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327事件背景
⑴ 关于327国债期货风波
多方
1993年10月25日: 取得会员资格及交易席位并准备交易
借:存放清算所款项 a
贷:银行存款 a
借:长期债券期货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 q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q
借:应收席位费——交易所 w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w
开始交易日:
借:买入期货——327国债 A 贷:应付期货——327国债 A
借:期货保证金 2%A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2%A
1994年10月报告日:获得收益并追加保证金。
借:未实现收益 x
贷:期货损益 x
借:期货保证金 2%x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2%x
1995年1月报告日: 反向冲回上个报告日的会计分录
借:期货损益 x
贷:未实现收益 x
确认本期报告日损益:
借:未实现收益 y
贷:期货损益 y
借:期货保证金 2%y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2%y
1995年5月平仓日 反向冲回上个报告日的会计分录
借:期货损益 y
贷:未实现收益 y
确认平仓损益:
借:期货保证金或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z
贷:期货损益 z
借:银行存款 X+z
贷:期货保证金或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z
存放清算所款项 X
借:管理费用——交易手续费 a
贷:银行存款 a
空方
1993年10月25日: 取得会员资格及交易席位并准备交易
借:存放清算所款项 X
贷:银行存款 X
借:长期债券期货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 q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q
借:应收席位费——交易所 w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w
开始交易日:
借:卖出期货——327国债 A 贷:未来买入期货——327国债 A
借:期货保证金 2%A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2%A
1994年10报告日:
借:期货损益 x
贷:未实现损失(与交易日比较) x
借:期货保证金 2%x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或银行存款)2%x
1995年1月报告日: 反向冲回上个报告日的会计分录
借:未实现损失 x
贷:期货损益 x
确认本期报告日损益: 出现亏损,失去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借: 期货损益 y
贷:未实现损失 y
借:期货保证金 2%y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或银行存款)2%y
1995年2月23日报告日: 反向冲回上个报告日的会计分录
借:未实现收益 y
贷:期货损益 y
确认本期报告日损益:
借:未实现益 z
贷:期货损益 z
借:期货保证金 2%(z-y)
贷:存放清算所款项等(或银行存款)2%(z-y)
1995年5月平仓日 反向冲回上个报告日的会计分录
借:期货损益 z
贷:未实现收益 z
本期确认:
借:期货损益 g
贷:期货保证金或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g
借:期货保证金或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g-X
贷:期货保证金或存放清算所款项等 g
存放清算所款项 X
借:交易手续费 a
贷:银行存款 a
没人回答,只能自问自答了..........东大小会计。。。。
⑵ 国债期货327事件中为什么叫327啊
“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1995年2月23日,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共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最终因政府干预万国亏损16亿元人民币。国债期货因此夭折。
再给你补充点吧: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具体情况-------是当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最大最活跃,其中多空两大阵营汇聚当时中国证券市场的风云人物,空方为当时号称“上海滩证券教父” 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裁管金生;和“辽国发”高原和高岭兄弟2人为首。多方则是以当时财政部直属的“中经开”为首的上海和江浙一带的私人大户,其中包括安徽的后来创立国元证券的陈树隆,和深圳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及其他江浙个人大户,这是一次总的来说是疯狂瓜分国有资产的豪华大餐啊,躺下了一个万国证券---------造就了大批千万亿万富豪!
管金生为首空方是“中国证券市场早期最有思想的一批市场派人士” ,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分析,多方则纯粹是一批“黑幕消息派人士”,他们炒的是“内幕消息” ,这本来是违法的,可是在中国从来都是“老实规矩的人吃亏” ,不违法打点“插边球”是任何领域都很难赚到大钱的。
上交所没有公布管和万国的名字但是万国在劫难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照151.30元平仓---万国亏16亿元。
看了这黑吃黑事件,不免叫人觉得英雄气短,感慨非常,就连中国当时最大的大机构万国管金生的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都一日而亡,想我等散户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对金融市场的肤浅认识,只有自觉加强自我风险教育!
中经开灭了万国---后也破产,中经开主管国债期货的副总裁戴学民,1995年年底在北京遇到不名身份的人刺杀,伤及肝部,戴学民既未报案,也未住院,到医院草草包扎后,当天即乘航班离开北京。此人在1997年前还和部分熟人电话联络过,1997年后下落不明……
后来中经开在“长虹转配股违规上市”中又故伎重演赚了很多钱,后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几个大系如“涌金系的魏东”、“东欧系”、“金信系” “汉龙系”的成长发展都与“长虹转配股违规上市”获取暴利有关,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黑幕 !!
中经开,据说在90年代初期,其员工过着的都是现在高级白领们比不上的生活。那里面给人的印象就是:神秘。至于其最终为何破产,我想在他的后台利用它消灭了所有对手以后,中经开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⑶ 国债期货的327国债事件
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始于1992年12月28日。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1995年2月23日,空方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而所有的327国债总额只有240亿元,被确认为恶意违规。后来,国债期货因“327国债事件”夭折。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事件发生后,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万国,避免可能发生的金融风潮,上海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平息了股民的挤兑风波。4月25日,万国召开董事会,原董事长徐庆熊和总裁管金生双双辞职,管金生还被开除出了他一手创办的万国证券。
9月15日,上证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也宣布辞职,从此离开了证券舞台。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公布了对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
1996年4月,万国与它原来在上海市场上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当年7月17日,申银万国挂牌成立。1997年1月,管金生被上海市高院判处有期徒刑17年。 谈起当年跌宕起伏的场景,很多老投资者仍心有余悸。不过正是由于“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深刻教训,给了后人更多的启迪。如今的国债期货方案,已非当年的国债期货能够相比,一旦重新上市,重演当年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品种齐全、参与机构众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也已相当完善。可以说,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风险机制日趋完善,诱发类似“3·27”国债事件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⑷ 327事件的概述
1995年2月23日晚,上交所召集参与“327”最后10分钟交易,持仓合约在5万口以上的券商商讨对策。当晚11时,上交所果断的作出五点决定,并随即发布公告。经调查显示,此一事件为其会员公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严重蓄意违规,23日16时22分13秒以后“327”品种的所有成交无效;该部分成交不纳入当日计算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范围内,由此确认当日收盘价为151.30元;同时宣布对有关违规行为作进一步调查。
第二天,上交所又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1995年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格禁止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的使用结构进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维护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事件发生后,国家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国家保密局联合组成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的配合下,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调查。并于9月20日公布了情况和处理结果。调查结果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327”品种发生的事件,是一起在国债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交易大户蓄意违规、操纵市场、扭曲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调查结果指出,实际的直接责任者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违规联手操作、擅自超限额持仓,仅“327”品种的持仓就超过了交易所为其核定的全部品种最高限额的一倍多。在市场异常波动价格不断上扬的巨大压力下,公司主要负责人明知严重违反交易规则,为扭转公司巨额亏损,作出了大量抛空单打压价格的错误决策,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混乱。调查结果还指出,事件的另一责任者为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于2月23日上午把几家关系户空仓集中在海南某公司名下,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取消经营资格)大量违规抛空,企图压低价格,以达到减亏或盈利的目的。当打压无效时,又率先空翻多,制造市场假象,扰乱市场秩序。事件之前,该公司及其空方关系户也存在联手操作、超限额持仓达120多万口的严重违规问题。
调查结果还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违规事件也应负一定的责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市场存在的过度投机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交易规定不完善,风险控制滞后,监督管理不严,致使在短短几个月屡次发生由于严重违规交易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在国内外造成很坏影响。
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取证,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327”事件的有关负责人员分别作出了开除公职、撤销行政领导职务等纪委处分和调离、免职等组织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对违反规定的证券机构进行了经济处理。
“327事件”震撼了中国证券期货界。在仲裁机关的调解下,2月27日、28日进行了协议平仓,但效果不甚理想,3月1日又进行了强行平仓。
局面刚刚明朗,又值两会召开,对“327事件”责任的追究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后来,中纪委、监察部会同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在上海市政府配合下进行了4个多月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严肃处理。
万国证券公司进行了改组,董事长徐庆熊、副董事长兼总裁管金生同时辞去所任职务。管金生锒铛入狱。
“327事件”的二号主角辽国发,由来自沈阳的高原、高岭兄弟主持。“327事件”后,为了挽回巨额亏损,于3月份又试图翻本,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辽国发案不仅是证券期货违规问题,还有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当年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327风波”与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的巴林事件只相差两天时间,“327”事件同样明显暴露出我们对于高风险市场的内外监控能力相当不足。酿成“327事件”的具体原因有三点:其一,期货业务的推出相当仓促,不仅缺乏经验,也缺乏相应的监管法规,更重要的是对市场风险缺乏必要的认识。其二,国债期货市场投机风气极浓,违规造市、超额持仓、内幕交易现象相当严重。个别券商恶性投机,蓄意违规,对此却缺乏监督,甚至可以在没有相应保证金的情况下短时间内进行上千万口的交易,也没有即时预警机制。其三,有关327券分段计息加息及贴息消息的泄漏,是触发此次事件的导火线。从历史的角度来看,“327事件”未象巴林事件一样引爆金融危机,可谓不幸之中的万幸,其留下的教训当然是相当深刻的。
但是,327国债事件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期货交易的因噎废食,至今一提到期货就联想到了幕后操纵等黑暗面,使这个本来就不应该面对大众的市场背负了太多的坏名声。如果不是加入世贸后国际期货业即将到来,中国期货业仍不会听到“芝麻开门”的声音。对327国债事件,除了重新认识应吸取的教训以更好地避免相关风险之外,也应适当消除其负面影响。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避险工具,到了应该恢复的时候了。尤其是放开国企入市的问题,由于1996年国家规定金融系统资金不得进入期市,之后又对入市企业的税务、财务发布了指导性建议,1999年的条例中规定国企只能做几种相关产品的套期保值,不能参与投机买卖,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企业对期市的参与,需要加以重新考量。
事发后,万国总裁管金生涉嫌违规操作被捕,并于1997年判处有期徒刑17年,罪名是受贿29.5万元,挪用公款250万元。竟然和违规操作一点都沾不上边。
⑸ 有没有人知道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来龙去脉啊
你可以去网络,网络上面写得很清楚,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再问我……
⑹ 国债期货“327事件”的来龙去脉
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民间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解释: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
事件发展经过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⑺ 谁知道1995年的327国债事件是怎么回事
“327事件”始末
“327”是一个国债期货合约代号,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产品在期货市场具有投机价值。
1995年初,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的管金生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应维持在8%的水平,据此计算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当其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大举做空。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万国证券为此将巨亏60亿元。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管金生在当日收盘前8分钟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导致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出现约40亿元的亏损。
当日晚,上证所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无效的,“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这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
同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⑻ 327国债事件幕后黑手
1995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国债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
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
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
⑼ 327国债期货事件的来龙去脉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1994年底、19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1995年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空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⑽ 求问327国债期货事件
1995年时,国家宏管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1994年底、19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而另外一边,1995年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空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