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原油影響豆油
A. 為什麼期貨評論上說原油價格與豆油價格有聯動關系
柴油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原油,生物柴油作為重要的中間轉換環節,將原油價格的波動最終傳導至豆油,近年來豆油期價被動跟隨原油的跡象較為明顯。所以CBOT豆油期貨連續合約與NYMEX原油期貨連續合約的每日收盤價格數據多數時間具有較強的聯動性。
美國對生物柴油產業的扶持政策
美國政府對於生物能源的扶持政策,最早可追溯到1980年開始的限制進口乙醇的關稅政策。2005年以來,美國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應政策措施,以加快生物能源產業的發展步伐。而這些政策的根源即為「可再生能源標准」(RFS)。
《2005年能源稅收政策法案》授權美國環保署全面實施RFS,要求每個汽油及柴油生產商和進口商向運輸燃料中添加可再生燃料,並規定了可再生燃料的最低用量標准。目的在於減少美國對原油的進口依賴,同時提高能源供給能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空氣質量,以實現能源多樣化。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能源獨立與安全法》,RFS得到進一步擴展和補充。2010年調整後的RFS(下稱RFS2)對於每年生物質柴油最低使用量的規定為:2011年應達到8億加侖,2012年最低總使用量標准增加到10億加侖,此後直至2022年總使用量標准將以10億加侖為基準並不低於10億加侖。
為實現生物柴油使用量的連續增長,美國聯邦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在RFS的指引下推出多項補貼政策,主要包括:對於生物柴油的生產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每生產1加侖農業生物柴油補貼1美元;使用非農業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如黃油脂等回收油脂,每加侖補貼50美分等。該項政策於2011年年底到期,2010年曾暫停一年。此外,聯邦政府要求各部門采購燃料時優先選擇生物柴油,並對可再生燃料研發提供資助。而且各地方政府對可再生燃料的研發、生產和消費額外製定了不同程度的激勵措施、法規和應用計劃。
美國生物柴油產業發展現狀
此前在原油價格不斷攀升的大背景下,美國政府的上述努力成效顯著,其國內生物柴油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的數據,在RFS啟動的2005年當年,美國生物柴油產量由2004年的不足100萬加侖躍升至250萬加侖,成為生物柴油產業快速擴張的起點。2009年年末補貼政策到期,生物柴油的加工利潤隨之出現嚴重縮水,產量也因此下降近四成。
2011年美國重新啟動稅收優惠政策,生物柴油產量出現爆發性恢復增長,總產量達到8.6億加侖,超過8億加侖的RFS2最低使用量標准。2013年1美元的稅收減免政策再次恢復,並在同年年底到期。2014年美國參議院財政部多次提及恢復每加侖1美元的稅收抵免,但最終並未通過。美國國內生物柴油的消費情況與產量的演變過程相似,生物柴油使用量過去幾年飛速增加。而在生物柴油的國際貿易結構中,美國已經由2007年之前的凈進口國轉變為凈出口國。
生物柴油與豆油的聯動關系
制備生物柴油的原料包括多種動植物油脂,其中豆油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生產的生物柴油絕大部分來自豆油。2007年RFS2的出台激發了美國生產生物柴油的熱情,原料來源范圍越發廣泛,進口加拿大菜籽油、玉米油以及多種動物油脂更多地應用於生物柴油的生產,豆油所佔比重由2007年的80%下降到2009年的49.2%,此後保持在50%左右。生產成本在原材料選擇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豆油與其他油脂的替代聯動作用不僅表現在食用油脂領域,還反映在工業應用方面。
美國是傳統的世界大豆主要生產國,年產量在8000萬—9000萬噸,其中半數左右用於壓榨,其國內豆油年產量在770萬—950萬噸之間。RFS實施後,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數量開始快速攀升,工業用量占總產量的比重連創新高,2007/2008年度工業用量達到147萬噸的階段性高點,此後經過兩年的休整,2010/2011年度豆油工業用量重回升勢,近三年每年在210萬噸左右。雖然用於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數量不到總產量的三成,但其對豆油總需求的影響較為明顯。以2010/2011年度以來豆油工業用量與美國國內豆油總需求量的時間序列數據計算,兩者的相關性系數為0.465,可見豆油制生物柴油對於豆油的需求以及價格的影響不可小覷。
通常生物柴油的價格波動會對其產量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刺激或者抑制其原材料油脂的需求。依據以上論述,豆油工業消費量與其最終總需求量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相關關系。豆油制生物柴油產量的增減,引發豆油總需求量的變化,最終體現在豆油甚至上游大豆的價格上。近年來豆油與大豆的價格波動率增大即是對柴油價格變動的反應。為了探究生物柴油與豆油的聯動效應,將美國低硫柴油與豆油的價格數據進行比較,觀察兩者的變化方向以及變動頻率,發現兩者的變化特徵較為一致,證明原油與豆油價格具有較強的聯動性。
為了更好地比較豆油和原油的變化方向和速度,將原油和豆油進行比值處理,可以發現比值與豆油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並且吻合度要高於原油。一般當比值從高位回落時,CBOT豆油價格處於下跌趨勢中;而當比值擴大,CBOT豆油價格往往隨之上漲。2008年至今兩者只出現三次背離,第一次發生在2010年9月至12月。當時俄羅斯小麥遭遇乾旱,在拉尼娜現象出現並且發展速度快於市場預期等利多因素提振下,美豆油漲勢遠超原油,造成比值下降,豆油和原油共同上漲。第二次發生在2013年3月至5月,當時南美物流出現嚴重延遲,美豆出口旺盛,對美豆陳豆供給擔憂情緒加重,成本推動美豆油獨自上漲。第三次發生在2014年3月至7月,當時南美和北美大豆接連豐產,再加上全球棕櫚油產量增加,全球油脂供應異常充裕。受此拖累,美豆油期價大幅下挫,與此同時,原油價格高位振盪,最終原油與美豆油比值擴大。
豆油價格與原油/豆油的比值具有較明顯的同向運動特徵。其背後傳導邏輯是柴油受制於上游原油價格,同時和豆油製取的生物柴油互為替代物。在生物柴油中間作用下,原油價格的波動最終傳導至豆油。受到頁岩氣革命影響,當前國際原油期價跌至60美元/桶以下,美豆油期價受到巨大壓力,預計後期將繼續振盪回落。
B. 原油期貨上市對油價有什麼影響
月26日上市的原油期貨,在第一周交出了一份讓市場滿意的成績單。
以兩桶油為代表的境內外大型石油化工企業都積極參與原油期貨交易,推動原油期貨落地。
業內認為,我國原油期貨的上市,能更直觀的反映國內市場供求關系,為國內成品油定價公式提供基準價格,進而推進成品油行業價格機制改革。
兩桶油積極推動原油期貨落地
來自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收盤,原油期貨總成交量為27.8萬手,持倉量為8198手,總成交金額為1159.23億元。
從成交趨勢來看,原油期貨交易日趨活躍,相比開市前兩日,後三天成交量明顯增加。
《證券日報》記者還了解到,3月26日,中石化全資子公司中國國際石油化工聯合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石化)與殼牌公司簽署了中東原油供應長約。該批中東原油長約貨這成為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掛牌交易後,首筆以上海原油期貨計價的實貨合約,推動上海原油期貨在亞洲石油市場邁出堅實步伐。
作為能源央企,中石化主動服務國家戰略,積極參與上海原油期貨交易,努力推動形成反映中國和亞太地區石油供需關系的基準價格。
同一天,中石油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聯油)達成了品種為含硫油、交易量為10手(1萬桶)的首單原油期貨交易。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陳彩華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海原油期貨是中國第一個允許海外國際投資者參與的期貨品種,這是中國融入世界原油定價體系的第一步。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別代表著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原油貿易公司,正在期貨和現貨市場兩個領域積極參與交易,努力推動我在原油進口以原油進口以上海原油期貨計價,實現上海原油期貨的真正落地。
成品油價格改革有望提上日程
需要一提的是,3月初,國家能源局發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加快推進油氣體制改革。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推動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理順省級管網體制,加快推動油氣基礎設施公平開放,完善油氣儲備設施投資和運營機制。
這意味著油氣改革在今年將繼續向深水區邁進。我國現有成品油價格是參照國外原油期貨的價格,以10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對應的調價幅度是否達到50元/噸為門檻,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於採納的是國外原油品種,因此既不是國內供需的真實反映,也不夠及時。
而我國原油期貨的推出,將反映國內的真實供需情況,使得成品油價格的調整有了權威的參照,並及時做出價格上的反饋。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趙桂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與國內在消費結構、消費習慣及消費季節等方面的差異,難以反映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真實供求狀況;此外,成品油進出口貿易壁壘會導致國內外價格聯動存在差異。如果成品油期貨上市,能更直接的指導成品油現貨市場價格,有利於煉廠進行風險管理與市場研判。
而原油期貨上市後,是以人民幣做結算的,也就是說,我國在逐步擁有原油定價話語權的同時,國內主營及地方煉廠的原油加工成本或將下降。
「有市場人士擔憂成品油價格會出現相應回落,其實這種擔憂沒有必要。」趙桂珍還指出,因為國家是允許境外資本參與中國原油期貨交易,一定程度上將會活躍原油期現貨市場價格。原油期貨價格將會與成品油價格產生聯動性,不久的將來,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將會被提上日程。
C. 影響豆油價格和豆油期貨價格變動因素那些
1、期貨方面:CBOT大豆期貨價格走勢影響,比較直接大連盤豆粕期貨走勢影響
2、基本面:成本因素供應方面需求方面
3、外圍及宏觀經濟的影響
D. 原油走勢會影響豆油嗎
相關。
12月10日,受累原油重挫
美豆油跌至三周低點。
E. 現貨原油和現貨豆油有什麼區別
這個兩種產品沒有什麼必然的內在聯系,倒是處處是區別
產品性質不一樣
雖然都是油,但是原油是礦物生產,化工原料;豆油是農業副產品,大豆提取油脂,可做食品類,新技術中豆油可用於生物燃料研發生產
價格變化因素不同
雖然原油和豆油,在金融產品中都有期貨現貨合約;原油價格變化受原油生產與需求的供需關系影響,而豆油則是受豆油的生產與需求供需關系影響,這兩者沒有內在的聯系,沒可比性;而相對於原油工業化開采,豆油依賴農作物的種植,受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很大
原油與豆油在價格上的聯系與區別
如果說兩者的聯系,那就是在交易體量較大的紐交所和芝加哥交易所中都是按美元報價,都會受到美元本身匯率的波動影響而波動;另一點是,若那原油價格上漲超過了一定限度,豆油受利益驅動容易流入能源行業,用於製造生物燃料的豆油也會增加,從而推動豆油價格上漲;反之原油價格下跌,豆油可用於食品類回報率更高,不一定需流入能源市場,所以或許其價格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回落,但是不能形成有效的負相關關系
其他方面沒有什麼值得說的,因為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產品合約,你把兩者放在一起說區別,還不如把兩者分開對待,再談聯系,這樣更容易想明白。
F. 原油價格上漲對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嗎
您好,原油的上漲,會使期貨各品種成產成本提高,從製造到運輸。比如農業的拖拉機,播撒農葯的飛機等基礎費用的增加,又比如,成品向倉庫運輸過程中,也會提高運輸的費用,而原油甚至是很多化工品的原材料之一,所以原油上漲可以說會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