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當中美元指數影響那些品種
⑴ 美元指數對美國股市的影響,及美元指數對美國商品期貨的影響
兩者是沒有絕對關系的。
美元指數跌了,表示美元貶值了,不值錢了。由於商品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而美國商品期貨與股票是用美元定價的,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表明每一美元可以買到的期貨/股票的數量將會減少,就等於是價格上漲了。
但決定股票與期貨價格最本質的是供求關系。供求關系決定一切!影響期貨價格供求關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利率水平、不可抗拒因素(災害)等等。
就目前世界經濟情勢來看,國內外經濟前景堪憂,國民消費能力、企業生產能力顯著下滑,大宗商品需求逐漸降低,可以預期——短期價格反彈難以持續,長期回落是必然趨勢。
⑵ 全球各種指數對期貨的影響
各品種之間是有一定的相關性的。
但並非絕對相關性。
銅期貨作為一種製造業消費品,其相關性主要和產出國及消費國有關系,而非和所有品種都相關。
比如,銅牛市的出現,前提必須是消費大國經濟向好,有刺激消費的計劃。
而銅熊市的開始,也必須是消費大國的相關產業泡沫粉碎,才會反應在銅期貨上。
所以如果你想通過道氏理論中的一致性原則來驗證銅期貨,最好參照上證,深證的工業相關指數,道瓊斯三十種工業指數這一類消費國指數來進行驗證。
⑶ 美元指數和商品期貨的關系
⑷ 美元指數對商品期貨,股市的影響
兩者是沒有絕對關系的。
美元指數跌了,表示美元貶值了,不值錢了。由於商品具有一定的保值功能,而美國商品期貨與股票是用美元定價的,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情況下,表明每一美元可以買到的期貨/股票的數量將會減少,就等於是價格上漲了。
但決定股票與期貨價格最本質的是供求關系。供求關系決定一切!影響期貨價格供求關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利率水平、不可抗拒因素(災害)等等。
就目前世界經濟情勢來看,國內外經濟前景堪憂,國民消費能力、企業生產能力顯著下滑,大宗商品需求逐漸降低,可以預期——短期價格反彈難以持續,長期回落是必然趨勢。
⑸ 美元指數對國內期貨的影響
美元指數對國內外的期貨產品都起著關鍵的因素,因為大宗產品都是以美元為計價單位的,比如美元大跌那商品期貨就會上漲,反之若大漲則會跌。若還有其他相關期貨的知識可以QQ聊
⑹ 美元指數和道瓊斯和商品期貨的關系
未必,總體上,美元指數的上漲如果是因為加息導致的話,商品應該是下跌,道指下跌,但是加息的原因一定是在經濟形勢向好的趨勢下,美國經濟數據利好的話,美元上漲,道指也可能上漲,畢竟股市反映經濟情況,企業利潤上漲,效益好,道指自然上漲,而商品需求量增加,也會利於上漲,美元跟道指跟商品並不是那麼絕對的反向關系。
一切按盤面來操作,技術分析反映一切,除了追隨趨勢,我們還能幹什麼呢,兩者反向,或是同向都有可能
⑺ 影響美元指數漲跌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美元指數漲跌是美國的經濟,或者說是對美國的信任度。可以看成和商品期貨一樣的一個品種,就現在來看美元有可能走出一把長時間的上漲。但最終美元肯定絕對的沒有了當時的風光
⑻ 關於美元指數期貨的一些問題。
美元指數期貨是由美國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ICE)發行的。在我們南華香港交易一手美元指數合約需要的保證金是1310美元,日內平均波動200個點左右,當然了,一天波動四五百個點也是時有發生的,前段時間最多一天九百來個點都發生過。它每次波動5個點,也就是5美元。美元指數杠桿比較大,所以,一般做中線的客戶比較多(3到5天為一個交易周期,或者盈利1000個點左右出),一般看著方向,設好止損,在倉位不重的情況下,是不需要盯盤的。如果你需要對這個品種做個詳細的了解的話,也可以給你個我們的模擬賬號,你可以自己交易下,這樣會有更好的體會。
⑼ 美元指數與石油期貨的相關性分析
打字好累,總之美元貶值的時候,即美元指數下跌,則會導致投資者傾向於商品持有,從而推高商品期貨尤其是原油期貨和黃金期貨的價格。可以理解為原油期貨與美元指數走勢呈反向變動。原油期貨第一是使用美元結算,第二是有限資源,具備一定的貨幣保值作用。但他們的走勢也不是完全相反,一般情況下來說,原油期貨的價格會手美元指數漲跌影響,向相反方向變化,但變動幅度還要參考產量、庫存、需求量及地緣政治、其他主要世界貨幣的走勢和強弱程度等等多方面的信息
⑽ 美元指數期貨的價格影響因素
美元指數期貨是美元指數的預期反應,變動情況與美元指數基本一致。 美國經濟整體表現—貨幣強弱為國力之顯現
a 、貿易經常帳(Trade Deficit)
美國經濟自 1999 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擴張,轉強的消費需求及企業投資大幅擴張使得進口額持續大幅增加,但由於出口額卻未能隨之成長,導致貿易逆差的缺口持續擴大,按理說這時必須透過貨幣貶值的效果來解決,但由於美國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因此其貿易赤字持續擴大,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美元之強勢地位。
b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1999 年底美國失業率降至 1960 年代以來的新低,由於擔憂勞動市場緊縮將導致通膨,進而壓縮企業獲利, FED 開始採行一連串緊縮貨幣政策,差點使得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之危機,失業率更在 2001 年 3 月出現新高。
c 、企業獲利 (Profit Earning)
受到勞動成本,資金成本大增且消費減緩的影響,美國企業獲利水準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不斷發布的企業獲利預警及調降財測的動作將使美國的經濟強勢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d 、生產力成長性 (Growth of Proctivity)
要生產力持續成長,即使勞動成本增加,即使就業成本上升仍不至於導致通膨。因此美國能否順利軟著陸的關鍵將落在生產力身上。但是資本利用率及資本設備支出一再創下新低,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並不是一個樂觀的消息。各界包括葛林斯班都促請小布希政府應加速培植技術勞工,而此一方案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勞動力的結構,進而增加生產力。整體而言,預估生產力的成長將是逐步趨於平緩,而其仍具有抑制通膨的力量。 在歐元推出後,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幣、及比利時法郎五合一,歐元一躍成為最重要的權值貨幣,佔美元指數總成數高達 57.6% ,影響甚鉅,權值也形成集中在歐元、日圓、及英鎊三者身上的趨勢。因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及歐元區的經濟表現都是觀察美元指數強弱不可或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