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期貨時間系統
❶ wiki的簡介
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網格系統,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由於WiKi可以調動最廣大的網民的群體智慧參與網路創造和互動,它是web2.0的一種典型應用,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2.0的一種典型形式。它也為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共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實現了快速廣泛的信息整合。
Wiki的架構
GeoDNS
這個GeoDNS可能比較新奇,實際上原理很簡單,GeoDNS是一個為BIND寫的40行的小程序,可以讓DNS解析的時候考慮地域因素——讓用戶能夠訪問離他地域最近的Web伺服器。
LVS
LVS 是一個開源的軟體,可以實現 Linux平台下的簡單負載均衡。主要由負載調度器、伺服器池和共享存儲構成。可喜的是,這是一款為數不多的中國人自己編寫的開源軟體(章文嵩發起);可惜的是,LVS目前僅支持Linux。
Squid
Squid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Squid是一種用來緩沖Internet數據的軟體。尤其適合像維基這樣的遍布全球,數據中心卻很集中的站點使用。在維基中,Squid緩存分為兩組,一組是文檔內容(多為壓縮的HTML頁面),另一組為媒體內容,主要包括圖片等大一點的靜態文件。目前總計有55台Squid伺服器在維基運行,維基正在准備添加另外的20台。根據維基披露的資料,其中每一台伺服器每秒要處理1000~2500 個http請求,每台伺服器承受100Mb/s~250Mb/s的流量,每台伺服器負責1.4~3.2萬個連接,每台Squid伺服器分配出40GB作為緩存空間。硬體方面,這些Squid伺服器每台都有4塊硬碟,8GB內存。
維基媒體平台
維基所有的項目都運行在維基媒體平台上,這是一個遵守GPL的開源軟體,以PHP寫成。維基本身在使用,但很多別的機構也使用了該軟體平台。在所有125台應用伺服器上都安裝了維基媒體平台,還有40台應用伺服器馬上就要上線,這些應用伺服器都採用了兩顆四核的CPU。這些媒體平台都由一個中心控制台控制,維基可以通過該平台部署某個應用到數百台機器上,非常方便。維基媒體平台非常注重緩存,多數緩存都放在Memcached中。
CDN
維基在美國、荷蘭和韓國分別設有群集,維基CDN會根據來訪IP位置的不同選擇指向最近的群集。
數據存儲
元數據,比如文章修改歷史,文章的鏈接和用戶資料等內容被存放於主資料庫;正文存於外部存儲;用戶上傳的圖片等信息則單獨存放於圖片伺服器。
主資料庫伺服器一共有15台,配置為內存4GB~16GB,6塊73~146GB的硬碟和雙CPU。資料庫中除了有一個主資料庫,還有許多復制的從資料庫,這些主從資料庫並不是按照伺服器個數來劃分的,資料庫都是跨伺服器運行的。
❷ wiki系統是什麼意思
wiki就是維客的意思 是個搜索引擎 像網路似的 你可以在裡面建立自己的詞條 別人一搜這個詞就是你的解釋了 你看sports.163的時候,人名後面經常有這個單詞,一點擊的話就會進入維客的體育資料庫,那裡有這個球員的詳細介紹。
下面給你附個網上說明:
多數人對WIKI的興趣部分源自維基網路(Wikipedia)的成功,維基網路是網上免費的網路全書,它依靠眾多投稿人來增加和修改其條目。自從2001年創建以來,維基網路的英文版本不斷擴充內容,現在已經包含48萬個條目,而且已經有了許多其他語言版本。
維基網路也許是最有名的wiki,不過它不是第一個。世界上第一個wiki是一個叫做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的計算機編程網站,由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於1995年創建。
wiki和blog有何不同?
wiki都有"edit this page" 的鏈接,允許訪問者對頁面做出修改。這個鏈接的存在是wiki區別於Web log和blog的地方,後兩者允許讀者發表針對性的評論來提供反饋信息,但是除了編輯自己發表的內容,不能修改其他任何東西。
blog可以用來建立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們組成的社區。而wiki在這個基礎上更向前邁了一步,可以構建共識(consensus-building)。想像一下:一組人坐在一塊白板面前,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添加想法,做出修改,甚至擦掉一點東西,你就可以對wiki有了個大致的印象。
wiki的優勢在哪裡?
以當今快節奏的商業工作為例,遠距離的人員之間良好的的交流溝通和想法共享(idea-sharing)將是企業的競爭優勢。訪問wiki的要求只是網際網路連接和一個Web瀏覽器,比其他一些協作應用程序和組件容易部署和使用。通過讓人們在wiki上共享信息頁還可以減輕收件箱的負荷,減少協同工作人員之間的電子郵件發送數量。
為什麼企業重視wiki?
由於維基網路的成功,關於wiki的討論也越來越多,而這種媒體具有的集體性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開發出來。毫無疑問,wiki可以用於公司的內部和外部應用中。對於一些在企業內部網路中信息更新存在問題的公司來說,wiki使得雇員和客戶能自己來做更新。wiki也能幫助調整內部的開發項目,在這一領域中wiki已經開始有所作為了。
wiki也能被用來構建網上客戶社區,用以提供建議和支持。有的公司在對公眾開放公司站點上也許還感到有些害怕,但是隨著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的不斷提升,作為回報,他們對公司的信任程度也將不斷擴大。
誰控制著wiki的內容?
理論上來說,沒有人能控制,同時每個人都可以控制。每個讀者對wiki上的內容都擁有修改,添加和刪除的權利,只要他感覺合適。對一些組織來說,接受這種缺少集中控制的狀態需要在觀念上有比較大的改變。wiki看起來像是一個進入無政府世界的邀請--對網上惡意破壞的人來說他們可以隨意的修改,甚至刪除一些重要的內容--但是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
即時如此,對wiki的使用設定一些基本的規則還是必要的。
為了防止重要信息被修改或刪除,系統管理員可以對某些特定的頁面進行"保護",使其不可修改。事實上,即使一個重要的頁面已被刪除或修改了,也不用擔心。wiki是一個網上信息資料庫,每次對其進行的修改都會被記錄下來,並且是可恢復的。
❸ wiki系統是什麼
你好~
根據網路中WIKI詞條的解釋如下: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 發音wiki, 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被譯為「維基」或「維客」。一種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Wiki站點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訪問者)維護,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者對共同的主題進行擴展或者探討。Wiki也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請在網路中搜索詞條「wiki」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❹ 請問手機上不了維基,急!
騰訊WiFi管家可根據公共WiFi信號強度、用戶主動評價、安全性以及WiFi連接情況等指標制定了「五星WiFi」標准,幫助用戶快速甄別優質公共WiFi
❺ 什麼叫WIKI 知道的給講一下
Wikit 與我們常說的博客有異曲同工的味道.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 "wee kee wee kee" ,原本是「快點」的意思。在這里Wiki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為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你還可參閱下面網頁,它對Wiki 有更詳盡的解譯.
http://tech.163.com/05/0407/09/1GNQ148I00091589.html
❻ wiki是什麼
維基一般指維基網路
維基網路是一個基於維基技術的全球性多語言網路全書協作計劃,同時
維基網路-互動 (2張)
也是一部用不同語言寫成的網路網路全書,其目標及宗旨是為全人類提供自由的網路全書──用他們所選擇的語言來書寫而成的,是一個動態的、可自由訪問(絕大多數國家,但使用安全連接則也行)和編輯的全球知識體。並且在許多國家相當普及。其口號為「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中文則附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在這里「Wiki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3] wikipedia就是wiki+cyclopedia合並而來的。有人認為中文裡,「維」指網路,「基」指基礎,合起來就是網路基礎之意。在數學世界中,維數和基數是描述線性空間(可與時間空間相較)的基礎,更加貼切的形容了維基網路包羅萬象,所以說「維基」既是音譯,也是意譯。
維基網路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其大部分頁面都可以由任何人使用瀏覽器進行閱覽和修改。維基網路是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並接受捐贈。
❼ 維基是什麼
維基一詞出自Wikipedia的中文譯名維基網路,是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 Inc.)的商標,用於所有由維基媒體基金會運營的圍紀式計劃。「維」字意為系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網路」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網路全書,是一種採用wiki協作系統的在線網路。維基網路這個譯名最早是由中文維基網路使用者ghyll於2002年11月28日提出,並由中文維基網路社群十餘位早期參與者於10月21日投票產生。2003年 在維基,即維基媒體基金會之計劃貢獻的人,稱為「維基人」;由於維基網路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最大與最著名的計劃,中文維基網路社群也習慣上簡稱「維基網路」為「維基」、維基網路人為維基人。由於維基媒體基金會之前並未留意商標問題,隨著維基網路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增,連帶提升社會大眾接觸與使用圍紀(wiki)協作系統的機會,「維基」一詞也被用做wiki的譯名,如台灣棒球維基館、量子化學維基...等,但「維基」確為維基媒體基金會之專用商標。wiki的其他譯名有圍紀、快紀、維客,並未統一。 維基的概念始於1995年,創建者最初的意圖是建立一個知識庫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也因此提出了wiki這一概念。從1996年至2000年間,這個知識庫得到不斷的發展,維基的概念也得到豐富和傳播,網上也相繼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維基網路(Wikipedia)。 維基譯自英文wiki,據說WikiWiki一詞來源於夏威夷語的「wee kee wee kee」,原意為「快點快點」。它其實是一種新技術,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這是多人協作的寫作工具,而參與創作的人,也被稱為維客。 在維基頁面上,每個人都可瀏覽、創建、更改文本,系統可以對不同版本內容進行有效控制管理,所有的修改記錄都會保存下來,不但可事後查驗,也能追蹤、回復至本來面目。同一維基網站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維基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用簡單的話來解釋,維基就是人人都可以參編寫的網路全書。 維基的概念始於1995年,創建者最初的意圖是建立一個知識庫工具,其目的是方便社群的交流,也因此提出了wiki這一概念。從1996年至2000年間,這個知識庫得到不斷的發展,維基的概念也得到豐富和傳播,網上也相繼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維基網路(Wikipedia)。
❽ 維基鏈什麼時間發行
據維基鏈創始人孫永剛介紹,維基鏈的構想三年前就在他腦海中有了雛形,並不斷完善。落到實處則在2017年7月份,那時他將長期跟隨他的業界精英聚焦到一起形成初始團隊,將維基鏈項目的啟動提上日程。之後,迅速引入種子輪資金,將區塊鏈資深開發者、競猜領域專家等招至麾下。隨著各類人才的不斷加入,維基鏈項目迅速推進,去中心化競猜應用已經開發完成,即將進入測試階段,隨後與大家見面。
❾ 什麼是:WIKI
Wiki是一種在網路上開放且可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本系統,由沃德·坎寧安於1995年首先開發。沃德·坎寧安將wiki定義為「一種允許一群用戶用簡單的描述來創建和連接一組網頁的社會計算系統」
❿ WIKI是什麼
Wikipedia
維基網路
國外權威網路,允許用戶編輯,相當於國外的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