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房价对国内期货影响
Ⅰ 美国次货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
第一、
对于正发生在美国的次债危机,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对美国的经济构不成多大的威胁,有点类似于2001年IT泡沫破灭时所造成的影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自1929年以来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大多数人认同后一种观点,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衰退,它是由于长期累积而造成的病,它的不断发展将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第二、
危机将依次分为四个阶段,即次债危机、债务危机、美元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在目前阶段,美国的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房地产业严重衰退。债务危机到来时间会在今年夏天,到那时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部分将出现连环危机。它包括商业票据市场、杠杆贷款市场、无担保贷款市场、垃圾债券市场。大量的信用违约将触发规模高达516万亿美元(截至2007年12月)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危机,大批金融机构将出现倒闭潮。之后,金融市场将出现流动性枯竭,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将大打折扣,从而引起全球性的美元危机。这无疑会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后两个阶段的到来可能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第三、
次债危机发生的原因远不是美联储发放贷款的态度不谨慎、内部管理不严。从本质上看,美国资产增值拉动型经济模式是:国内金融创新——国外资金回流——国内资产换现——国内消费(其中有3/4是依靠房地产业。)——拉动国内GDP的增长,同时增加国内的就业率。
第四、
2000到2007年间,共有5万亿外国储备流入美国。这就使得贷款显得很容易,抬高了美国的资产价值,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这个美国经济的提款机。但这种经济的增长是不能持久的,美国当前已经严重透支资产的增值部分,用增值部分来贷款,这是非常危险的。只要资产停止增值,美国的经济就将处于停滞状态。其次,这势必做空美国国内的金融市场,尤其是高杠杆贷款市场,动摇人们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美国的财政储蓄率自1980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到2004年,美国储蓄率为零,2005年和2007年更为负的储蓄率,这大大降低了其抵抗危机的能力。
第五、
美国的次债危机影响到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毫无疑问的事。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的热钱涌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它们大都是用来进行高杠杆贷款的,一旦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的价格缩水,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这时支付性的危机就会转变为流动性的危机。这次中国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非上市的和中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将遭受严峻的挑战。他们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是被大公司收购,要么是贱价抛售楼盘,实现资金回流。中小型公司的集体抛盘将会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逆转,房价将会出现拐点,这就非常类似美国的次债危机了。虽然在美国是家庭财政储蓄出现资金断裂,在中国是房地产行业出现资金断裂。但二者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会导致金融危机。
第六、
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10%的通货膨胀率都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商品供求决定价格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货币供应必须稳定。估计到08年底,人民币将达到6%左右的升值率。中国作为一个不断成长的制造业大国,必然会遭受严重的冲击,广东与东莞一带欣欣向荣的厂房林立的壮观景象将很难再见。大约有60—80万家企业倒闭,上千万人将失去工作,而目前粮价又在飞涨,这么庞大的无业人群涌入社会,势必会引起难以预料的社会危机。处理不好,中国很可能是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再版。
第七、
次债危机将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只是时间的问题,它是不可逆转的。在这场危机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这里面肯定有不下2万亿美元的资金转移。有人被剥削了,就肯定有人把财富装入了自己的口袋!
Ⅱ 美国股票价格对国内期货价格有什么影响美股在宏观经济中代表了什么
你做期货看美股倒不如关心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还有伦敦期货交易所的合约变动,国内的期货变化跟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有联动的
另外值得关注的还有美元,加元,澳元,欧元等等的货币变动,尤其是美元
Ⅲ 美国新冠对中国国内期货有什么影响
美国新冠对中国国内期货有很大影响
Ⅳ 美元的走势对国内期货的影响
美元涨,大宗商品跌
美元跌,大宗商品涨
Ⅳ 美元指数对国内期货的影响
美元指数对国内外的期货产品都起着关键的因素,因为大宗产品都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比如美元大跌那商品期货就会上涨,反之若大涨则会跌。若还有其他相关期货的知识可以QQ聊
Ⅵ 美国房价对中国的影响
我相信中国的房价不会大跌,因为中国的政府不可能让房价大跌.房地产关系国计民生/金融税务,在当前中国经济一片大好的时候,如果房产跌了,势必带动股市/银行/建材/地产/服务等各行各业倒退,可能会让中国的经济倒退好几年,政府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的.
Ⅶ 国际原油大跌,美国经济过λ低谷,对国内房价产生影响吗
国内的房价也有下跌的可能。
Ⅷ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 会影响中国的房价吗
会有影响
现在的市场信心很脆弱,股民的信心很难恢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利好就可以企稳的,信心需要时间恢复,建议起稳再买入为好,个人认为市场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解决。
9.16号再度低开破位大跌,的确,市场比我们想像中还差,作为从业多年的笔者,经历过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动荡,见过熊的、却真的没见过这么熊的。上期报告我们预期在宏观数据相对理想、在面临2100点、2000点两大整数关口的支撑,至少会短线横一下,给市场投资者一个喘息思考的时间,很可惜,我们又错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在跌幅超过66%、现在面临两大整数关口支撑的情况下,连横都横不住!这样的市场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义。
面对上述市况,我们无言以对!要知道这是已经打了股价两三折以后的再度暴跌,中石油从48元到现在的10元,中国平安从149元到现在的39元,我们还能讲什么价值!我们只能说在中国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蓝筹指标股已经仅仅具有交易价值了,可能已经沦为砸盘的工具,这对市场的长远伤害是极其巨大的。我们曾经说过由于股改彻底失败,政策面又不肯纠错,这使得市场出现严重倒退,这样的判断正在逐步实现,尽管笔者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很多蓝筹指标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这种跌法,2000点根本没任何招架之力,1800点能否守住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谁利用指标股来砸盘的呢?有人判断是境外力量,有人说是大小非,有人说是基金保险等国内机构,我们认为探讨这些都没有用,关键是找导致这种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于政策面的软弱!连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调整却不作为,这让国内投资者怎会有信心?怎能不让砸盘者胆大妄为!
现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股灾,市场本身的规律和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扭转这个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必须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应及时纠正股改政策,启动紧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只有看着市场自由落体吧,等着大小非都不想抛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这个底是残酷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股市再度推到重来。
今年以来市场呈崩盘式下跌走势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进入八月份市场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盘中始终难有像样的反弹出现,应了那句老话,弱势不言底,本轮跌势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计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线区域,已达到投资者10年的投资成本线,有部分个股已屡创历史新低,大多数股票被打了三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伤痕累累,市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跌幅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很罕见,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为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则充当了市场的领跌品种,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市场在投资人气无气大伤后,要想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能引起管理层的密切关注,目前市场处于最难熬的时候。
反弹时只能轻仓参与,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都有较强的支撑。而2000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关口,可以预见,在向下跌破2000点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护盘资金会死守该点位,特别是跌破2000点之后,大盘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
不过,较高的估值,决定了2000点将无法阻挡大盘下跌的趋势。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见顶的预期已经是空前的一致,虽然静态的市盈率已经在16倍左右,但是动态市盈率反而会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净率水平仍超过2倍,而大盘位于998点时,这一数据仅仅在1.5倍左右。
当前市场我们认为,在市场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是力度不会太大,极限将可能在2245点附近,甚至还难以达到2200点之上。因此,投资者可参与的空间并不大。如果要参与,仓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设好止损点,一旦市场重新走弱,就应尽快出局。
技术上分析,2100点经过短暂的震荡争夺后,周三盘中很快被轻松击穿,股指回归2000时代,目前10年均线在2040点区域,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现在来预测底部在何处已无任何意义,尽管股指已严重超跌,但因为左右市场运行格局的系统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当中,而管理层也迟迟难有实质性的重磅利好组合拳来救股指于危难之中,新低之后还有新低,导致市场人气异常低迷,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两大因素或削弱利好效应
对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货币政策的改变是针对证券市场还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在证券论坛中,不少网民们对这一组合性政策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极大的救市政策,似乎表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下调贷款利率是直接针对证券市场的。殊不知,这一组合性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环节来发挥效用的。也就是说,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首先得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再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之后才能谈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利好”效应有了一定的折扣。
二是这一组合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扭转市场一度存在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趋势。就此点来说,似乎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此组合性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着对冲的特征,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中小市值商业银行股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其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贷款规模或将增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着利淡的信息,因为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意味着银行股的存贷差或将收敛,这明显不利于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预期。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研究机构本来就对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持不乐观的预期,所以,此次贷款单方面下移将更强化这一不乐观预期。所以,银行股在今日的走势将难有积极的预期,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下调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更是如此。如此就可能削弱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股市盘面的正面引导作用。
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
当然,由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部分乐观者仍将带来积极乐观的预期。一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有所松动。而众所周知的是,在去年10月份,A股市场见顶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持续出台的从紧货币政策措施,所以,时隔一年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积极松动信号或将带来A股市场的中期拐点。二是因为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或将改变A股市场的资金面以及改善市场参与者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这也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从而产生一轮行情的拐点。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市场中期拐点论仍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一是成交量是否迅速放大,因为成交量一旦持续放大,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对组合性货币政策的诠释结论是相对积极的,更多的资金将涌入市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逞强;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能否改善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比如说房地产价格能否企稳弹升、汽车销售量能否回升,再比如说出口形势能否企稳弹升等等,这些信号的出现方才能够确立中期拐点论。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这些信息未出现的话,建议投资者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市场由寒冬转为春天,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聚集春的能量。更何况,当前A股市场所存在的大小非减持、新老划断后的限售股在解禁后的减持等信息也将弱化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做多效应。也就是说,后续走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
市场短线有望企稳
当然,就短线走势来说,仍存在着企稳的预期。一是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出台的确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的趋势,这对证券市场的利好效应是长久的,从而将极大地改善基金等机构资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担忧。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地产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相对活跃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