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天然气破产美国
① 美国今年有多少家企业提交破产申请损失金额多吗
根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10日发布的报告,美国破产企业数量已创10年来新高。报告显示,今年共有424家美国大公司申请破产。然而,大公司的影响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的私人家庭作坊悄然关闭,这很难统计。这些企业分散在美国各地,它们的失败不会引起太多关注。它将真正伤害到家庭和个人,并凸显了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害。
三.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量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美国掀起了企业破产潮,数千家零售商、初创公司等企业受到冲击。今年6月,美国公司债券发行量再创历史新高,高收益公司债券发行量达到46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57亿元)。
事实上,在美联储的隐形担保下,美国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攀升——骏利亨德森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企业债总额9.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的公司债总规模就达3.9万亿美元,占据了全球规模的近40%。
② 中国液化气期货和美国期货天然气有什么关联吗
目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关联的,
我国刚上市的天然气期货已然走出了独立的行情,这个跟我们这个炒新传统有关。
接下来看远月的情况才能确定。
③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根本原因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根本原因: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导致公司公信力降低,营业额骤降,资不抵债导致破产。
④ 导致美国百年银行破产的期货交易员是谁
说的是英国的巴林银行吧!那个交易员叫里森。
⑤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
对于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带来的结果。其中企业的腐朽文化,应该是导致安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因为企业文化,融化在员工的思想中,支配着员工的行为。分析安然的企业文化,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个人主义促成了官僚的安然
企业能吸引优秀人才远远不够,还必须保证员工的不断进步。为此安然公司设立了一个绩效评估系统,并认为评价员工绩效最合适的人选莫过于他的同事。1997年,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采用了一套绩效评估程序: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级别,这些级别决定了他们的奖金和命运。每六个月员工和经理们就要重复这一评估过程,大约三周左右公司就能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直到2000年斯基林在谈到这个绩效评估体系时还曾指出:“如果你想有所创新的话,你就必须让员工精诚团结。”
然而,事与愿违,安然的绩效评估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人们独立完成自己的所有工作”,一位安然的老员工说,“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约翰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呢?”在这种情况下,安然文化造成了个人主义泛滥,扼制了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随着新经济的衰退,要做出突出业绩是越来越难,公司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当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时,这种压力拉动型的绩效评估机制也就逐步转化成为了一种拉帮结派的官僚系统。有些经理开始捏造问题,篡改记录,赶走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雇员。
缺乏团队精神,成为了公司前进的致命伤,而团队精神恰恰是实现创新的必备条件,因为任何个人都无法完成所有的工作。
“赢者通吃”造就了纸糊的安然
杰弗里·斯基林在全公司范围内设立了一种绩效考核系统后,及时淘汰不合格员工,同时花大钱奖励做出成绩的员工。在安然,失败者总是中途出局,获胜者会留下来,指望获得做成最大交易的那些人更是可以得到数百万美元的奖金。这就是安然公司的“赢者通吃”文化。这种文化给员工打下了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烙印。犯错的员工立刻就会被解雇,结果不仅促使员工尽可能地掩盖过失,也使员工失去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公司过去的和现在的一些雇员都曾指出,保持安然股价持续上升的压力,诱使高级管理者在投资和会计程序方面冒更大的风险,其结果就是虚报收入和隐瞒越来越多的债务,最终造成了现在的状况,用前经理玛格丽特·切科尼的话来说,安然是“一座用纸牌搭成的房子”。
盲目追“酷”催生了浮躁的安然
就在两年前,安然公司的执行委员会集中开会,决定为安然公司选择新的企业目标。当时的安然已经骑虎难下,新业务的扩张、新市场的开拓几乎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原来的企业目标——“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似乎已无法跟上公司发展的需要。于是最后确定的企业目标是:“世界上最酷的公司”。当时安然的总裁杰弗里·斯基林指出:“这个目标体现出了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就在这一企业目标的指引下,安然迅速膨胀,过度扩张,明显实例之一就是宽带业务。
1999年,安然公司建起了在线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天然气、电力、管道、纸张、金属等交易,一度被认为是传统企业结合网络的成功楷模。斯基林在2000年初曾断言宽带业务将发展成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之一,然而事实是在2001年初宽带业务的发展就已经遭受重大挫折,2001年第二季度亏损达1.09亿美元,宽带部门成了安然亏损最大的部门。
盲目追求多样化,不顾一切地上项目,不切实际地热衷于涉足新经济。当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时,安然已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集团,根本不是什么公司可以同日而语的。安然的实践证明:过度膨胀、快速发展,不仅使公司无法应对经济环境的逆转,反而易于导致公司经营状况的恶化,以破产结束企业。
蔑视“制度”纵容了失控的安然
在斯基林掌管安然期间,他就着手改革公司文化。他给员工更多的自由,鼓励员工尽量利用公司规章范围内的有利条件,甚至可以在不报告顶头上司的情况下独自采取行动。一位安然年轻的经理主管人员想涉足宽带业务领域,斯基林让他放手去干,甚至没有将此事通知他的顶头上司。
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路易斯·肯切是协助安然进军欧洲能源市场的先锋。当时她还不到30岁,也并非安然的高层领导,然而她却集中了一批员工,设计出公司在伦敦分部的全部业务流程,并且在未经斯基林允许的情况下,从安然的其它分部抽调了380名员工以及价值3000万美元的设备投入这一工程。尽管这一项目后来得到了斯基林的认可,并且在投产后的头四个月就取得巨大成功,但它却同时淡化了公司的管理层次,削弱了直接管理者的威信,不利于公司整体的长远发展。
没有安然不能做的!在这种氛围的鼓励下,安然迅速进入贸易、广告甚至金融领域。渐渐地,安然的扩张失去了控制。斯基林的这种思想倾向不仅严重削弱了中层管理者的威信,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有些人甚至产生了一种忧虑:对被斯基林看好的员工给予得不够多,就可能使自己的事业前途多舛。
“自以为是”熏陶了傲慢的安然
在安然迅速扩张期间,公司的上上下下都逐渐产生了一种“自以为是”的心理。理查德·科克,原是安然的一名工程师,就曾经说过:“我认为安然无所畏惧,公司可以在任何业务中赢得利润。” 维吉尼亚大学的教授罗伯特·F·布鲁纳指出:安然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缺乏谦虚精神。分析家卡若尔·科拉也曾指出:安然文化中的傲慢与霸气已经在公司中深深扎根。人们甚至认为他们可以从走路的样子判断出谁是安然的员工。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自以为是”的傲慢倾向已深深扎根于安然文化之中。所谓“骄者必败”,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安然的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然倒下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抛开安然破产给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安然破产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长远影响。事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安然内在文化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外部危机,导致安然一步一步地走向破产。
⑥ 看EiA美国天然气报告,如何知道其期货价格涨跌
这个是高中时的政治课里边的一个章节,价格的涨跌是与商品的供需关系所影响的。但EIA天然气报告是关于天然气供应和产出的一份报告,供大于求则价格下跌,如果供低于求则价格上涨,这里求是通过预期进行提现的。利润如此,实际数据行情下,大多数都是按照这个走势走的,但是资本交易的驱动是以资金为王的,所以中长期更多关注的是资金趋势,短线的消息刺激有一定短期影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的建议,建议更多关注原油可能会更好些,天然气尚处于小品种行列,波动更为极端,原油目前作为能源市场的主力军,相对操作更稳健一些。
⑦ 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的启示
安然倒下了,这个曾是全美乃至全球的“巨无霸”几乎在一夜之间迅速崩塌。虽已烟消云散,却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决策失误,盲目投资酿恶果。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独步天下之梦想似乎已经变为了现实,由此助长了美国人唯我独大的心理,加上美国经济的复苏和随之而来的知识经济,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一些新型的科技领域和衍生金融工具很快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趋之若鹜的对象。
安然正是在这种形势的感召下开始加速扩张的。1991年安然在英国建立起第一家海外发电厂,1992年成立了“安然资本公司”,从事能源期货与期权交易,并且很快就确立了自己在这一新市场中的霸主地位。为了早日实现从“全美最大能源公司”到“全球最大能源公司”的转变,安然公司将它的发展计划扩展到了印度、菲律宾和其他国家,在北美的业务也从原来的天然气、石油的开采与运输扩展到了包括发电和供电在内的各项能源产品和服务业。
于是,安然不满足做世界一流的能源公司,提出要做美国最大的公司,当时安然总裁杰弗里·斯基林认为“这个目标体现出了一种改革创新的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安然实施了疯狂的扩张政策,从美国到印度,从能源管道到宽带网络。然而,安然的扩张,并未能给其带来利润,而且成为无法填平的黑洞,在承认了12亿美元的虚假利润后,安然宣告破产。安然的实践证明:盲目追求多样化,不顾一切地上项目,不切实际地热衷于新经济,是企业规模极度扩张,风险失控并最终导致公司破产的根本原因。
——权力过度集中,公司治理失衡。著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安然事件时就曾这样说:“我们总是认为在现代公司中由职业经理人代替股东进行管理的机制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自亚当·斯密以来的很多经济学家指出,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内部人滥用职权创造了可能性。” “安然公司的崩溃不只是一个公司垮台的问题,它是一个制度的瓦解。”美国实行的是单一委员会的法人治理,其决策权主要在董事会和CEO,由于独特的CEO文化,美国公司的CEO权力很大,唯一能给予制衡的是董事会。因此,美国公司董事会制度中最使投资者关注的是董事会的独立性。而安然公司最后在任的15位独立董事中,有10人几乎都与安然公司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这样, CEO不仅能够绝对地拥有企业的经营决策权,甚至还包揽了企业以及企业财务信息的披露大权。
——激励机制异化,助长弄虚作假。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公司开始大范围的普及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公司把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报酬给予董事、经理、员工,甚至管理顾问、法律顾问和其他的服务提供商。当股票期权成为经理人报酬的主要来源的时候,经理人自然会关注公司股价。期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管理层励精图治,高效管理公司,但同时也使某些私欲膨胀的CEO们想尽办法使自己手中的期权变现。经理人有强大的动力来操纵公司的利润数字。高层管理者们拿投资人的钱去冒太大的风险以使公司获得高额利润,这样他们就能拿到数以亿万计的期权。当他们的冒险失败时,他们就不怕以身试法,篡改账目,虚报利润,竭尽全力维持公司股价,以防自己手中的期权缩水。这样,经营者就变成了一个为股票价格而不是为公司业绩服务的哄抬股价者,从而为信息的虚假披露埋下祸根。
----推崇个人主义,丧失团队精神。制度是根,文化是本。安然破产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安然推崇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导致安然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安然也曾提出“我们用坦然和真诚与客户、未来工作在一起,我们说到做到,我们绝不做那些我们承诺不做的事情”的核心价值。但是,后来它丢失了。如为了保证员工的不断进步和形成团队精神,安然公司设立了绩效评估系统,即由本部门经理和同事对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横向比较。按绩效将员工分为五个级别,这些级别决定了他们的奖金和命运。然而,事与愿违,安然的绩效评估系统实际上形成了个体重于团队的企业文化。原因很简单,“如果我和约翰是竞争对手的话,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呢?”一位安然员工如是说。缺乏团队精神,成为公司前进的致命伤。因为,个人并非无所不能,越是创新、越是发展、越是复杂的环境,就越需要集体和团队。个人主义还助长了蔑视“制度”和自以为是。在斯基林掌管安然期间,他就着手改革公司文化。他给员工更多的自由,鼓励员工尽量利用公司规章范围内的有利条件,甚至可以在不报告顶头上司的情况下独自采取行动。一位安然年轻的经理主管人员想涉足宽带业务领域,斯基林让他放手去干,甚至没有将此事通知他的顶头上司。
⑧ 安然公司破产是美国有史以来的最大的破产案吗
美国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破产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其影响,同样存在会计问题的一些公司相继浮出水面,环球电讯、凯马特等巨型公司也宣告破产。这些企业的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给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目的不同,手段各异,其中安然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比较典型,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一是安然事件是这次美国资本市场舞弊风波的发端,二是安然公司从成长到破产,一直吸引美国媒体的关注和公众的视线,三是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世界著名的会计公司——安达信公司解体。因此,研究安然事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也将有重大的意义,也将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许多的启示。例如:审计独立性必须得到重视,且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也必须得到重视;安然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重要性水平的滥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也必须加以重视;这册会计师的诚信和职业道德急待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有待完善,要加强行业自律,同时政府监管也要与行业自律相配合。
⑨ 美原油破产买的北美期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