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期货理查丹尼斯
1. 有对外汇传奇人物理查德丹尼斯熟悉的吗,详情给透露下呗
在美国期货市场里,理查德·丹尼斯(Richard Dennis)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多年的投机生涯中,丹尼斯出尽风头,给人的感觉是常常可以在最低点买进,然后在最高峰反手卖空。他落单入场经常可以带动市势。他的成绩继续提高,平均每年都从市场赚取5000万以上的利润。实际上丹尼斯认为此类买卖得益不多,他积聚的巨额利润,并非依赖准确地测中大市顶点或底部。据他估计,他本人95%的利润来自5%的交易,他深信让利润充分发展的道理。他曾把自己神奇的做单方法通过培训期货交易员传授出去。关于他的交易技巧我是还没学会,楼主有兴趣学的话就到嗨牛网上看下。投机大师都有介.绍的
2. 求关于金融股票某个理论的例子
在美国期货市场里,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60年代末,未满20岁的理查·丹尼斯在交易所担任场内跑手(runner),每星期赚40美元,两、三年后,他觉得时机成熟,准备亲自投入期货市场一试身手。他从亲朋好友处借来l600美元,但因资金不足,只能在合约量较小的芝加哥买了一个"美中交易所"的席位,花去l200美元,剩下的交易本金只有400美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400美元从事期货交易,赚钱的可能性根本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在理查·丹尼斯追随趋势的交易原则下,就是这400美元,最终被丹尼斯像变魔术奇迹般地变成了两亿多美元。用他父亲的话说:"理查这四百块钱滚得不错。"在成功之余并亲自培训带出来的十几个徒弟,成为美国期货市场的一支生力军,管理的资金达数十亿美元。
1978年,丹尼斯的交易成绩不佳,经历了一个调整阶段。他总结出两个原因:
1.因为当年大部分市场处于横行状态,假突破的市势多不胜数,未能提供可靠的趋势令其展露身手;
2.他脱离交易池,转而在写字楼遥控交易,丧失了可获得各种信息和第一手资料的优势。在场外遥控交易,可以同时买卖多种商品及外汇和利率期货,长远看来是明智的抉择。针对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他相应地把交易策略逐渐调整为以中长线交易为主。
80年代,丹尼斯成为期货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下单入场经常可以带动市势。他的成绩继续提高,平均每年都从市场赚取5000万以上的利润。但是1987年股灾中,丹尼斯遭受重挫。旗下基金由损失近半,个人帐户也遭同样败绩。他的投入主要放在卖空债券上。股灾后利率下调,债券冲高,虽有风险控制,但一时难以止住,所以损失惨重。对此他淡然处之。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可以不动声色,泰然面对逆境,全无情绪上的波动。他了解"重大损失无可避免"的现实。情感波动对交易并无益处,过于关注反将影响大局。胜败过于介怀,倒表示对自己信心不足。实际上,交易顺手时他不会过分喜悦,运气欠佳时,感情上所受的挫伤自然减弱。
1988年,理查德·丹尼斯淡出交易场,留下一座传奇丰碑。但是在1995年他从延续成功者的格言:"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 理查德·丹尼斯又重新返回市场。
笔者收集合研究了理查德·丹尼斯的操作系统和培训"海龟"的资料,发现这些方法和理念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只要投资者能坚守原则,就一定能投资成功。
3. 查理丹尼斯写过书籍吗
应该写过吧。
4. 理查·丹尼斯的成长经历
理查.丹尼斯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期货的, 那时他还不满21岁,还不能直接进交易所做,他父亲替他站在里面叫价,他在外面指挥。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做工两年,赔了大约两千块钱。他满21岁那一天,他父亲松了一口气说:“儿子,你自己去做吧,这一行我可是一窍不通。”刚开始赔多赚少,一月的工资还不够一个小时赔的。1970年,赶上那年玉米闹虫害,很快就将400美元滚成3000美元。他本来是要去读大学的,但只上了一周课便决定退学,专职做期货。有一天他进了张臭单,一下子赔了300美元,心里觉得不服,一转方向又进了一张单,很快又赔了几百。他一咬牙又掉转方向再进一张,就这么来回一折腾,一天就赔掉l/3本金。那一次赔钱教训很深刻,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后,他学会了掌握节奏:赔钱不称心时,赶紧砍单离场,出去走走或是回家睡一觉,让自己休息一下,避免受情绪影响而作出另外一个错误决定,再也不因亏损而加单或急着捞本。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最有希望的时候。有时候赔了钱,最不愿再琢磨市场,而往往最好的做单机会就在此时悄悄溜过。只有抓住了应有的赚钱机会,把利润赚足,犯错误时才能够赔得起。另一方面又要学会选择最佳做单时机。理查.丹尼大概估计过,他做单95%的利润来自5%的好单。错过好的机会会影响成绩,这正符合技术分析中常用的一句话“Let profits run, cut losses short.”让利润增长,迅速砍掉亏损,过滤掉一些不该进场的单子则能提高收益率。多年后,理查.丹尼斯回忆那段时光时,觉得那笔学费交得很合算,他学到了很多东西。
在1973年的大豆期货的大升行情中,大豆价格突然冲破四美元大关,大部分盲目相信历史的市场人士认为机不可失,大豆将像1972年以前一样在50美分之间上落,在近年的最高位410美分附近齐齐放空,但理查.丹尼斯按照追随趋势的交易原则,顺势买入,大豆升势一如升空火箭,曾连续十天涨停板,价格暴升三倍,在短短的四、五个月的时间内,攀上1297美分的高峰,理查.丹尼斯赚取了足够的钱,并迁移到更大的舞台-----CBOT, 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
5. 理查·丹尼斯的培训期货交易员
理查德·丹尼斯与他的朋友威廉·厄克哈德两人在期货交易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同创下美国期货史上少有的佳绩,但他俩在人生哲学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理查德·丹尼斯高中毕业后一直做期货,是在实践中杀出来的。威廉·厄克哈德却是饱浸文墨,他们经常争执不休的问题是“究竟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 理查德·丹尼斯认为是可以培养的,威廉·厄克哈德则认为更多的是靠天份,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打赌验证。为此,他们在1983底和1984年初《华尔街日报》上登寻人广告,寻找一些愿意接受训练成为期货交易者的人。工作条件是:交易者必须搬到芝加哥,接受微薄的底薪,如果交易赚钱可以有20%的分红。慕名前来应聘者上千人,他们从中挑选了80人到芝加哥面试,最后选定23人从事此项训练计划,这23人的背景、学识、爱好、性格各不相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理查德·丹尼斯花了两周时间培训,毫无保留教授他们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则。他教导学生追求趋势,先分析决定市场是多头还是空头,进场交易时必须做好资金管理,适当控制买卖单量,并选择时机获利出场。理查德·丹尼斯在亚洲参观一家水产养殖场时发现该场繁殖乌龟很有一套,回来后一时兴起称他的徒儿们为“龟儿”。课程结束后,理查。丹尼斯给每人一个10万美元的帐户进行实战练习。这些龟儿还真争气,在4年的训练课程中,23名学生有3人退出,其余20人其余都有上乘表现,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而他付给这些学生20%的分红就达3000-3500万美元,其中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下来替理查德·丹尼斯赚了3150万美元。名声传出去后许多大基金会纷纷出高薪来挖人,如今大部分“龟儿们’要么被挖走,要么拉出去单干,手头都控制着上亿元美金,成为期货市场的一支生力军。“乌龟帮”的名声也越叫越响。结果证实理查。丹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成功的交易者是可以通过训练与学习而得的,这无关乎聪明才智,全在于交易者的方法、原则。
市场中的大鳄们都是经过千锤百练出来的,如果在一次大的战役中,你能完全胜出并脱身,那么只能说是一次巧合,但这一切有胜利离不了你平时的积累,如果在第二次大的战役中你还能完全胜出并脱身,那么你就是在这市场中的标本英雄,这胜利不只是简单的反映了你平时的积累,而是在时间周期,自然宇宙中有了很深的造诣。如果第三次大的战役还能完全胜出并脱身,那么,你就是神,因为没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就是当今的股神巴菲特,投机大鳄索罗斯也没有做到,看来如果是经历一次大的战役的胜利并能完全脱身,那么在一定的区域内你可能不是响当当的角色,如果经历两次,那么你就是在全球来讲,响当当的角色,历史会记住这些人的。
6. 请问谁有期货传奇人物“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的照片谢谢发几张给我,谢谢了!
崇拜的是他的技术,不是他个人的
我希望,多研究他的技术,这样,你就能走的更远的
希望你能走的更远的啊
呵呵,我也是个期货的爱好者,呵呵
7. 理查·丹尼斯的做单方法
理查德·丹尼斯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他基本上属于无师自通,所有的经验和知识都是在实践中从市场学来的。一般人赚了钱后欣喜若狂,赔了钱后心灰意冷,很少用心去想为什么赚,为什么赔。理查德·丹尼斯在赔钱后总是认真反思,找出错误所在,下次争取不再犯。赚钱时则冷静思考对在哪里,同样的方法如何用到其他市场上。这样日积月累下来,自然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做单方法:
追随趋势 技术分析 反市场心理 风险控制 从第一次犯错误赔掉1/3本金时起,理查德·丹尼斯就学会了风险控制。一般说来,好单进场后不久就会有利润,一张单进场后要是过了一两周还赔钱,十有八九是方向错了。就算回头打平了出来,但是过了那么长时间你可能还是错了.进单后总要做最坏的打算,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会发生。所以要设好砍仓价位,过了价位坚决砍仓。
1978年理查德·丹尼斯决定离开交易所现场,在办公室做单。几年前,期货市场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商品期货。到70年代末,外汇、证券等期货市场已逐步成熟。为了从更多的市场获利,理查德·丹尼斯决定离开交易所现场,在场外做单。第一年由于不习惯,理查德·丹尼斯赔了些钱。后来他发现:第�,离场做单已没有现场做单时那么快捷,因此要看得比较远,多做一些长线。其次在判断走向方面也不大相同。在场内你可以感觉得到,比如有几个人在市场转向时总是错,当你知道他们同时做多头或空头时(美国至今仍然采用人工叫价),你自然就会对市场的走向有较正确的判断。离场后这方面的信息没有了,就得想办法另找判断市场的依据。(对国内大部分的场外投资者来说颇有益处。)
8. 理查 丹尼斯
Toward a Moral Drug Policy.
Dennis, Richard J. (1991).
Washington, DC: Cato Institute.
Description: Wrappered, stapled, 18-page pamphlet, Cato's Letters series.
Contents: 1 essay, information on the Cato Institute.
Note: This is not primarily about psychoactive sacraments, but Dennis's approach to drug policy is grounded in a religious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libertarian, public health, and economic elements.
Excerpt(s): Why should the clergy actively oppose the war on drugs? I can think of five good reasons firmly anchored in the Judeo-Christian ethic. First, it does more harm than the evil it aims to remove, thus failing the test of St. Augustine's just war theory. The major argument against legalization-repeated like a mantra-is that there would be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the use of legal drugs and consequent addiction. ... But the poll that I commissioned showed that the fear of increased addiction is exaggerated to serve the interests of the drug warriors . Less than 4 percent of respondents said they would be very likely to try legal marijuana, and less than 1 percent would be very likely to try legal cocaine. ...
Second, the drug war ignores the proverb, "He that troubleth his own house shall inherit the wind." Unlike the Vietnam War, the drug war is a war at home. It is being waged against a people whose main fault-in addition to lack of personal discipline-is their lack of bourgeois sensibility. ... And the innocent victims of this war aren't the peasants of My Lai but infants and schoolchildren shot down in our ghettos. ...
Third, the clergy should help society to heed the biblical injunction.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un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 Drug use may be a very bad idea, but like other bad ideas it can only be combatted through persuasion. A caesar or czar who acts as a censor usurps the role of moral arbiter. Should we defend the right to sin while encouraging voluntary repentance rather than crush moral freedom under a jackboot? Government's invasion of a sphere more properly reserved for clergy and counselors risks upsetting the delicate balance between God's world and Caesar's.
Fourth, drug warriors violate a central Christian ethic by hating the sinner instead of the sin. "User accountability" is a not-so-subtle code phrase for a reign of terror over ordinary people. The national drug czar wants to behead dealers; the Los Angeles police chief proposes to line up and shoot users. The politicians and drug warriors get lots of milage from demonizing drug users. ...
Fifth, the drug war violates the Golden Rule of doing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 None of us is free of vice or temptation. Religion rests on the idea that indivials can recognize their moral failings and choose to seek guidance and absolution. Does any one of us really want to be jailed for our moral shortcomings? ... (pages 11-13)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audiences to whom clergy should address their efforts to halt the drug war.
First, the clergy must remind society at large that government is not the greater power that will save us from ourselves. ... In an Age of Disbelief, our values are up for grabs. But religious leaders won't prevail by quietly acquiescing as the government usurps their moral authority.
Second, the clergy must remind those in government that the grotesque disproportionallity of sentences for infractions of the drug laws threatens to undermine our government's claim to legitimacy. ...
Finally, the clergy must remind their flock of the crucial difference between vice and crime. ... If vice is allowed to equal crime, then we come perilously close to legislating religion. (page 14)
9. 理查德丹尼斯87年期货败北具体细节是什么啊,求教!急!
有种版本是因为他的交易系统用的人多了失效了,在一种版本就是他把海龟交易系统进行了改进,不适合当时的行情,国内的书不少写这方面的翻译的都不是那么好,而且不少都是一些英语专业翻译的,对里面专业的东西还是理解不上去
10. 理查德·丹尼斯的培训大师
理查德·丹尼斯与他的朋友威廉·厄克哈德两人在期货交易方面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同创下美国期货史上少有的佳绩,但他俩在人生哲学方面却有很大差异。理查德·丹尼斯高中毕业后一直做期货,是在实践中杀出来的。威廉·厄克哈德却是饱浸文墨,他们经常争执不休的问题是:“究竟一个成功的交易员是天生的还是练出来的?”理查德·丹尼斯认为是可以培养的,威廉·厄克哈德则认为更多的是靠天份,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干脆打赌验证。为此,他们在1983底和1984年初《华尔街日报》上登寻人广告,寻找一些愿意接受训练成为期货交易者的人。工作条件是:交易者必须搬到芝加哥,接受微薄的底薪,如果交易赚钱可以有20%的分红。慕名前来应聘者上千人,他们从中挑选了80人到芝加哥面试,最后选定23人从事此项训练计划,这23人的背景、学识、爱好、性格各不相同,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理查德·丹尼斯花了两周时间培训,毫无保留教授他们期货交易的基本概念,以及他自己的交易方法和原则。他教导学生追求趋势,先分析决定市场是多头还是空头,进场交易时必须做好资金管理,适当控制买卖单量,并选择时机获利出场。理查德·丹尼斯在亚洲参观一家水产养殖场时发现该场繁殖海龟很有一套,回来后一时兴起称他的徒儿们为“海龟”。课程结束后,理查德·丹尼斯给每人一个10万美元的账户进行实战练习。这些海龟还真争气,在4年的训练课程中,23名学生有3人退出,其余20人其余都有上乘表现,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而他付给这些学生20%的分红就达3000-3500万美元,其中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下来替理查德·丹尼斯赚了3150万美元。名声传出去后许多大基金会纷纷出高薪来挖人,如今大部分“海龟们”要么被挖走,要么拉出去单干,手头都控制着上亿元美金,成为期货市场的一支生力军。“海龟”的名声也越叫越响。结果证实理查德·丹尼斯的观点是正确的:成功的交易者是可以通过训练与学习而得的,这无关乎聪明才智,全在于交易者的方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