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期货的发展现状研究
『壹』 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重新开放可以从“327”国债期货风波中吸取哪些教训
这一事件给人的教益极深:
(1)国家对期货尤其是国债期货市场监管仍不够有力,没有一个自动风险控制的电脑报警系统与机制。
(2)国家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如327贴息等)决定、公布太慢。如果一开始就明确,断不会有如此多人在此低价上做空。这也无形中使空方产生错觉。
(3)证交所没有及时报警、限定紧急平仓的机制及电脑装置,没有对各公司持仓席位、借他人席位的监控审计手段,也没有关于因政策变动引起价格巨变时的应急措施。
(4)空方各大中机构的一些同志对宏观经济不研究,对于因通胀引起的不断上涨的贴补率预测,屡测屡错。
(5)个别主力机构总想通过上海国债期货市场的混合交收制度,通过做空,将1995年发行的“不保值”的所谓“垃圾国债”,硬塞给多方机构与散户,达到发行新国债及自身盈利的目的。
『贰』 我国需要建立国债期货市场吗
以下仅供参考:
债券交易最大的风险就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也是最难把握的风险。有了国债期货之后,投资者可以构造出与利率风险无关的债券投资策略。建立债券组合的时候,运用国债期货或者利率期货对冲掉利率风险,使得整个组合的价值变动与利率的涨跌无关,这就是利率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因此只要处理好债券的信用风险和个体风险后,利率市场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可以让投资者在利率上涨和下跌中通过风险管理获取稳定收益。
(一)债券现货市场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恢复国债期货的规模要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期货交易的顺利开展必须以一定规模的现货市场为支撑。各国开展国债交易之初,其国债占GDP的份额大致为14-45%。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占GDP的份额约为15%,这样的一个比例甚至高于韩国开展国债期货时候的水平(14.4%),与德国、巴西等国(约20%)比例相当。因此,国债规模已不是制约我国国债期货交易的主要障碍。从发行方式和品种的期限结构上看,2001年开始发行15年至30年的长期国债,并采用贴现方式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品种。从发行方式上,短期国债改集中发行为滚动发行。这一切进一步增强了国债市场供求的均衡性。
(二)出于规避利率风险的要求,迫切要求发展国债期货交易。目前国内利率化的步伐在加快。2005年底央行宣布贷款利率上浮区间彻底取消。去年一年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节奏,市场利率也处于不断的涨跌变化之中,利率风险已成为企业、居民、机构投资者不能回避的金融市场风险之一。据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由于银行准备金利率波动,导致国债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下跌,2003年8月1日至2004年4月29日,债券市场市值损失为2451.6亿元。而我国目前对冲利率风险的工具十分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利率风险管理的强烈需求。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持有巨额国债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建立以利率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对利率风险进行动态、主动的风险管理模式。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债期货是最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很多国家在利率管制尚未完全放开之前,就已建立了国债期货市场。美国在1986年才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但此之前,美国早已上市了2年、5年、10年、30年期等长期国债期货合约以及短期国库券期货合约。日本在1985年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的同时,就及时推出了1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而日本1994年10月才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三)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壮大,从事期货业人才与经验的积累,为国债期货交易的恢复提供了基础条件。我国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队伍近年来不断壮大。2003年末在中央国债公司开户从事债券业务的机构投资者开户总数已达2895户,基本涵盖了中国金融体系内的各类机构。特别是近几年,通过专业培训资质考试及长期实践,期货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已初步形成一支对期货业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期货管理人员、经纪人与投资队伍。
(四)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统一的有关期货监管的法规与体系,为恢复国债期货交易确立了制度保证。吸取1995年“3.27”风波的教训,结合中国期货业的整顿和发展,有关部门1999年以来陆续出台了《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与其相配套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使我国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统一的法规体系,整个市场的发展也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良性发展轨道。在此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对期货业务的监管队伍基本形成,监管经验得到不断的积累。
『叁』 国债期货 散户如何施展拳脚
阔别18年的国债期货于上周五重新登场亮相。在交易首日,首批上市的三个合约均运行平稳,股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资金分流”一幕,反而走出“抢滩登陆”的行情,创业板指更是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债期货的监管规则严格而又谨慎,在推出初期,许多机构尚未被允许进入,公募基金也只能做套期保值,因此许多机构仍处在观望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参与机构的不断扩充,国债期货的成交量和活跃度也将大幅提高。面对这样一个高杠杆、高专业、高门槛的全新交易品种,散户投资者又该如何施展拳脚呢?先要知晓推出目的上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美国国债期货合约,取得了极大成功。截至2012年末,我国债券剩余规模达26万亿元,其中国债剩余规模为7.89万亿元,排名世界前五。这么大的国债存量,如果不盘活,实在太可惜了。此外,无论是作为债券持有人对冲风险、进行保值避险的工具,还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杠杆,国债期货的推出无疑都具有巨大意义。经济学家 成思危发展国债期货的好处:一是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二是可以起到沟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作用;三是如果期限、结构合理的话,国债期货是一个确定市场基准利率非常好的工具。但是,我们发展国债期货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国债期货期限、结构不够合理,中期国债多,短期(一年以下,特别是一个季度的)和超长期(30年)的没有;另外,现在的市场是分割的,银行间市场特别大,交易所市场小。 国泰君安期货 陶金峰国债期货的上市,将为期货市场带来四大利好:其一,作为目前全球成交金额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扩大了期货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其二,无疑将扩大期货市场规模,有可能带来500亿-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其三,将改变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以普通投资者为主、机构和产业投资者为辅的投资者结构;其四,将进一步促进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发展。了解规则是必要的在距正式推出国债期货的前两天,中金所又再次修订了交易规则。例如,规定单个客户国债期货单边总持仓占市场单边总持仓量超过5%的,应当向交易所履行报告义务等,就是担心如果单个客户的单边持仓量太大,容易存在违规操作或内幕操作等不可控状况。再比如,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标准提高,主要是为了风险控制;降低手续费,则是期望吸引潜在的参与者。稳步推进、避免操控、控制风险是监管层对国债期货重出江湖所指定的基本标准。媒体人 李茜 国债期货“游戏规则”与股指期货有许多不同点,投资者应事前理清这些差异,避免在今后的实盘交易中出现技术失误。比如国债期货交易时间是9:15-11:30(第一节)和13:00-15:15(第二节);当日结算价是指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加权的平均价,而不是收盘价;当日结算并不等于当日平仓;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而非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投资者不得全权委托期货公司进行国债期货交易等。虽然保证金低,但并不适合散户参与。 博友 齐召根据中金所交割细则,国债期货将采用实物交割的形式,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国债期货不允许个人投资者交割,但是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由于资金量的原因很难进行交割操作。按目前的保证金率,投资者必须要增加一倍的保证金才能保住持仓,如果是满仓交易者,那么只能被迫减少一半的持仓;这还不算什么,交割一手国债期货,多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现金,空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面值的国债。这对于只有50万元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根本不可能交割,绝大多数持仓都要被迫平仓。根据能力适当参与资金门槛50万元,并不算高;33倍的杠杆,也有足够的诱惑力,但对于投资国债期货,依然有人建议让散户远离。中金所此前公布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定,要求参与者进行资格测试,并提交其他期货品种交易的记录。的确,国债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定价机制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对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资金实力以及投资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但如果你觉得很适合参与国债期货,也未尝不可。投资者 肖小姐从去年开始,我就在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还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投资策略研究团队,共同探寻稳健的盈利模式。相比股指期货每手近10万元的保证金,国债期货交易门槛更低,每手只需要3万元左右。同时,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如果抓住规律,比较容易赚到钱。我们还设计出一套投资模型,在一年多的仿真交易中实现了大约3倍的收益。国债期货推出后,就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检验这套模型是否有效了。鼎信汇金 陈浩按照中金所的设计,国债期货的初始阶段人越少越好,交易越平稳越好。国债期货是有门槛的,拿到中金所的交易编码,需要准备50万元的保证金。于是乎,有97%的投资者越不过这个门槛。中小投资者或许有些意见,然而这项制度的设定,正是保证了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以一个股指期货第一批参与者的身份,我可以断言,散户参与国债期货,其生存率将非常低。在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的赌性普遍高于机构,若将国债期货作为赌博工具,很难预料胜算几何。【股民观点】期指元老:国债期货第一天才成交3万多手,股指期货反而放量了。一些“专家”大跌眼镜了吧!吴君:国债期货是唯一可能让散户参与实物交割的产品。一财何安:木有散户参与,机构会不会丧失对手盘,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君子君的主场:今天还不能确信对股市的影响,今后才能验证。
『肆』 国债期货上市 散户如何施展拳脚
阔别18年的国债期货于上周五重新登场亮相。在交易首日,首批上市的三个合约均运行平稳,股市也没有出现人们担心的“资金分流”一幕,反而走出“抢滩登陆”的行情,
创业板指更是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国债期货的监管规则严格而又谨慎,在推出初期,许多机构尚未被允许进入,公募基金也只能做套期保值,因此许多机构仍处在观望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参与机构的不断扩充,国债期货的成交量和活跃度也将大幅提高。面对这样一个高杠杆、高专业、高门槛的全新交易品种,散户投资者又该如何施展拳脚呢?
先要知晓推出目的
上世纪70年代,为了降低利率波动风险,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第一张美国国债期货合约,取得了极大成功。截至2012年末,我国债券剩余规模达26万亿元,其中国债剩余规模为7.89万亿元,排名世界前五。这么大的国债存量,如果不盘活,实在太可惜了。此外,无论是作为债券持有人对冲风险、进行保值避险的工具,还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杠杆,国债期货的推出无疑都具有巨大意义。
经济学家成思危:发展国债期货的好处:一是可以提供一个新的投资工具;二是可以起到沟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桥梁作用;三是如果期限、结构合理的话,国债期货是一个确定市场基准利率非常好的工具。但是,我们发展国债期货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的国债期货期限、结构不够合理,中期国债多,短期(一年以下,特别是一个季度的)和超长期(30年)的没有;另外,现在的市场是分割的,银行间市场特别大,交易所市场小。
国泰君安期货陶金峰:国债期货的上市,将为期货市场带来四大利好:其一,作为目前全球成交金额最大的金融期货品种,国债期货扩大了期货在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其二,无疑将扩大期货市场规模,有可能带来500亿-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入市;其三,将改变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以普通投资者为主、机构和产业投资者为辅的投资者结构;其四,将进一步促进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的发展。
了解规则是必要的
在距正式推出国债期货的前两天,中金所又再次修订了交易规则。例如,规定单个客户国债期货单边总持仓占市场单边总持仓量超过5%的,应当向交易所履行报告义务等,就是担心如果单个客户的单边持仓量太大,容易存在违规操作或内幕操作等不可控状况。再比如,将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保证金标准提高,主要是为了风险控制;降低手续费,则是期望吸引潜在的参与者。稳步推进、避免操控、控制风险是监管层对国债期货重出江湖所指定的基本标准。
媒体人李茜:国债期货“游戏规则”与股指期货有许多不同点,投资者应事前理清这些差异,避免在今后的实盘交易中出现技术失误。比如国债期货交易时间是9:15-11:30(第一节)和13:00-15:15(第二节);当日结算价是指合约最后一小时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加权的平均价,而不是收盘价;当日结算并不等于当日平仓;国债期货采用实物交割而非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投资者不得全权委托期货公司进行国债期货交易等。虽然保证金低,但并不适合散户参与。
博友齐召:根据中金所交割细则,国债期货将采用实物交割的形式,虽然并未明确提出国债期货不允许个人投资者交割,但是个人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由于资金量的原因很难进行交割操作。按目前的保证金率,投资者必须要增加一倍的保证金才能保住持仓,如果是满仓交易者,那么只能被迫减少一半的持仓;这还不算什么,交割一手国债期货,多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现金,空方投资者需要准备100万元面值的国债。这对于只有50万元资金的投资者来说意味着根本不可能交割,绝大多数持仓都要被迫平仓。
根据能力适当参与
资金门槛50万元,并不算高;33倍的杠杆,也有足够的诱惑力,但对于投资国债期货,依然有人建议让散户远离。中金所此前公布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定,要求参与者进行资格测试,并提交其他期货品种交易的记录。的确,国债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定价机制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对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资金实力以及投资经验都有更高的要求。但如果你觉得很适合参与国债期货,也未尝不可。
投资者肖小姐:从去年开始,我就在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仿真交易,还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投资策略研究团队,共同探寻稳健的盈利模式。相比股指期货每手近10万元的保证金,国债期货交易门槛更低,每手只需要3万元左右。同时,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相对稳定,如果抓住规律,比较容易赚到钱。
我们还设计出一套投资模型,在一年多的仿真交易中实现了大约3倍的收益。国债期货推出后,就能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检验这套模型是否有效了。
鼎信汇金陈浩:按照中金所的设计,国债期货的初始阶段人越少越好,交易越平稳越好。国债期货是有门槛的,拿到中金所的交易编码,需要准备50万元的保证金。于是乎,有97%的投资者越不过这个门槛。中小投资者或许有些意见,然而这项制度的设定,正是保证了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以一个股指期货第一批参与者的身份,我可以断言,散户参与国债期货,其生存率将非常低。在市场中,中小投资者的赌性普遍高于机构,若将国债期货作为赌博工具,很难预料胜算几何。
【股民观点】
期指元老:国债期货第一天才成交3万多手,股指期货反而放量了。一些“专家”大跌眼镜了吧!
吴君:国债期货是唯一可能让散户参与实物交割的产品。
君子君的主场:今天还不能确信对股市的影响,今后才能验证。
『伍』 推出国债期货与我国地方债务危机关系是从股市分流救债市么
分流资金这是一定的 国债期货一定会被热炒
但是国家想发展 国债期货是必须推出的
但是我国闲散资金量是庞大的
国债期货会带动金融资本的循环流通 利于经济发展
『陆』 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下面这些分析的很好,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证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 而1997年已达到2 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 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
1) 证券市场规模过小。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 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2) 资本市场主体缺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而目前我国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约束无力、活力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特征,企业主体地位残缺。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如美国,每4户人家就有1户向投资基金投资。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机构性投资者发展滞后,这使得仅靠若干家大机构和数以万计的小股民散户所支撑的股市投机盛行,股价暴涨暴跌难以避免,阻碍了股市的健康发展。
3) 市场分割,整体性差。首先,一级市场的发行仍然按地区分配额度,限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债券地区性发行市场也是按省分派额度(企业债券发行)和按银行分支机构分派额度(政府债券发行)。至于二级市场分割则更为明显,把股票市场划分为A股、B 股和H股,构成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使在A股中,国家股流通与转让只限于极少部分,而且A股不允许在沪、深两个交易所交叉挂牌,限制了全国性市场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呈现出A股与B股、H股分割;个人股、内部社会个人股与内部职工股分割,个人股市场与法人股市场分割。如此繁杂的分割,不但不利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惯例接轨。
4) 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证券中介机构从广义上讲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为参与各方提供服务的机构。我国目前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虽然其业务已涉足证券的承购包销、发行、交易、自营、财务顾问等内容,但与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例如投资银行核心任务之一的购并业务对于我国中介机构来说几乎还未曾涉及。西方国家的公司购并活动大多由投资银行策划完成,投资银行起着搭桥牵线、筹划交易过程、为交易筹措资金和参与交易谈判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中介机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重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5) 流动性不足。流动性是指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流通性强的金融工具,同时又有大量参加流通的主体。检验市场流动性通常可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而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关系指数分别为0.52和0.40,说明我国股市整体流动性是比较差的。造成股市流动性差,一方面与资本市场中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股不能进行交易、法人股在STAQ和NETS市场交易微弱有很大关系。流动不足使股票价格扭曲,资本流动失去了动力和方向,资源配置功能受到抑制。另外,由于国有股不能流通,这将对国有资产的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6) 资本市场交易工具品种单一、结构残缺。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资本市场工具保持多样化趋势。以香港资本市场为例,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工具中80%以上已被其采用;在股票市场上,不仅出现了期指、期权、认股权证等投资品种,而且这类衍生工具的交投大有超过现货市场之势。香港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上的集资形式更为多样化,在债券、票据和存款证3种形式的基础上,先后出现了浮息工具、变息工具、可换投股债券、信用卡应收债券等多种形式,目前在联交所挂牌买卖的债务工具已增至129种。相比之下,我国大陆的资本市场除股票外,5年以上的交易工具几乎没有,而1~5年的交易工具又受到种种限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
7) 证券市场制度不健全。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无论从制度本身还是从执行上看都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表现在一些重大信息披露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极大挫伤了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被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我国证券市场的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很不健全,使投资者面临的市场风险过大,严重措伤了股民的投资积极性。
近年来我国已制定了《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然而证券交易的基本法规《证券交易法》尚未制定,证券法规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导致证券交易的某些环节无法可依,加之对已颁布的法规执行不力,证券交易的违规和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1995年发生的“三.二七”国债期货的严重事件,主要原因就是证券法规不健全、监管不严造成的。
2 证券市场的发展构想
2.1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
1) 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国家可以对不同行抵贫ú煌
『柒』 分析“327国债期货事件”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有何影响
95年的327国债事件透漏出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的不健全,当时竟然可以透支去投资也就是说个别的缺少监管的机构资金是无限大的这与整个资本市存在的意义是相搏的,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个机构的资金是无限大的话那就没有投资的意义了。另外也可以说是对这种新生事物的不了解算是金融期货的一个试点。事件发生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在这方面监管法制的欠缺才推迟了股指期货的上市。
『捌』 我国为什么要推出国债期货
有了国债期货和利率期货之后,投资者可以构造出与利率风险无关的债券投资策略。建立债券组合的时候,运用国债期货和利率期货对冲掉利率风险,使得整个组合的价值变动与利率的涨跌无关,这就是利率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因此只要处理好债券的信用风险和个体风险后,利率市场中性的债券投资策略可以让投资者在利率上涨和下跌中通过风险管理获取稳定收益。
『玖』 国债期货的我国国债期货现状
面额:100万元;
票面利率:为3%的5年期名义标准国债为合约标的;
合约月份:最近的三个季月(3、6、9、12季月循环);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2%;
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2%;
最小变动价位为0.0002个点;
交易手续费为5元/手;
交割方式:实物交割;
可交割债券为在最后交割日剩余期限4至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国债;
合约代码:TF 当前,我国债券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年发行国债约1.39万亿元,2012年末国债余额约7.42万亿元,居亚洲第二位、世界第六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4.3%。
截止2013年3月31日,国债仿真期货交易共运行276个交易日,按单边统计,累计成交量约1185万手,日均成交量约为4.3万手,累计成交额约10.82万亿元,日均持仓量约8万手。
顺利完成了TF1203、TF1206、TF1209、TF12012、TF1303合约仿真交割。滚动交割业务流程已在国债期货仿真TF1209、TF12012、TF1303、TF1306合约上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