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豆二期貨開戶
『壹』 苗族的簡介,民居、食物、服飾、節日特色等
服飾:苗族少女黔東南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從總體來看,保持著中國民間的織、綉、挑、染的傳統工藝技法,往往在運用一種主要的工藝手法的同時,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藝手法,或者挑中帶綉,或者染中帶綉,或者織綉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圖案花團錦簇,溢彩流光,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各種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識別族類、支系及語言的重要作用,這些形象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採用中國傳統的線描式或近乎線描式的、以單線為紋樣輪廓的造型手法。從製作技藝看,服飾發展史上的五種形制,即編制型、織制型、縫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均有範例,歷史層級關系清晰,堪稱服飾製作史陳列館。從用色上看,她們善於選用多種強烈的對比色彩,努力追求顏色的濃郁和厚重的艷麗感,一般均為紅、黑、白、黃、藍五種。從構圖上看,它並不強調突出主題,只注重適應服裝的整體感的要求。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便裝,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網路全書的原因。
苗家的姑娘最愛穿百褶裙,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制,一直到最後繪圖綉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綉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說到「服」,不得不想到「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圍帕、銀飄頭排、銀發簪、銀插針、銀頂花、銀網鏈、銀花梳、銀耳環、銀童帽飾。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發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制著二龍戲珠、蝴蝶探花、丹鳳朝陽、百鳥朝鳳、游魚戲水苗族銀飾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制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只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綉,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節日特色: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為: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動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個子日至第二個寅日)為玩年節,其中第1個子日為天歲節,苗人不出門(遠門);第1個丑日是地歲節,第1個丑日至第2個丑日(2—14日)期間,人們紛紛走親訪友、互賀新歲、男女對歌、玩龍燈、獅子等;第2個寅日(15日)為尾巴年(燒龍燈)。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個丑日為社日,亦稱龍頭節,苗人祭土地神,接龍、安龍(苗語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個寅日為物質交流、男女社交節(漢籍稱為三月三街節)。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個未日為牛王節(漢籍稱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櫻桃會、佛生日。3月(龍月或辰月)的第一個辰日、第二個寅日分別為小端午節和大端午節,其中小端午節後來為紀念苗族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羋姓),亦稱屈原節、歌師節。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個巳日為降龍節(漢籍稱為六月六、六月場)、吃新節(大麥熟)。5月(馬月或午月)的第1個子日是小年節(苗語稱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個寅日為鴨節,第2個辰日為趕秋節。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個申日為酒節(糯稻收割釀制甜酒、米酒)。8月(雞月或酉月)為祭祀節(主要進行椎牛、吃豬、跳香、還儺願、安龍等祭祖祀魂活動)。9月(狗月或戌 月)狩獵節,擇日祭梅山三神,開始狩獵。10月(豬月或亥月)卯日、午日為吃豬泡湯節(殺年豬),灶神節(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漢籍稱苗人十月過年)。
『貳』 期貨豆二今天為什麼不開盤
你可以仔細看一下行情軟體,目前的情況是有委託無成交,所以沒有成交價格和成交量的信息。
豆一是國產大豆,豆二是進口大豆,你如果想做期貨交易的話,要選擇活躍的品種合約。
『叄』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交通運輸
至2013年12月底,金平縣擁有公路里程4776.87公里,其中,省道206.37公里,縣道594.878公里,鄉道704.5公里,村道3091.65公里,專用道179.48公里。行政村通路率達100%;1130個村民小組已通公路1107個,村民小組通公路(毛路)率達98%,縣、鄉公路硬化率100%。全縣共有824戶貨運業戶,4家客運企業。鄉鎮客車通達率為100%,省道、縣道、鄉道沿線53個行政村通了客運班車。
『肆』 豆二期貨開戶條件,豆二期貨一手多少錢
商品期貨沒有什麼開戶條件
有身份證就可以辦理了
手機上就直接開好
一手都大概3000出頭,費用2塊
『伍』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轄2個鎮、11個鄉:金河鎮、金水河鎮、勐拉鄉、者米拉祜族鄉、銅廠鄉、營盤鄉、老勐鄉、老集寨鄉、阿得博鄉、沙依坡鄉、大寨鄉、勐橋鄉、馬鞍底鄉。
『陸』 有什麼快遞能到雲南省 紅河哈尼族 彝族自治州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金平縣
圓通,申通都到的
『柒』 苗族居住地在哪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
我國苗族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貴州全省、雲南、湖南,其餘分布在廣西、四川等地,還有少數在廣東、海南島、湖北西南部以及散居於北京市,西藏、新鏖、內蒙古以及東北、華北、華東各省。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7)紅河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豆二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苗族居住地區地理環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貴州東南部、湖南西部、廣西東部等屬土山型,其間雖有高山深谷,崇山峻嶺,但青山綠水,木材資源豐富。有大小田壩,層層梯田沿山而上。
出產水稻、玉米、穀子、麥、薯、棉、豆、烤煙、花生、油菜、油桐等,地下埋藏著許多礦藏。清水江、都柳江、沅江、澧水等通行駁船以作水上運輸,陸路黔東南及廣西東部取肩挑,湘西取背背方式為主。
石山型是高寒山區,貴州西北部、滇東北、桂北等屬此類型。這些地區水源缺乏,石頭遍布,石多土少田更少,種植玉米、土豆、蕎麥等農作物。運輸主要是背背和馬馱。不論土山型或石山型地區,現在鄉鄉基本都通車。
『捌』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經濟發展
2011年,金平縣農業產值47239萬元,林業產值15216萬元,牧業產值30440萬元,漁業產值273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220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10926.5萬元,比2010年增長16.79%,完成糧豆播種面積457849畝,產量達123016噸,完成蔬菜產量35342噸;完成水果產量348004噸,完成肉豬出欄28頭,肉牛出欄8715頭,肉羊出欄4756頭,完成家禽出欄234.54萬只,完成肉類總產量24646噸,其中:豬肉比2010年增長6.49%,禽肉比2010年增長5.03%。完成期末大牲畜存欄數為71810頭,期末生豬存欄數為254506頭,家禽存欄14.39萬只。
截止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土地資源36.22萬公頃,尚有可開發的土地6.38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7.6%,紅河南岸有極具開發潛力集中連片的熱區土地資源。海拔 800米以下的熱帶地區可種植各種熱帶經濟林果,如橡膠、柚木、龍眼、荔枝、腰果、芒果、柚子、香蕉、甘蔗、咖啡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區可種植茶葉、草果、八角、花椒、核桃、杉木等。海拔1600米以上地區為苔蘚常綠雨林,盛產草果和多種葯材。
金平名特產品眾多,截止2010年,金平縣有草果面積6.8萬畝,也是草果產量最多的縣。金平香蕉種植歷史久遠,無公害香蕉也成為金平香蕉品牌。橡膠也是金平的一大產業,單株產量全國第一。金平民族醫葯獨樹一幟,僅常用葯物就達二三百種。民間醫葯因族而異,以瑤族草醫葯最為豐富,該瑤浴葯已在金平縣開發成功,並經衛生部門批准上市銷售。 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84808萬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3710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6932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6468萬元,實現利稅總額23637萬元,實現利潤總額14736萬元。
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0279萬元,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89347萬元,比2010年增長8.56%;農村投資5967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7.45%;房地產開發投資11258萬元,比2010年增長59.15%。 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2462.2萬元,比2010年同期增長17.83%。分城鄉看,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39445.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8.89%;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017.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4.74%。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2450.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1.83;零售業實現44345.9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8.46;住宿業實現1637.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2.58;餐飲業實現4027.8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7.1。
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完成邊境貿易總額70210.6萬元,同期增長5.72%。其中:進口2423.3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7.44%;出口94.6萬元,同比2010年下降92.49%;邊民互市67787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7.45%。
2011年12月末,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285692萬元,比2011年年初增長24.72%。其中:儲蓄存款153510萬元,比2011年年初增長24.16%。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18772萬元,比201年年初增長13.54%。
2011年,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農民期內人均現金收入為2776元,同比2010年增26.18%;2011年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556元,同比2010年增長20.11;人均有糧320公斤,與2010年持平。金平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59元,同比2010年增長18.93%;家庭人均總支出7936元,同比2010年增長27.1%。金平縣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2756元,同比2010年增長12.9%;年平均工資33067元,同比2010年增長12.88%。
『玖』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民族風情
截止2010年,金平縣有草果,無公害香蕉,橡膠,金平民族醫葯,瑤族草醫葯,民族服飾等名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