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如何影響期貨
『壹』 蝗蟲災害利好哪些期貨
利好涉農期貨品種。像蟲害直接影響的農作物,玉米,大豆,小麥,大米;像受到波及的雞蛋,大棗,蘋果,都存在上漲預期。
『貳』 東非蝗災對中國有哪些經濟貿易上的影響
東非防災對中國沒有任何影響,而且中國還會無償地資助他們。
『叄』 以前的蝗災是怎麼回事,後來是怎樣控制住的
答:蝗災發生的充分必要條件:
1,水旱交替環境,例如沿河兩岸。
2,雜草叢生的環境
3,不太低的越冬期溫度。
蝗蟲是一種遷飛性極強、食性極雜、爆發危害的害蟲。一旦大面積發生、起飛,遮天蔽日,其薄薄的翅膀高頻率震動著空氣,其聲如狂風呼號和飛機的轟鳴,勢如雷霆萬鈞,落地後,莊稼、雜草甚至連樹皮都被吃光。據史籍記載,我國從周末春秋時代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災就發生過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區性的蝗災發生,間隔5~7年就有一次大范圍的蝗災發生,危害嚴重。如1927年山東省發生的大蝗災,造成700萬災民流離失所,四處逃荒;1929年的蝗災,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受災農作物240萬公頃,造成損失達1000萬銀元以上;1944年發生的大蝗災,約330萬公頃莊稼被吃毀等等。因此,蝗災與水、旱災害成為我國歷史上威脅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最嚴重的三大自然災害。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及蝗區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改造蝗區,控制蝗災,到上世紀70年代使蝗災得到了基本上的控制,雖然部分蝗區蝗災仍時有發生,但沒有造成大的危害。 <br><br>
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統計,2001年全國病蟲鼠害發生面積達3538多萬公頃次,與2000年基本持平。受氣溫偏高、少雨乾旱氣候條件的影響,仍以蟲害重於病害,其中尤以蝗蟲發生較嚴重。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的統計,2001年我國東亞飛蝗發生面積約191.6萬公頃(未包括海南省發生的面積),比1985~1998年的平均發生量(100萬公頃)高91.7%,屬於特大爆發年,是近30年來罕見的。今年蝗災更為嚴重,發生面積比上年同期擴大了10%,發生重災的地方每平方米的蝗蟲密度達4000~5000隻。 <br><br>
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分布及危害程度受環境條件,特別是氣象條件的制約。1997年以來蝗蟲的連續爆發,特別是2001年和今年的特大爆發,除與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的變化及治蝗技術、措施相對落後等有關外,氣象條件的變化是重要的影響因子。 <br><br>
對我國農業最具危害性的東亞飛蝗,具有異地遷飛、群集和產卵選擇適宜環境的特性,它主要分布於42°N以南的黃淮海平原一帶地區。這些地區季風氣候明顯,降水時段集中且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交替頻繁發生,使這里的沿湖、濱海、河泛及內澇地區出現許多大面積的荒灘、荒地,蘆葦、雜草叢生,是飛蝗繁殖猖獗的適宜和發生基地。 <br><br>
降水是影響東亞飛蝗發生的重要因素。1997年以來,黃淮海平原一帶基本上屬於少雨年份。由於少雨乾旱,黃河下游、淮河與海河主要支流多次出現斷流,洪澤湖、微山湖、白洋淀等水位嚴重下降,造成大面積河、湖灘地裸露,增加了蝗蟲的適生地。同時,乾旱也有利於蝗卵的孵化,促使蝗蝻的發育加快,種群量上升。歷史資料統計結果也表明,蝗災與乾旱同年發生的機率最大。 <br><br>
氣溫偏高,也有利於飛蝗的大發生。在全球氣候趨暖的大背景下,近年來黃淮海地區一帶氣溫也明顯偏高。持續的暖冬天氣,對蝗卵的安全越冬十分有利;春季乾暖氣候也利於蝗卵的孵化,蝗蝻發育速度加快。據調查,近幾年蝗卵冬季死亡率一般在13%~15%之間,低於常年幾個百分點,發育時間也有所提前,導致蝗蟲發生世代增加、北移,發生危害期延長。 <br><br>
各地應在農業部的統一部署下,抓緊抓好滅蝗工作,確保飛蝗不起飛,土蝗不擴散。
參考資料:http://www.jxagriec.gov.cn/b_include/dwh_detail.asp?fileclass=A%C5%A9%BE%AD%BE%DB%BD%B9&id=60589
『肆』 蝗災是如何形成的,會危害到中國嗎
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三個月左右。據悉,佔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蟲群一天可吃掉3.5萬人的口糧。所以我們說蝗蟲所到之處,可謂寸草不生,那麼蝗災是如何形成的呢?會危害到中國嗎?如果出現蝗災,我們國家該如何應對?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說說這些問題:
一,首先,我們來說說什麼是蝗蟲,蝗災又是怎麼形成的。所謂的蝗蟲,是一種危害性極強的農業害蟲,水稻.小麥.玉米.豆類.蔬菜等等農作物都是他們的食物,單一的蝗蟲可能你不覺得害怕,但是一旦他們聚集起來的時候,破壞性相當的大,尤其當他們大規模爆發的時候,可以將農作物吃的連個光桿子都不剩,可能會引發蝗災。而蝗災的出現跟氣候有關,如果天氣乾旱,很多植物都枯死了。食物不夠,蝗蟲就會大規模的聚集存活的植物上,就形成了蝗災。
雖然持續的蝗災可能給國家造成糧食危機,但是其實蝗災並不可怕,我們國家在面對蝗災的問題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我國有著豐富的糧食儲備,所以相信他們對我國影響不大。
『伍』 為什麼大旱之年有蝗災
人們很早就注意到嚴重的蝗災往往和嚴重旱災相伴而生。我國古書上就有「旱極而蝗」的記載。近幾年來非洲幾次大蝗災也都與當地的嚴重乾旱相聯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蟲是一種喜歡溫暖乾燥的昆蟲,乾旱的環境對它們繁殖、生長發育和存活有許多益處。因為蝗蟲將卵產在土壤中,土壤比較堅實,含水量在10%~20%時最適合它們產卵。
乾旱使蝗蟲大量繁殖,迅速生長,釀成災害的緣由有兩方面。一方面,在乾旱年份,由於水位下降,土壤變得比較堅實,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蟲產卵數大為增加,多的時候可達每平方米土中產卵4 000~5 000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萬~40萬粒卵。同時,在乾旱年份,河、湖水面縮小,低窪地裸露,也為蝗蟲提供了更多適合產卵的場所。另一方面,乾旱環境生長的植物含水量較低,蝗蟲以此為食,生長的較快,而且生殖力較高。
相反,多雨和陰濕環境對蝗蟲的繁衍有許多不利影響。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還會使蝗蟲流行疾病,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
『陸』 在歷史上也經歷過蝗災,他們是如何解決的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蝗災是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災害,而且中國的傳統社會是較為典型的農業社會在古代的時候農業是絕對舉足輕重的行業之一,而黃災就成了古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古代人民的智慧肯定還是發生了一定的作用的。他們發現了雞鴨鳥都會吃掉蝗蟲,所以,他們普遍在遇到蝗蟲的時候都會選用生物防治,或者是驅蟲葯。但是在古代是沒有殺蟲劑的他們發現蝗蟲並不喜歡艾草,於是他們將艾草收集起來,專門用來驅趕蝗蟲。而中國即使發展到現在,也才是擺脫了嚴重蝗災二十幾年,可想而知蝗蟲的威力。
『柒』 蝗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其實可能在我們國家一些平原地區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地區並沒有見識到蝗災,而蝗災的影響真的是非常的大。如果說發生了蝗災的話,那麼當地的一些糧食都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生長。而且對於糧食的破壞也是非常的大的,在雲南省經常會出現蝗災這樣的現象。
而且一旦事發生了蝗災的話,那麼這些蝗蟲的所到之處就沒有一些完整的糧食了。蝗蟲其實主要是有螞蚱,還有一些草蜢,蚱蜢,飛蝗黃和土蝗。這些蝗蟲它們的生命里都是非常的頑強的。其實我們在小時候都可以碰見這些東西,而且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發生了一次特別嚴重的事情。在馬路上面走著的時候都會發現這些蝗蟲,而且有的蝗蟲直接就跳在了一些人的身上。
其實有很多的人他們也都非常的喜歡吃蝗蟲,因為蝗蟲的肉質是非常的鮮美,而且蝗蟲也是去經常的吃糧食沒有特別大的危害。在非洲地區也是經常的遭遇到了蝗蟲的侵害,所以說大多數的非洲地區他們的糧食是非常的短缺的,而且有一次最嚴重的蝗蟲災害是有12.5萬億蝗蟲,一起出動,當時天空也是被這些蝗蟲所覆蓋了。像一些農民,他們非常的害怕蝗蟲,也希望自己在種植莊稼的時候。蝗蟲不要出現,現在由於科技十分的發達,所以說我們抵抗蝗蟲也是非常的方便的。
『捌』 東非蝗災現在處理的怎麼樣了農業受到多大影響
東非蝗災現在處理的怎麼樣了?農業受到多大影響?東非蝗災確實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讓很多地區出現糧食危機,下面給大傢具體的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巴基斯坦受到東非蝗災影響,目前情勢好轉:
巴基斯坦也沒有獲得倖免,他們也受到東非蝗災的影響,不過近期巴基斯坦向中國求助,現在我國專家已經開始幫助巴基斯坦,他們的情況有所好轉。綜合上述分析,東非蝗災控制很難,印度等地區,依舊難以控制,農業很可能減產一半左右。
『玖』 蝗災被列為三大天災之一,用什麼辦法可以抗擊蝗災
舊時蝗災在我國與水災、旱災並列為三大天災,而且災害往往禍不單行,旱災過後,大面積的蝗災就會接踵而至,幾乎每隔三年就發生一次蝗災,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災民只好背井離鄉乞討為生,去年,巴基斯坦曾經因為蝗災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由此可見蝗蟲多麼厲害,蝗蟲的個頭一般都比較小,嚴重時候,每平方米的農田大概存有1.5億只蝗蟲,數量十分驚人,而且蝗蟲群還會向各個方向移動,移動速度每天約100~150公里,凡是有蝗蟲經過的地方寸草不生,導致農作物顆粒無收,給農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從而發生飢荒。
我國治蝗的奠基人是生態學專家馬士俊院士,上世紀五十年代學成歸國,研究東亞飛蝗生理生態學,他在經濟生態學方面成果豐碩,提出了"改治結合、根除蝗蟲"等理論,為我國防治蝗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我們現在對蝗災沒有感覺,是因為有前人的努力,將蝗災消滅在萌芽狀態,沒有形成大面積的災害。
『拾』 中科院團隊揭秘蝗災罪魁禍首,蝗災有什麼危害
破壞農產品俗話說:“蝗蟲經過,顆粒無收。可見蝗蟲這一聚集性極強的蟲類對於農作物的破壞性是很大的,不僅會吞食禾田,導致作物死亡,還會對地區的糧食儲備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糧食短缺,飢荒等問題,對於以土地為生的農民來說無異於是滅頂之災,嚴重的甚至會使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更加困窘的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