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貨幣供給增加的影響
⑴ 小型封閉經濟中增加貨幣供給,在短期和長期分別帶來什麼影響
封閉條件下,國民收入包括私人消費、私人儲蓄、政府稅收。
當經濟的開放性僅限於商品的跨國流動時,國民收入還需包括貿易賬戶余額。
當經濟的開放性發展到資本、勞動力的國際流動時,國民收入被加以區分。
短期會使消費力降低,遏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投資放緩,避免泡沫。
長期會出現通貨緊縮,貨物積壓,物價下跌,企業倒閉,失業人口增加,貨幣升值,為了鼓勵出口,貨幣貶值了,出口增加進口減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供參考。
⑵ 貨幣供給增加在短期為什麼會導致名義利率下降,在短期,通貨和價格不變為什麼會導致產出增加
貨幣供給增加,短期內通貨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大量增加,中國銀行必然採取措施降低利率(即名義利率),因為這可以遏制國際熱錢更多的流向國內。。(減少投機機會),當然這只是短期內,長期還是會提高利率,因為國內的通貨對利率的影響是長久的。。當然這只是我的理解。在短期,通貨和價格不變,這樣的生產環境企業會以擴大生產來增加利潤,即導致產出增加。
⑶ 解釋貨幣供給增加的短期與長期影響
短期效果,實際貨幣供給向下移動,貶值。長期效果,通脹增加,價格上升,由於價格水平隨貨版幣供給等比例上升,實際貨幣供給向上移動回到最初水平。
⑷ 央行增加貨幣供給對利率的影響
短期來看,錢多了不值錢,不值錢的東西給你的利率就小了。長期來看,錢多了會通貨膨脹,調高利率抑制一下。
⑸ 急!!!!貨幣供給減少對名義利率長期和短期的影響是什麼呢
短期來講,根據流動性偏好理論,貨幣供給減少將會導致可貸資金供給減少,可貸資金供給曲線S向左移動,利率升高,而短期借款具有剛性,企業不能及時調整,形象的說就是企業為了爭奪更少的資金不惜以更高的利率去借款,進而導致短期社會利率水平提高。
長期來講,貨幣供給減少會導致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減弱,而通過膨脹減弱會使得實際借款利率上漲(實際借款利率ir=名義借款利率in-通貨膨脹率Inflation Rate),從而使得企業借款的實際成本上升,企業對貸款的需求下降,貸款需求曲線D向左移動,利率降低。
⑹ 貨幣供應量增加對一國經濟影響有什麼
增加貨幣供給量,過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產品,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造成通貨膨脹。增加貨幣供給量,在短期內,企業獲得資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產量,從而GDP增加。
但是,如果在經濟均衡時增加貨幣供給,會破壞經濟均衡,會導致通脹,會導致房價上漲等,還會使產品市場產能過剩,企業意識到市場的真實需求後,會減產,裁員。經濟會陷入蕭條,GDP下降。
(6)短期貨幣供給增加的影響擴展閱讀: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
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2008年5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43.62萬億元,同比增長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1.1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5.33萬億元,同比增長17.93%。
增幅比上年末低3.12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1.12個百分點;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為3.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88%。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貨幣供應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央行:5月份金融運行平穩 貨幣供應量增長18.07%
⑺ 費雪效應中,在短期,貨幣供給增加,會使名義利率下降為什麼
宏觀經濟學中劃分短期、長期,是根據價格是否調整決定的。
費雪效應是在長期中成立的,宏觀經濟學中假設短期內通脹是不變的。
短期內,貨幣供給增加,會有使利率上升和下降的影響因素
貨幣供給增加,貨幣需求不便,實際利率下降,通脹不變,名義利率下降
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預期上升導致通脹上升,名義利率上升
⑻ 貨幣供給增加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貨幣供給增加——流通中的貨幣量增加——物價上漲——通貨膨脹(通脹率低於3%,刺激經濟發展,宏觀經濟運行良好;高於5%,惡性通脹,影響宏觀經濟發展)——收縮銀根,回籠貨幣——減少貨幣供給——流通中的貨幣量減少——物價下跌——通貨緊縮(經濟蕭條,宏觀經濟衰退),所以一般國家都喜歡看到的是輕微的通脹,但是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才有了央行和財政系統的適時的經濟政策的出台,各種宏觀經濟政策都是為了實現貨幣供給和經濟良性運營的相互協調·····
⑼ 誰能根據這張圖幫我完整解釋一遍,貨幣供給增加對短期和長期的影響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如你所說的,誰能根據這張圖給我完整解釋一遍貨幣供給增加對其的長期的影響,個人覺得有時候更新我的看法,快點,還說我花了那麼多錢了,就是有真的如你所說的貨幣和短期中期的影響關系的,短期的影響是有好處的,但是長期就是弊大於利就是這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這個你可以上網查一下,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就這樣了,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了。
⑽ 試述長期和短期貨幣供給增加對經濟產生的影響
經濟增長強勁對貨幣的需求量就會增加,銀行就會創造出多倍存款(貨幣乘數),貨幣供應會伴隨著貨幣需求而增長``貨幣具有瀉後效應,在長時間的寬松貨幣下會造成通貨膨脹! 在短期除了能夠改變市場的預期外恐怕不能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貨幣政策只有在實施後半年以上才能夠看到效果,並且經濟的增長靠的是生產要素(資本存量和勞動)和技術的進步,並不是靠貨幣政策,貨幣只是輔助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