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外盤期貨影響
1.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期貨影響
反映貨幣比價的匯率變動會對貿易條件產生直接而重要的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貿易摩擦,改善貿易條件。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對貿易條件的變動具有重要影響,其總體貶值與貿易條件的惡化存在相關關系,同時實證顯示出口量的擴張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1、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短期靜態分析
關於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的影響最常被引證運用的是馬歇爾-勒納條件的彈性分析法,該方法考察的是在匯率貶值情況下貿易條件是改善還是惡化。之所以用到彈性的概念,是由於貨幣貶值同時改變了以本幣或外幣表示的進出口商品的價格,而決定貿易條件改善與否取決於出口商品本幣(外幣)上升(下降)的幅度是大於還是小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下降)的幅度。一國貨幣貶值,該國出口商品可以保持本幣價格不變,當然也可以上升。而進口商品由於貨幣貶值導致本幣價格上升、需求下降,國外出口商為了維持一定市場份額,使得本國進口商品的外幣價格有可能下降。用ηDX 、ηDM分別表示進出口需求的價格彈性,ηSX 、ηSM 分別表示進出口供給價格彈性,則在匯率貶值情況下有如下結論: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惡化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對貿易條件不起作用;
當ηSX ηSM <ηDX ηDM 時,匯率貶值改善了一國的貿易條件。
2、匯率變動對貿易條件影響的長期動態分析
除匯率變動的數量效應外,由於進出口商品需求價格彈性的不同,因而匯率的變動對貿易商品的進出口量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加之勞動力工資及其他要素成本也因匯率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使得進出口商品的比較優勢同樣發生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將對進出口商品的結構產生影響。顯然這種影響因素較之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差異化的國內產業與對外貿易政策等決定因素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強化貿易商品結構調整的效果,從長期看,可能有利於本國貿易商品結構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有利於提升貿易及產業競爭力。考察單邊要素貿易條件(S),其計算公式為S =(Px / Pm )Zx ,Px 與Pm 同商品貿易條件,Zx 代表出口部門的生產率指數。由於企業力圖在匯率變動的環境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從而增強競爭力,由此Zx 的值可以得到較大提高,即使商品貿易條件下降,但是單邊要素貿易條件依然可以上升。
2. 人民幣貶值對期貨的影響嗎
貶值有助於出口,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內很多出口小企業訂單大幅減少,而金融危機前它們又飽受人民幣升值之害,現在讓人民幣貶值,至少是有利於這些出口企業,讓他們不至於一下死太多。保證了企業不死 ,保證了就業,也算是促進內需了吧,期貨市場的價格有它特定的影響因素,人民幣幣值應該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不過不知道會怎麼影響,影響多大。
3. 請問:人民幣升值對國外有什麼影響 可以具體給我分析一下嗎謝謝
2010年6月19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央行強調,匯率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匯改重啟是中國經濟改革深化必須走的一步棋。目前,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中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經濟運行趨於平穩,匯改時機已漸成熟。但匯改必然導致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強。人民幣升值預期增加會在國內和國際帶來什麼經濟後果?貨幣匯率是一國主權的體現,為什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橫加干涉,目的是什麼?
美國等國家為什麼總拿人民幣匯率說事
早在2002年,西方國家就打響了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第一槍。當時,以日本財政大臣和《讀賣新聞》為首,強烈譴責中國蓄意操縱匯率,向世界低價傾銷商品,是全球通貨緊縮的罪魁禍首,要求「西方七國」集團通過決議,迫使人民幣匯率升值。繼日本之後,美國高官、金融巨頭、主流媒體立即跟進,歐盟也在一邊搖旗吶喊。一時之間,人民幣突然成了眾矢之的。然而,人民幣幾年的緩慢升值並沒有能夠滿足西方國家的胃口。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國家由於需要中國的政策配合,暫時收斂了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的動作,但全球經濟剛剛出現好轉跡象,西方國家馬上恢復了過去頤指氣使的態度,又一次祭出了逼迫人民幣升值的大旗。
從2009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貨幣當局一直承受著國際輿論對人民幣升值的強大壓力。美國財政部每6個月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情況報告。在報告中被認定為操縱貨幣匯率的國家,最終可能受到美國的貿易制裁。美國財政部2009年10月15日發表報告說,美國依然認為人民幣幣值遭到大幅低估,且將繼續游說中國政府放開人民幣匯率。美國官員還呼籲中國外匯匯率機制應更富有靈活性,並表示這種努力將令中國在維持物價穩定上獲得更大空間。人民幣匯率問題在2010年4月再度升級,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於4月16日公布升級版「舒默議案」,並啟動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壓。美國也聯合印度等國向中國政府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
發達國家重提人民幣匯率問題並非偶然,這與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相繼陷入衰退後,在史無前例的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刺激下,各國經濟從2009年第二季度起顯著反彈。然而,這種反彈主要是政府刺激政策以及企業的重新庫存化導致的,在主要經濟體失業率無顯著下降、消費無明顯改善之前,這一波經濟反彈缺乏可持續性。
在政府擴張性政策難以為繼的前提下,各國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計尋找新的增長動力,以彌補擴張性政策效力消逝後的空白。通過本幣貶值或者逼迫競爭對手貨幣升值,來提高本國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通過擴大貿易順差或者縮小貿易赤字來帶動經濟增長,就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美國等國如果貶值本國貨幣,就會增加出口,帶動就業和消費的上升。當然,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需要其他國家不採取同樣貶值貨幣的做法,否則,競爭性貶值不但使政策失效,而且還會導致嚴重的通脹問題。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反映的是發達國家日益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與其在特定商品上打壓中國出口(如輪胎特保案),自然不如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方式一勞永逸。因此,近期內針對中國出口的種種反傾銷、反補貼浪潮,其實是與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相互配合的。
可見,西方世界將人民幣匯率作為攻擊的靶子,無疑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的考慮。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再次逼迫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是為了轉移國際視線,推託其在全球金融危機形成、發展以及應對危機方面應承擔的責任,另一方面則是想以此迫使中國為金融危機埋單。至於「人民幣匯率被低估」及其與「全球經濟失衡」的聯系,不過是西方國家為了自身利益而轉嫁責任的借口。需要指出的是,自中國政府在2005年7月啟動人民幣匯改以來,截至2010年第2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超過20%,截至6月22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破6.80,創下新低。
人民幣升值的國內影響
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卷土重來,在心理層面上,極有可能帶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反彈。一旦國內外企業、居民和投資者再度形成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中國國際收支可能再度重演2007年與2008年上半年的狂飆突進,短期國際資本(熱錢)會洶涌而入。
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放大導致外匯儲備激增,貨幣當局通過外匯占款形式發放的基礎貨幣增加。盡管央行可以通過發行央票、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等方式來沖銷基礎貨幣的增加,但沖銷或者會加大央行的成本,使貨幣政策失去獨立性,或者會推高市場利率,從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套利,因此沖銷是難以持續的。如果沖銷不可持續或者不完全,那麼外匯儲備激增必然會加劇國內流動性過剩。過剩的流動性或者流入資產市場,推高資產價格;或者流入商品市場,加劇通脹壓力。簡言之,一旦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形成並得到強化,中國可能重新面臨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上升、通脹壓力抬頭的不利局面。
人民幣升值後,還帶來另外兩個直接影響。一是導致中國貿易條件改善,出口一單位商品可以買來更多的進口品。但高啟的出口商品價格必然導致中國出口數量的減少,對外貿易余額萎縮。出口減少的後果是大量外向型的中小企業生存困難,失業增加。二是人民幣升值導致的美元貶值,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貶值。同時投資於美國長短期國債的外匯儲備的收益也面臨縮水的威脅。中國人依靠廉價的勞動成本,省吃儉用積攢的外匯儲備,會因為美元貶值而大幅縮水。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外匯市場的影響
但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的情況下,美元走勢存在變數且影響深遠。人民幣的逐步升值將進一步增加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客觀上提升了中國買進歐元等其它外匯資產以應對外匯儲備多樣化和結構合理化的需求,從而令美元資產承壓。如果美元持續走弱,美元的國際地位就會受到切實的沖擊。而這種沖擊將大大動搖美國人的消費習慣,改變美國人取得二戰和冷戰勝利之後已經形成的美國文化。美元一旦走強,可能會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的顯著調整,其中的重要影響機制是利差交易的平倉。為了避免美元貶值的壓力,不少經濟體的央行已經大幅轉換了新增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這使得幾乎每一種非美元的儲備貨幣在短期都已被過度買入,雖然金融市場方面在投資組合中美元的分量是下降的。
從中長期看,美國需要調整自身財政赤字,恢復經濟增長,解決經濟制度方面的問題,否則可能面臨長期的疲弱格局。2010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如果比預期的快,那麼美元到2010年末就可能會跟隨美國經濟持續走強。但另有一種看法是,需要把美元走弱的趨勢延續一段時間,以促進美國的出口乃至整個經濟的復甦,這樣就會帶來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的問題。如果人民幣不升值,美國到2010年底也不加息,那麼到2010年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凈流入壓力會加大,套息交易會持續活躍。從全球角度來說,各國對匯率有自身的政策考慮。人民幣盡管沒有升值,但從有效匯率的角度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貨幣相比,並沒有顯著的貶值。人民幣不升值會使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使商品資源出口國的貨幣不能過快升值,從而促使全球流動性流向發展中國家。
人民幣升值會對中國貿易相關國家貨幣帶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亞洲相關國家的貨幣。人民幣升值可能帶動亞洲其它貨幣的升值,或者亞洲其它國家放寬本幣升值的幅度,如作為中國出口競爭對手的韓國、馬來西亞和台灣等經濟體,將會不那麼反對其本幣的升值。有可能大幅推高馬來西亞林吉特、韓元及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我國從2009年以來,一直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對象國,2009年日本對美國出口額同比減少22.7%,連續三年遞減;對歐盟出口額減少27.5%,連續兩年遞減;對亞洲出口額減少8.3%,降幅低於美國和歐盟。在人民幣升值後,日元也可能升值,這樣不會對其出口造成影響。2009年韓國的貿易順差中,中國的佔比最大,其次是香港地區、歐盟、美國、中南美、東盟、非洲,對中東、日本則為逆差。人民幣的升值可能會使韓國為應對擴張政策的不利後果而使韓元升值,對外貿易也不會受到顯著影響。人民幣升值可能會給市場傳遞中國緊縮貨幣政策的信息,那麼將可能對更廣泛的風險偏好產生抑製作用。這不僅會使與大宗商品相關的貨幣承壓,而且還會加大對日元的避險需求,導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上升。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商品市場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中國購買力的增強,必將提高對商品的需求。在國際原油市場上,中國因素正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一直是國際投機基金炒作的重要因素。人民幣升值無異於美元的貶值,而原油是以美元計價的,人民幣升值將直接降低中國的原油進口成本,並增強國外原油供應商對中國購買力提高的預期,進而對國際原油市場形成利好。但也應當看到,在國際商品市場上,也存在利空因素。首先,人民幣的升值,短期內將對中國的商品出口以及外資的進入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進而對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進而降低中國原油進口需求的增速,這對國際原油市場無疑是一大利空;其次,中國是燃料油進口大國,而燃料油是中國唯一市場化的成品油品種,人民幣的升值將直接導致以人民幣計價的燃料油現貨價格的下降。總之,人民幣升值,對於國際國內石油市場而言,短期之內多空並存。
就表面而言,人民幣的逐漸升值,就是美元的緩慢貶值。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會提高。但實際上,無論是石油還是黃金,其價格都不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的,而是控制在國際原油期貨和黃金期貨炒家手中。如果國際炒家同時炒作原油和黃金的時候,就會將原油和黃金作為蹺蹺板——或者人為壓制黃金價格、拔高石油價格,或者人為壓制石油價格、拔高黃金價格。當前的黃金期貨價格已經嚴重背離了黃金和用一攬子國際貨幣綜合標定的價值;而且有人還堅決地預測,國際黃金價格期貨將達到2000美元這樣的高度。這一切都和當初石油期貨價格大漲時的情況一樣,石油期貨價格也是這樣被人為地大幅抬高的。當時也是有人大膽預測,石油期貨價格將達到200美元/桶,但不久,石油期貨價格一路下滑,直到55美元左右才止跌。如果黃金期貨的價格不斷上升,伴隨著人民幣的緩慢升值,讓中國人手裡的「升值」了的人民幣換取美元,再來購買黃金,從而讓中國人來接下黃金期貨這個盤子,而這可能正是黃金期貨價格要崩潰的時候。
4. 人民幣升值對期貨有影響嗎
1、對於國內主要的期貨品種來說,除玉米和鋁以外,其它的都需要大量進口,進口量基本上都處於國際第一的地位。
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原材料的國際出口報價不變,那麼進口到國內的成本比升值前就能夠大體下降2%的幅度,這對國內價格顯然會構成直接的利空影響,那麼期貨市場第一反應也應該是價格下跌。
2、一旦進口成本因人民幣升值而下降,可能就能夠提高國內對這些進口原材料的需求能力,從而加大進口量。
這對於國際市場的相關商品將構成一定程度的利多影響,也許會帶動價格出現進一步的上漲走勢,至少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價格下跌的空間。
(4)人民幣升值對外盤期貨影響擴展閱讀:
1、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
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人民幣的升值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初次升值2%的幅度比市場預期的5%要小很多,這說明人民幣後續仍將繼續升值。
2、中國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匯率浮動區間。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負責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5. 人民幣升值對大宗商品的影響
看你的大宗產品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人民幣升值對國內本身來說沒有影響,因為國家涉及到外貿,所以影響 經濟了。人民幣升值會影響出口,但是對進口還是有點好處的,去買別人的產品更便宜了,因為別過的貨幣相當於貶值了嘛。
但是人民幣升值產生其他影響,簡單說:
1、人民幣在資本帳戶下是不能自由兌換的,也就是說決定匯率的機制不是市場,改變沒有意義
2、人民幣升值會給中國的通貨緊縮帶來更大的壓力
3、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導致對外資吸引力的下降,減少外商對中國的直接投資;
4、給中國的外貿出口造成極大的傷害
5、人民幣匯率升值會降低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增大就業壓力
6、財政赤字將由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時影響貨幣政策的穩定
綜上,危害大於好處。
6. 人民幣升值對期貨市場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最佳答案
期貨交易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商品供求狀況及影響供求的各種因素,對於現貨市場價格產生影響的同時,勢必也會影響期貨價格。具體說來,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由於市場的聯動性,大宗商品價格的定價權又在美國,相對於美元來說,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其貶值,就導致人民幣的升值對於國內商品期貨價格形成利空。
從進口上看,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聯系相當緊密。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很大的受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的影響。美元的貶值會導致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市場參與者通常會認為期貨價格會下跌。由於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多少,從理論上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將下降多少。尤其對於國內的期貨市場來說大豆(資訊,行情)、銅、天膠等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品種。
從出口上看,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後,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幅度將大於理論幅度。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對國內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減少,需求的持續減少將帶來價格的持續下跌,所以人民幣升值後不僅意味著商品短期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出現長期下跌的局面。
另外由於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金會進入中國。有一部分將活躍在期貨市場上。促使價格上升,一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很快達到浮動區間的上限,達到這個上限後,由於匯率不會再次擴大浮動區間,此時,投機資金就會在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美餐」後揚長而去。在撤離中國市場期間,他們將大量拋售手中的人民幣資產¬包括期貨合約,然後兌換成美元出境。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市場期貨價格的大幅震盪。
結論:當前市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處於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人民幣實質的升值過程也可能很快到來,在這個情況下,由於國際「熱錢」所帶來的輸入型通脹會推動國內商品價格上升,因此會抵消一部分由於人民幣升值而導致的國內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但根據歷史的變動規律,在一定時間(如5—6個月)內這種影響必然會出現且持續下去,況且從這次升值預期來看較為強烈,可能超越上一輪的幅度,那麼熱錢帶來的期貨價格堅挺的時間就有可能縮短,且受此影響回落的幅度也可能創下新低,對於國內期貨價而言將形成較大壓力。屆時進口方面也將因人民幣升值而無優勢,如果國內因為結構性的資源短缺而不得不繼續進口大量原材料,那麼將會促使期貨價格向更低的方向運行。
7. 人民幣升值對大宗商品的影響(請看我下方的問題補充,謝謝了)
這個問題實際上說簡單可以很簡單,說復雜也可以很復雜,下面是對相關的詳細解說:
總的來說大宗商品價格是盯外盤價格為主,當然大宗商品價格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人民幣匯率影響,用短期時間來說並不很明顯,但長期來說價格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反映相關的情況,畢竟對於大宗商品來說受到人民幣匯率影響的相關性或依存度卻遠低於外盤價格帶來的影響,原因很簡單,人民幣匯率並不是無限制的自由浮動的,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的匯率每天都受到一定的自由浮動區間限制的,而對於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很多時候每天其價格波動的范圍遠高於人民幣匯率價格波動范圍,故此很明顯就是大宗商品價格還是盯外盤為主。美元指數對於大宗商品價格是有一定的影響的,但同樣其影響的程度也類似於人民幣匯率,原因是美元指數是美元對於主要幾種貨幣的匯率的一個價格指數,有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元強弱的一個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大宗商品價格也會受到這方面影響,畢竟現在的大宗商品價格的國際報價多數是用美元作為報價單位,但是大宗商品的供求關系很大程度上會更大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故此美元指數可以作為一個對於大宗商品走勢的一個參考指標,但是也不能忽視相關大宗商品的基本面問題。對於基本面問題還有不得不提及,有時候內外盤的大宗商品價格並不一定走勢相同的,原因是有時候國內和國外存在供需關系不同的環境情況下,如國內供大於求,國外求大於供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同一大宗商品價格內外盤走勢並不相符的結果出現,但畢竟這只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現象。
最後,對於人民幣升值,會引起國外熱錢湧入中國,又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並不是一定必然的關系,原因是大宗商品價格很多時候國際的價格影響對於國內的價格是甚高的,就算人民幣升值並不能抵抗外盤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的影響,很簡單你可以這樣想一下,外盤大宗商品下跌了,而你用人民幣升值國內的大宗商品就要上漲,這樣就會出現一個背離現象,若出現較大的背離時,且存在一定的空間時,就會出現一些對沖套利資金進行內外盤套利現象發生,導致這種空間被人為壓縮,故此這個結論並不是必然。之所以說這個並不是必然,原因是實際上也是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的,我印象中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曾經一度炒作過,中國震後重建需要大量的重建物資,那時候的大宗商品就被一度借消息炒高,從過去到現在人民幣的走勢整體來說是呈逐步走高現象,故此對於這個觀點雖然不能完全被否定,但也不能完全被確定。
8. 人民幣升值對國際結算的影響
簡單的說由於人民幣升值是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在合同執行期內會升值。以中國向外國出口為例。當合同執行完收取貨款並結匯時,如果以外幣計價,則最終收到人民幣一定少於預期。當人民幣升值過快時,國內廠家可能會虧本。如果以人民幣計價,則最終外國收貨方付出的外幣增長。然後這個東西無所謂優缺點。因為實際操作中,匯率是波動的,可以通過外匯掉期交易鎖定預期匯率。另外也看供需雙方哪方強勢,一般弱勢方承擔更多的匯兌損失。還有看合同是如何要求支付的,多批次交付的單一合同一般都會設置針對匯兌的條款。
9. 人民幣升值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期貨交易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商品供求狀況及影響供求的各種因素,對於現貨市場價格產生影響的同時,勢必也會影響期貨價格。具體說來,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後,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由於市場的聯動性,大宗商品價格的定價權又在美國,相對於美元來說,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其貶值,就導致人民幣的升值對於國內商品期貨價格形成利空。
從進口上看,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商品價格聯系相當緊密。國際市場商品價格必然很大的受到各國貨幣的交換比值——匯率的影響。美元的貶值會導致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市場參與者通常會認為期貨價格會下跌。由於目前國際市場上的原材料基本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多少,從理論上就意味著中國的進口成本將下降多少。尤其對於國內的期貨市場來說大豆(資訊,行情)、銅、天膠等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品種。
從出口上看,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那麼國內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減少,因此人民幣升值後,大宗商品的價格下降幅度將大於理論幅度。人民幣升值可能會引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則意味著對國內對於原材料的需求將持續減少,需求的持續減少將帶來價格的持續下跌,所以人民幣升值後不僅意味著商品短期價格的下跌,也可能出現長期下跌的局面。
另外由於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大量資金會進入中國。有一部分將活躍在期貨市場上。促使價格上升,一旦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很可能會很快達到浮動區間的上限,達到這個上限後,由於匯率不會再次擴大浮動區間,此時,投機資金就會在享受完人民幣升值的「美餐」後揚長而去。在撤離中國市場期間,他們將大量拋售手中的人民幣資產¬包括期貨合約,然後兌換成美元出境。投機力量的拋售將導致國內市場期貨價格的大幅震盪。
結論:當前市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處於新一輪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之下,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人民幣實質的升值過程也可能很快到來,在這個情況下,由於國際「熱錢」所帶來的輸入型通脹會推動國內商品價格上升,因此會抵消一部分由於人民幣升值而導致的國內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但根據歷史的變動規律,在一定時間(如5—6個月)內這種影響必然會出現且持續下去,況且從這次升值預期來看較為強烈,可能超越上一輪的幅度,那麼熱錢帶來的期貨價格堅挺的時間就有可能縮短,且受此影響回落的幅度也可能創下新低,對於國內期貨價而言將形成較大壓力。屆時進口方面也將因人民幣升值而無優勢,如果國內因為結構性的資源短缺而不得不繼續進口大量原材料,那麼將會促使期貨價格向更低的方向運行。
10. 有關 人民幣升值對海外直接投資的影響的案例
不是太清楚樓主確切想知道什麼。
最近聽說王健林剛剛收購了西班牙馬德里的標志性大樓,花費2.5個億歐元。如果人民幣之前沒升值的話,按之前的匯率成本肯定就要增加了,可能要花2.8個億(只是比如而已,我沒具體計算過)。
不知道這個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