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大箐山縣期貨開戶
㈠ 伊春市所管轄農業縣城有哪幾個
伊春市下面有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
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金山屯鎮)、鐵力市(鐵力鎮)、嘉蔭縣(朝陽鎮)、湯旺縣(湯旺河鎮)、豐林縣(新青鎮)、大箐山縣(帶嶺鎮)、南岔縣(南岔鎮)。
㈡ 黑龍江伊春有哪些縣
截至2019年10月,黑龍江伊春有5個縣,分別是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嘉蔭縣。具體介紹如下:
1、湯旺縣
湯旺縣位於小興安嶺腹地,伊春市北部,東部、東北部與嘉蔭縣相連,南部與豐林縣接壤,西部與黑河市遜克縣毗鄰,縣政府駐地距市中心區100公里,距省會哈爾濱450公里,北距黑龍江省一級對俄邊貿口岸嘉蔭100公里。
2、豐林縣
豐林縣,隸屬於黑龍江省伊春市,北鄰湯旺縣,東與嘉蔭縣、鶴崗市區接界,南連伊美區、友好區,西與遜克縣毗鄰。
3、南岔縣
南岔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伊春市南端。行政區總面積3,088.41平方公里,林業施業區面積299,716公頃,耕地面積17,315公頃。
4、大箐山縣
大箐山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伊春市南部,西連鐵力市、東接南岔縣、北鄰烏翠區。縣內交通方便,綏佳鐵路橫穿境內,是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主幹線。
5、嘉蔭縣
嘉蔭縣,隸屬於黑龍江省伊春市,位於伊春市北部,黑龍江中游右岸,小興安嶺北麓東段。地理坐標為北緯48°8′30″至49°26′5″,東經129°9′45″至130°50′。總面積6739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嘉蔭縣東南接蘿北縣,南與鶴崗市,西南與伊春豐林縣、湯旺縣相鄰,西連遜克縣。
㈢ 黑龍江省伊春市大箐山縣的縣政府在哪裡
大箐山縣是原帶嶺區和鐵力市的朗鄉鎮合並組建,縣政府設在原帶嶺區政府。
㈣ 伊春市南岔區的公安局思警官電話
這就不好找了,伊春市公安局已經打亂重分了。撤銷了原有的各公安分局。重新設立了10個縣區公安分局和7個森林公安分局。按行政區劃設立10個分局分別是伊美、烏翠、友好、金林4個分局和鐵力、嘉蔭、湯旺、豐林、大箐山、南岔6個縣(市)公安局。另外還有雙豐、朗鄉、美溪、烏馬河、上甘嶺、五營、烏伊嶺7個森林分局。
㈤ 黑龍江省大箐山縣伊春市朗鄉林業局這么說對嗎
不對
如果快遞的話,直接寫黑龍江省大箐山縣朗鄉林業局。
㈥ 黑龍江人口最少的是城市
黑龍江人口最少的是伊春市,2019年總人口1124360人。
截至2019年末,伊春市總人口1124360人。其中:城鎮人口918676人;鄉村人口205684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81.7%,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男性人口556788人,占總人口的49.5%;女性人口567572人,占總人口的50.5%。全市出生人口3879人,出生率為3.4‰;死亡人口8403人,死亡率為7.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8.5。
(6)伊春大箐山縣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伊春市是以主城區為中心區,由21個衛星城鎮組成的群體城市。體制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縣級市5縣4個區,其中13個城鎮分別與所在地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伊春林業管理局轄16個林業局,4個縣團級木材加工、機電、建築企業。
2019年7月13日,伊春市召開動員大會,宣讀《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伊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了15個市轄區,新設立了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和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8個縣區。
截至2019年7月,伊春市轄1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分別是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鐵力市、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嘉蔭縣。伊春市人民政府駐興安街3號。
㈦ 伊春市帶嶺區,西林區和金山屯區哪個好
帶嶺區,現在是大箐山縣的縣城。
金山屯區,現在是伊春市金林區。
西林區變成金林區下屬的鄉鎮。
㈧ 黑龍江省伊春市大箐山縣的縣政府在哪個區
截止2021年1月,大箐山縣人民政府駐帶嶺鎮興林街198號。
大箐山縣:
大箐山縣,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縣,位於黑龍江省北部伊春市南部,西連鐵力市、東接南岔縣、北鄰烏翠區,總面積3706平方千米。截止2021年1月,大箐山縣共轄2個鎮,分別是帶嶺鎮、朗鄉鎮。
(8)伊春大箐山縣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建制沿革: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
1950年改隸第五區。
1952年10月,劃歸新設置的伊春縣管轄,翌年春設置帶嶺鎮。
1957年7月,國務院批准伊春撤縣設市後,同年11月20日,撤銷帶嶺鎮,設立伊春市帶嶺區。
1992年,帶嶺區為伊春市管轄的市轄區。
2019年6月29日,經國務院(國函〔2019〕63號)批准,撤銷伊春市帶嶺區,設立大箐山縣,以原帶嶺區的行政區域為大箐山縣的行政區域。
㈨ 黑龍江省伊春市郵政編碼是多少
伊春市郵政編碼:153000。
伊春區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小興安嶺山脈中段腹地的湯旺河畔,東部與美溪區相連,南部和西部與烏馬河區毗鄰,北部接友好區。
跟省會哈爾濱306公里。全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87%,是「天然大氧吧」和「避暑勝地」,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達1.57萬個。河流主要有湯旺河和伊春河,土壤以黑質土為主,土質肥沃。
(9)伊春大箐山縣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伊春市行政區劃
伊春市是以主城區為中心區,由21個衛星城鎮組成的群體城市。體制為政企合一,即伊春市人民政府和伊春林業管理局合一。轄1縣級市5縣4個區,其中13個城鎮分別與所在地林業局實行政企合一體制。伊春林業管理局轄16個林業局,4個縣團級木材加工、機電、建築企業。
2019年7月13日,伊春市召開動員大會,宣讀《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伊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了15個市轄區,新設立了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和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8個縣區。
截至2019年7月,伊春市轄1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分別是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鐵力市、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嘉蔭縣。伊春市人民政府駐興安街3號。
㈩ 黑龍江省伊春市佔地面積是多少
截至2019年12月,伊春市全市土地總面積328萬公頃,其中耕地25.9萬公頃,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7.9%;園地1880.42公頃,佔0.06%;林地285.07萬公頃,佔86.91%;草地2.63萬公頃,佔0.8%。
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北緯46°28′~ 49°26′,東經127°37′~ 130°46′。東部與鶴崗市、佳木斯市相接,南部與哈爾濱市接壤,西部與黑河市和綏化市毗鄰,北部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猶太州隔黑龍江相望,界江長245.9公里。
伊春於1979年撤地設市,是以主城區為中心區,由21個衛星城鎮組成的群體城市。截至2019年12月,伊春市轄10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分別是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鐵力市、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嘉蔭縣。伊春市人民政府駐興安街3號。
(10)伊春大箐山縣期貨開戶擴展閱讀
伊春市歷史沿革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隸屬湯原縣南岔區管轄,1949年10月設置伊春鎮。1950年建立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下設南岔等5個森工分局。為了適應森林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松江省人民政府於1952年7月報請設置伊春縣。
同年9月29日,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函告:「經中央內務部批示,同意將湯原縣伊春林區劃出,成立伊春縣,縣府設在伊春街」。全縣共7.5萬人,為丁等縣。12月1日,伊春縣政府正式成立,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7月,將小白、朗鄉兩鎮劃歸鐵力縣管轄。同年8月,松、黑兩省合並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7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縣,設置伊春市(地級),以原伊春縣的行政區域為伊春市的行政區域,市人民委員會駐伊春鎮。伊春市由省直轄。
同年11月20日,省人民委員會通知,撤銷原伊春縣的伊春、南岔等13個鎮和佳林鄉的建制,分別設置伊新、南岔、雙子河、五營、帶嶺、翠巒、美溪、浩良河8個市轄區。1958年2月13日,召開伊春市人民代表大會,正式設置伊春市,撤銷伊春縣。同年8月,改隸松花江專區。
1960年增設新青、五星、大豐、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8個市轄區,全市共轄16個區。1962年12月,將16個區調整為11個區,撤銷了東風、紅星、上甘嶺、烏馬河、大西林5個區。翌年4月,撤銷五星區,並入五營區。
1965年4月,撤銷伊新區設置伊春鎮和伊東區。1966年4月,撤銷伊東區並入烏敏河區。1967年5月5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員會,伊春特區隨之撤銷。同年設立烏伊嶺區,將伊春鎮改為伊春區。
1969年10月,設置西林區;撤銷浩良河區,並入南岔區;撤銷雙子河區,並入友好區。1970年4月1日,設置伊春地區,實行地市合一。同時,將黑河地區的嘉蔭縣和綏化地區的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伊春地區由省直轄。是時,伊春地區共轄15區、2縣。
1979年12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伊春地區,恢復伊春市(地級),由省直轄。原伊春地區的嘉蔭、鐵力兩縣仍歸伊春市領導。1983年12月24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烏敏河區更名為烏馬河區,東風區更名為湯旺河區,大豐區更名為金山屯區。
1988年9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鐵力縣,設立鐵力市(縣級),由伊春市代管。至此,伊春市共轄15個區,領導1個縣,代管1個市。
2019年7月13日,伊春市召開動員大會,宣讀《國務院關於同意黑龍江省調整伊春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了15個市轄區,新設立了湯旺縣、豐林縣、南岔縣、大箐山縣和伊美區、烏翠區、友好區、金林區8個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