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期货跌停评论
㈠ 国债期货跌停对股市怎样
影响不是很大,期货主要是原油 白银 等大宗商品,股票主要和公司经营状况有关的。
㈡ 为什么美联储加息了,我国国债期货就跌停了
国债收益率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债务违约几率
经济形势越好的国家,国债收益率越低
经济形势越差的国家,国债收益率越高
㈢ 国债跌停什么意思
2016年12月15日,国债期货开盘15分钟便快速下跌打道了跌停价。(上图)
国债期货2015年3月24日再度上市以来,开盘价97.135,这是首次达到跌停价。
㈣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原因分析
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㈤ 国债期货全部跌停,太可怕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现券市场去杠杆,大家争相卖券,但无法卖出,于是都蜂拥而入国债期货来保命。套保力量一齐涌入市场,单边做空力量过于强大,而国债期货容量有限,所以跌停。”有债券交易员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现券市场的映像市场,国债期货跌停的原因,是债券市场遭遇大幅下跌使得很多债基和券商加大在期货市场保值力度,对冲现券市场 的下跌风险。且由于债券组合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实现久期调整,这意味着国债期货下跌是在部分化解和缓冲现券市场系统性下跌的风险。
㈥ 中国5年期国债期货跌停意味
你好,国债期货的波动是比较小的,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是不会出现涨跌停的情况的。
㈦ 327国债事件的评论
1995年2月23日的“327”国债券期货事件无疑对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以至于股指期货到2010年才正式推出,而新的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到2012年才推出。根据现有的资料去分析1995年的事件,1995年中经开的特殊背景,和中经开在市场上疯狂做多的行为来看,中经开很有可能参与内幕交易,在市场并不确定是否增加贴息率的时候,已经得到内幕消息,确定财政部一定会加息。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这桩内幕交易即使不是最大的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是影响最恶劣的内幕交易之一。根据1995年上交所规定,个人持仓不得超过3万口,机构不得超过5万口,最多只允许开40万口,不论是万国证券,还是中经开,辽国发,都大大超出上证交易所的持仓额。但是最终处理该事件的时候,只严肃处理了管金生和万国证券。而同样违规的中经开,则成为此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对于管金生最后八分钟的砸盘,一些人认为是胆大妄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金生也可能是受到中经开,辽国发的影响,看到他们都违规拉盘,直逼着万国破产,万国同样也可以违规砸盘,保护万国免于破产。对于尉文渊取消最后的8分钟,其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万国证券,因为即使万国证券按砸盘价格当天盈利了,但万国既无真实持仓,又无法应对接下来的多头的攻势。1995年的国债期货市场是有很多漏洞,使得这些本来违规的交易得以在1995年2月23日进行。
应当注意的是:
1、中经开作为财政部的担负财政资金周转任务的直属机构,中经开在人事、资金、经营运作方面都与财政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经开的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
2、1995年2月23日之前,财政部刚将国债期货监管权力移交证监会。
3、1992(3)国债 总额240亿 如果按增加补贴来算 要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
4、中经开是市场中做多的主要力量。
5、327事件后,中经开未受处罚。
6、管金生不愿请律师辩护,后被判重刑。
7、327国债输赢规模达巨大。而95年底接任的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却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8、中经开1995年2月9日开始建立多仓,而这一时间,财政部贴息方案已经制定完毕。
9、魏东等一批人在327中收获颇丰。
10、“327”事件当晚,财政部国债司打电话给尉文渊,要求保证第二天正常交易。
11、财政部贴息公告是1995年2月24日正式公布,但23日,市场流言已起,多方疯狂做多。
根据以上内容,提出以下假设:
一、“327”国债期货事件是由财政部制造。财政部既作为国债政策的制定者,其下属机构中经开又为国债期货市场的交易者。1992(3)国债 将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但财政部如能拖延消息公布,让其下属机构在市场做多。在月底交割前,财政部向证监会移交了监管权力,并在新的监管条例还未出现前,公布消息,规避了监管责任的风险和受到新监管条例制约的风险。如果计划实行顺利,则财政部将在1995年2月23日收益颇丰,远超所支付13亿多的支出。但是财政部加息消息的透露,使得多方肆无忌惮做多,万国的管金生意图维持价位,在盘面上做空,万国的抛盘又促使多方加大了筹码,“327”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管金生孤注一掷,在最后八分钟天量砸盘。管金生的行为显然出乎财政部的预料,使得原先的计划落空,惹恼了财政部。
二、尉文渊最终取消了最后八分钟的成交,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万国,如果没有取消,第二天多方重来,万国证券必然无法承受。
三、在这次事件中,如果只是个人参与其中,那他也很难完全应付后面的调查。而如果是组织参与,且这个组织又是实权部门,并且它还是调查组的构成机构之一,那就完全有可能改变调查的最终结果。
四、“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巨额的盈利并未流向中经开,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回了财政部。
五、管金生显然在审判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对手是谁,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没有请律师,在此后的日子里,再未抛头露面谈论此事。最终管金生是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罪名中却没有涉及违规交易,不使用违规交易是为了避免将中经开牵扯其中。中经开也在财政部的保护下,未受此案牵连。
㈧ 国债期货涨跌停是个什么概念
1、涨跌停板锁定了客户及会员单位每一交易日可能新增的最大浮动盈亏和平仓盈亏,这就为交易所及会员单位设置初始保证金水平和维持保证金水平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从而使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制匿得以有效地实施。一般情况下,期货交易所向会员收取的保证金要大于在涨跌幅度内可能发生的亏损金额,从而保证当目在期货价格达到涨跌停板时也不会出现透支情况。
2、涨跌停板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缓和抑制突发事件和过度投机行为对期货价格的冲击,结市场一定的时间来充分化解这些因素对市场所造成的影响,防止价格的狂涨暴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3、涨跌停板制度使期货价格在更为理性的轨道上运行,从而使期货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的功能。
4、在出现过度投机和操纵市场等异常现象时,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往往成为交易所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㈨ 国债期货全部跌停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国海证卷假章门余波。
净投放5100亿后已经暂时稳住了,但监管部门债市去杠杆的行动不会停止,应该还会逐渐下行
㈩ 国债期货全部跌停,什么才是“罪魁祸首”
你好,五债期货和十债期货均没有出现跌停,你在哪里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