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對期貨的影響
⑴ 期貨市場對農產品現貨市場價格風險管理不好的影響
期貨市場的產生和發展要以現貨市場的發展為基礎,期貨市場的出現又能調節和引導現貨市場的發展,兩者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目前,現貨商品市場存在的種種缺陷已嚴重影響到期貨市場的正常發展,培育和完善現貨商品市場對促進期貨市場的發展已顯得非常必要。
期貨市場的產生是現貨市場不斷進行外延擴張和內涵深化的結果。就交易方式而言,期貨交易是從現貨商品的現金交易發展而來的。由於商品交易規模的擴大而顯示出的交易方式的有限性,以及由於這種有限性所帶來的商業危機可能性,共同引發了商品交換中的時間性矛盾和空間性矛盾。隨著這種矛盾的不斷尖銳與激化,導致了遠期合約交易方式的產生。由於市場范圍的不斷拓展,商品交易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間經常出現價格變動很大的現象,遠期合約交易的雙方經常因為價格的變動而違約,從而又反過來進一步加劇了商品經濟社會的基本矛盾——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最終緩解,是通過商品交易合約的標准化,通過專門交易商品合約的有組織的市場的建立得以完成的。這種有組織的市場就是以交易所為核心的期貨市場。
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數量比例關系。在現代市場體系的運行過程中,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所存在的數量比例關系狀況,往往決定著整個市場關系的良好狀態。無論是商品期貨還是金融期貨,其價格總量上實際都含著現貨價格,二者之間的差額構成了期貨交易中的基差。這種基差一般要隨著交割期的臨近而不斷趨於縮小。在商品期貨交易過程中,基差的變動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如果基差超出了一定量的限制,那麼,期貨市場就會由於過分脫離現貨市場基礎而發生性質上的變異,淪為純粹的投機市場。在期貨市場內部,現貨的套期保值業務量也要與投機業務量保持一定的比例,如果突破這種比例,便會發生兩種相反的現象:如果套期保值者相對過多,就會降低期貨市場的流動性,從而使現貨保值業務因為難以找到承擔風險的投機者而不能將風險轉移出去;如果投機者相對過多,就會增大期貨交易中的非理性行為,使套期保值者難以追尋到真實的保值部位,從而降低期貨市場對於現貨市場運行風險的迴避程度。
期貨市場又是通過自己的交易規則來實現對現貨市場的調節和引導的。如前所述,期貨市場是一種有組織的現代市場,在這種市場上,市場交易主體的充分自主行為與市場整體的高度組織性是有機地和內在地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說,市場當事人在從事期貨交易的過程中,可以完全憑自己的主觀判斷行事。然而,這並不表示市場當事人(出市代表、經紀人和場外交易人士)可以完全不顧及市場的交易規則而隨心所欲地行事。恰恰相反,交易規則是一切交易人士所必須認真遵守的。例如,期貨市場交易規則中規定,當一種期貨商品的價格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上漲或跌落至某一種價位時,為了避免因期貨價格的大幅度波動而導致現貨市場供求關系過度震盪,交易人士就得暫時停止交易。這樣一來,交易當事人便可面對現實,進行一番冷靜的思考,然後繼續開始新一輪理智的交易。這實際上是把本來要在現貨市場上進行的交易前移到了期貨市場上。期貨市場不僅減緩了現貨市場運行的沖突和矛盾,而且降低了現貨市場的交易成本,從而起到了調節和引導現貨市場的作用。
⑵ 大宗商品的暴漲,漲價背後原因及影響有哪些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認為,多個品類輪動上漲是主要特點。繼鋼材等“黑色系”大宗原材料價格從去年12月率先啟動漲勢後,包括飼料類原材料、石油化工類以及有色金屬等類原材料價格輪番上行。
國內市場投資者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一旦某類資產價格受到高度關注,投資者就習慣湧入這一市場,從而進一步放大短期的漲跌幅。經過監管部門的“降溫”措施,鋼材、鐵礦石及焦煤、焦炭等品種隨後一度連續大跌,螺紋鋼期貨價格一周內最大下跌近9%,鋼鐵產業鏈跌幅最大的焦煤品種同期則大跌11%。不過,隨著投資者的擔憂情緒逐漸釋放,後續主要品種依舊回升。價格紛紛收在6%跌停板上;焦炭跌5.27%,焦煤跌3.77%。
對於大漲大跌中最受影響的下游企業,當前亟須利用多種有效工具對沖市場的風險,尤其是補齊期權等簡便工具的短。同時,鼓勵企業“走出去”,要藉助“一帶一路”加強布局,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反彈的影響。此外,專家認為還需合理引導行業企業,貫徹落實“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改革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避免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從而刺激大宗商品價格漲跌。
⑶ 期貨交易的意義
期貨交易的意義是期保值防止市場過度波動、節約商品流通費用。
期貨交易(FuturesTransaction),是一種活動或買賣行為過程。期貨交易特有的套期保值功能、防止市場過度波動功能、節約商品流通費用功能以及促進公平競爭功能對於發展中國日益活躍的商品流通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期貨交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缺乏相應的立法,各地各行其是,使得期貨交易處於無法可依的狀態,且過度投機行為盛行。加強期貨交易的專門立法極為必要。
(3)一帶一路對期貨的影響擴展閱讀
(一)投機
具體做法:投資者根據自己對期貨價格變動的判斷,不斷地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通過價差獲取較高利潤。
(二)套期保值
具體做法:生產者、商人或消費者在期貨市場做一個與現貨品種、數量完全相同而頭寸相反的交易,即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某種商品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入)同種、同量商品的期貨合約,以抵消或限制由於價格波動對現貨造成的風險。套期保值的目的不為獲利,只在避險。
⑷ 我在國鑫的一帶一路投資期貨虧了很多錢,能要回來嗎
你被忽悠了 哪裡有什麼這個期貨啊
⑸ 一帶一路對股票 期貨市場有什麼影響
一帶一路是倡議 股市裡的一帶一路是(概念 ) 要說有什麼影響 長線利好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 會慢慢體現出來
⑹ 一帶一路對期貨有什麼影響的最新相關信息
「一帶一路」對相關產業有一定的利好,反應在期貨市場上就是價格利多。
⑺ 盤感在期貨交易成功路上重要嗎
盤感是短線操作的必備素質!
盤感顧名思義就是看盤的感覺,當你不用畫一條趨勢線,只憑借K線走勢圖一眼就看出行情漲跌,這種情況已經達到了盤感爐火純青的地步。分析高手往往盤面感覺堪稱一流,盤面上除了光溜溜的k線可能很少有其他指標——大道至簡。
訓練盤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將復盤與自己的選股方法結合起來找准目標股。復盤後,投資人會從個股的趨問性發現大盤的趨勢和板塊。
認真分析漲跌福排名靠前的個股之所以走強或走弱的原因,發現買入(賣出)信號。
明確了解盤中主力上拉、拋售、護盤等動作的實際表現.了解最價關系是否正常。
找出一些經典底部啟動個股走勢的案例,加強條件反射訓練。
快速瀏覽動態大盤。
復盤的實質是靜態回看市場全貌,查漏補缺的過程。
主要明確的是主力資金進出情況、行業和板塊的聯動效應、大盤漲跌原因等。
交易中的「盤感」非常主要。「盤感」完全是交易者自身在交易中的親身體驗,是交易經驗和交易理念的綜合積累,是親身感受到的市場「綜合信息」的沉澱。「盤感」只能在交易中體驗,很難單用語言來明確表達,更無法從別人那裡生搬硬套地學來。「盤感」按照 筆者的描述似乎是一個十分神秘的事物。其實並不是,為什麼說不神秘呢?就像戰士聽到一個口令,就必須完成一個戰術動作。在操練了千百遍之後,只要他聽到這個口令,就會自然的做這樣一個戰術動作。或者,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稱為條件反射吧!
千萬不要排斥「盤感」,也不要把「盤感」與非理性思維劃等號,因為所有投資者的交易都是根據 各自的「感受」而完成。其他所謂的根據 根本 面、根據 技術分析 、根據 交易系統交易,不過是為了給交易者自己找一個「美麗的根據 」。而真正錯過的是你無意識地放棄了開發自身內在的交易智慧。我想起前人有一句精闢的總結:不要輕視行為,因為行為會形成習慣;不要輕視習慣,因為習慣會形成性格;不要輕視性格,因為性格會決定命運。成功離不開對時機 的及時發現和把握。可想而知交易中「盤感」的主要性。
⑻ 一帶一路上海煜垣是期貨還是現貸
應該是現貨
⑼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匯率有什麼影響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昨日已落幕,據5月15日發布的高峰論壇公報表示,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著挑戰,將努力推進在WTO框架范圍內的開放型多邊貿易體系,歡迎和支持一帶一路加強亞歐互聯互通的倡議。
市場分析表示,剛落幕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給人民幣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優凱外匯指出,今日上午10:00,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參考匯率報6.8928,離岸人民幣再次上漲,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刷新三周低點至6.8857,跌幅約為0.09%。
中國加強對資本外流的管控,盡管這些舉措暫時遏制了資本外流,而資本外流受控又抑制了對人民幣波動的預期。政治因素也在發揮作用。分析人士稱,中國嚴格控制人民幣幣值,而且考慮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關注匯率水平和匯率操縱問題,中國政府可能不願讓人民幣過分走弱。
中國央行每日設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僅允許人民幣在中間價上下各2%的區間內波動。usk優凱集團表示,近來人民幣中間價的波動相當有限,上周五人民幣中間價上調0.15%,為4月下旬以來最大上調幅度。不過在2016年初,外界之所以把對中國市場的關注重點放在人民幣上就是因為中國央行引導人民幣走低。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在離岸市場可以自由交易。不過,過去幾年的一些情況凸顯出,中國政府影響香港離岸市場有多麼容易。例如,1月份香港市場人民幣短期借款成本驟漲,使得做空人民幣的成本大大增加。分析人士往往把離岸人民幣借款成本大增歸因於中國央行。所以,雖然離岸市場人民幣因此走強,但這並不是因為投資者改變了對人民幣的看法。
⑽ 中美貿易摩擦將如何影響有色金屬期貨
SMM網訊:中美貿易摩擦,雖然從有色金屬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實質上的影響並不大,但是也有必要深入分析中美貿易摩擦中貿易部分的影響,以及其對平衡表的影響。
貿易摩擦在有色金屬行業中對鋁產業鏈的影響最大。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使得市場風險偏好明顯降低,波及商品、股票和外匯等市場。
從6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和國內的提高關稅回應,可以看出貿易摩擦短時間內不會平息,大概率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期間的影響或呈階段性脈沖式影響,對基本面行情判斷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
中美鋁行業貿易摩擦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鋁產業影響主要有兩點:一是直接針對進口鋁產品的關稅加征。二是針對進口商品額外關稅征稅對中國國內鋁需求的減弱。
(1)直接影響
從直接影響來看,鋁材產品直接出口美國占消費比例約為1.86%,而目前內外比價處於低位,將有利於出口的增加,因此從這個角度看,貿易關稅的加征對鋁產品的出口影響並不算大。 美國提高鋁進口關稅,其核心邏輯在於美國不斷提升的鋁產品進口依賴度。
根據WBMS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鋁產量僅為74萬噸,是10年前的30%不到。而去年美國鋁材進口量超過600萬噸,就美國鋁材供應而言,進口依賴度高達88.9%,而且這一比例還在不斷升高。美國進口鋁產品以原鋁和初級鋁加工產品為主;以2017年美國鋁供應來看,從主要來源國進口原鋁474.5萬噸。由於金屬鋁特有的物理性質,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建築、電力、機械製造等行業,同時長期作為關鍵材料使用在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國家核心領域。因此,愈發提升的進口依賴度,對於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造成一定潛在風險。美國政府針對進口鋁產品的關稅加征,主要是想引導本土鋁產業復甦,提升美國國內鋁冶煉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而對於中國鋁出口來說,原鋁的出口需要加征15%的關稅,也就是說明我們國家並不支持原鋁的出口。而鋁材等需要經過加工的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可以享有一定的退稅,因此出口主要以鋁材的形式。雖然貿易摩擦的陰雲一直高掛,但是低位的滬倫比值依然刺激出口訂單大幅增長,特別是除美國以外的正規鋁材和變相出口鋁材訂單大幅增加。海關數據顯示,4月未鍛軋鋁及鋁材出口超過45萬噸,環比基本持平,而5月出口量為48.5萬噸,為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 另外,海外鋁市場供應缺口明確,而且不確定性也依然存在。具體而言,海外海德魯巴西氧化鋁廠停產依然持續,基於供需匹配,海外氧化鋁供應減量將影響電解鋁原料供應;去年海德魯巴西氧化鋁廠生產氧化鋁640萬噸,今年計劃削減一半產能,影響320萬噸氧化鋁。再者,俄鋁事件仍有可能再度發酵;美國財政部只是表示美國將延長對俄鋁制裁下的業務暫停至10月23日,並沒有明確表示要取消制裁;俄鋁目前390萬噸電解鋁產能,1050萬噸氧化鋁產能,9萬噸鋁箔產能;2017年電解鋁產量為370.7萬噸,銷量395.5萬噸;若到三季度結束俄鋁仍未取得美國取消制裁或再度推後暫停製裁的決定,海外電解鋁價格或再度上漲,預計滬倫比值或將再度下探,推動國內鋁製品出口。 因此,預計年內我國鋁材出口將同比增加,美中貿易戰對我國鋁出口一塊影響不大。
(2)間接影響
從間接影響的角度來看,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商品合計價值5060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佔26.9%,醫療設備佔6.4%,電視機及顯示器佔4.5%。這些產品或多或少需要鋁製品組裝,美國對這些產品出口加征關稅,或將影響這類產品的出口,從而傳導到鋁行業,對電解鋁終端消費或將有一定影響。 另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對國內宏觀經濟影響。然而,我們認為中國有充分的條件減弱貿易戰對國內宏觀經濟的影響。具體到國內鋁消費來看,鋁終端產業包括房地產建築、交通運輸、電力、包裝等行業。隨著年初至今的房地產、基建方面施工工地開工、電網建設進展有條不紊,疊加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汽車輕量化的發展趨勢,我們預計房地產、基建、汽車方面對電解鋁消費仍具有一定提振作用。汽車方面,雖然汽車產量增速逐漸放緩,但依然對汽車用鋁量的增長保持較樂觀的看法,一是汽車產銷量在多年高增長的情況下,同比基數變大:2017年全年汽車產量2907萬輛,與2016年的2800萬輛相比增長107萬輛;二是汽車輕量化對鋁合金的需求增長的支撐,使得汽車行業對鋁的需求增速依然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同樣,房地產方面,房地產開發投資額、房屋新開工面積等數據仍然處於穩定增長,將有效提振鋁的下游消費。 從消費結構角度來看,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人口優勢。我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消費潛力,即使不依靠出口增長,中國經濟仍有能力保持穩定增長。改革開放40年來,工業化帶動了中國經濟的崛起,但是中國的消費相對滯後;鼓勵國內消費,既讓中國老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也有利於應對美國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中國有潛質成為世界新的消費中心,加快推進城市化,是鼓勵消費的重要途徑之一。目前,中國按照常住人口計算的城市化率僅為56.8%,未來30年,中國會有超過20-30%的人口在城市定居。國內旺盛的消費需求,可以降低對外需的依賴,給國內經濟帶來合理而又更高質量的增長。中國要從出口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需要通過改革和創新,如城市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的減稅、放開進口等措施。
中美摩擦對其他有色品種的影響
鋅: 中國鋅錠出口量較小,2018年1-3月累計出口量僅3500噸,在過去四年裡,出口至美國的鋅錠月均出口量在300-600噸左右。鋅錠在中美貿易規模十分低,此次貿易摩擦對鋅錠以及鋅合金影響微乎其微。出口量稍多的體現在鍍鋅板上,2017年鍍鋅板出口數量為932萬噸,主要出口至韓國、越南等國家,出口量分別為135萬噸以及115萬噸,2015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鍍鋅板60萬噸,但同年美國鋼鐵企業代表向美國商 務部請求發起對中國的鍍鋅板產業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此後出口量一路大滑。鍍鋅板主要應用於汽車外殼。今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汽車再增稅25%,實際上7月6日後實際美國進口車的關稅為40%。預計貿易戰對鋅的影響或將從終端汽車上間接體現。
銅: 我國為精煉銅的凈進口國,整體中美貿易摩擦對銅價的實質影響不大。
鎳: 中美貿易戰主要對中國鎳下游消費產生較弱影響,以不銹鋼行業為例。2017年中國不銹鋼出口量395萬噸(佔中國總產量的15%左右),出口至美國的佔比僅1.5%左右。美國不銹鋼產量275.4萬噸,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產量來填補中國進口量的缺失。而至於美國針對進口商品額外關稅征稅對中國國內不銹鋼需求的減弱影響存在,主要表現在對電子產品、醫療設備、電視機等主要加征關稅類商品的不銹鋼用量端產生一定壓制,繼而影響全年國內不銹鋼消費量,再傳導到鎳需求端。但是今年全年國內及海外原生鎳供應缺口確定,鎳價仍然長期處於上漲通道內。 目前美國對中國未來或將加征40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而中國去年全年進口美國商品僅1300億美元。中國接下來如何接招,值得關注。在全球化的今天,貿易摩擦沒有贏家,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美貿易關系惡化,不僅會傷害到中國,也會傷害到加拿大、西歐等美國的盟友,也包括美國的企業。未來隨著國際貿易摩擦將不斷擴大並呈常態化,中國應按照既定的節奏,以人民為中心,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堅定推進改革開放,堅決執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高質量發展經濟,加快中國現代經濟體系。而國內有色產業發展可統籌考慮國內產業發展與海外生產能力布局,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國內產業政策和國際貿易政策,對出口目的地進行戰略性調整,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開發南亞、東南亞及東歐市場。
[轉載需保留出處 - 上海有色網] 中美貿易摩擦對有色金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