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漢朝時期貨幣的影響

漢朝時期貨幣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4-22 03:08:39

1. 漢武帝的幣制改革是怎樣的對西漢的財政有何影響

西漢初期的幣制是異常混亂的,至漢景帝時,西漢曾4次在“允民自鑄錢”與“禁民自鑄錢”之間來回徘徊,可謂是反反復復,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之中。

可以說西漢能在漢宣帝一朝步入極盛,並最終成為“強漢”,這跟漢武帝所推行的幣制改革是“脫不了干係”的。

2. 貨幣從漢朝以來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分析其原因

漢朝,特別是漢武帝時期將地方的鑄幣權收歸中央,這是實現經濟上大一統的內在需要。

3. 中國錢幣發展史,為何說漢朝的五銖錢影響了多個國家的貨幣文化

因為漢朝的五銖錢設計非常精妙,後來引得多個國家效仿學習,所以說漢朝的五銖錢影響了多個國家的貨幣文化。漢朝通用的貨幣為五銖錢,五銖和半兩都是代表的是錢的重量,但是在五銖錢上,卻出現了一個非常聰明的設計,這個聰明的設計使得那些想從錢上進行偷盜的人無法下手。這個聰明的設計,就是外擴。

這個做法得到了國際上非常多國家的認可,很多國家紛紛效仿學習。亞洲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一時間都將自己國家的錢幣改成這種設計,並且紛紛表示,漢朝這個設計牛,非常的實用。所以說漢朝的五銖錢影響了多個國家的貨幣文化。

4. 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影響有哪些

對國家的安定產生的正面影響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漢朝剛建立的時候,劉邦實行了分封制。到了漢武帝的時候,諸侯國的勢力越來越大,中央朝廷在控制諸侯國上有些不足。幣制改革使得諸侯國的財政大權收歸中央政府,諸侯國的造反資本減少了一大塊。抑制通貨膨脹也是漢武帝幣制改革的影響。漢武帝時期,經過幾代皇帝的積累,漢朝有了很多的錢幣,但是沒有相應的物品,這很容易造成通貨膨脹。面對這種情況,漢武帝及時推出幣制改革,錢幣與貨物對應一致。

漢武帝幣制改革也影響了中央的財政。漢武帝在征伐匈奴後,財政上有巨大的虧空。而幣制改革中,鑄造錢幣的原材料是朝廷已經囤積下來的,朝廷因此有了很多的金錢,在財政上得到了補充。

漢武帝幣制改革影響了民間的風氣。在幣制改革以前,民間有很多私鑄錢幣與盜鑄錢幣的,幣制改革以後,錢幣變得統一起來,私鑄與盜鑄消失了。而且由於錢幣制度的統一,人們在使用起來也方便多了。

漢武帝在幣制改革中,最後將錢幣定型為五銖錢。五銖錢影響了後世的錢幣制度。五銖錢一直用到清末,沿用了兩千多年。可以說,漢武帝幣制改革對後世的錢幣鑄造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王朝都借鑒漢武帝的錢幣制度,以此穩定市場上的交易。

5. 經過漢朝和唐朝貨幣有什麼改變

漢幣

漢「五銖錢」

中國貨幣史--漢「五銖錢」

漢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改由中央統一鑄幣。設「上林三官」即鍾官、辨銅、均輸,組成中央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銖錢,也稱上林錢和三官錢。五銖錢質量高,改變了貨幣混亂現象。從漢武帝起歷西漢,新莽,東漢,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銖長期為歷朝法定貨幣。因五鐵錢輕重合宜,中國以「五銖」為主要形制的方孔圓錢還影響日本、安南、朝鮮等國。

唐代開元通寶

6. 在漢高祖時期貨幣是怎樣發展的

半兩錢始用於戰國時期的秦國,稱之為「戰國半兩」。秦統一六國後,統一的貨幣仍以半兩為名,又稱之為「秦半兩」。秦滅以後,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承秦制,貨幣制度也一如其舊。因漢代最初沿用秦代半兩,故稱為「漢半兩」。

漢初仍襲用秦的半兩錢制,但漢高祖劉邦為解決軍費開支,採取權宜之計,貨幣減重並允許私鑄,結果形似榆莢的「榆莢半兩」大幅減重,「半兩」已名實不符。

允許私人鑄錢,結果鑄錢者為獲得暴利,普遍減輕錢的實際重量,往銅中摻雜鉛鐵,使得劣幣橫行,物價飛漲。

漢初因戰爭創傷,社會生產力遭到極大破壞。在這種情況下,秦半兩幣值過重,流通不便,不利於國民經濟恢復的弊端就顯現了出來。於是,漢高祖劉邦下令減重鑄造漢半兩,以解決財政開支。

西漢初年鑄造的錢仍然沿用秦代叫法,稱為「半兩」。但由於錢的方孔太大,周邊像4片榆莢合成,所以當時民間稱之為「榆莢半兩」或「莢錢」。

這種錢比較標准半兩,甚至秦二世時的減重半兩錢,重量已大大減輕。即使如此,朝廷所鑄的錢仍不敷所用。於是漢高祖又允許民間自鑄莢錢,以發掘民間潛力,藉助市場的力量自行增加貨幣供應量。

莢錢面值較輕,因而流通順暢,特別適合於在特殊困難時期普遍貧困的平民使用。然而由於鑄幣權下放到私人手裡,沒有形成統一嚴格的管理,導致各地所鑄貨幣形制各異,沒有統一的標准。再加上前朝流弊猶存,各種不同樣式、輕重的錢幣同時在市場上流通,令百姓不知所從,貨幣的信用度很差。

還有一部分人借鑄幣牟利,在造幣過程中摻假,隨心所欲地偷換鑄幣原材料、任意減重、大量濫造,更加重了惡錢的泛濫,加重了百姓對貨幣的不信任感。

朝廷允許私鑄舉措僅是應急之舉,雖然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也會助長民間盜鑄錢幣的歪風,終究不是長久的解決辦法。

果然在公元前186年,漢朝朝廷終於忍無可忍,不得不出手整頓混亂不堪的貨幣市場。

公元前186年,漢朝朝廷決定加重貨幣來提高幣值,由朝廷鑄八銖錢。由於與南越及匈奴作戰,軍費開支大增,又重新實行貨幣減重,行5分錢。所謂5分,就是半兩的1/5。

漢高祖末年和呂後時曾禁民私鑄錢。漢文帝改鑄四銖錢,並廢除了禁止盜鑄的法令。

如何穩定貨幣,健全錢法,是漢初朝廷所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經濟課題。這一問題,在漢武帝時期經過艱難探索,最後才得以比較妥善的解決。

漢半兩

7. 漢朝時期,銀子是通用貨幣嗎

不是哦 1、漢朝那時候有銀子。但漢朝時期,白銀只是作為貴重物品存在,一些地區會向政府繳納白銀作為貢物,白銀收上來後也是作為工藝品的原材料使用,並不具有貨幣性質。
漢朝時候,貴金屬的流通時用金子。銀子不具備貨幣的性質。
2、漢代的貨幣以銅錢為主,有金銀銅以及合金鑄幣,甚至還有龜幣和貝幣。從公元前119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前,五銖錢都是標准貨幣。
3、據史書記載西漢的銅錢有八種,其實有些錢只是使用的時間不同,名稱相同。實際上可歸納為三種錢:半兩、三銖、五銖。
漢半兩的重量是千變萬化的,有些半兩錢,身小肉厚,文字也沒有規則,大家認為這類半兩是漢初半兩。漢初半兩錢是比較大樣的。而且肉薄。文字也扁平。三銖錢只用了幾年,數量不多,五銖錢的種類就多了,普通五銖錢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外廓,這是和以前的錢幣所不同的。五銖錢中也發現有少量是光背的,這是最早的五銖即元狩五銖。武帝以後的五銖錢只有宣帝五銖可以辨別。它的特別就是五字相交的兩畫向內收,外廓比較寬,而且往往有其它記號,比如內廓上面一劃,或下面有半星等。
五銖錢是歷史上用得最長久的錢幣,因而鑄造量大,錢幣數量眾多,同其他稀有幣相比就很不值錢了。除形制特殊的錢幣外,幾元錢即可買到一枚,而使用了幾年就停止流通的三銖錢就達數百元一枚的。故有人將五銖改為三銖的。

8. 貨幣外形從漢朝以來發生了哪些變化,分析原因

漢代以前秦代統一貨幣,將六國的各種貨幣改為圓形方孔的銅錢,之前則是各不相同,齊、趙有刀幣。漢承秦制,每一枚銅錢為五銖,故為五銖錢,以至於延續到清末,幾千年的歷史。主流貨幣都是圓形方孔銅錢。至於某些時期的特殊貨幣那隻是一種等價貨幣,比如唐代缺銅,故禁止個人私融銅錢鑄造銅器,而是以絲綢帛代以貨幣,宋以後出現交子和銀票,銀子並沒有規定的形狀和制式,大多數錢庄和商鋪都是現場稱量銀子的重量,多的用刀斧剁去,這就是散碎銀兩。

9. 貨幣外形從漢朝以來發生了哪些變化並分析其原因

哪復制了,不給過就不給過。哪來那麼多理由,理由五花八門的。白浪費一早上。老子不答了

貨幣外形變化

秦朝滅亡後,西漢初期仍使用秦制半兩錢,由於允許民間私鑄,錢制較亂,以致出現重僅一克的莢錢。民間還出現剪邊半兩,也就是一些投機商將秦制的半兩,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個半兩,就可剪下一個半兩的青銅,用剪下的銅再鑄半兩,這樣以來,導致貨幣失衡,給當時的經濟造成一度的混亂,以至於後世出現剪邊半兩很多,呂後發現問題後,積極主張幣制改革,並且親自參與了錢幣的設計,為了防止剪邊,在方孔圓錢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圍邊,定五銖為計重單位,漢五銖從此誕生。五銖錢是秦漢貨幣史上的一大轉折,實現了中央對貨幣鑄造權的集中統一。



西漢五銖出現原因

由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五銖錢

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始於118 BC,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五銖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

10. 漢朝的貨幣

西漢時期的貨幣

三銖錢: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三銖錢重8銖,銖字金旁從王,背無輪廓。三銖錢剛鑄一年,武帝又令停鑄三銖,改鑄五銖,錢背增加了輪廓,重5銖。

四銖錢:又稱漢半兩。其直徑為2.4-2.6厘米,重2.2-2.8克,錢穿孔比較小,無內外廓,錢文製作比較規范。四銖半兩因順應了當時的國勢民情,一直被沿用了四十年。

五銖錢: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後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

皮幣:武帝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行皮幣,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

白金幣 :亦稱白金三品」。西漢的銀錫合金幣。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鑄造。當時以為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人用獒如龜,故用為白金幣花紋。

東漢時期的貨幣

鐵錢:公元30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造鐵錢,歷史上第一次用鐵作幣材。

五銖錢:公元40年,光武帝從馬援建議恢復五銖錢 。

(10)漢朝時期貨幣的影響擴展閱讀:

漢初鑄造的銅幣比較輕,重三株,後來越來越輕。文帝時期,三銖錢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於是文帝下令使用四株錢,重四分之一兩,可是幣值標的卻是半兩。漢朝的貨幣危機其實源自於朝廷放任民間私自鑄錢的政策,原本意欲加速貨幣流通,好改善財政收入。

可是這項政策的弊端遠遠超過利處,錢本來用銅鑄造,但鑄幣者摻雜了價值低的鉛和鐵之類的金屬,貨幣漸漸的貶值,民間的經濟逐漸紊亂。許多人趁此機會鑄造貨幣發財,如文帝的寵臣鄧通依靠鑄銅幣家產超過王侯。

另外諸侯們都開挖礦山鑄造銅幣,吳王劉濞憑借銅礦鑄幣富比天子,他也因此有發動「七王之亂」的底氣。漢武帝由於對匈奴的連年征戰耗資巨大,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也逐漸用完,財政危機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從建元年間開始,武帝開始對貨幣動手,期間把四株錢改成三銖錢,後來又改回來。來回一改相當於沒變,問題自然沒解決。元狩四年,一次規模較大的貨幣改革出現。漢朝發行了白鹿幣和白金貨幣。下令嚴令禁止民間私自鑄造錢幣,違者死罪。

元狩五年,武帝下令鑄造五銖錢,鑄幣技術上也有了改進,有效防止私鑄造貨幣的發生。此後經歷一些探索之後武帝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下令嚴禁各個諸侯國私自鑄造貨幣,把貨幣鑄造權收歸中央政府所有,此項政策一直沿用至今。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