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原油期货对油价影响
㈠ 近期美国原油期货出现了负价现象对工行纸原油有什么影响
工行已经发通知了,全部停止开仓了。
尊敬的客户:
鉴于近期美国原油期货出现了负价现象,大宗商品市场波动较大,可能造成您的投资本金或保证金全额损失,为保护您的权益,根据《中国工商银行账户能源交易协议》、《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基本金属交易协议》和《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农产品交易协议》相关规定,自北京时间2020年4月28日上午9:00起,我行暂停账户原油、账户天然气、账户铜和账户大豆全部产品的开仓交易,持仓客户的平仓交易和已经预设的转期,以及连续产品份额调整均不受影响。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风险较高,请您注意控制风险、合理安排账户商品投资交易。如有疑问,请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详询。感谢您对我行业务的理解与支持!
特此通告。
㈡ 美国原油期货扩大涨幅对美元有什么影响
基本上,国际上大多数大宗商品是以美元定价的,所以美元价值的变动深深地影响着大宗商品标价的走势。两者的关系可以参考我做的下图,一般美元价值是通过美元指数来表示,美国原油期货采用的是纽交所的wti期货合约走势,时间范围从2000年至今。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从长期看,两者呈负相关。所以说美国原油期货扩大涨幅,美元会趋于跌势。
㈢ 美国原油期货价格的上涨和下跌说明了什么
原油是用美圆去买的,价格的上下波动,也反映了美圆的上下波动
㈣ 原油期货上市对油价有什么影响
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货,在第一周交出了一份让市场满意的成绩单。
以两桶油为代表的境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都积极参与原油期货交易,推动原油期货落地。
业内认为,我国原油期货的上市,能更直观的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为国内成品油定价公式提供基准价格,进而推进成品油行业价格机制改革。
两桶油积极推动原油期货落地
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收盘,原油期货总成交量为27.8万手,持仓量为8198手,总成交金额为1159.23亿元。
从成交趋势来看,原油期货交易日趋活跃,相比开市前两日,后三天成交量明显增加。
《证券日报》记者还了解到,3月26日,中石化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石化)与壳牌公司签署了中东原油供应长约。该批中东原油长约货这成为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挂牌交易后,首笔以上海原油期货计价的实货合约,推动上海原油期货在亚洲石油市场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能源央企,中石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上海原油期货交易,努力推动形成反映中国和亚太地区石油供需关系的基准价格。
同一天,中石油旗下的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油)达成了品种为含硫油、交易量为10手(1万桶)的首单原油期货交易。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陈彩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海原油期货是中国第一个允许海外国际投资者参与的期货品种,这是中国融入世界原油定价体系的第一步。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代表着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原油贸易公司,正在期货和现货市场两个领域积极参与交易,努力推动我在原油进口以原油进口以上海原油期货计价,实现上海原油期货的真正落地。
成品油价格改革有望提上日程
需要一提的是,3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油气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动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理顺省级管网体制,加快推动油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完善油气储备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
这意味着油气改革在今年将继续向深水区迈进。我国现有成品油价格是参照国外原油期货的价格,以10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对应的调价幅度是否达到50元/吨为门槛,进行相应的调整。由于采纳的是国外原油品种,因此既不是国内供需的真实反映,也不够及时。
而我国原油期货的推出,将反映国内的真实供需情况,使得成品油价格的调整有了权威的参照,并及时做出价格上的反馈。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赵桂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际与国内在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及消费季节等方面的差异,难以反映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真实供求状况;此外,成品油进出口贸易壁垒会导致国内外价格联动存在差异。如果成品油期货上市,能更直接的指导成品油现货市场价格,有利于炼厂进行风险管理与市场研判。
而原油期货上市后,是以人民币做结算的,也就是说,我国在逐步拥有原油定价话语权的同时,国内主营及地方炼厂的原油加工成本或将下降。
“有市场人士担忧成品油价格会出现相应回落,其实这种担忧没有必要。”赵桂珍还指出,因为国家是允许境外资本参与中国原油期货交易,一定程度上将会活跃原油期现货市场价格。原油期货价格将会与成品油价格产生联动性,不久的将来,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将会被提上日程。
㈤ 美国原油期货的价格取决于什么
买跌其实可以理解成,先问市场借一桶油卖(例如50美元卖出),然后希望市场价格下跌,到了40美元的时候买回这一桶,还给市场(市场实际的石油桶数量不变)。然后自己赚了50-40=10的差价。
所谓期货,就是预期和现在的差值。比如订了个蛋糕,如果明天蛋糕价格升值,那么你订了蛋糕既可以自己吃掉,也可以再倒卖出去赚差价。相反,如果你是卖蛋糕的那个,自然希望明天蛋糕价格下跌,因为订蛋糕的仍然要以今天的高价来履行购买(今天已经付钱)。
所以原油期货只是大家在猜测供给不均情况下,一种变动。供过于求,买跌,因为明天有更便宜的蛋糕,今天应该当卖蛋糕的那个;供不应求,那么今天应该当买蛋糕的那个,因为明天会更贵。
同理,其实投资股票也一样,基本逻辑还是高卖低买,只不过做多是先低买后高卖,而做空是先高卖再低买(产品价格永远围绕价值波动,所以总会有波动产生的时点高低,也就是买卖都是同时发生,只不过有时候是买方向卖方让利,有时候是卖方向买方让利,取决于供求)。只是时间先后不同,但投资者要尽量做有正差的方向,也就是这个股票属于供求的哪边。
㈥ 美国原油期货涨价对中国股市什么版块不好
楼主可以将NYMEX的原油期货和国内的相关化工类期货对比一下关联性,你会发现其实相关性不大,对于股票的概念股 更是相差甚远,国内原油定价机制与国外不一样,所以国外原油期货的波动硬性的扯上国内股票 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国内的燃料油大涨,但国外可能是大跌,楼主自己可以打开NYMEX的原油期货 对照叠加股票 国内能源化工期货 等等 看看相关性 整体趋势有雷同 但是短期内相关性基本可以忽略
国内原油目前没有期货 LZ如果要看行情 可以参看 渤海交易所的 原油远期交易走势
㈦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对美国有何影响
一、金融绝对霸权没有了。
美国拥有全球金融霸权,是因为有石油美元立国,而人民币美元将对石油美元构成压力。这个道理很简单,美元是准世界货币,全世界都认的货币,在世界上买啥都能买到,而这一切除了战后建立的经济秩序之功外,1970年代美国将苏联挤出中东并掌控中东局势后,将美元货币锚由黄金转移到石油身上功不可没。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全球石油都用美元结算会导致全球贸易更多国际贸易使用美元结算,美国就能从全球经济增长中获利。
二、石油独家定价权没有了。
过去,产油国在美国控制的市场以外是基本没办法交易的,因为根本没有美国体系外的市场存在。但是,有了上交所的原油期货,国际原油就有了美国体系之外的另一个可以交易的原油期货市场选择。
如此一来,美元控制国际油价的垄断权被打破,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对国际原油的独家定价权没有了。
三、对全球商品流动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自二战以来,美国都拥有非常强的全球商品控制能力,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这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苏联解体后的一二十年,美国这种能力达到的顶峰。正是这种能力,美国在中国入世后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人口红利,获得了巨大利益。
但是,随着美国实力的下降,美国对商品流向的控制能力在减弱。譬如,就石油、工业品的流向而言,中国一样有一定的发言权。特别是在上海原油期货合约开始交易后,美国这种能力会进一步下降。当然,这种变化背后,也是中国海军力量不断增强的原因。
四、地缘影响力因此被削弱。
过去,美国在全球地缘的影响力靠的是政治、经济和军事三把刀。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美国在亚洲的贸易经济影响力与中国已经差很多,美国在该地区维系经济影响力主要靠投资和结算。但是,随着中国资本输出的能力不断增强和人民币结算规模的增加,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地区会越来越大。
伴随着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军事能力在大幅提升,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在大幅提升,这一切都意味着美国在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在被削弱。这一次,当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开始发力,中国的地缘影响力会进一步提升。
㈧ 美国股市和美元和原油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股市是一个国家经济的晴雨表,对于美国来讲更是如此。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其升值或者贬值在一定幅度内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
㈨ 美国石油产业的油价影响
(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高位震荡)
2003年以来,尤其是今年8月以来的油价大幅快速上涨使国际石油市场再次陷入恐慌之中。纽约商品交易所9月份交割的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在短短数周内先后突破每桶40美元和45美元心理防线,并直逼50美元大关。最终于8月20日在冲高至49.40美元后才有所回落。与年初相比油价上涨了约50%。
业界人士对油价不断上涨的原因看法较为一致,主要是1、相对于其他商品,石油的垄断性仍较强。为维护售价,石油输出国组织近年来一直采取限产保价的销售战略,只是供应减少。2、国际市场需求呈缓慢增长态势,新兴化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国的石油进口需求大幅上升。3、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伊拉克国内反政府势力扬言炸毁石油生产设施,绑架外国公司作为人质,进行恐怖活动。委内瑞拉国内大选引发政治动荡影响其石油产量和出口,俄罗斯由科斯石油公司偷漏税案久拖不决等事件引发市场恐慌心理。4、石油期货市场上投机交易活动加剧,交易商一遇风吹草动,便乘机大炒一把,对油价的涨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5、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生产能力几近极限,调节石油供应的能力下降。
至于本次油价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从7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石油危机看,每次危机过后总是伴随着高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的到来。如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在1973-1975年间出现严重衰退,1979年因两伊战争触发的石油危机导致全球范围内1981年至1982年的衰退,海湾战争引发的油价冲击则使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陷入1990-1991年的相对温和的经济衰退。因此有经济学家认为,本次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势必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以美国为例,2004年其第一季度GDP增幅为4.5%,第二季度则降至3%。受油价冲击影响,不少美经济学家纷纷调低下半年的经济增幅预测,认为高油价将影响消费者开支,投资缩减,国民实际收入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外贸逆差扩大,并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更有甚者认为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滞胀,或在2005年重新陷入经济衰退。但也有一些机构,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则乐观地认为此次油价冲击对美国经济影响力有限,更不会导致新的经济危机出现,理由是,从宏观层面看,国际油市供求关系未出现根本性变化,石油供应量是充足的,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并未明显增加,而且有相当大的石油库存作为后盾,更为主要的是对油价上涨的承受力较以往大为增强,因此在短期内足以应付国际石油市场出现的价格波动。一俟投机活动平息,石油市场即会恢复原有的格局。
石油属于战略性稀缺资源,尽管长期以来主要石油进口国厉行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但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无法被有效替代。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必将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动荡,特别是中东等主要产油国家内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将始终是国际石油市场供应链中的不稳定环节。因此从较长期间看,油价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不排除受临时性因素影响和投机炒作而出现的短期内油价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从美国看,由于它在经历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及时调整宏观能源政策,注重能源构成多样化,加大对天然气资源和核能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注重节能,进口渠道多元化,再加上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因此整体而言抵御能源短缺危机的应变能力较过去大为增强,短期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因此虽然本次油价冲击肯定会影响其2004年下半年的经济增幅,但估计尚不至于对其经济活动构成逆转性影响,至于具体影响程度将有待进一步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