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杭錦旗PVC期貨開戶
Ⅰ 額爾多斯各方面情況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被黃河環繞,屬黃河上中游地區,黃河境內流長728公里。南以長城為界,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自治區毗鄰,形成秦晉文化與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鄉」。鄂爾多斯市與黃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又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金三角」。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漢意為眾多的宮殿。全市轄東勝區、達拉特旗、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區,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1.4萬,其中蒙古族16.8萬。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薩拉烏蘇文化、青銅文化源遠流長。35000年前,古「河套人」就在這塊廣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著名的「河套文化」。十三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親征西夏,途經鄂爾多斯,被這里的美麗景色所打動,選為長眠之所。1649年,清政府在這里設伊克昭盟。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設立地級鄂爾多斯市。
歷史上的鄂爾多斯,曾經是一個水草豐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富庶之地,後來因自然氣候的變遷、戰亂、放墾等原因,使這里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新中國成立後,歷經幾代人不懈奮斗,但直到2000年時,全市植被覆蓋率仍不足30%。進入新世紀後,鄂爾多斯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通過農牧業生產方式的全面變革,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發生了質的逆轉,開始由不斷惡化向整體遏制、局部改善轉變,植被覆蓋率達到了目前的70%以上,佔全市國土面積48%的沙漠、48%的丘陵溝壑和乾旱硬梁區全部披上了綠裝,形成了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恢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多贏局面。
鄂爾多斯自然資源富集,擁有各類礦藏50多種,其中煤炭預測總儲量7630億噸,已探明儲量1496億噸,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全國最大的世界級整裝氣田——蘇里格氣田位於境內。天然鹼、食鹽、芒硝、石膏、石灰石、高嶺土等資源也極為豐富。有「纖維寶石」和「軟黃金」之稱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就產自這里,是溫暖全世界的鄂爾多斯羊絨衫的主要原料。鄂爾多斯羊絨製品產量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世界的四分之一,已經成為中國絨城,世界羊絨產業中心。
鄂爾多斯依託豐富的資源,堅持以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和高度節能環保的總體思路和要求,著力構建「大煤炭、大煤電、大化工、大循環」四大產業,引進了世界第一條500萬噸煤直接液化生產線、國內第一條48萬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年產60萬噸合成氨、104萬噸尿素大化肥生產線、年產100萬噸天然氣制甲醇生產線、國內最大的300萬噸煤制二甲醚生產線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項目,同時支持企業形成上下游產品有序鏈接循環發展的關系,推動了工業經濟強勁增長。蒙西工業園被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評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在建的達拉特億利PVC工業園區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循環經濟園區。煤炭回採率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5%,煤炭年產量由2000年的2679萬噸增加到1.76億噸,成為全國首個超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以煤化工為重點,初步構築起了煤轉電、煤制油、煤制甲醇轉烯烴等產業鏈,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到2010年要達到90%以上。圍繞羊絨、煤炭、化工等主導產業,建成了4個博士後工作站,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國家羊絨標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汽車製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葯等產業正在建設和發展。
鄂爾多斯民族文化厚重深遠,蒙古民族古典史詩《蒙古源流》、《蒙古黃金史》在此誕生,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成吉思汗祭祀、鄂爾多斯婚禮進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鄂爾多斯四季分明、地質多樣,在眾多的鄂爾多斯自然資源中,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沙漠綠洲恩格貝、黃河大峽谷、沙湖、草原等諸多原生態景緻令人陶醉,使人流連忘返。
鄂爾多斯的魅力還在於她的富饒。全市能夠規模開采利用的礦藏有50餘種,以「羊、煤、土、氣」聞名遐邇。所產阿爾巴斯山羊絨有「纖維鑽石」之稱,這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羊絨產業中心;當地煤炭探明儲量達到1496億噸,佔全國總儲量的1/6。作為北方重要的電煤基地,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地級產煤第一大市,電力裝機容量達到700萬千瓦,是華北電網的重要電力保障;高嶺土、杭錦2號土等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天然氣探明儲量8000億立方米,世界級大氣田——蘇里格氣田就位於鄂爾多斯境內,現已並網向北京供氣。
Ⅱ 鄂爾多斯是個大城市嗎
鄂爾多斯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西、北、東三面被黃河環繞,屬黃河上中游地區,黃河境內流長728公里。南以長城為界,與山西、陝西接壤,西與寧夏自治區毗鄰,形成秦晉文化與草原文化南北交融的「歌海舞鄉」。鄂爾多斯市與黃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又形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金三角」。鄂爾多斯是蒙古語,漢意為眾多的宮殿。全市轄東勝區、達拉特旗、准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杭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7旗1區,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1.4萬,其中蒙古族16.8萬。
人口不多……
鄂爾多斯依託豐富的資源,堅持以高起點、高科技、高效益、高產業鏈、高附加值和高度節能環保的總體思路和要求,著力構建「大煤炭、大煤電、大化工、大循環」四大產業,引進了世界第一條500萬噸煤直接液化生產線、國內第一條48萬噸煤間接液化生產線、年產60萬噸合成氨、104萬噸尿素大化肥生產線、年產100萬噸天然氣制甲醇生產線、國內最大的300萬噸煤制二甲醚生產線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項目,同時支持企業形成上下游產品有序鏈接循環發展的關系,推動了工業經濟強勁增長。蒙西工業園被國家發改委等部委評為我國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在建的達拉特億利PVC工業園區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循環經濟園區。煤炭回採率由2000年的不足30%提高到目前的75%,煤炭年產量由2000年的2679萬噸增加到1.76億噸,成為全國首個超億噸級現代化煤炭生產基地。以煤化工為重點,初步構築起了煤轉電、煤制油、煤制甲醇轉烯烴等產業鏈,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到2010年要達到90%以上。圍繞羊絨、煤炭、化工等主導產業,建成了4個博士後工作站,鄂爾多斯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國家羊絨標准化基地、煤液化基地、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基地。汽車製造、新型建材、生物制葯等產業正在建設和發展。
。「十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財政收入207億元,是前51年總和的2.6倍。2004年,鄂爾多斯跨入中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行列,2006年又成功躋身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並成為自治區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中西部地區最具發展活力的城市之一。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億元,年均增速達32.2%,在全國333個地級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GDP達6600美元,在全國地級城市中列第8位, 年均增速達29.1%,居全國第4位。財政收入達到145.9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2.3億元,年均增速達41.9%,居全國第4位。人均財政收入達5434元,在全國地級城市中列第7位,年均增速達39.9%,居全國第4位。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002元,年均增速達15.4%,居全國第8位。全市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308元,年均增速達13.7%,居全國第11位。三次產業比重為5.3:55:39.7。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06年度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在中國200個城市(包括台港澳地區)中,鄂爾多斯的綜合競爭力排名47位,其中增長競爭力排名第1位(與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廣東河源三市並列);效益競爭力排名第8位;質量、結構競爭力分別排名第31位和第39位。走出了一條具有鄂爾多斯特色的跨越式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子。2007年該市人均gdp過一萬美元,超過北京市。
Ⅲ 鄂爾多斯市的 經濟情況 為何發展
鄂爾多斯市落實「結構轉型、創新強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依託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經濟發展依然強勁。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鄂爾多斯市工業生產秩序快速恢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無裁員和減薪……
促進優勢產業加速向高端轉型
今年3月20日,伊泰集團依託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研究所的技術興建的16萬噸煤間接制油示範項目,成功試產出油,這是我國首套試產成功的煤間接制油產業化裝置。
去年年末,神華集團煤直接制油項目首條108萬噸示範生產線也試車成功,這是全球首條煤直接制油產業化生產線。
目前,鄂爾多斯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制油產業化示範基地。據介紹,如果進展順利,神華集團、伊泰集團都將進一步完善技術,並分別建設產能為500萬噸和300萬噸以上的煤制油基地,進一步延伸油品深加工產業鏈。
煤制油產業化取得的突破,只是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煤炭等特色優勢產業加速向高端轉型的一個縮影。
作為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富集區,改革開放以來,鄂爾多斯市的煤炭、電力、化工等產業發展迅猛。與此同時,產業結構單一、加工鏈條短、技術水平低等問題,也嚴重製約了鄂爾多斯市經濟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積極發揮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積極引進人才、技術和高端項目,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合作,努力提升特色優勢產業層次,鄂爾多斯市的增長動力正由自然要素支撐向創新驅動轉變。
鄂爾多斯集團大化肥項目、神華集團2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伊東集團120萬噸甲醇項目、中天合創300萬噸煤制二甲醚項目、億利化工集團百萬噸電石法PVC項目……
隨著一批技術起點高、鏈條長、附加值高、節能環保的大型、特大型工業項目陸續落戶、興建和投產,鄂爾多斯市的特色優勢產業由原料型向高端化轉型已實現巨大突破。目前,鄂爾多斯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高端重化工基地之一。
為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力,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加強了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力度。除已有的科研設施外,目前10個國家級技術研發中心正在抓緊建設。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需要,鄂爾多斯市今後將著力在煤炭智能化開采、煤層氣開發、精細化工技術、環保節能材料、羊絨紡織、新能源利用等領域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以跨越式帶動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孵化非資源型產業增長點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把發展非資源型產業作為推進結構轉型的重要方向,以先進製造業等高技術項目作為接軌國際高端產業的重要載體,有力推動了產業格局由單一資源型向資源型、非資源型產業協調發展轉變。
華泰汽車集團興建的歐意德發動機有限公司,近期即將投產。該公司擁有國際一流的高壓共軌直噴技術和自動變速技術,設計年產符合歐Ⅳ標準的清潔型柴油發動機、自動變速箱各30萬台,並計劃將發動機產能逐步提升至100萬台,屆時鄂爾多斯市將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型柴油發動機及自動變速箱生產基地。
類似的非資源型產業項目,目前已有不少在東勝區、康巴什新區和伊金霍洛旗等地的裝備製造產業園區落地生根。其中,位於東勝區的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基地面積達60平方公里,發展的重點為汽車整車開發及零部件生產、工程專用機械和風電設備製造項目,以及高新材料加工等產業,現已引進項目12個,協議投資額超過200億元。除了已經開工的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風電整機及配件項目外,目前天地華潤煤機製造項目的部分設備已到位,精功恆信重型卡車製造、三一重工工程機械製造等一批項目已落戶該基地。
位於阿鎮的伊旗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目前也已有一些大型項目落戶,其中總投資9億元的神東煤炭分公司機械維修中心項目,已進入試運營階段;總投資12億元的神東天隆公司機械製造項目區,其機械維修加工中心預計年底建成投產;總投資20億元的烏蘭集團煤礦機修製造維修中心和總投資50億元的林州重機煤礦綜采自動化成套項目前期工作已開始進行。
通過引進高技術項目,鄂爾多斯市正逐步形成以汽車核心部件、煤機、重型卡車、工程機械、風電設備等產品為主的現代裝備製造工業體系。與此同時,隨著生物制葯、液晶顯示器、陶瓷等產業的起步與發展,鄂爾多斯市的非資源型產業體系將更加完善,鏈接有序、技術先進、分工合理的非資源型產業集群正在形成。
描繪綠色能源開發藍圖
依託豐富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資源,近年來鄂爾多斯市還先後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帶動了相關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早在2007年底,杭錦旗伊和烏素風力發電項目一期工程的第一台風機即並網發電成功,拉開了鄂爾多斯市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大幕。目前,杭錦旗並網的風力發電機組已達上百台,成為全自治區18個重要的風電基地之一,預計到2020年,杭錦旗的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萬千瓦。
鄂爾多斯市的太陽能開發更是走在了全國前列。早在2007年,伊泰集團即與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特聘研究員陳應天及其團隊合作,建設了我國首座沙漠示範光伏發電站。
據了解,這座光漏斗自旋式太陽能光伏示範電站建有1344台新型數倍聚光跟蹤光伏發電裝置,發電能力為255萬千瓦。與傳統的平板太陽能電池光伏電站相比,該電站的發電效率提高了25%以上,發電成本降低了約50%,光伏電池壽命期內的發電量也提升至了耗電量的10倍以上。這個示範項目的建成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此外,今年3月,台灣艾德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規劃投資60億元的1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也已落戶杭錦旗。
在開發生物質能方面,鄂爾多斯市也已邁出了重要步伐。今年6月1日,由源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杭錦旗興建的生物質熱電廠項目,已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以鄂爾多斯市豐富的沙柳、擰條、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為燃料,一期建設1.2萬千瓦供熱機組、1.5萬千瓦發電機組各兩台,建成後可為100多萬平方米房舍集中供熱,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3萬噸。
目前,新能源產業已成為鄂爾多斯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產業帶動下,相關的高科技配套產業發展也已起步。今年3月,久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風電整機及配件項目在鄂爾多斯裝備製造基地正式啟動建設,這一項目規劃總投資55億元,全部建成後可年產2MW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機組1000台。
此外,中國材料集團、山東三星集團等企業也計劃在鄂爾多斯市投資建設風機葉片、塔筒製造項目,滿世集團3000噸多晶硅、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0000噸多晶硅等項目也在積極推進。
目前,鄂爾多斯市已將風電裝備、多晶硅、單晶硅、光伏材料等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
同時,作為重化工基地,鄂爾多斯市節能減排的壓力較大。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基礎上,努力通過技術創新發展循環經濟,並廣泛推廣除塵、脫硫、風冷、中水利用等先進環保技術,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為未來經濟發展「騰出」了巨大的空間。
可以說,「結構轉型、創新強市」戰略的深入實施,大幅提升了鄂爾多斯市的地區要素集聚能力和綠色發展能力,為今後鄂爾多斯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正因如此,去年鄂爾多斯市被選為全國城市綜合創新能力50強之一,特別是「鄂爾多斯發展模式」得到中央和自治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被列為改革開放30年全國十八個典型地區之一進行了重點宣傳。(來源:鄂爾多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