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交易規模影響
⑴ 股指期貨為什麼會增加股票市場的交易量
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後,由於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股指期貨推出後不但不會分流現貨市場資金,造成股票現貨交易清淡、行情低迷,反而會加大股票現貨市場規模、增加市場流動性,是更好地繁榮和推動股票現貨市場發展的有效手段。雖然現有投資者需要對自身的資產組合進行重新配置,可能減少對現貨市場的投資比例,但在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由於潛在風險較大、進入門檻較高、交易規模有限,主力機構大規模分流的現象不會出現,不會對現貨市場運行構成較大影響。而從中長期看,股指期貨將會對場外資金形成吸引效應,使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交易量均顯著增長。如香港1986年推出恆生股指期貨後,股票交易量當年就增長了60%,之後股票交易量繼續不斷增加,到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額達到17566億港元,比恆指期貨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額增加近50倍。
短線客的數量肯定會增加的.1+1>1
出自:
⑵ 股指期貨為什麼會影響股市,怎麼影響
股指期貨: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指期貨會影響股市有以下3點:
第一、股指期貨推出後,指數會出現短暫調整。由於我國宏觀經濟依然向好,經濟復甦符合預期(雖然存在資產泡沫),而且企業盈利能力依然強勁,在此情況下,指數大體會按宏觀經濟的波動向上運行,並且在股指期貨推出後中期可能會加速滬深300指數的上漲,同時使大盤藍籌股的抗風險能力加強,但是一些非成分股可能被邊緣化。
當然,如果出現突發性事件和宏觀基本面發生變化,例如,遭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等一些突發事,股指期貨推出後則會加速其下跌趨勢。
第二、股指期貨推出後,在中期有可能出現「交易轉移」現象。所謂「交易轉移」,就是在開設初期,股指期貨在提升現貨市場交易量的同時,其成本低、流動性高的優勢有可能導致投機者和高風險性投資的部分交易從股票現貨市場轉移到期貨市場,甚至出現超過現貨市場交易量、進而減少現貨市場流動性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交易轉移」。因為,股指期貨交易相對於現貨交易而言有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的顯著優勢,並且,由於使用程序交易,股指期貨交易指令執行速度大大快於現貨交易。
第三、股票現貨市場可能出現結構轉換。由於大盤藍籌尤其是滬深300指數的股票基本上是股指期貨的標的物,因此,在股指期貨推出後,這些股票會逐步走強,而目前炒作瘋狂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由於前期連續暴漲,那麼在接下來的結構轉換中,可能成為暴跌的股票,或者說可能出現中期調整。
⑶ 股指期貨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股指期貨推出後,改變了以往股市運作的模式,以往只有上漲才能賺錢,而現在大幅做空股市也可以賺錢。
1、對機構的影響:隨著中金所逐步放行大機構從事股指期貨的投資,給這些主力機構一種新的操縱市場的工具,大盤的大起大落將更頻繁。
2、對散戶的影響:由於門檻的存在,大部分散戶難以參與到股期市場,非完全競爭的股指期貨市場逐漸淪為大機構的玩物,股市變化更加難以預測,對散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部分散戶如果不能適應的話,基本上都會出局。特別是近期政策面偏空的時候,機構大幅做空股市賺錢,受傷的只有散戶。
⑷ 股指期貨對股票市場有什麼影響呢
在中國,股指期貨是滬深300指數的遠期合約,可以對滬深300指數有一個未來的預測,說明未來是漲還是跌。單就股指期貨來講,他會在交割日時強行平倉的。 另外,股指期貨通常是對股市的股票的一個套利保值的,他和股票是不一樣的。一個是T+0交易,一個是T+1交易。 股指期貨可以雙向操作。做多或空;而股票則只能單項做多。 股票只有在判斷好了趨勢後就進場。如果趨勢錯誤,那就被套。 股指期貨則不然,可以進行雙向進場。如果你股票趨勢判斷錯誤,可以在股指期貨中反向操作,以便保值。 至於,股指期貨對股市有影響,應該沒有。 還是看宏觀經濟和市場狀況,加之投資者的心態了。
記得採納啊
⑸ 股指期貨對中國A股的影響
★股指期貨推出對股市的影響: 第一:融資融券具有的做空機制主要是針對單只股票,而股指期貨具有的做空機制則主要是針對大盤指數,而推出股指期貨的重要意義則在於,投資者可根據對大盤走勢的准確判斷而實現盈利。因此,未來投資者輕大市、重個股的現象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觀。 第二:股指期貨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桿倍數高,指令執行速度快等特點,因此,推出初期將吸引大批投機者進入股指期貨市場,從而降低現貨市場的流動性。但是,從長期來看,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和套利功能可以顯著地降低現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從而有助於吸引大批偏好低風險的長線資金持續進入,使得股市的流動性和規模大幅度地得以提高。 第三:第三,在股權分置改革後全流通市場建設的初期,股市不僅面臨著非流通股解禁規模的不斷擴大,再融資和新股擴容的不斷加快,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大潮洶涌,還面對著市場制度建設和產品創新過程中,各項政策變動所帶來的短期市場沖擊。此時,股指期貨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將使得投資者能夠有效地防範突發性事件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以實現市場心理預期的穩定,並保證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市場的平穩過渡。 第四,由於套期保值者的盈利重心在現貨市場,而投機者的盈利重心則在股指期貨市場,即投機者主要利用現貨市場對期貨市場的影響以獲取收益。因此,這就造成投機者向期市的逐步轉移,使得現貨市場過度炒作降低,而由於期市對股市的影響,則股市波動有加大的傾向。同時,股指期貨市場對權證的炒作也有一定的替代和遏製作用。 第五,股指期貨的市場套利功能加快了期現間的信息傳遞,提高了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完善了股市的定價機制。特別是,股指期貨可有效地降低機構投資者對藍籌股的操作頻率,而保證金制度的施行,則提高了資金的利用效率,同時也成倍的放大了投資者的風險和收益。 第六,融券賣空交易需要借券,且必須通過券商來借,故交易量較小;而股指期貨賣空交易方便,且數量大。同時,融券賣空可實現精確打壓個股股價,而股指期貨則主要是為了規避大盤指數的系統性避險,且股指期貨的交易成本僅為股票交易的十分之一。考慮到美、英的市場系統性風險各自為26.8%和32.7%,而我國市場卻高達65.7%,股指期貨的推出將有助於規避我國A股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通過賣出股指期貨以鎖定市場下跌風險,從而不易出現市場的恐慌情緒,這將有助於增強A股市場對各長線資金的吸引力。 第七,為防止股指期貨推出後的市場有可能被操控的風險,我國A股市場的超級大盤股的上市步伐正不斷加快,以建立不易操控的股指。
⑹ 股指期貨對市場的影響
簡單來說,股指期貨對大盤具有一定的助漲助跌的作用,股指期貨開盤早於股市,目前中金所期貨大頭為國泰君安,特別是大盤在2000點左右的時候,如果期市開盤空頭力量較大,那麼股市往往是低開,如果多頭力量較強,那麼往往是高開,不過目前來看,影響已沒有早先一段時間大,但仍有一定的借鑒!
⑺ 為何股指期貨每天的交易量那麼大,而A股交易量那麼少呢
呵呵,這個是相對來說的,你可能還沒做過期貨,所以不了解其中的奧秘。
成交量,A股是全額交易,就是說每天1000億交易額,那就是1000億,是實打實的,現在還處在熊市當中,交易量也少,大牛市的時候,每天的交易量都快3000億了。而且是T+1操作。
而股指期貨就不一樣,他是保證金交易的,一般保證金交易15%左右吧,別看他每天交易額都好幾千億,其實真正的錢要只是15%左右啦,還有一個就是股指期貨是T+0操作,每天可以買賣很多次,一百次都可以,這里又要打折扣,其實真正的資金沒幾百億啦。
股市就不同了,好多都是長線投資,持有幾年不動的,資金規模是以萬億來計的,兩者不可相提並論。別單純看成交量。
⑻ 股指期貨的上市將會對現貨市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股指期貨對股票現貨市場資金的影響分析
股指期貨交易將會導致股市資金的分流,對股票現貨市場形成沖擊。筆者認為這種影響即使有,也只是局部與短期的,從整體與長期角度看,股指期貨的開展只會促進股市交易的活躍與價格合理波動,從而推動股市更加健康發展。從國外股指期貨的研究來看,Kuserk 和Cocke(1994)等人對美國股市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開展股指期貨交易後,由於吸引了一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規模和流動性都有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雙向推動的態勢。國際股指期貨的實踐看,股指期貨的推出對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有長期推動作用。以美國為例,上世紀80年代推出股指期貨交易後,充分發揮了股指期貨避險作用,使投資者在1987
年股災中的損失得到緩解,並很快便迎來了牛市。事後,很多經濟學家指出,假如1987年危機發生時沒有股指期貨,其後果不堪設想。在缺乏股指期貨之類對沖工具的情況下,一旦股票指數處於相對低位,場內投資者人人自危,爭相出逃,場外投資者持幣觀望,不敢入市。正是這種行為的普遍化造成了我國股市目前的「漫漫熊市」。開展股指期貨交易,有利於吸引場外資金的進入,特別是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外資等大資金的入市。股票市場上資金充裕,股票需求旺盛,必然會推動股票,使股市走出「熊多牛少」的怪圈,有助於我國股市長期健康發展
股票市場借空機制與股指期貨推出關系的分析
我國股市不能融券,沒有借空機制,因此,股指期貨交易功能難以發揮,要開展股指期貨,必須首先解決股票市場借空機制的問題。從國外市場人士對借空機制與股指期貨定價關系分析看,基本上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缺乏借空機制會影響股指期貨的錯誤定價;另一種是缺乏借空機制不會影響股指期貨的錯誤定價。筆者認為,在我國,有無借空機制不構成開展股指期貨的必要條件。首先,有無借空機制在一定程度
上會影響市場套利的效率,但不會對股指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造成根本性的障礙;其次,當市場參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事先已經擁有大量股票頭寸時,借空機制對套利交易沒有影響,而我國的現狀是機構投資者擁有大量的股票,因此,借空機制的影響將十分有限;再次,建立借空機制需要一定的條件與過程,從國際市場的實踐看,香港、韓國等開設股指期貨時均沒有借空機制,香港1994 年允許部分成份股借空,1996年才取消成份股借空限制,但借空交易量比較小,1999 年占股票交易總額的3.5%;韓國在1996年9月才允許做空,但根據1998年統計利用借空機制進行指數套利的交易量非常小,不到股指期貨交易量的1%。這說明允許借空有一個條件與過程,並且它的作用不能片面誇大。可見,在我國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的初期,沒有借空機制對交易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今後可隨著股指期貨的發展與條件的成熟,逐步建
立借空機制以提高股指期貨市場的效率。
⑼ 如何看待股指期貨的影響力
一段時間以來,市場上時見對股票市場與股指期貨市場關系的模糊認識,即過分誇大股指期貨市場的作用,將股票市場的漲跌歸因於股指期貨。其實不然,股票市場作為期指的基礎市場,才是真正決定衍生品市場的重要因素,衍生品市場只能是股票市場的延伸和補充,僅僅是為基礎市場提供風險管理工具而已。 顧名思義,沒有基礎市場,衍生品市場也就無從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衍生品市場本就是基礎市場的派生物。衍生品市場的產生是基於基礎市場的需要,是基礎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基礎市場的投資者需要衍生品市場為他們提供一種管理風險的工具而產生。沒有基礎市場的需要,也就沒有衍生品市場。「需求產生供給」,這是股票市場與股指期貨市場兩者最根本的關系。 任何一個衍生品市場的產生,其目的都是為了基礎市場更好的發展。這一點,在理解商品期貨的起源及意義時,大家都很認同。在金融衍生品領域,其實道理也一樣。 需要指出的是,衍生品市場的功能能否有效發揮,都要取決於基礎市場是否具有一定的規模、深度和廣度。 股指期貨交易的標的物是股票指數,股票指數成分股的市場規模、市場代表性、各個股權重分布、以及運作規范程度,無不對股指期貨穩健運行、抗操縱、功能充分發揮,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沒有一定的規模,缺少足夠的廣度和深度,各個股權重分布不甚合理,市場運作不夠規范,標的指數就難保不被操縱,市場就失去公平性,也就沒有人願意參與,市場也就無法存在。 就趨勢而言,衍生品市場的運行價格,總體上將圍繞基礎市場的價格波動,基礎市場的價格是衍生品市場價格的中樞,這與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道理一樣。 投資者只要了解股指期貨交易規則,就能知道明確股指期貨合約價格最終必將收斂於股票市場,因為股指期貨合約的交割價是由股票市場的價格依照一定規則計算的。在交割日來臨前,股指期貨運行價格可能會在短時期內偏離股票市場價格,但期現市場之間存在的套利機制,猶如一條繩索,會緊緊地扣住「偏離度」,股指期貨不可能長期大幅度偏離股票市場運行。在此,我們結合股指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可以將它比喻為一隻風箏,牽引風箏的這條線就是股票市場的價格。這只風箏飛上去,就為了測量一下風向和風力,但是它絕對決定不了風的走向和風的強度。這也就是說,股指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也是基於對股票市場價格的預期。沒有對股票市場的價格預期,股指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也就成為無源之水。因此,從根本上說,是股票市場決定股指期貨市場的運行,股指期貨功能能否有效發揮,也需要看股票市場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