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時間 » 08年拉尼娜現象對期貨的影響

08年拉尼娜現象對期貨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5-23 21:27:45

Ⅰ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求解答。

氣候
上半年氣候變化
1999年上半年中國氣候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氣候專家經過研究分析,初步認為拉尼娜現象是影響中國上半年氣候的主要原因。
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趙振國認為,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赤道東太平洋水溫偏低,東亞經向環流異常,造成入春以來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於是,北方強寒潮大風頻繁出現,而降雨量卻持續偏少,氣溫也居高不下。
據統計,今春北方地區風沙天氣頻繁,3到4月一共出現了12次大范圍揚沙和沙塵暴天氣,影響范圍包括西北、華北、東北西部、黃淮地區,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區,5月份西北地區又出現了3次區域或局部地區沙塵暴天氣,其頻率之高、范圍之廣,為近50年同期所罕見。氣候專家陳峪說,西北地區近50年來沙塵事件頻數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歷史對照
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陸均天說,從公元300年以來,中國一共出現過5個沙塵事件頻發期,每個周期持續90年左右,沙塵事件又呈現出明顯增加的趨勢。
談到沙塵暴出現的原因,陳峪認為,沙塵暴的形成及其規模取決於環境、氣候兩大因素,從環境上講,日益嚴重的荒漠化問題不容忽視。但「無風不起浪」,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自2月份開始,氣溫回升較快,偏高幅度達2至3℃,造成土壤解凍時間提前,干土層大量出現。這時,雨季尚未來臨,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風天氣,土借風勢,沙塵暴隨即形成。
北方高溫少雨
北方的高溫少雨,也是人們的一個熱門話題,3到5月,全國平均氣溫創下1961年以來的同期最高,特別是北方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從2月開始,長江以北大部地區降水持續偏少,連續4個月總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華北、西北地區不足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特別是2到4月,北方地區平均降水量僅23毫米,為建國以來最少。高溫再加上少雨,使北方地區土壤墒情快速下降,形成了9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春旱。
趙振國說,1992年以來,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土壤底層墒情已經很差。這時,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中國北方地區偏北氣流盛行,而東南暖濕氣流相對較弱,再加上冷暖空氣配合不利,此消彼長,一直沒能在北方地區形成理想的降雨條件,由此出現了持續少雨乾旱的天氣。
長江以南
在北方抗旱的時候,長江以南局部地區卻是暴雨頻繁。對此,陸均天指出,南方的暴雨天氣是局部強對流天氣的結果,從大范圍流域性來講,降水量尚屬正常。
陸均天在談到中國整體氣候特徵和發展趨勢時說,從全球氣候的走勢看,普遍表現出多樣化趨勢,這主要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交替作用的結果。在這種環境中,中國不可能成為風平浪靜的「世外桃源」。他說,國家氣象部門正密切關注今後的大氣氣候變化,及時預報,盡可能減少災害性氣候帶來的損失。
2008年
我們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中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進入2008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中國,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濕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同時,在中國遭受雪災的嚴重打擊時,美國中部出現20℃的劇烈降溫,暴風雪不時出沒(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亞地區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達100年未雪的歷史(2007.12);西歐07夏季水患嚴重,英法損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來,俄羅斯北部邊緣地區溫度連創新低,一度達到-50℃……拉尼娜仍未結束,事態依舊很嚴重
全球
(1)對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岸的影響:東岸更乾旱,西岸更濕,易引發洪澇。
(2)對全球氣候的影響:造成氣候異常。
(3)對中國氣候的影響:與厄爾尼諾的影響相對。
受赤道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和歐亞大氣環流異常的影響,2008年1月10日以來,中國南方出現了四次歷史罕見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據國家氣候中心的最新預測,這次拉尼娜事件會持續到2008年夏季前,將會給中國帶來春夏季乾旱及森林火險等級偏高、北方地區沙塵暴天氣偏多、夏季出現區域性洪澇幾率增加等氣象災害。
拉尼娜是西班牙語「小女孩」的意思,也稱反厄爾尼諾現象,指發生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表現為海水表層溫度低出氣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以上。拉尼娜現象的徵兆是颶風、暴雨和嚴寒,它與厄爾尼諾現象均會使全球氣候出現嚴重異常。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歷史上,1954年至1955年,1956年至1957年,1963年至1964年,1968年至1969年的冬季,中國也出現了很嚴重的低溫雨雪異常天氣。國家氣候中心綜合分析了這些年份的氣候變化後認為,這個調皮的「小女孩」將對春、夏氣候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對農業
2008年華南地區(兩廣及福建大部)在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早稻播種期天氣,華南南部較常年同期偏差;華南北部較常年同期偏好,僅在3月中旬前期有2至4天的低溫陰雨天氣,對早稻播種影響不大,江南地區春播氣候條件偏差。
對天氣
2008年春季,中國北方沙塵多發區沙塵天氣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少,但與2007年同期相比將有明顯增加;出現強沙塵暴的可能性較大。內蒙古東部、河北北部沙塵天氣日數偏多的可能性較大。
災害影響
2008年春中國東部地區以少雨乾旱為主,東部大部地區可能出現春旱,其中吉林和遼寧大部、內蒙古東部、華北南部、黃淮、粵桂北部春旱可能較為嚴重,須加強抗旱工作;夏季,全國少雨范圍比多雨范圍大,整體形勢旱重於澇,長江下游至江南北部可能出現高溫乾旱。此外,春季黑龍江北部、吉遼大部、湘贛南部、粵桂北部氣溫偏高,降水偏少,上述林區森林火險等級偏高。
2008年夏季,主要多雨帶位於廣西大部、雲貴高原、重慶、湖北西部、河南南部、山東東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區、吉遼大部,這些區域發生洪澇的可能性較大。
拉尼娜年,由於熱帶太平洋海溫西暖東冷的結構,造成西太平洋暖池區對流活躍,容易造成夏季台風活動偏多,初夏生成台風和汛期影響中國的台風可能較為活躍,並有利於北上台風的活動。
拉尼娜預警
關注拉尼娜發展,警惕2000年嚴重旱災重演!
世界氣象組織2011年1月25日說,與澳大利亞大規模洪水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區極端天氣存在關聯的拉尼娜現象可能還將持續數月。
本次拉尼娜現象始於2010年6月,伴隨厄爾尼諾現象消失而增強。按這一聯合國下屬機構說法,就對大氣的影響程度而言,這是「過去一個世紀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
2010年9月的「拉尼娜」現象在5月進入中性狀態後,在8月份強度又再次加大。氣象組織警告人們為此做好必要准備。
然而,它將比10年9月至5月在世界各地造成洪水和乾旱的中強度「拉尼娜」要弱許多。
至少持續2至4個月
在25日發布的拉尼娜現象更新信息中,世界氣象組織說,「明顯的拉尼娜現象」繼續存在於赤道太平洋地區。
世界氣象組織預計,拉尼娜現象不會在第一季度結束,可能持續至4、5個月,「幾乎所有氣象模型均預測,現階段的拉尼娜現象會至少在今後2個月至4個月內持續」。
世界氣象組織公布數據顯示,本次拉尼娜現象出現以來,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較正常溫度平均低1.5攝氏度。
盡管預測拉尼娜現象將持續一段時間,但世界氣象組織說,拉尼娜現象有望在今後4個月內逐步減弱。
洪水乾旱多與它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拉尼娜現象是一段時間澳大利亞洪災等異常天氣的「罪魁禍首」。
「幾周,我們看到(拉尼娜現象)最重要的影響是澳大利亞所遭受破壞性洪災,」世界氣象組織官員魯帕?庫馬爾?科利說。去年年底開始,澳大利亞東部遭遇大規模洪水。
「拉尼娜現象不僅與洪災有關,」科利說,「同時與世界部分地區的乾旱存在關聯,尤其是在南美洲。」
世界氣象組織說,拉尼娜現象致使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和非洲南部的降雨量超過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世界氣象組織官員認為,中國「南凍北旱」可能也與拉尼娜現象存在聯系。
雖將減弱 仍需謹慎
科利警告,雖然拉尼娜現象會逐漸減弱,但各國政府應繼續保持謹慎,預防可能發生的災害,「盡管我們預計拉尼娜現象將在今後幾個月內減弱,但它所造成影響可能持續」。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拉尼娜現象所造成影響可能與以往不同。科利舉例說,巴西和斯里蘭卡遭遇持續強降雨部分由拉尼娜現象所致。
科利說,現階段缺乏足夠信息以預測拉尼娜現象的長期發展趨勢。「我們有100多年的數據,」他說,「但並未顯示這類現象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

Ⅱ 2008年拉尼娜現象還會持續多久

放心吧,不會有的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正好相反)。是氣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個新名詞。意為「小女孩」,正好與意為「聖嬰」的厄爾尼諾相反,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或「冷事件」。

最近一次拉尼娜現象出現在1998年,持續到2000年春季趨於結束。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現象通常交替出現,對氣候的影響大致相反,通過海洋與大氣之間的能量交換,改變大氣環流而影響氣候的變化。從近50年的監測資料看,厄爾尼諾出現頻率多於拉尼娜,強度也大於拉尼娜。
拉尼娜常發生於厄爾尼諾之後,但也不是每次都這樣。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相互轉變需要大約四年的時間。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國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注意到,去年在熱帶太平洋上出現的厄爾尼諾現象(海洋變暖)已在一個月內轉變為一次拉尼娜現象(海水變冷)。這種從未有過的情況是長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這次厄爾尼諾使中國的氣候也十分異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華南降雨頻繁,長江流域、兩湖盆地均出現嚴重洪澇,一些江河的水位長時間超過警戒水位,兩廣及雲南部分地區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華北和東北局部地區也出現澇情。拉尼娜也會造成氣候異常。中科院院士、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巢紀平說,現在的形勢是:厄爾尼諾的影響並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響又開始了,這使中國的氣候狀態變得異常復雜。一般來說,由厄爾尼諾造成的大范圍暖濕空氣移動到北半球較高緯度後,遭遇北方冷空氣,冷暖交換,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後,夏季到來,雨帶北移,長江流域汛期應該結束。但這時拉尼娜出現了,南方空氣變冷下沉,已經北移的暖濕流就退回填補真空。事實上,副熱帶高壓在7月10日已到北緯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緯18度,這種現象歷史上從未見過。
「拉尼娜」它是一種厄爾尼諾年之後的矯正過渡現象。這種水文特徵將使太平洋東部水溫下降,出現乾旱,與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溫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顯偏多。科學家認為:「拉尼娜」這種水文現象對世界氣候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將會給廣東、福建、浙江乃至整個東南沿海帶來較多並持續一定時期的降雨。

Ⅲ 08年的金融危機對期貨市場的影響大嗎

對於期貨市場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美國救市政策成功,那麼美國的貨幣政策將使美元持續走強,所有的包括黃金在內的所以商品期貨都將持續下跌,結束去年的牛市格局。
反觀如果救市不成功,那麼美元的統治地位及根基將會受到嚴重的動搖,全世界都會拋棄美元,從而會引起全球的經濟動盪,所以的商品期貨都會漲。
總之08年是多事之秋,無論這場金融危機的結果怎樣,他都將為期貨市場帶來更多的機會!

Ⅳ 為什麼在期貨市場有些商品沒有受到08年金融危機影響

所謂的金融危機,是建立在經濟危機之上,經濟危機擴大和持續化的後果。
其實很多商品都不定期受到影響,價格波動。在供需平衡,收入差距不大的時候才稍微平穩點。

Ⅳ 2020年出現拉尼娜現象,會不會像2008年一樣嚴寒

2020出現拉尼娜現象,會出現像2008年的寒冬。“拉尼娜”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La Nina”,是“小女孩”的意思。一般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表面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國際上對於拉尼娜現象的評判標准還不統一。按照我國國家氣候中心的標准:Nino3.4區的海溫距平指數低於-0.5℃,稱為進入“拉尼娜狀態”;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則判定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是ENSO循環中冷暖位相上的異常表現,歷史上,他們兩個經常是交替出現,比如1997~1998年、2007年兩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後都發生了拉尼娜事件。但是隨著全球變暖的趨勢,這兩種現象循環出現的頻率在發生變化。比較歷史資料可以發現,1951年以後拉尼娜事件出現的頻率在下降,而厄爾尼諾事件出現的頻率則增加非常明顯,現在普遍認為全球變暖是導致這兩種現象出現頻率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


從拉尼娜對我國北方地區影響的研究來看,北京位於華北北部,拉尼娜年的秋季會降水增多、入冬後氣溫會偏低、進入春夏後沙塵天氣相對較少、夏季氣溫偏高。今年秋季至明年冬季,赤道中東太平洋有可能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的基礎之上,北京地區秋季趨向於降水偏多,冬季趨向於氣溫偏低。

Ⅵ 厄爾尼諾現象對棉花期貨有影響嗎

隨著氣象學家五年來首次警告厄爾尼諾已經歸來,棉花期貨投資者應該何去何從?
日本和澳大利亞上月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當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檢測的海洋表面溫度指數出現了與1997-98年強烈厄爾尼諾現象時同樣的走勢,這意味著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現象正持續加強,並且可能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來襲時,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迴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秘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由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導致空氣對流發生轉變,帶來亞洲東岸乾旱、美洲西岸潮濕的氣候。
亞洲和美洲作為大豆、玉米、甘蔗、天然橡膠和棉花的主產區,自然深受厄爾尼諾影響。中銀國際表示,厄爾尼諾一旦發生,首先體現在市場對農產品產量下滑的擔憂,從而帶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對農業板塊投資的信心。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總結道,厄爾尼諾總能帶動農作物價格上漲,但對於產量的影響悲喜交加,小麥通常大幅減產,大豆往往大幅增產, 大米和玉米產量波動比較溫和。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旗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小麥期貨投資者很快對厄爾尼諾即將來臨的警告予以了嚴肅的回應。如下圖所示,5月14日,該作為全球行業基準已經超過135年的小麥期貨大幅跳漲:

那麼棉花呢?兩家券商的研報顯示,考慮到庫存因素,本次厄爾尼諾對棉花的影響相對復雜。
棉花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其中又以中印最多,兩者總共佔比高達約 50%。 中銀國際整理的數據顯示, 2013 年全球 2,573萬噸棉花產量中,中國產量為 670 萬噸,佔到 26.0%;印度產量為 634 萬噸,占 24.6%;美國產量為 287 萬噸,占 11.2%;巴基斯坦產量為 207 萬噸,占 8.1%,前四個國家的總產量佔比達到 70.0%。

棉花喜溫怕寒,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 20~30℃。為了達到早發、穩長、高產的目的,棉花苗期要求氣溫穩定。因此,帶來非旱即澇的厄爾尼諾以及伴隨發生的拉尼娜會使得棉花的產量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棉花價格。
據海通證券,2000 年至今棉花價格有兩次大幅攀升,均出現在厄爾尼諾出現的年份:一次發生在 2002 年,同比上漲38%;另一次發生在2009 年,同比上漲 36%,而且延續到 2010 年同比上漲85%。

CME的棉花期貨投資者更是將2009-2010年那次厄爾尼諾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如圖所示,CME 2號棉花期貨從2009年3月的低點到2011年3月的最高點,累計漲幅高達5.34倍。
海通證券表示,厄爾尼諾對棉花價格影響顯著,由於拉尼娜往往伴隨厄爾尼諾發生,警惕有可能延長的價格波動時間。
當然,棉花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既受到供求影響,也受農業政策、紡織、外貿政策等影響。中銀國際進一步分解了厄爾尼諾對中印棉花產量的影響後發現:
印度:在厄爾尼諾時期,印度 6-9 月常會出現嚴重乾旱,但此時乾旱對棉花生產影響不大。歷史來看,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段,印度棉花增產和減產的幾率幾乎是一致的,產量變化最大的年份是 1953/1954 年的增產 15%和 1986/1987年的減產 13%,次之就是 1997 年的減產 11.4%,而其餘年份產量變化幅度並不明顯,說明總體來講厄爾尼諾對印度棉花生產的影響較小。
中國:厄爾尼諾時期,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常會有不同程度的乾旱,而高溫乾旱常導致棉鈴蟲等病害爆發,會略微影響棉花產量的增長。但從總體來看,厄爾尼諾天氣對我國棉花生產的影響作用微乎其微,無論是 1994/95 年還是1997/1998 年,我國棉花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單產角度都是增加的。
加之當前棉花庫存積壓:
2012/13 年度,USDA 統計中國棉花產銷情況,國內棉花總產量 685.8 萬噸,年比下降 6%,進口量 239.5 萬噸,年比下降 55%,同時國內消費量 772.9 萬噸,年比下降 18.6%,同期期末庫存 818.88 萬噸,年比增加 138.7%,庫存消費比105.94%。

2012/13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 2,543.7 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 2,315.1 萬噸,同期期末庫存 1,747.7 萬噸,較上一年增長 18%,期末庫存消費比 75.49%。除中國大陸外,全球棉花總產量 1,857.9 萬噸,全球棉花總消費量 1,542.9 萬噸,消費量比上一年度減少 11 萬噸,期末庫存 939.7 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 60.9%。
因此,中銀國際的看法是,除非發生強厄爾尼諾天氣,否則天氣因素造成棉花價格(期貨)上漲更多是短暫的預期行為,對整體的供需環境影響幾乎沒有。在棉花庫存消費比超過 100%的情況下,棉花價格上漲的基礎還很薄弱。
從CME棉花期貨走勢上看,市場確實出現了分歧。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初宣布(5月12日)厄爾尼諾來臨時,棉花期貨出現過一波較大的上漲,但隨後幾日便回落,市場陷入震盪...
華爾街見聞有這個報告哦。

Ⅶ 厄爾尼諾對棉花期貨有怎樣的影響

隨著氣象學家五年來首次警告厄爾尼諾已經歸來,棉花期貨投資者應該何去何從?
日本和澳大利亞上月宣布厄爾尼諾已經出現。當月,澳大利亞國家氣象局檢測的海洋表面溫度指數出現了與1997-98年強烈厄爾尼諾現象時同樣的走勢,這意味著太平洋地區的厄爾尼諾現象正持續加強,並且可能出現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

厄爾尼諾來襲時,東南信風減弱,東太平洋冷水上翻現象消失,表層暖水向東迴流,導致赤道東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溫升高,秘魯、厄瓜多沿岸由冷洋流轉變為暖洋流。由於海水溫度的變化,導致空氣對流發生轉變,帶來亞洲東岸乾旱、美洲西岸潮濕的氣候。
亞洲和美洲作為大豆、玉米、甘蔗、天然橡膠和棉花的主產區,自然深受厄爾尼諾影響。中銀國際表示,厄爾尼諾一旦發生,首先體現在市場對農產品產量下滑的擔憂,從而帶來價格上漲的預期,增強對農業板塊投資的信心。
海通證券在報告中總結道,厄爾尼諾總能帶動農作物價格上漲,但對於產量的影響悲喜交加,小麥通常大幅減產,大豆往往大幅增產, 大米和玉米產量波動比較溫和。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旗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小麥期貨投資者很快對厄爾尼諾即將來臨的警告予以了嚴肅的回應。如下圖所示,5月14日,該作為全球行業基準已經超過135年的小麥期貨大幅跳漲:
那麼棉花呢?兩家券商的研報顯示,考慮到庫存因素,本次厄爾尼諾對棉花的影響相對復雜。
棉花產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美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其中又以中印最多,兩者總共佔比高達約 50%。 中銀國際整理的數據顯示, 2013 年全球 2,573萬噸棉花產量中,中國產量為 670 萬噸,佔到 26.0%;印度產量為 634 萬噸,占 24.6%;美國產量為 287 萬噸,占 11.2%;巴基斯坦產量為 207 萬噸,占 8.1%,前四個國家的總產量佔比達到 70.0%。

棉花喜溫怕寒,其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范圍為 20~30℃。為了達到早發、穩長、高產的目的,棉花苗期要求氣溫穩定。因此,帶來非旱即澇的厄爾尼諾以及伴隨發生的拉尼娜會使得棉花的產量大幅下滑,進而影響棉花價格。
據海通證券,2000 年至今棉花價格有兩次大幅攀升,均出現在厄爾尼諾出現的年份:一次發生在 2002 年,同比上漲38%;另一次發生在2009 年,同比上漲 36%,而且延續到 2010 年同比上漲85%。
CME的棉花期貨投資者更是將2009-2010年那次厄爾尼諾效應發揮到了極致。如圖所示,CME 2號棉花期貨從2009年3月的低點到2011年3月的最高點,累計漲幅高達5.34倍。
海通證券表示,厄爾尼諾對棉花價格影響顯著,由於拉尼娜往往伴隨厄爾尼諾發生,警惕有可能延長的價格波動時間。
當然,棉花價格的影響因素眾多,既受到供求影響,也受農業政策、紡織、外貿政策等影響。中銀國際進一步分解了厄爾尼諾對中印棉花產量的影響後發現:
印度:在厄爾尼諾時期,印度 6-9 月常會出現嚴重乾旱,但此時乾旱對棉花生產影響不大。歷史來看,厄爾尼諾出現的時間段,印度棉花增產和減產的幾率幾乎是一致的,產量變化最大的年份是 1953/1954 年的增產 15%和 1986/1987年的減產 13%,次之就是 1997 年的減產 11.4%,而其餘年份產量變化幅度並不明顯,說明總體來講厄爾尼諾對印度棉花生產的影響較小。
中國:厄爾尼諾時期,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常會有不同程度的乾旱,而高溫乾旱常導致棉鈴蟲等病害爆發,會略微影響棉花產量的增長。但從總體來看,厄爾尼諾天氣對我國棉花生產的影響作用微乎其微,無論是 1994/95 年還是1997/1998 年,我國棉花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單產角度都是增加的。
加之當前棉花庫存積壓:
2012/13 年度,USDA 統計中國棉花產銷情況,國內棉花總產量 685.8 萬噸,年比下降 6%,進口量 239.5 萬噸,年比下降 55%,同時國內消費量 772.9 萬噸,年比下降 18.6%,同期期末庫存 818.88 萬噸,年比增加 138.7%,庫存消費比105.94%。

2012/13 年度全球棉花產量 2,543.7 萬噸,全球棉花消費量 2,315.1 萬噸,同期期末庫存 1,747.7 萬噸,較上一年增長 18%,期末庫存消費比 75.49%。除中國大陸外,全球棉花總產量 1,857.9 萬噸,全球棉花總消費量 1,542.9 萬噸,消費量比上一年度減少 11 萬噸,期末庫存 939.7 萬噸,期末庫存消費比 60.9%。
因此,中銀國際的看法是,除非發生強厄爾尼諾天氣,否則天氣因素造成棉花價格(期貨)上漲更多是短暫的預期行為,對整體的供需環境影響幾乎沒有。在棉花庫存消費比超過 100%的情況下,棉花價格上漲的基礎還很薄弱。
從CME棉花期貨走勢上看,市場確實出現了分歧。日本和澳大利亞最初宣布(5月12日)厄爾尼諾來臨時,棉花期貨出現過一波較大的上漲,但隨後幾日便回落,市場陷入震盪...
華爾街見聞有這個報告哦。

Ⅷ 2008 拉尼娜對澳大利亞的影響

我們今年處在一個拉尼娜的狀態下,就是赤道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溫要比常年偏低0.5度以下,而這個現象對中國的氣候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造成東亞地區經向環流異常,這樣一個環流形勢非常有利於我國北方冷空氣的南下。它使得我們會有一個冷冬,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年這個冷的冬季就出現了。
拉尼那隻是其中一個原因,另外一個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進入2008年以來,亞洲高壓非常活躍,不斷形成冷氣團南下影響我國,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但是由於南方今年的暖氣團也很活躍,大量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濕氣流頻頻光顧南方地區,當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強大冷氣團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區,並與暖濕氣團相遇後,這一冷、一暖兩個正好結合在一起。受這兩個氣流共同影響,所以最近一段時間,特別是在長江流域雨雪天氣比較多,而且長時間維持著低溫天氣。如果只有強大的冷氣團,而沒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會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如果只有暖濕氣團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沒有冷氣團光臨,則根本沒有什麼災害性天氣。而兩者齊備的時候,災害就降臨了。
同時,在中國遭受雪災的嚴重打擊時,美國中部出現20攝氏度的劇烈降溫,暴風雪不時出沒(2008.01);百年未雪的中亞地區突降10mm大雪,刷新了巴格達100年未雪的歷史(2007.12);西歐07夏季水患嚴重,英法損失巨大(2007夏),入冬以來,俄羅斯北部邊緣地區溫度連創新低,一度達到-50攝氏度……拉尼娜仍未結束,事態依舊很嚴重...
http://ke..com/view/159325.html?wtp=tt

Ⅸ 2008年拉尼娜現象對我國南北方有什麼具體影響

08年南方會下很大的雨。

熱點內容
普洱墨江哈尼族自治縣晚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3 瀏覽:396
阿壩小金縣橡膠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5:40 瀏覽:908
楚雄大姚縣豆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4:02 瀏覽:736
做期貨能在網上開戶嗎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591
安慶宜秀區早秈稻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32:22 瀏覽:377
正確的原油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9:41 瀏覽:39
達州市纖維板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11 瀏覽:310
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白銀期貨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5:07 瀏覽:883
上海外盤期貨哪裡開戶 發布:2021-12-16 12:24:10 瀏覽:448
香港日發期貨開戶網站 發布:2021-12-16 12:24:0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