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烏拉特中旗玉米期貨開戶
① 內蒙古烏拉特中旗的烏拉特中旗概況
烏拉特中旗地質構造分區屬內蒙古西部單元區,是東西緯向構造的一部分。已出露的地層由老到新有: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的五台群、馬尼圖群。中元古界的渣爾泰群、白雲鄂博群、溫都爾廟群。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上石炭統、下二迭統。中生界下中上侏羅統、下上白堊統。新生界的下上第三系、第四系下中上更新統、全新統、缺失三迭系各統。
境內已知出露的岩石,就大類而言,有岩漿岩類(即火成岩)的花崗岩、玄武岩、安山岩、偉晶岩、輝綠岩、輝長岩、桿欄岩、各種脈岩等;沉積岩類(水成岩)的泥岩、砂岩、灰岩、砂礫岩、礫岩、泥灰岩、頁岩等;變質岩類(包括火成岩、水成岩的變質者)的片麻岩、石英岩、片岩、次生石英岩、角岩等。
境內地質構造復雜,分屬兩個一級構造單位,即以川井——桑根達來中生代拗陷南緣為界,其北為大興安嶺地槽褶皺系,其南為華北地台。因受各期構造運動影響,加之多次大規模岩漿活動的波及,地質構造嚴重破壞,地層有些缺失,產生褶皺、折曲甚至倒轉、破碎,導致各種有工業價值礦床的生成和賦存。
總體地質構造出現有作近東西向的6個次級的緯向地質構造單元,由北而南依次為:
蒙古向斜南翼超基性岩帶 處於北部邊陲與蒙古國接壤處,即索倫山一帶,屬蒙古向斜南翼的一部分。由於長期的地質作用,遠在二迭紀之後浸入到距地表較淺部的含鉻礦液的岩漿岩——超基性岩裸露地表,並繼續接受風化、破碎、殘積、流失,形成鉻鐵礦和次生淋濾的菱鎂礦(已經地質勘探證實)。
川井—桑根達來拗陷帶 處於蒙古向斜南翼與哈達特山褶皺帶之間,屬中生代形成,現在繼續接受沉積的下降地區,是一個沉積物厚達1.5~2.5千米的近東西向的拗陷區,東西長達150公里之多,南北寬20~30公里,向西北延伸到巴音杭蓋境內。據大量勘查資料得知,此帶中深部賦存大量的褐煤和少量的煙煤,深部有石油、天然氣,也有錳、鐵等礦。
哈達特山褶皺帶 位於川井—桑根達來拗陷帶南側,為岩漿岩出露較好的地段,主要是花崗岩、偉晶岩、玄武安山岩、花崗片麻岩等。其中有各期的偉晶岩作脈狀浸入在各種地層之中。其間含有雲母、水晶、鈹、鉭、鈮礦,還有寶玉石類的碧璽、海蘭、紫牙烏、鋰輝石、黃玉等。在玄武岩氣孔中蘊藏有質地良好的冰洲石、瑪瑙等礦。此帶低谷沖溝或階地中儲有品位高、質量好的砂金和重砂礦物。
呼勒斯太—溫更窪隆區 是一北東東——南西西向的山間窪隆區,屬繼續下降並接受沉積的地區。主要地層為侏羅、白堊紀的砂岩、礫岩、砂礫岩及泥灰岩,上覆第三、第四紀砂礫層,粉砂岩泥土層。在侏羅紀地層中見有煙煤、焦煤和石煤。由於中生代構造破壞作用,局部地層和煤層被破壞的支離破碎。此窪隆區東端向東基底接頭,經巴音哈太、楚魯圖、石哈河的白雲鄂博群、五台群地層,呈山間準平原和山間丘陵作東西向展布。在漫長的各種地質作用下,這一帶有星羅棋布的磁鐵礦、褐鐵礦、砂金等礦產。其中第三紀噴發的玄武岩區內儲有各色瑪瑙、壁玉和髓石、冰洲石等。
狼山—查斯太山褶皺帶 西起狼山、中經德嶺山、東到查斯太山,展布於固查(固陽—查索溝)公路烏拉特中旗段北側,其東段和烏拉山西段隔烏梁素海相望。地質構造、地層變化、沉積建造均較復雜,地形切割較強烈,相對高差大,是以中山——低山為主的東西向褶皺帶(其西段因受旋扭構造的影響,使東西向的狼山變成弧形作北東、南西向延伸到市轄域境外),主要由渣爾泰群、烏拉山群的狼山、增隆昌、劉洪灣、阿古魯溝等組組成的炭質板岩、灰岩、雲英片岩、石英岩、絹雲母片岩、千枚岩及各期浸入的花崗岩、偉晶岩、石英脈、火山沉積岩等。
山前斷裂帶 位於狼山——查斯太山褶皺帶南側的山前平原區,是內蒙古西部區山前深大斷裂帶的一部分,是繼續接受沉積的下降地區(北部屬上升區)。據測知,此深大斷裂的基底以上沉積建造總厚度在4500米以上,由砂岩、砂礫岩、泥灰岩、細砂質的粉砂岩、砂土腐殖質土層等組成。僅第四紀的砂土腐殖質土層厚度也在1000米以上。此帶蘊藏著豐富的地下水和鋰礦、沼氣、草煤、粘土礦等。北部褶皺帶南緣和本斷裂帶北緣接觸帶上有數以百計的下降泉出露,局部泉群出露集流成溪而致成河,形成寶貴的灌溉資源。此帶因是深大斷裂區,所以也是地震易發區。
【地貌】烏拉特中旗地處內蒙古高原西部,由陰山山脈東西走向的二狼山、烏梁素太山、查斯太山分割成南北不同的自然地貌,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過渡變化。具體以固查公路為界,可分南部山前準平原區和北部高原區。
山前準平原區 由山前洪積扇與河套沖積平原組成,其南與河套沉積平原相接,其北以北部山區南麓為界,整個地勢西高東低,南低北高,中間低,呈東西長120多公里,南北5~10公里寬的狹長地帶,海拔1020—1048米。
北部高原區 包括高原低山區、高原丘陵區、山間盆地區、中低山區。高原低山區,即東起查斯太山,中經烏梁素太山,西止二狼山一帶,海拔高度為1609~1700米,最高峰溫更山1893米,山體是南陡北緩。高原丘陵區,系指石哈河鎮中北部,海拔高度為1400~1600米。山間窪地區,系指川井蘇木北部、巴音杭蓋、烏蘭、巴音、桑根達來蘇木北部(褐煤、石油賦存區),海拔高度是1150~1350米,最高索倫山為1393米。中低山區,系指川井蘇木南部,溫更蘇木北部、巴音杭蓋、烏蘭、巴音、桑根達來蘇木南部一帶的低山區,海拔高度為1450~1590米之間。
【氣候】烏拉特中旗深居大陸,遠離海洋,地處高原,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具有高原寒暑劇變的特點,屬大陸性乾旱氣候區。表現為四季分明,夏季短促;春季乾燥多風;秋季溫和涼爽,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冬季漫長,持續5個月(11月-次年3月),冬春少雨雪,夏季雨量集中,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氣溫:年平均氣溫3.0-6.8℃,南部山前6.0-6.8℃,海流圖為4.5℃,東部石哈河地區3℃,北部烏蘭蘇木3.7℃。南北氣溫相差3.8℃,東西氣溫相差0.6-1.5℃。全旗各地7月份最熱,極端最高為38.7℃,平均氣溫為19.8-23.4℃,冬季極端最低-39.4℃。
降水:由於地形復雜,地域遼闊,各地區降水差異很大。全旗年平均降水量在115-250毫米,南部、東部偏多,北部、西部偏少。東部石哈河地區降水量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37.5-250.6毫米,最少的是川井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為115-140毫米。山前灌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56-189毫米,海流圖地區為200.9毫米。
日照:烏拉特中旗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098-32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3%。陰山以南為309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3%;後山東南部山旱區日照時數為3130-321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2%;北部牧區3215-325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71%-73%。全年各月日照變化以12月最少為207-216小時,5月份最多為311-330小時。作物生長季節(4-9月)光照時數達1732-1809小時,佔全年的55%-56%。
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氣候過程和農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農作物生長季節(4-9月)太陽輻射量為93.3-98.0千卡/平方厘米,佔全年的63%-65%。海流圖年輻射量合計151.08千卡/平方厘米,太陽總輻射與全國各地比較,小於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區,大於其它地區,不論在全國、全區來講,光能資源是很豐富的。
風:烏拉特中旗風能資源較豐富,在國內僅次於東南沿海及其島嶼,是內蒙古自治區風能最佳區和佳區。一年中平均≥8米/秒的時數,北部為2382小時,佔全年的27.2%,中部為871小時,佔全年的93%。烏拉特中旗歷年平均大風(風速≥17.0米/秒,8級)日數為28-74天,最多的年份為60-129天,最少4-34天,春季大風日數為15-26天,佔全年的35-53%。
災害:危害烏拉特中旗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冰雹、乾熱風、霜凍、大風、沙塵暴、白毛風、白災、寒潮等。 地表水 烏拉特中旗地表水以狼山山地丘陵與烏蘭察布高原交接處為分水嶺,劃為兩個水系。山脈南側為黃河水系,北側為內陸河水系。屬黃河水系的烏拉特中旗流域面積是10875.612平方公里,大小山溝45條,主要河流6條,由於地面坡度大,溝谷河系較為發育,河床迂迴曲折,所以旗內大部分中小型水庫修建在各大河谷下游處,是山前農業的主要水源。旗內河谷徑流主要是降雨形成,各地徑流受降雨左右,趨勢與降雨的地帶性分布一致。黃河流域地表徑流深為4—10毫米之間,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5973.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模數5492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屬內陸河水系的烏拉特中旗流域面積是12121.778平方公里,主要河流8條,降水為河流唯一水來源,徑流年際及年內變化主要受降雨影響。內陸河地區地表徑流深在3毫米左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1631.364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模數為1345.8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地下水 由於地質構造復雜,地下水因地而異,特點是由東向西、由南向北遞減。山前黃灌區以內陸河流域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為主,含水層連續分布,蘊藏量豐富。水層岩性以中粗砂、砂礫石為主,厚度一般在30—70米,水位埋深10米。大部分地區礦化度小於2克/升。宏豐鄉以南,烏梁素太鄉南局部地區礦化度大於2克/升。補給方式主要靠引黃灌溉和山洪水入滲。陰山地區,新忽熱、石哈河一帶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為主,含水層主要為花崗風化殼及裂隙破碎帶及流紋岩、安山岩、玄武岩層狀裂隙水、風化殼深度一般在30米以內,構成裂隙可達40—147米,水位埋深一般小於10米。大部分水質較好。此外也有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分布,分布呈杈狀溝,水位埋深1—5米,礦化度小於2克/升。烏拉特高平原,主要是川井、桑根達來和海流圖等地分布第三白堊系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含水層岩性以礫岩、砂礫岩、泥質沙岩、沙質泥岩為主,厚度一般30—40米,頂板埋深40—80米,靜止水位10—30米。另外也有第四系孔隙水。礦化度多在1—2克/升之間。巴音杭蓋、烏蘭北部和桑根達來東北部礦化度大於2克/升。補給方式主要為大氣降水。
【土壤植被】 據1985年全旗土壤普查資料,全旗土壤類型有灌淤土、風沙土、鹽土、草甸土、栗鈣土、棕鈣土6個土類。
一、灌淤土類:灌淤土類是烏拉特中旗引黃灌區的主要土類,面積40402.01公頃,按其鹽漬化程度的不同,分為草甸灌淤土和鹽化灌淤土2個亞類。其中草甸灌淤土占該土類的79.57%,為6個土屬39個土種,面積32146.67公頃。
二、風沙土類:屬幼年土類,按其受風蝕強度的不同而分為流動風沙土,半固定風沙土和固定風沙土3個亞類,3個土屬,3個土種。面積為10398.37公頃,主要分布在灌區沿山洪積扇外沿地帶。
三、鹽土:分為草甸鹽土和沼澤鹽土2個亞類、6個土屬、82個土種,面積為48931.15公頃,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形低窪、排水不暢和排干溝兩側,其中以草甸鹽土亞類為主,分5個土屬81個土種,面積為48864.15公頃,占鹽土土類面積99.36%,呈大片的鹽漬荒地,沼澤鹽土僅在烏加河零星分布,面積67.0公頃。
四、草甸土類:零散分布在沿河階地和部分鹽漬化荒地,面積為4590.56公頃,根據含鹽量的不同,又分為草甸土和鹽化草甸土,面積分別為3.46萬公頃和13萬公頃。
五、栗鈣土類:屬地帶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低山丘陵區,是山旱區土壤的主要類型,面積為515473.33公頃,分3個亞類。
1.淡栗鈣土亞類,主要分布在東南部低山丘陵區,面積為450840.00公頃,所佔比例最大,呈連續分布狀,占該土類面積87.46%。
2.草甸栗鈣土亞類,分布在山間低平地及溝谷階地等較為低平的地形部位上,呈零星分布狀,地下水位較高,一般在3—5米之間,面積為10466.67公頃,占該土類面積2.03%,是山旱區主要的耕地和牧區飼料地。
3.粗骨栗鈣土亞類,是發育在各種基岩殘積,坡積母質上的幼年土,面積為54166.67公頃,占該土類面積10.57%,屬極難利用的土類。
六、棕鈣土類:是全旗第一大土類,屬地帶性土壤,是牧區土壤的主要類型。主要分布在呼勒斯太蘇木、溫更鎮的北部和西部,巴音杭蓋、川井、烏蘭蘇木的大部,巴音、桑根達來蘇木北部,面積1689797.35公頃,佔全旗土地總面積的73.16%。棕鈣土類分4個亞類。
1.棕鈣土亞類,分布於荒漠草原的東邊,呈東北、西南狀分布,面積為1076653.33公頃,占棕鈣土類面積的63.7%。
2.淡棕鈣土亞類,分布於棕鈣土亞類的西北部,主要分布在呼勒斯太、巴音杭蓋、川井蘇木北部,烏蘭蘇木北部和巴音蘇木北部。面積為483357.35公頃,占棕鈣土類面積28.60%。
3.草甸棕鈣土亞類,零星分布在牧區丘間窪地、河谷階地低緩處,因受地下水份的影響而形成半水成土壤,面積為56680.0公頃,占棕鈣土類面積3.35%。
4.粗骨棕鈣土亞類,分布於西南部、西北部的山地丘陵區,面積為73106.67公頃,占棕鈣土類面積的4.33%。
烏拉特中旗地處半荒漠地帶,以荒漠草原為主體。天然草場植被稀疏、低矮,以多年生小灌木及多年生叢生草為主。境內西、北部多為檸條、生豬毛藜,東部多為針茅、無芒隱子草、泠蒿。70年代以來,經引種、馴化、選育,培育出宜種植的優良牧草和飼料作物,有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蘇丹草,玉米等品種。
【礦產資源】 烏拉特中旗地質構造復雜,褶皺、斷裂都很發育,形成多種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有70種,其中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51種,開發利用和准備開發利用的40種。初步探明礦產地326處,其中較大型礦床13處,中型礦床11處,小型礦床5處,礦點及礦化點297處;具有礦產儲量的礦床、礦點87處。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506億元以上。
煤礦 境內煤礦有煙煤、褐煤兩種。煙煤產在溫更鎮所在地及周邊一帶,總儲量4500萬噸,經多年開發保有儲量4150萬噸,發熱量5750~7150卡/千克。主要礦山企業有溫明礦業公司、溫更煤礦等,年產量22—25萬噸。褐煤主要產在西起巴音杭蓋蘇木中北部,中經烏蘭、巴音蘇木,東到桑根達來白彥花一帶,遠景儲量100億噸以上,現作進一步勘查;另有川井蘇木巴音呼都格煤礦,褐煤儲量1.5億噸,發熱量3200~5300卡/千克。
石油 境內石油產地巴音杭蓋蘇木中北部凹陷區,自1976年本旗礦管站劉墨榆發現為異常區後,先後有大慶油田、華北油田等隊進行勘查。1993年由中原油田西北勘探開發處開始勘探、開發,探明資源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3.09億噸以上,現有出油井86眼,年產原油4.1萬噸,預計年產原油可達90萬噸,形成中型油田。此石油凹陷區,向西可擴展到烏拉特後旗境內,向東可擴展到烏蘭、巴音、桑根達來蘇木境內。
鐵礦 境內鐵礦資源豐富,總儲量8347萬噸,保有儲量8105萬噸,分磁鐵、赤鐵、褐鐵、鏡鐵4種,以磁鐵、赤鐵為主,褐鐵次之,鏡鐵極少。磁鐵、褐鐵礦分布在石哈河、新忽熱、巴音哈太、巴音杭蓋等地,以石哈河為多。礦床和礦點星羅棋布,較大的礦床是後石拉哈達、烏蘭此老、麻格乃、東大旗、西河磁鐵礦,扎板溝、阿貴少、德羊勝褐鐵礦,平均品位磁鐵18—35%,褐鐵40—45%。赤鐵礦分布在德嶺山、巴音杭蓋等地,較大的礦床有西德嶺山、扎格烏素、東加干、其熱根尚德等,平均品位45—48.5%。鏡鐵礦產於巴音杭蓋蘇木查干烏素。
鉻鐵礦 境內鉻鐵礦位居全國第二位,產在中蒙國境線以南,西起巴音杭蓋蘇木東加干,東到桑根達來蘇木阿布格的超基性岩帶上,東西長130公里,南北寬2—4公里。因其成因(溶離型)所限,礦點零星分布,且在0~500米之間均有礦體。主要集中在西起西索侖山,東到阿布格一帶,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2—4公里。勘探儲量38萬噸,經多年斷續開采,現保有儲量20萬噸,品位12—41%。年產量徘徊在0.5萬噸左右。
黃金礦 境內黃金礦可分原生金礦和次生金礦兩大類,分別為石英脈型、蝕變岩型、火山岩型和砂金型、礫岩金型、冰水堆積型各三種。除山前準平原耕、荒地未發現金礦外,北部丘陵、溝谷、階地金礦、礦點遍布。原生金的石英脈型金礦產在巴音杭蓋蘇木圖古日格,伊肯查干,烏蘭蘇木銅口山、索木圖,石哈河鎮油房壕、白四盤,新忽熱蘇木長山壕,呼勒斯太蘇木角格泥溝等處。原生金的火山岩型金礦產在石哈河鎮牛永泰溝。次生金的砂金、礫岩金礦產在烏蘭蘇木東查汗哈達、金山圪旦,石哈河鎮哈尼河、東西印壕、老龍灣、白山壕、西大旗,新忽熱蘇木浩堯爾胡同、高勒圖等處。次生金的冰水堆積礦產於川井蘇木巴音呼都格南部。黃金資源儲量187噸以上,保有儲量143噸左右。原生金品位1—15克/噸,火山岩型金礦品位0.3—5克/噸,砂金品位0.5—8克/立方米。年產量58~475千克。
鉛鋅硫鐵礦 境內鉛鋅硫鐵礦位於自治區第三位,是一個多金屬礦床。具有工業價值的產地有兩處,石哈河鎮甲勝盤和呼勒斯太蘇木對門山。探明儲量:鉛金屬量23.4萬噸,鋅金屬量218萬噸,硫鐵礦石量4853萬噸。品位是:鉛1.35%,鋅3.95%,硫22.9%。現開發利用的為甲勝盤鉛鋅硫鐵礦,年處理產礦石量45萬噸以上。
菱鎂礦 菱鎂礦產在北部超基性岩風化帶,賦存部位0—60米,與淺部鉻鐵礦伴生,呈窩狀、不規則團塊狀零星分布。地質儲量600萬噸以上,保有儲量530噸。原礦(MgC2O3)平均品位42—45%,熟料(Mgo)平均品位80—85%。賦存范圍與鉻鐵礦一致,主要礦山有索侖山、土克木、阿布格等,年采原礦量4.2萬噸。
石墨礦 境內有晶質石墨礦、非晶質石墨礦兩種。晶質石墨礦產於新忽熱蘇木鐵面此老、德布斯格、巴音溫都爾,呼勒斯太蘇木呼勒斯太溝、前達門溝、爛不殘溝、敖雲烏拉等地,地質儲量680萬噸,保有儲量680萬噸,平均品位5.03—6.38%,正准備開采。非晶質石墨礦主要產在紅旗店東、西山,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2—3公里范圍內。賦存礦體主要有9條,多數已開采,深在 200米以下。地質儲量530萬噸,保有儲量230萬噸,平均品位60—90%。現有采礦企業10戶以上,年產量2.7—3.2萬噸。
火山沉積岩 火山沉積岩礦產包括珍珠岩、沸石、澎潤土、金礦4種。金礦產於石哈河鎮牛永泰溝,前已提及。沸石、澎潤土二者伴生,產在新忽熱蘇木所在地、石哈河鎮小白彥花,儲量4億噸以上,尚未開采利用。珍珠岩產於石哈河鎮蔡家圪卜,儲量3600萬噸以上,經多年開采保有儲量2600萬噸。
高檔石材礦 境內有質量較好的石材原料礦。紅色花崗岩產於烏梁素太鄉、烏加河鎮北山、巴音哈太蘇木等地,輝長岩、閃長岩、角岩等產於紅旗店東西山,硅化石英角礫岩和石英板岩產於巴音杭蓋蘇木圖呼勒、伊肯查干。大致儲量:花崗岩250萬立方米,輝長岩、閃長岩50萬立方米,角岩12萬立方米,石英板岩5萬方米,硅化石英角礫岩7萬立方米。各種石材原料都曾開采或正在開采中。
寶玉石礦 境內寶玉石礦主要產在烏蘭蘇木西起沙布代廟、中經角力格太、東到獅子頭,東西長50公里、南北寬10公里的偉晶岩田中。巴音哈太蘇木北部、新忽熱蘇木北部也是寶玉石的賦存區。這些地區的寶玉石有碧璽、海蘭、鋰輝石、黃玉、瑪瑙、紫牙烏、水晶等,以碧璽、海蘭、水晶為主,開發利用已達20年以上。
鉻英玉礦 此為新型礦種,由鉻離子浸染成淡白色、淡綠色次生石英岩,具有結構緻密、結晶細、塊度大等特點,適於製作美工工藝品。產地集中在甲勝盤鉛鋅硫鐵礦區東南山上,儲量100萬立方米以上,曾有企業開采,保有儲量98萬立方米。 烏拉特中旗所轄總土地面積34643799.8畝,其中農用地33659585.2畝,占總土地面積97.2%;建設用地144358.5畝,占總土地面積0.4%;未利用地839856.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4%。農用地中,耕地1051223.5畝,占農用地面積3.1%;園地1219.4畝,占農用地面積0.0036%;林地179626.4畝,占農用地面積0.53%;牧草地32278411畝,占農用地面積的95.9%;其它農用地149106.8畝,占農用地面積0.44%。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6842.7畝,占建設用地面積的60%;交通用地39062.7畝,占建設地面積的27%;水利設施用地18512.6畝,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3%。牧草地是全旗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為烏拉特中旗主體用地類型。利用地布局是耕地集中連片,主要集中在山前河套灌區和後山旱作農業區兩大片,佔全旗耕地面積的98%,牧區只有零星的飼草料地。區域間的差異大,全旗各類用地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陰山山區和北部高平原為廣袤的草場,是烏拉特中旗的主體經濟區域;前山河套灌區是主要農業區,東南部山旱區則是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區。全旗土地面積大,土地類型多樣,適宜農、牧、林業的綜合發展。全旗後備土地資源潛力大,耕地面積呈上升趨勢,全旗有宜農荒地資源1.6萬公頃,有宜林荒地2.0萬公頃,98%分布在山前灌區,在國家投資、集體投資、個人投工投勞和引資轉包開發下,使全旗耕地面積新增6464.7公頃。全旗人均土地面積15.87公頃(折238畝),人均耕地面積0.54公頃(折8.15畝),牧區畜均佔有草場面積1.28公頃(折19.2畝),隨著人口增加和各種非農牧用地的增加,人均耕地、畜均草場數量逐年下降,保護土地資源應引起全旗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
【水資源】據2004年內蒙古水事監理中心測定評價:水資源總量59461.53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345.53萬立方米,地下水29115.6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19803.65萬立方米/年,地表水可利用量3575.02萬立方米/年。現狀用水量28666.04立方米萬/年,其中,城鎮生活用水139.24萬立方米,農村生活用水818.73萬立方米,農業用水27602.26萬立方米,工業用水105.81萬立方米。 烏拉特中旗草場面積大,草原資源豐富,全旗可利用草場2198033.53公頃,佔全旗土地總面積的95.1%。以荒漠草原為主體的天然草場劃分為12類32組86個草場型。
【森林資源】烏拉特中旗森林植被為荒漠化草原類型,以旱生植被為主。實有林面積151124.3公頃,分天然林和人工林兩部分。天然林主要分布在狼山、查石太山、哈太山地區和北部牧區,面積為90296公頃,林種為防風固沙和水土保持林,樹種有杜松、山榆、山柳、叉枝圓柏、梭梭等。人工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區和山旱區,牧區次之,總面積60828.3公頃,其中林分面積9218.8公頃,林種為用材林、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樹種為楊樹、榆樹、柳樹、沙棗樹等;經濟林面積147.6公頃,樹種為果樹、枸杞等;人工疏林面積4318公頃,樹種為楊樹、榆樹、柳樹及其他;人工灌木林面積14937公頃,樹種為梭梭、檸條等;未成林地面積31325公頃,林種為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此外,還有四旁樹摺合881.9公頃,苗圃地239公頃。森林覆被率5.08%。人工林活立木總蓄積839228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759749立方米,平均每公頃82.4立方米;疏林蓄積50619.3立方米,平均每公頃11.7立方米;四旁樹蓄積28859.7立方米,平均每公頃32.7立方米。
【植物資源】據1981年草原普查資料,全旗野生種子植物有67科255屬426種。其中有飼用價值的植物有42科150屬289種,其中禾本科牧草居飼用植物的首位,有29屬58種,其次是菊科,有20屬49種,具有引種價值的12種5科7屬。有葯用價值的植物186種,主要有麻黃、山大黃、馬齒莧、銀柴胡、王不留行、角茴香、蒙古扁桃、甘草、地丁、遠志、鎖陽、菟絲子、知母、天仙子、地黃、車前子、沙參、菌陳、薄公英、蒼耳、薄草、秦艽、蓯蓉、紫草等。
【野生動物資源】據初步調查統計,全旗范圍內生存的野生動物有:野驢、石羊、黃羊、團羊、青羊、狼、土豹子、狐狸、野雞、石雞、鵪鶉、野鴨、地脯、撈魚鸛、喜鵲、烏鴉、老鷹、貓頭鷹、老雕、灰鶴、天鵝、野兔、兔猻、獾子、猞猁、刺蝟、黃鼠、松鼠、蛇等。
【旅遊資源】烏拉特中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長期以來,北方各民族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情等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境內現存陰山岩畫、趙長城、秦長城、漢受降城、高闕塞石築城遺址遺跡等。全旗地域遼闊,境內山地、丘陵、高平原具有多種地貌類型,景觀差異明顯。陰山山脈以南是富庶的河套平原,以北是廣袤的草原,不同的地貌,不同的動植物種群為觀光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希熱廟、蒙古大營、甘其毛道口岸、海力索旅遊點、巴仁寶力格旅遊度假村等。
② 「無證收購玉米案」,王力軍非法經營罪,一審請了假律師,是怎麼回事
根據公開的報道,王力軍收購玉米案,一審的確是委託了假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不存在的律師事務所,一審法院對律師身份的審查失職。
冒充律師,代理案件,收取費用,這是刑事詐騙案,當事人可以報案,並依法追究冒充者的刑事責任。也可以非法經營罪追究冒充者的法律責任,因為無代理資質,無代理許可權,而冒充者本身代理的案件就是非法經營罪,這是極大的諷刺。
關於真假律師判斷,法律工作者判斷,簡要回答如下:
律師在律師事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全國,民商事刑事案件代理,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務所工作,執業范圍是所在區縣,只能代理民商事案件,不能代理刑事案件,也不能跨區跨縣執業,更不能跨市跨省執業,可以在律師當地的省司法廳和省律師協會官網查詢和核實。
附: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_新聞頻道_東方頭條
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與臨河區法院僅一條馬路之隔,王力軍在這里找了自己的一審辯護律師。(南方周末記者 滑璇/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02月16日《南方周末》)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也無「王潤生」律師。司法廳稱,官網是實時更新的。
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注冊晚了,「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2017年2月13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中級法院再審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案」。控辯雙方均主張王力軍無罪,法庭決定將擇日宣判。
2016年4月15日,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王力軍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二萬元。同年12月,最高法院以原判適用法律錯誤為由,發出再審指令。
再審現場坐滿了前來旁聽的人大代表和記者。王潤生沒出現。作為一審辯護人,他為王力軍做有罪但罪輕的辯護。但此後,王潤生連王力軍的電話也找不到了。
在一審判決書中,王潤生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簡稱「青銀所」)律師。此外,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巴彥淖爾市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二所(簡稱「二所」)主任、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查詢,結果顯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不存在;在山東省司法廳注冊的律師中,也沒人叫王潤生。
執業時,律師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最大差異,就是後者不能以辯護人身份參與刑事案件。「無證收購玉米案」,是一起刑案。
王力軍找到王潤生是2016年春天,案子已由檢察院移送法院。一直自信無證收購玉米「不算個事」的王力軍,拿到開庭通知後,從臨河區法院出來直奔二所。
與附近其他幾家法律服務所相比,二所的位置最好,就在臨河法院對面,只隔一條馬路。牆上的公示欄顯示,該所有十幾名工作人員。王潤生的名字在第一排第一個,職務為「主任」。
接待王力軍的,是一名女性工作人員。交了100塊咨詢費,王力軍被告知,如果認定非法經營罪,可能會被判三到五年,還有一至五倍罰金。聽說可能要坐牢,王力軍決定請個律師——二所主任王潤生。
據二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所里接的案子以民事居多,刑事一年只有幾件。王潤生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收案有明確統一的收費標准:民事案件收取標的額的4%;刑事案件,公安、檢察院、法院每階段各5000元
。
剛借錢交完6000元違法所得、5000元保釋金,5000元的律師費在王力軍眼裡不是個小數目。但陪他同去的女兒不肯省這筆錢。她在西安工作,是一本大學的畢業生。
王潤生掏出律師執業證讓父女倆看,兩人隨便一瞥,也沒拿在手裡細瞧。王潤生的律師執業證顯示,他是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
交了錢,雙方簽了刑事辯護委託書,但這份協議王潤生似乎沒給王力軍留底。「我把所有跟案子有關的東西都放在一起,但都沒有這份協議。」王力軍向南方周末記者展示一疊訴訟文件,其中就有與兩名再審律師簽
訂的委託代理協議。
南方周末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到,王力軍與王潤生的刑事辯護委託書上不僅有二人簽名,而且按著王力軍的手印,加蓋了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的公章。
依照刑事案件程序,律師出庭前要向法院提交三樣東西:與當事人簽訂的刑事辯護委託書、律師執業證、律所出具的刑事辯護出庭函。
王潤生提交的刑事辯護出庭函內,抬頭為臨河區法院,落款為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並加蓋公章,右上角還有「【青銀刑字第201600293】」字樣。
到法院調卷後,王潤生很快有了判斷:「我第一反應是,整個案子的偵查情況比較模糊,21萬的非法經營數額不太清楚。別的沒有疑點。」
在王潤生看來,這樣的案子並不復雜,偵查機關早把各種證據准備好了,非常清晰,自己不用再去調查取證。他甚至在開庭前就預測出了一審結果。因為王力軍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糧庫、澱粉廠等正規銷售渠道,「
沒有賣到黑道上」,非法經營數額雖然高達21萬,但實際獲利只有6000元,「所以我預計他能判緩刑」。
王力軍從王潤生處也曾得到同樣的信息:你這個罪名應該能認定,我不可能承諾給你辯得無罪,只能給你爭取緩刑。
根據臨河區法院筆錄,2016年4月5日一個多小時的一審庭審中,辯護人王潤生的話很少。他對起訴書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法庭調查時無發問,對公訴人出示的十多組證據無異議,辯方也無證據出示。
質證時,公訴人提到臨河區糧食局、臨河區工商分局開具的王力軍無經營資質證明時,王力軍忍不住說道:「我沒有辦證資格,只有固定場所才給辦證。」辯護人王潤生依然無異議。
法庭辯論階段,辯護人王潤生說得也不多。他說:「被告人是無意中觸犯了刑法,不是故意犯罪,犯罪後主動投案自首,有自首情節,收購的玉米都賣給了正規渠道,獲利數額較小,請求法院從輕判處。」
當被問到有無新的辯論意見時,辯護人王潤生又說:「王力軍無意識犯罪,希望法庭從輕處罰。」
現在回想起來,王力軍只記得王潤生說過:無意識犯罪。「他基本上就說了這5個字,花了5000塊錢就買了這5個字。」
「無證收購玉米案」曝光後,引起輿論強烈關注,尤其是質疑糧食收購資格審批和市場經濟下的管制。
2017年2月13日的再審,是另一種場面。辯護人是從北京來的律師王殿學、張雪峰,兩人自願為王力軍提供法律援助。律師對檢方證據的真實性、關聯性提出多次質疑。比如,王力軍親戚楊某認為王的行為屬於犯罪的
證言,律師認為這與本案無關。
「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回溯: 查不到的律師和律所
2017-02-16 10:19 法治
我要報錯
評論 .
.
..
.
「說王力軍無證收購玉米,根據的是《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而該條例在2016年2月進行了修訂,不再要求農民個人必須取得糧食收購資格。」王殿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7年2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在二所的辦公室里與王潤生進行了一番對話。當記者提到一審開庭前《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已修訂時,王潤生反問:那是判決以後的事情了吧?
「修訂是在開庭前兩個月,你當初想過從這個角度給王力軍辯護嗎?」
「我想過,我也說過。法官不採納。」
「別人收糧食咋沒事,別人大部分都有證,或者掛靠在某一個有糧食經營許可證的公司。」王潤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法律上來說我不能做無罪辯護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在那放著呢,還有法律規定,所以
我只能做罪輕辯護。就這么簡單。最後給他判了緩刑。」
一審時,王力軍的一切訴求就是不進監獄,讓他能夠回家種地。王潤生說,王力軍對緩刑的結果很滿意,沒有上訴。但最高法院經過審查後,指令再審。王殿學認為,最高法院主動要求再審的情況十分罕見。
王力軍說:現在才知道我這就不應該判有罪。要是早知道,我就上訴了。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是青島人,青島大學法律系畢業;在青島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內蒙古巴彥淖爾市148法律服務二所兩頭兼職。據他介紹,青銀所有十幾名律師。
中國裁判文書網共收錄「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代理、辯護的12件案件,其中,內蒙古9件、甘肅2件、福建1件,裁判起止時間為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
上述青銀所參與的案件,全部由王潤生、陳正勃代理。裁判文書網上查不到該所其他律師代理的案件。
王潤生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9次,某交通肇事案為刑事案件,其他皆為民事案件。陳正勃以青銀所律師身份出現了3次。
王潤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二所十幾名工作人員中,有三名律師,除了自己,還有王飛、鄔瑞。巧合的是,二所也有一名工作人員叫做陳正勃。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陳正勃是否也為青銀所律師,王潤生給予了肯定的答
復。
律師執業證顯示,2015年5月18日山東省司法廳向王潤生發證。據他介紹,2001年他從山東到內蒙,一直在做律師的行當,2002年取得律師資格。
南方周末記者在山東省司法廳官網「山東省司法行政網」上查詢,結果顯示並無「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
記者再分別輸入王潤生的姓名、律師執業證號、法律執業資格或律師資格證號,均顯示「暫無符合條件的數據」。陳正勃的信息同樣查不到。
但若換成其他山東律師,只需輸入姓名、證件號等任一項,即可顯示結果。即便是2016年因故未通過年檢的律師,也能查到相關信息。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也查不到王潤生與陳正勃兩名律師。
對此,王潤生回應稱,律所為什麼查不到,他不清楚。至於他本人的律師執業證,或許因為2016年回山東注冊時因事耽擱了,「原本應該5月注冊,我7月才去,已經注冊完了。可能因為這個把我漏報了,沒有上網。
」
王潤生還說,「他(陳正勃)估計現在也查不到,他和我一塊去注冊的,也是注冊晚的。注冊得晚,估計系統就不報了。」
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山東高院的關系向山東省司法廳查詢,得到的結果也是,沒有「山東青銀律師事務所」,沒有律師王潤生、陳正勃。記者又通過青島市司法局的內部渠道查詢顯示,查不到青銀所。
對於是否存在系統登記疏漏的情況,南方周末特約撰稿人向山東省律師協會考核監督部咨詢,答復是:不可能。只要他拿了執業證,司法行政網上肯定就有他的登記。
山東省司法廳律師管理處資質管理科給南方周末記者的答復是:山東省司法行政網是實時更新的,如果在這個網上查不到,那就可能沒有這個人。
該查詢系統還提示,2009年全國統一換發律師證後,執業證號以「137」號段開頭;此前的「150」號段執業證號不作為律師身份的證明,致電才可查詢。王潤生的執業證號為「137」號段。
一名知情人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曾告訴他,網上查不到青銀所,「但這么長時間了,一直沒人把它當事」。
二所與臨河法院不過幾十米遠。王潤生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與「無證收購玉米案」一審的兩名法官都相識,「有時候他們法院印不了東西,偶爾過來印印東西」。
2016年7月,「無證收購玉米案」經媒體報道引發全國熱議。王潤生當時還很納悶:咋就傳出去了?他為此問過法官,法官說,案子被法院當做典型案例上網做了宣傳。「後來又再審,我感覺他(法官)這是搬起石頭
砸自己的腳。」
裁判文書網顯示,王潤生還以巴彥淖爾148協調指揮中心法律服務所、法律服務二所法律服務工作者身份,在內蒙古代理民事、行政案件33件,判決起止時間為2013年11月至2016年12月。
從時間上看,王潤生交互使用著律師、法律工作者兩個身份。
對於專職律師是否可以在法律服務所任職,上述山東省司法廳及律協兩機構的答復一致:不行。「專職就是這個意思,要不怎麼叫專職律師呢?」
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簡稱「法工」)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萌芽、80年代發展起來的職業。彼時,中國的律師制度尚不完善,律師奇缺,為了填補農村、城鎮的法律服務空白,一支特殊的法律人隊伍建立起來。
「他們是特殊年代的產物,」巴彥淖爾市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多法工都是退休的公檢法人員,而最近十幾年,過司法考試的做律師去了,有些歲數大的干不動了,巴彥淖爾的法工只出不進越來
越少,現在還有一百多人。
沒有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的法工,多在基層法律服務所、鄉鎮法律服務所或司法所執業,手裡拿的是《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
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與律師相比,法工執業受到三大限制:只能接當地人的案子,「好比你是臨河的法律工作者,當事人必須也是臨河的」;報酬標准參照司法部針對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規則,與律師收費完全不同
;不能從事刑事辯護。
然而,三條老規矩,有兩條早已被時代淘汰。比如,法工的收費標准已突破司法部的硬性規定,「不然連調查取證、開庭的車馬費都不夠」;實際接案時,也會有人打破地域方面的限制,基本沒什麼人會管。
唯一剩下的,便是不能為刑事被告人辯護。上述工作人員說:這是一刀切,絕對不允許,只有律師才能接刑案。
盡管如此,南方周末記者還是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查到了兩份刑事判決書,陝西丹鳳縣、貴州黎平縣的法律服務工作者,分別成為故意傷害案、危險駕駛案中被告人的辯護人。
會不會是當地律師稀缺由法工頂上?上述工作人員解釋,如果某個地方律師特別稀缺,國家會調配一部分律師去進行法律援助。這樣的事,巴彥淖爾就有過,從市區臨河調律師到相對偏遠的烏拉特中旗接案。
在臨河法院旁邊、二所斜對面,還有另外幾家法律服務所。一個房間里,一名四五十歲的女性法工正為來訪者解答與離婚相關的問題。她的名片上印著「法律本科」及資格證號。
當南方周末記者詢問,這是什麼資格證號時,她說,「就是我們工作用的證」。那是律師?「不是,我們和律師的區別就是不能代理刑事案件。」至於是否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等,她隻字未提。
在許多法律專業人士眼中,法工的地位非常尷尬,「只能吃律師吃剩下的」。尤其在城市,提到法律、打官司,大家第一想到的都是律師。
「大概90%的人不知道還有法律工作者這么個職業,」上述巴彥淖爾市司法局工作人員說,他們碩果僅存的服務市場,絕大部分都在農村、鄉鎮等地區。
因為「無證收購玉米案」,眾多媒體趕來采訪王潤生。「記者來都是先找我,再找他(王力軍)」。不過,他曾拒絕了內蒙古電視台的采訪;當一名報社記者希望與他合影時,他同樣婉拒,「我不想出名,我就是平
民老百姓出什麼名?我就想平凡地生活。」
(南方周末實習生席莉莉對本文亦有貢獻)
③ 內蒙古巴彥淖爾牧區遭旱災情形如何
連日來,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因乾旱導致牧區牲畜受災的消息牽動人心。6月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巴彥淖爾市農牧業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當地農牧業乾旱等級已達到中旱到重旱。農牧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乾旱造成牧區「全面積受災」,為了緩解牲畜受災的情況,巴彥淖爾市已與周邊縣市協調,正通過購買草料等方式緩解災情。
有牧民提前宰殺部分牲畜
連日來,一段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遭受旱情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受災牧區的草原尚未明顯返青(越冬後,植被由黃色變為綠色、恢復生長),牧區養殖的牲畜大多體型消瘦,生存狀態堪憂。
當地向受災牧民發放飼草料
6月7日,巴彥淖爾市農牧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市牧區「全面積受災」,「牧區主要飼養綿羊、山羊、駱駝、馬和少部分牛,為緩解災情,受災旗縣已向周邊旗縣進行協調,購買飼草料喂養牲畜。受災牲畜的具體數量,各旗縣也在統計。」
了解到,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後旗受此次乾旱影響較為嚴重。據烏拉特中旗農牧業局發布的消息,「今年以來,全旗范圍沒有出現有效降水,草場未按時返青,乾旱災害持續時間長、范圍廣,直接影響了農牧民的生產生活,給烏拉特中旗畜牧業生產造成了很大損失。」據此,6月2日,烏拉特中旗向牧區蘇木鎮場發放了一批抗旱救災的飼草料,再向下發放到最需要幫助的牧民手中。此外,當地還向外旗調運了第一批青貯玉米300噸、玉米300噸、飼草80噸,已全部發放到各蘇木鎮場。
來源:北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