《广东农业科学》副主编,《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等。

⑺ 陈志强的介绍

陈志强,男,1944年5月出生,广东廉江市人。高级木偶设计师,雕塑家。广州美协会员,中国江都书画院高级画师,中国桂林炎黄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等。在报刊发表20余篇理论文章,其中《我全心倾力于民间雕塑艺术》获世界学术贡献奖论文金奖。

⑻ 请简单介绍一下南开教授陈志强

楼上的资料老了。

陈志强现在是我学校历史学院的院长,教授,主要方向是世界史、拜占廷历史与文化、欧洲史、欧盟问题研究、基督教史等

下面是我从学校的网站上摘来的。
陈志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世界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东欧拜占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世界中古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52年8月出生于天津市,
1982年初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1994年10月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获得历史考
古学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雅典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高等学府从
事讲学和合作研究工作。长期致力于拜占廷历史与文化研究和欧洲一体化问题研究,并
从事欧洲中世纪史和欧盟历史教学,出版《拜占廷帝国史》、《拜占廷学研究》等专著
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考古学报》、《世界历史》等刊物上发
表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项目,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著作类:
1、《拜占廷帝国史》,商务印书馆2003年(2006年重印版);
2、《欧盟的政治与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合作);
3、《城堡、骑士、贵族》,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合作);
4、《拜占廷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拜占廷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6、《特殊的拜占廷文明》,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7、《外交大词典》(远古至1945年的希腊和远古至16世纪的意大利部分)撰写审阅,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 《君士坦丁堡陷落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9、参加《英国宗教改革和清教革命》的撰写,见《世界古今宗教史话》,商务印书馆1989年。
10、参加《简明外国人物词典》古代部分的撰写审阅,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11、《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

译著:
1、 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拜占廷帝国》,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罗伯特•福西耶:《剑桥插图中世纪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合作)。
3、 普罗柯比:《秘史》,上海三联出版社2007年(合作)。
4、 《剑桥近代史》第3卷中1章,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论文:
1. 《论拜占廷文化的特殊性》,提交“2006北京论坛”并载会议文集;
2. 《关于世界史学的继承与创新》,提交2006年第三届全国世界史学术论坛并载会议文集;
3. 《‘查士丁尼瘟疫’辨析》,《世界历史》2006年第1期;
4. 《‘查士丁尼瘟疫’辨析》,《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6年第5期;
5. 《史学研究的视角与史料》,《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
6. 《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金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中国考古》(英文版)2005年第5期;
7. 《欧盟东扩后的民族问题分析》,《南开学报》2005年第4期;
8. 《欧盟东扩后的民族问题分析》,《人大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05年第12期;
9. 《比较视野中的拜占廷社会》,《历史比较的新视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 《浅析国际拜占廷史学变化》,《社会转型问题研究论丛》,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
11. 《中文古籍中关于希腊罗马世界的史料》,《历史地理》,(希腊)塞萨洛尼基2004年(英文);
12. 《关于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铸币研究中的误解》,《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2004年第12期;
13. 《中文古籍中关于拜占廷人的叙述》,提交2004年澳大利亚拜占廷学术国际会议并载会议论文集(英文);
14. 《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铸币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考古学报》2004年第3期;
15. 《世界史研究的当代背景》,《史学集刊》2004年第3期;
16. 《关于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铸币研究中的误解》,《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
17. 《关于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铸币研究中的误解”,《南开学报》2004年第5期;
18.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提交2004年美国召开的世界史国际会议并载会议论文集;
19. 《世界史:未来10年国际会议》,《世界历史》2004年第3期;
20. 《国际关系视野中的世界史研究》,《史学集刊》2003年第4期;
21. 《历史研究变革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2. 《历史研究变革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3期;
23. 《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系建立》,《世界历史》2003年第2期;
24. 《中国与欧洲宗教交流史中诸问题初探》,《新世纪价值观》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25. 《欧洲统一的困境》,《南开学报》2002年增刊;
26. 《论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
27. 《中世纪梵蒂冈经济制度研究》,《史学集刊》第1期(合作);
28. 《拜占廷封建政治形态研究》,《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29. 《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困境》,《史学集刊》2001年第4期;
30. 《我国发现的拜占廷金币》,《南开学报》2001年增刊(合作);
31. 《拜占廷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中世纪研究学报》2001年总第9期。
32. 《拜占廷自然科学和技术研究》, 《中世纪史通讯》2001年第9期;
33. 《欧盟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的困境》,《史学集刊》2001年第4期
34. 《拜占廷人的时间概念》,《中世纪通讯》2000年第期;
35. 《马丁•路德高利贷理论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
36. 《拜占廷皇帝继承制度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37. “拜占廷皇帝继承制度特点研究新观点” 《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
38. 《拜占廷「农业法」研究》,《历史研究》1999年第6期
39. 《君士坦丁基督教政策的政治分析》,《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合作)
40.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南开教育论丛》1998年第5期。
41. 《拜占廷历法特征研究》《二十世纪世界史论文精粹》《世界历史》编辑部1999年。
42. 《拜占廷历法考述》,《南开大学历史所所庆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
43. 《常谈并非老生》(书评)《南开史学》1999年总字第25期。
44. 《帕列奥列格王朝外交政策分析》,《南开学报》1997年第1期。
45. 《希腊文化面面观》,《超越与升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6. 《也谈蒙古人征服的影响》,提交中国世界中古史1997年年会。
47. 《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南开教育论丛》1997年第4期。
48.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南开教育论丛》1997年第2期。
49. “拜占廷毁坏圣像原因新观点”,《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
50. 《拜占廷军区制和农兵》,《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51. 《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拜占廷金币的两个问》,《考古》1996年第6期。
52. 《拜占廷毁坏圣像的原因》,《世界历史》1996年第3期。
53. 《拜占廷毁坏圣像运动影响的研究》,《世界中世纪史新探》,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6年。
54. 英文专著:The Sources on the Roman-Greek World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史书中关于罗马希腊世界的资料研究》),希腊拜占廷研究中心1995年。
56. 希腊文论文:(《中国与拜占廷之间交通的考察--陆、海商路研究》),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5年总第15期。
57. 希腊文论文: (《中国与拜占廷之间的路道交通》),Istorikogewgrafika(《历史地理》)1994年第4期。
58. 英文论文:The Conception of Ta-tsin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古籍中的“大秦”概念》),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3年总第13期。
59. 英文论文:The Preliminary Report of Chinese Sources about the Byzantine State(《中文史料关于拜占廷记载的初步报告》),Buzantiaka(《拜占廷研究》)1992年总第12期。
60. 中文希腊论文: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Sources on the Roman-Greek World in Ancient and Medieval Chinese Books(《中文史书中关于罗马希腊世界地理资料的辨析》),Istorikogewgrafika《历史地理》,1992年总第5期。
61. 翻译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序言、第4、5、22章,商务印书馆1992年。
6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思想》,《历史教学》,1991年第4期。
6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历史作用》,《南开史学》,1991年第2期。
64. 《拜占廷文化对西欧文化的影响》,《历史教学》1990年第12期。
65. 《拜占廷灭亡原因的经济分析》,《世界历史》1990年第4期。
66. 英文论文: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中国的拜占廷研究》),Istorikogewgrafika(《历史地理》),1990年第3期。
67. 《拜占廷北非政策研究》,《南开史学》1989年第2期。
6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世界史研究动态》1988年第5期。
69. “拜占廷历史起始年代新观点”,《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
70. 《拜占廷文化特征初探》,《世界史资料》1988年第8期。
71. 《拜占廷文化在中世纪欧洲和东地中海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教学》1988年第8期(合作)。
72. 《马丁•路德的高利贷理论》,提交中国世界中古史1988年年会。
73. 《关于拜占廷史起始年代问题》,《南开学报》1987年第4期。
74. 《拜占廷军区制的历史作用》,《南开学报》1987年第4期。
75. 《关于国外的拜占廷学》,《南开史学》1986年第1期。
76. 《希腊雅典的拜占廷研究中心》,《世界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
77. 《罗马广场》,《历史教学》1986年第4期。
78. 《希腊的拜占廷研究》,《未定稿》1986年第4期。
79. “拜占廷历史资料”《历史教学》1986年第6-12期。
80. 《应该加强对拜占廷历史的研究》,《世界历史》1986年第11期(合作)。
81.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特点》,《历史教学》1984年第5期。
82. 《加尔文宗》,《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1期。(合作)
83. 《路德宗》,《世界宗教资料》1983年第1期。(合作)
84. 《评马丁•路德中晚期活动》,提交中国世界中古史1983年年会

科研项目:
1. 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欧洲文化的兴起及其世界影响”;
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尔干古代史研究”;
3. 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拜占廷国家史”;
4. 国家社科九•五重点项目“晚期罗马帝国的危机和拜占廷帝国的形成与发展”;
5. 国家教育部出国人员启动项目“拜占廷帝国简史”;
6. 天津市社科基金项目“欧洲统一的历史与现实”;
7. 国家教育部青年科研项目“拜占廷帝国军事史”;
8. 国家外交部重点项目“外交大词典”(希腊和意大利部分);
9. 广东省重点出版项目“世界大通史”(第七卷和拜占廷通史部分);
10. 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
11. 天津市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两大通史教学改革研究”;

⑼ 模特陈志强的资料

性别: 男
出生: 1958年12月20日
籍贯:广东云浮
国籍: 中国香港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学历:香港大学一级荣誉文学士(1980)

主要作品
电台主持:
《每一个晚上》
《晨光第一线》
《醒晨》
电视主持:
铿锵集
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司仪 (2004-
向世界出发 (2006-
志云饭局 (2006-
志云上素 (2007)

得奖
点正娱乐新闻王
电视主持新闻王 (2006)

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香港站第22棒火炬手!!!

陈志云,(Stephen C.W. Chan),祖籍广东省云浮市,现职无线电视的总经理–电视广播业务。

陈志云年少时就读于圣芳济各小学、圣芳济书院,曾为政务主任,在政府工作达十年。曾获派驻英国,1990年代回港担任香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助理处长之职。在职公务员时,由于不便以真实姓名参与传媒工作,以艺名韦家晴兼职主持过电台节目及为电视节目配音。离开政府后加入商业电台工作两年,再加入无线电视担任节目总监,现为该无线电视其中一位电视广播业务总经理,另一位是郑善强。

陈志云喜欢打煲呔,曾主持香港电台节目《男人之家》,为香港电台电视节目《铿锵集》担任旁白。现时他为部份无线电视节目旁白,如《向世界出发》,亦在无线收费电视生活台主持节目《志云饭局》。他是素食者,但不是佛教徒。

然而,在香港于2006年开始兴起轻便服装上班的潮流下,现时陈志云在上班及出席一些公开场合时,已比以往较少打煲呔。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上,大家仍可以看见他打煲呔的模样。

⑽ 陈志强获得最强大脑第三季脑王 请问他靠的是真能力吗读大学会不会被清华北大保送

靠的是真能力。最强大脑选拔学员不仅要对空间感知、照相式记忆进行考核,还要经过北大等三所名校最权威的脑力测试,达到120分以上就有机会入围。更有10%的选手需要经过核磁共振成像测试,来测试脑力控制技能。

《最强大脑》是江苏卫视引进德国节目《Super Brain》而推出的大型心理学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节目专注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全程邀请科学家,从科学角度探秘天才的世界,并将筛选出的选手组成最强大脑中国战队,迎战来自海外的最强大脑战队,决出世界最强大脑。

(10)中国国际期货陈志强扩展阅读:

节目特色

江苏卫视制作团队借鉴德国的电视节目《Super Brain》模板,结合中国本土收视制作模式,开辟了一档以展示科学与脑力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电视节目《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以“让科学流行起来”为口号,适当加入娱乐元素,通过艺术性编排与加工,让节目更具有故事性、趣味性、观赏性。采用“动静结合”的舞台道具,并运用明星元素的偶像效应,使娱乐和科学相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科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最强大脑

热点内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晚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3 浏览:396
阿坝小金县橡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5:40 浏览:908
楚雄大姚县豆一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4:02 浏览:736
做期货能在网上开户吗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591
安庆宜秀区早籼稻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32:22 浏览:377
正确的原油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9:41 浏览:39
达州市纤维板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11 浏览:310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白银期货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5:07 浏览:883
上海外盘期货哪里开户 发布:2021-12-16 12:24:10 浏览:448
香港日发期货开户网站 发布:2021-12-16 12:24:09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