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223电视剧
Ⅰ 国债期货的基本知识有哪些要点
国债期货的概念:
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的一个主要品种,是指买卖双方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按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券款交收的国债交易方式。
在国际市场上,国债期货是历史悠久、运作成熟的基础类金融衍生产品之一。从成熟国家国债期货市场的运行经验来看,国债期货在推进利率市朝改革、活跃债券现货市场交易、促进国债发行、完善基准利率体系等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
国债期货的特点:
国债期货具有可以主动规避利率风险、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和信用风险低等特点:
第一,可以主动规避利率风险。由于国债期货交易引入了做空机制,交易者可以利用国债期货主动规避利率风险。运用国债期货可以在不大幅变动资产负债结构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对利率风险头寸的调整,从而降低操作成本,有效控制利率风险。
第二,交易成本低。国债期货采用保证金交易,这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者的套期保值成本。同时,国债期货采用集中撮合竞价方式,交易透明度高,降低了寻找交易对手的信息成本。
第三,流动性高。国债期货交易采用标准化合约形式,并在交易所集中撮合交易,因此流动性较高。
第四,信用风险低。国债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均需交纳保证金,并且为了防止违约事件的发生,交易所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这有效地降低了交易中的信用风险。
国债期货的基本功能:
作为基础的利率衍生产品,国债期货具有如下功能:
第一,规避利率风险功能。由于国债期货价格与其标的物的价格变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国债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可以避免因利率波动造成的资产损失。
第二,价格发现功能。国债期货价格发现功能主要表现在增加价格信息含量,为收益率曲线的构造、宏观调控提供预期信号。
第三,促进国债发行功能。国债期货为国债发行市场的承销商提供规避风险工具,促进承销商积极参与国债一级和二级市常
第四,优化资产配置功能。通过交易的杠杆效应,国债期货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能够方便投资者调整组合久期、进行资产合理分配、提高投资收益率、方便现金流管理。
国债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国债期货最初是发达国家规避利率风险、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石油危机爆发的影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滞涨,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各国政府纷纷推行利率自由化政策,导致利率波动日益频繁而且幅度剧烈。频繁而剧烈的利率波动使得金融市场中的借贷双方特别是持有国债的投资者面临着越来越高的利率风险,市场避险需求日趋强烈,迫切需要一种便利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国债期货等利率期货首先在美国应运而生。
1976年1月,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了90天期的国库券期货合约,这标志着国债期货的正式诞生。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到1980年代以后,美国的利率变动幅度加大,这使得国债期货交易更加活跃,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利用国债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因此,国债期货的成交量逐渐攀升。
世界上主要的国债期货有哪些:
在美国成功推出国债期货后,为了满足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的需求,其他国家与地区也纷纷推出各种国债期货品种,全球国债期货交易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末,全球共23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个期货交易所已推出国债期货产品。
Ⅱ 国债期货上市 散户如何施展拳脚
阔别18年的国债期货于上周五重新登场亮相。在交易首日,首批上市的三个合约均运行平稳,股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资金分流”一幕,反而走出“抢滩登陆”的行情,
创业板指更是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债期货的监管规则严格而又谨慎,在推出初期,许多机构尚未被允许进入,公募基金也只能做套期保值,因此许多机构仍处在观望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参与机构的不断扩充,国债期货的成交量和活跃度也将大幅提高。面对这样一个高杠杆、高专业、高门槛的全新交易品种,散户投资者又该如何施展拳脚呢?
先要知晓推出目的
上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美国国债期货合约,取得了极大成功。截至2012年末,我国债券剩余规模达26万亿元,其中国债剩余规模为7.89万亿元,排名世界前五。这么大的国债存量,如果不盘活,实在太可惜了。此外,无论是作为债券持有人对冲风险、进行保值避险的工具,还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杠杆,国债期货的推出无疑都具有巨大意义。
经济学家成思危:发展国债期货的好处:一是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二是可以起到沟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作用;三是如果期限、结构合理的话,国债期货是一个确定市场基准利率非常好的工具。但是,我们发展国债期货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国债期货期限、结构不够合理,中期国债多,短期(一年以下,特别是一个季度的)和超长期(30年)的没有;另外,现在的市场是分割的,银行间市场特别大,交易所市场小。
国泰君安期货陶金峰:国债期货的上市,将为期货市场带来四大利好:其一,作为目前全球成交金额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扩大了期货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其二,无疑将扩大期货市场规模,有可能带来500亿-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其三,将改变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以普通投资者为主、机构和产业投资者为辅的投资者结构;其四,将进一步促进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发展。
了解规则是必要的
在距正式推出国债期货的前两天,中金所又再次修订了交易规则。例如,规定单个客户国债期货单边总持仓占市场单边总持仓量超过5%的,应当向交易所履行报告义务等,就是担心如果单个客户的单边持仓量太大,容易存在违规操作或内幕操作等不可控状况。再比如,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标准提高,主要是为了风险控制;降低手续费,则是期望吸引潜在的参与者。稳步推进、避免操控、控制风险是监管层对国债期货重出江湖所指定的基本标准。
媒体人李茜:国债期货“游戏规则”与股指期货有许多不同点,投资者应事前理清这些差异,避免在今后的实盘交易中出现技术失误。比如国债期货交易时间是9:15-11:30(第一节)和13:00-15:15(第二节);当日结算价是指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加权的平均价,而不是收盘价;当日结算并不等于当日平仓;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而非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投资者不得全权委托期货公司进行国债期货交易等。虽然保证金低,但并不适合散户参与。
博友齐召:根据中金所交割细则,国债期货将采用实物交割的形式,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国债期货不允许个人投资者交割,但是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由于资金量的原因很难进行交割操作。按目前的保证金率,投资者必须要增加一倍的保证金才能保住持仓,如果是满仓交易者,那么只能被迫减少一半的持仓;这还不算什么,交割一手国债期货,多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现金,空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面值的国债。这对于只有50万元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根本不可能交割,绝大多数持仓都要被迫平仓。
根据能力适当参与
资金门槛50万元,并不算高;33倍的杠杆,也有足够的诱惑力,但对于投资国债期货,依然有人建议让散户远离。中金所此前公布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定,要求参与者进行资格测试,并提交其他期货品种交易的记录。的确,国债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定价机制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对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资金实力以及投资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但如果你觉得很适合参与国债期货,也未尝不可。
投资者肖小姐:从去年开始,我就在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还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投资策略研究团队,共同探寻稳健的盈利模式。相比股指期货每手近10万元的保证金,国债期货交易门槛更低,每手只需要3万元左右。同时,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如果抓住规律,比较容易赚到钱。
我们还设计出一套投资模型,在一年多的仿真交易中实现了大约3倍的收益。国债期货推出后,就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检验这套模型是否有效了。
鼎信汇金陈浩:按照中金所的设计,国债期货的初始阶段人越少越好,交易越平稳越好。国债期货是有门槛的,拿到中金所的交易编码,需要准备50万元的保证金。于是乎,有97%的投资者越不过这个门槛。中小投资者或许有些意见,然而这项制度的设定,正是保证了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以一个股指期货第一批参与者的身份,我可以断言,散户参与国债期货,其生存率将非常低。在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的赌性普遍高于机构,若将国债期货作为赌博工具,很难预料胜算几何。
【股民观点】
期指元老:国债期货第一天才成交3万多手,股指期货反而放量了。一些“专家”大跌眼镜了吧!
吴君:国债期货是唯一可能让散户参与实物交割的产品。
君子君的主场:今天还不能确信对股市的影响,今后才能验证。
Ⅲ 327国债事件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一、1995年2月23日爆发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可以说是建国以来罕见的金融地震。
327品种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由于其于1995年6月即将交收,现货1992年3年期国债保值贴补率明显低于银行利率,故一向是颇为活跃的炒作题材。
市场在1994年底就传言327等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国库券可能要加息;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可能,因为一旦加息需要国家多支出10多亿元的资金,在客观形势吃紧的情况下,显然绝非易事。
于是,围绕着对这一问题的争议,期货市场形成了327品种的多方与空方,该品种价格行情的最大振幅曾达4元多。
二、2月23日,财政部发出公告,关于1992年期国库券保值贴补的消息终于得到证实。多头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地乘胜追击,而空方却不甘束手就擒。双方围绕327高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空方的总指挥是万国证券公司,二号主力辽宁国发(集团)公司。
在148.50元附近,空方集结了大量的兵力。但多方力量势不可挡,一开盘,价位就跳空高开,数百万的空单被轻而易举地吃掉,价格大幅飙升,迅速推高到151.98元。16时22分,离收盘还有8分钟。
正当许多人都以为大局已定时,风云突变,730万口(约合人民币1460亿元)的抛单突然出现在屏幕上,多方顿时兵败如山倒。
最后双方在147.50元的位置鸣金收兵。当日上海国债期货总成交8539.93亿元,其中80%即6800亿元左右集中在327品种上。若按收市价147.50元结算,意味着一大批多头将一贫如洗,甚至陷于无法自拔的资不抵债的泥坑。
交易刚结束,上海证券交易所、证管办就接到了指有会员严重违规操作的控告。根据后来的处理结果,327事件被定性为一起严重的违规事件。
它是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管理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三、作为327事件主要责任者的万国证券公司,在这次大起大落的剧烈震荡中,一下子就陷入了灭顶之灾。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年7月18日,总裁管金生。
这家起步时只有3500万元资本金的证券公司在短短6年的时间就发展成资产规模数十亿元的综合性公司,是中国证券业的一大奇迹。
万国证券成立不到两个月就先声夺人,争取到为意大利国民劳动银行新加坡分行在伦敦发行欧洲日元证券作承销商,成为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从事同类业务的第一家证券公司。
1992年,万国证券又与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及香港长江实业集团联合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大众国际51%的股权,又创造了国内证券公司第一次在香港收购控股上市公司的奇迹。
1993年。万国证券在首批券商信用评级中成为唯一获得国内AAA最高信用级别的一家。
1994年,万国证券A股交易占上交所总成交量的22%,B股则达到50%,在上交所会员中首屈一指。当年上市的上海12只B股中有8只是由万国证券作国内主承销商。
如日中天的万国证券打起了“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旗号,声言要成为中国的野村、中国的美林。然而,在缺乏必要的监管条件下的过于顺利以及由此滋长起来的狂妄自大及膨胀野心,却成了它的“死穴”。
四、万国证券的总裁管金生是上海外国语学院法国文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上海市级机关、上海信托投资公司。曾担任中美国际投资法研讨会秘书长,由此而受欧共体邀请,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获法学硕士及商业管理硕士。
1988年学成回国,即着手创办万国证券公司。人生经历上过于一帆风顺,同样容易养成一个人过于自负的性格。他风头出尽,被尊为“中国证券教父”。
327事件后,人们指责管金生用家长制的那一套来领导全国最大的证券公司,而他本人却感到还有一条,这就是万国缺少监督机制。
如果说管金生在327品种上走了眼不过是一种偶然,那么,他以及他所领导的万国在327事件中的所作所为则是一种必然。自从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几乎所向无敌的虎狼之师,他们就太自以为是,也太自信了,他们以为国家不可能因其利率偏低而加息,因而一直在做空。
而当加息的消息被证实时,为了挽救公司可能出现的高达10亿元以上的损失,便不顾一切地铤而走险,违规恶炒。
2月23日下午,空方主力阵营中的辽国发临阵倒戈,突然空翻多,使327品种的创出151.98元的天价。
在大势既去的情况下,最后8分钟,急红了眼的空方司令万国赤膊上阵,先以50万口将价位打到150元,接着连续以几个数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再打到148元,最后一笔730万口的巨大卖单令全场目瞪口呆,把价位封死在147.50元。
在这一阵紧锣密鼓的狂轰烂炸之中,万国共抛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也就是说,万国卖空的数额超过了该品种总额的7.8倍。
管金生的一步之差,令万国遭遇了它事业上的滑铁卢,在管本人而言也是其人生道路上的滑铁卢。
(3)国债期货223电视剧扩展阅读
“中国的巴林事件”
以万国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空方主力认为1995年1月起通货膨胀已见顶回落,不会贴息,坚决做空,而其对手方中经开则依据物价翘尾、周边市场“327”品种价格普遍高于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财政部决策动向等因素,坚决做多,不断推升价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种上联合做空的辽宁国发(集团)有限公司抢先得知“327”贴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为做多,使得“327”品种在一分钟内上涨2元,十分钟内上涨3.77元。
做空主力万国证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当时的持仓量和价位,一旦期货合约到期,履行交割义务,其亏损高达60多亿元。
为维护自己利益,“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后,在交易结束前最后8分钟,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万手、价值1400亿元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国债交易中的异常情况,震惊了证券市场。事发当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关各方紧急磋商,最终权衡利弊,确认空方主力恶意违规,宣布最后8分钟所有的“327”品种期货交易无效,各会员之间实行协议平仓。
Ⅳ 三二七国债事件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1993年10月25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Ⅳ 国债期货大跌,债券基金也跌吗
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是指投资标的债券的权重在80%以上的基金叫债券基金。
纯债券基金:100%债券权重的是纯债券基金。
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通常具有相同的趋同性,
因此债券价格跌了,国债期货价格也会跌,同时以债券为标的的债券基金价格也会下跌。
中信期货
蔡敏
Ⅵ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几次牛市,分别年份是谢谢
中国股市一共来了十一次牛市,分别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后,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6)国债期货223电视剧扩展阅读:
特征介绍
1、小型股先发动涨势,不断出现新的高价。
2、不利股市的消息频传,但是股价却跌不下去时,为多头买进时机。
3、利多消息在报章杂志上宣布时,股价即上涨。
4、股价不断地以大幅上扬,小幅回档再大幅上扬的方式波段推高。
5、个股不断以板块轮涨的方式将指数节节推高。
6、人气不断地汇集,投资人追高的意愿强烈。
7、新开户的人数不断增加,新资金源源不断涌入。
8、法人机构、大户进场买进。
9、除息、除权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权。
10、移动平均线均呈多头排列,日、周、月、季线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间。
12、整个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频传。
13、本地股市和周边股市同步不断上扬,区域间经济呈活跃趋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牛市
Ⅶ 国债期货的 carry 是指什么
一般意义上的carry是指票息所得和资金成本之间的差。言外之意,如果你借钱买债并收到了利息,债券利息比借贷利息高的部分。
但是先剧透一下,国债期货的价格是交割券的净价,所以没有这种carry。
交割券的交割款计算方式中,净价部分是当天国债期货的结算价,再加应计利息。
让我们翻开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交割细则:
净价在理论上的算法是“全价-当期应计利息”,所以近似上说,净价是指债券下一个票息之外的所有现金流的折现价值。
如果一个10年期固息国债的折现率恒定不变、且等于票面利率(例如票面是3%,市场折现率也是3%),假设国债期货的价格和现货价格没有差异(基差为零),那么国债的净价是100,国债期货价格是100,明天还是100,未来一段时间都会是100。
算下3%票面、3%收益率的10年国债本金100元的现值,是100吗?我拿大海的猴吉发誓不可能等于100。
Ⅷ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原因分析
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Ⅸ 327国债事件幕后黑手
1995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国债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
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