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理市南澗縣郵編
您好。
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的郵編為:675700
Ⅱ 大理管轄幾個縣
截至2019年,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有9個國家級貧困縣,2個省級貧困縣;轄110個鄉鎮,其中鄉42個、鎮68個。
1個縣級市:大理市
8個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
3個自治縣: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東鄰楚雄州,南靠普洱市、臨滄市,西與保山市、怒江州相連,北接麗江市。地跨東經98°52′~101°03′,北緯24°41′~26°42′之間,東巡洱海,西及點蒼山脈。

(2)大理南澗彝族自治縣期貨手續費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
1983年,撤銷下關市、大理縣,合並設立大理市。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
2016年11月22日,大理各族人民在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共同慶祝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Ⅲ 南澗彝族自治縣的歷史沿革
南澗,先秦時期,屬古滇國。
漢代,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屬於益州郡邪龍縣;漢永平十二年(69年),屬永昌郡邪龍縣。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起,先後歸雲南郡、東河陽郡邪龍縣。
唐朝,屬於姚州都督府下的宋州。南詔國時期,屬蒙舍詔的一部分,歸於其十啖區的蒙舍啖轄屬。
大理國時期,初屬天水郡轄;大理國廢除節度制後,將開南、威遠、原蒙舍啖地設立蒙舍鎮,南澗地歸於蒙舍鎮管領。
南宋,寶祜五年(1257年)起,屬楚雄一路管轄。
元初,由大理總管府下的威楚府屬欠舍千戶所管領;元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年),南澗正式設置為縣一級政區,命名為定邊縣,隸屬鎮南州轄;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南澗地改設為鄉,仍隸鎮南州直領;元末,為擴張勢力所把持。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南澗地恢復為縣一級政區,仍稱名為定邊縣,由楚雄府直接管領;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邊戰役」後,南澗地實際上是作為駐軍屯墾的重地;明代中期,南澗公郎、碧溪地設為巡檢司,由蒙化府轄;小灣東由順寧府轄。
清初,南澗屬楚雄府定邊縣;清雍正七年(1729年),撤銷定邊縣建制,原定邊縣東部由楚雄府領,其餘之地歸蒙化府轄。
民國元年(1912年),原蒙化直隸廳改稱為蒙化府,南澗地仍為蒙化府轄;民國3年(1914年),原蒙化府改為蒙化縣後,南澗地設分縣,即南澗分縣、浪滄分縣;民國21年(1932年),分縣撤銷,統一劃為四、五、六3個區的建制;民國29年(1940年),改為鄉鎮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1年,由蒙化縣(後改稱巍山縣)直轄;1965年11月,南澗彝族自治縣正式成立,隸屬大理白族自治州領轄。

Ⅳ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公郎郵政,這個地方的郵政電話誰知道,急急急急急
建議你打查詢電話,就可以問的郵政的電話號碼,也可以打郵政全國服務電話,也可以查到具體郵政的電話。
Ⅳ 南澗彝族自治縣宏豐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大理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南澗彝族自治縣宏豐建築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大理分公司成立於2012年03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總承包叄級、土石方工程專業承包叄級及施工、市政工程建設、水電安裝、裝璜等。
法定代表人:趙乾鋒
成立時間:2012-03-01
工商注冊號:53290110002921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關茫涌小區德化路3幢12號
Ⅵ 雲南大理南澗縣郵編
雲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南澗彝族自治縣
郵編 675700
南澗彝族自治縣(簡稱南澗縣)
位於雲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端,地處大理、臨滄、普洱三州(市)五縣的結合部。
Ⅶ 南澗縣有多少人口
a
南澗縣水泥製品廠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
b
南澗縣供水公司
地址:金龍路167
c
南澗縣貿易公司
地址:振興南路55
d
雲南土林茶業有限公司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
e
雲南大理南澗縣茶葉公司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彝族自治縣
Ⅷ 大理州共有幾個縣市名稱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
1個縣級市是:大理市
8個縣分別是: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
3個自治縣分別是:漾濞彝族自治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8)大理南澗彝族自治縣期貨手續費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2月1日,大理專員公署建立,轄下關、大理、鳳儀、鄧川、賓川、祥雲、彌渡、蒙化、雲縣、緬寧、順寧(鳳慶)、永平、漾濞、雲龍、洱源15縣市。
1956年,雲縣、緬寧、順寧3縣劃歸臨滄專區,麗江專區的鶴慶、劍川2縣劃歸大理專區。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關定為自治州首府。
1958年,州內縣級行政區劃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全州轄1市、4縣、1自治縣。撤銷雲龍縣,並入永平縣;撤銷下關市及大理、鳳儀、漾濞3縣,合並設立大理市;撤銷賓川、彌渡2縣,並入祥雲縣;撤銷鄧川、洱源2縣,並入劍川縣;撤銷巍山彝族自治縣、永建回族自治縣,合並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1961年,撤銷大理市,恢復下關市及大理(含鳳儀)、漾濞、洱源(含鄧川)、雲龍、彌渡、賓川6縣建置,全州轄有1市、10縣、1自治縣。
1983年,撤銷下關市、大理縣,合並設立大理市。1985年,漾濞縣改為漾濞彝族自治縣。至1988年,全州轄1市、8縣、3自治縣。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鶴慶縣。首府駐大理市。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轄1市11縣,即:大理市、鶴慶縣、漾濞彝族自治縣、祥雲縣、賓川縣、彌渡縣、南澗彝族自治縣、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
2016年11月22日,大理各族人民在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廣場共同慶祝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理白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