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對期貨行業影響
⑴ 營改增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從整體經濟的角度看:
第一,減稅帶來的乘數效應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小視
第二,營改增後,服務和貨物一樣徵收增值稅。第三產業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有利於經濟結構從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調整
第三,出口的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以及進口增值稅的進項抵扣,有利於我們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合作和分工。
從行業的角度看:科技行業在營業稅狀態下的稅收優惠實現了平移,可以申請免稅或出口零稅率,這體現了國家產業政策的一個延續性;製造行業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進,抵扣項目不斷增加,成為營改增最大的受益者。
(1)營改增對期貨行業影響擴展閱讀:
2016年5月1日,我國開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如今距營改增順利完成已經快一年時間。營改增涉及到將原徵收營業稅的近1600萬戶企業納稅人、1000萬自然人納稅人和超過2萬億元的營業稅收入改徵增值稅。自2016年3月至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出台了超過四十份法規規章和補充文件。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統計,營改增實施以來,98%左右的試點納稅人實現了稅負下降或持平,越來越多的納稅人享受到改革帶來的減稅紅利,總體減稅規模越來越大。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中國營改增帶來的減稅總規模累計已超過1.2萬億元。預計到今年4月30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周年將實現減稅6800億元左右。這是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措施。
(參考資料:國家稅務局-營改增」對企業、行業乃至整個經濟 都具有正面影響)
⑵ 營改增政策對四大行業有何影響
營改增政策對四大行業的影響:
房地產業:「營改增」利好商業地產、工業地產和住宅,降低稅負成本,改善房地產企業盈利,有利於帶動建築業及相關產業發展;減稅規模占凈利潤比重為-4.5%到10.36%,是否減稅及減稅規模取決於建築安裝成本的可抵扣比例。
金融業:由於對集團企業多元業務實施不同稅率,互聯網信息服務等創新性業務單元能夠享受較低稅率,這將鼓勵企業改善業務結構,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生活服務業:全面營改增貫通了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從制度上消除了重復征稅。相較營業稅體制,增值稅體制更有利於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對服務業企業減稅明顯。
建築業:營改增會倒逼企業索取進項的專項增值稅發票,層層分包的模式將難以為繼。全面營改增後,建築業稅率由3%營業稅上升到11%增值稅,單看稅率在四大行業中漲幅最大,雖然稅基由營業額轉變為增值額,產生大量抵扣,但仍對於企業控制稅務成本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⑶ 2016年營改增最新政策對金融及保險業有什麼影響
一、業務的復雜性
我國金融行業主要以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板塊為主,三個板塊經營業務和產品的復雜性,導致該行業收益率的不穩定性。以銀行業為例,銀行的理財產品、基金、期貨、保險等產品,受到市場的影響很大,並且對除了市場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也較敏感,甚至很多產品的收益率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較大。因此要確定某種產品的收益率不易,而我國的流轉稅稅率也是根據整個行業的收益率以及市場的情況確定的,所以因為業務和產品的復雜性,導致稅率以及徵收方式的確定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技術及資金的投入
我國金融業系統比較復雜,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並且適應了營業稅含稅價的特點。而增值稅的特點是要對增值額進行征稅,因此要徹底全面營改增,就要需要對整體系統進行修正或者優化。同時上面提到收益率的不易確定也導致了增值額的不易確定,因此,不僅需要大量對復雜金融產品有深入了解的金融專家,還需要專家進行大量的對系統和數據進行摸排和分析的工作,並且信息化系統進行修正及匹配的資金投入恐怕也是不容小覷的。
三、抵扣鏈條的連續
「十二大」國務院進行全面營改增,目的也是為了避免部分行業營改增,導致一些企業重復交稅。比如營業稅納稅企業取得的增值稅應稅服務或者應稅貨物,不能進行增值稅的抵扣,導致相關服務或產品營業稅的繳納中含有增值稅成分。再比如增值稅納稅企業,取得的還未進行營改增企業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也不能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所以所繳納的增值稅自然也包括營業稅的部分,因此此次營改增將全面進行,消除上述情況導致的企業重復征稅,並保證所有企業實際稅負只減不增。但是因為金融行業產品及客戶的特殊性,企業無法取得了相關發票或者取得了相關發票卻無法憑票扣稅的情況,也並不是全部能夠避免,所以在金融行業推行營改增在世界上都屬於難題,因此國際上甚至認為金融業就不存在真正推行增值稅又能完善抵扣鏈條的辦法。
四、征稅方式的確定
金融產品的運營一般會考慮諸多因素,不僅考慮產品本身的收益率,而且還會考慮市場的風險補償,以及未來期間的通脹,並且一般金融產品的運營期限也不乏很長期的。因此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收益率也就不僅包括產品自身的增值,還包括隱性的一些收入,比如風險的補償,以及未來通脹的補償,並且長期資產的運營過程中,上述要素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對金融產品或者服務徵收增值稅,不能像一般生產企業一樣,能夠很好的把控增值環節以及增值額。同時我國金融行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租賃業等,每個細化行業的特點也不同,因此對於各行業的徵收辦法還應該審時度勢,不僅要借鑒國際上通用的做法,還應該考慮我國的經濟市場特點。
⑷ 如何分析營改增對行業的負面影響
盡管「營改增」試點的步伐在穩步推進,此次稅改的積極意義也在企業運行過程中不斷顯現,但是,由於制度執行的銜接缺少具體的參考範例,「營改增」和增值稅稅收制度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給企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需要在以後的改革中進一步完善。
1.「營改增」對抵扣不足企業會造成稅負增加的不利影響 這一特點典型的主要是交通運輸業,其可抵扣稅額少,較大部分試點企業的稅負並未減輕,反而有所上升。這是由於這部分企業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的主要是經營初期所購進的固定資產。但是這類企業的固定資產,比如運輸工具,其經營周期大概是5年~10年,這樣可以預計,企業在5年~10年內僅僅可以抵扣一次固定資產進項稅。此外,一些有形動產租賃企業,也比較容易出現稅負上升的情況。因此,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採取對應措施,以降低稅負。
與此同時,由於可進項少的服務業中從事金融服務業及信息服務業的企業的主要成本構成中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較高,而該些成本不能產生進項稅,其成本可抵扣的項目比重過低,則進一步導致稅基過高,變相增加了稅負。
⑸ 「營改增」對企業的影響
全面實施營改增,一方面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了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發展和製造業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比較完整地實現了規范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有利於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
有利於完善和延伸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此外,營改增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有利於建立貨物和勞務領域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制度,全面改善我國的出口稅收環境。
(5)營改增對期貨行業影響擴展閱讀:
(一)增值稅是對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額為計算依據徵收的一種稅。
(二)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取得的營業收入徵收的一種稅。
(三)增值稅和營業稅是兩個不同的稅種,兩者在徵收的對象、征稅范圍、計稅的依據、稅目、稅率以及徵收管理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四)增值稅的稅率。基本稅率17%,其他稅率13%和0%。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6%或則0%的徵收率計算徵收。
(五)營業稅的稅率。根據不同的經營項目,適用以下稅目稅率計算徵收。
⑹ 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有哪些
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是價外稅,「營改增」只是征稅方式的改變,而不是額外加收,更不是企業漲價的真正原因。就酒店、餐飲等生活服務業而言,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為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500萬元以上的為一般納稅人,按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但是其購進的原材料、設備等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均可以抵扣其銷項稅額。
從5%的營業稅直接轉換為3%的增值稅,餐飲業小規模納稅人減稅效果是最直接的。營業稅制下,飯店標價100元的飯,就需要繳納5塊錢的營業稅。改繳增值稅後,還是這100元的飯,只需要繳納(100/1.03)×3%=2.91元的增值稅。可以從發票上看到,「金額」97.09元、「稅額」2.91元和「價稅合計」100元,這與原來只有一個總金額的餐飲發票有所不同。
很多高檔酒店是一般納稅人,由5%的營業稅改為6%的增值稅,如果將價外徵收的增值稅還原為價內徵收的營業稅,6%的增值稅稅率只相當於5.66%的營業稅水平。而實際上,酒店購進貨物、服務、勞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均可以抵扣其銷項稅額,如酒店經營企業購入的不動產、水、電、燃氣、消耗性日用品、固定資產、房屋裝修及維護費用、其他外包服務等均可按規定抵扣銷項稅額。
包括餐飲、酒店等行業的「營改增」納稅人,從今年5月1日至明年12月31日,月銷售額不足3萬元就可以享受暫免徵收增值稅的優惠政策。
⑺ 營改增以後對保險行業有哪些影響
營改增以後對保險行業的影響如下:
一、業務的復雜性
我國金融行業主要以銀行、保險、證券三大板塊為主,三個板塊經營業務和產品的復雜性,導致該行業收益率的不穩定性。以銀行業為例,銀行的理財產品、基金、期貨、保險等產品,受到市場的影響很大,並且對除了市場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也較敏感,甚至很多產品的收益率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也較大。因此要確定某種產品的收益率不易,而我國的流轉稅稅率也是根據整個行業的收益率以及市場的情況確定的,所以因為業務和產品的復雜性,導致稅率以及徵收方式的確定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技術及資金的投入
我國金融業系統比較復雜,信息化程度比較高,並且適應了營業稅含稅價的特點。而增值稅的特點是要對增值額進行征稅,因此要徹底全面營改增,就要需要對整體系統進行修正或者優化。同時上面提到收益率的不易確定也導致了增值額的不易確定,因此,不僅需要大量對復雜金融產品有深入了解的金融專家,還需要專家進行大量的對系統和數據進行摸排和分析的工作,並且信息化系統進行修正及匹配的資金投入恐怕也是不容小覷的。
三、抵扣鏈條的連續
「十二大」國務院進行全面營改增,目的也是為了避免部分行業營改增,導致一些企業重復交稅。比如營業稅納稅企業取得的增值稅應稅服務或者應稅貨物,不能進行增值稅的抵扣,導致相關服務或產品營業稅的繳納中含有增值稅成分。再比如增值稅納稅企業,取得的還未進行營改增企業提供的服務或者產品,也不能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所以所繳納的增值稅自然也包括營業稅的部分,因此此次營改增將全面進行,消除上述情況導致的企業重復征稅,並保證所有企業實際稅負只減不增。但是因為金融行業產品及客戶的特殊性,企業無法取得了相關發票或者取得了相關發票卻無法憑票扣稅的情況,也並不是全部能夠避免,所以在金融行業推行營改增在世界上都屬於難題,因此國際上甚至認為金融業就不存在真正推行增值稅又能完善抵扣鏈條的辦法。
四、征稅方式的確定
金融產品的運營一般會考慮諸多因素,不僅考慮產品本身的收益率,而且還會考慮市場的風險補償,以及未來期間的通脹,並且一般金融產品的運營期限也不乏很長期的。因此金融產品或服務的收益率也就不僅包括產品自身的增值,還包括隱性的一些收入,比如風險的補償,以及未來通脹的補償,並且長期資產的運營過程中,上述要素可能會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對金融產品或者服務徵收增值稅,不能像一般生產企業一樣,能夠很好的把控增值環節以及增值額。同時我國金融行業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租賃業等,每個細化行業的特點也不同,因此對於各行業的徵收辦法還應該審時度勢,不僅要借鑒國際上通用的做法,還應該考慮我國的經濟市場特點。
⑻ 營改增對哪些企業影響比較大
營改增,對涉及到營改增的企業影響比較大,原來的增值稅納稅企業會收益的。
一、稅負影響。
如果實行增值稅制度,則對兩部分的人群有絕對好處,第一是小規模的企業的納稅人,因為這類企業以前的營業稅為3%或者是5%,而採用增值稅可以使稅負降低2%;第二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對於這類的服務行業營業稅是不能抵扣稅額的,而增值稅就存在抵扣稅額額度與范圍,值得注意的是用運輸費用抵扣稅額,抵扣的比例將增加4%.
二、財務審核影響。
營業稅制度改為增值稅制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財務審核,由於營業稅中並沒有銷項核算,所以營業稅核算相對比較簡單,僅需要企業收入或收支差額和稅率就可以計算出稅金,采稅額與進項稅額,成本和相關的收入都能如實的入賬;對於增值稅,其計算相對比營業稅要復雜一些,收入入賬的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舉個實例說明,企業收入要按一定稅率進行扣除銷項稅額,成本也要抵扣進項稅額,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以一種全新的應交稅金方式審核,應交的稅金是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之間的差額,所以一旦企業實行「營改增」,那麼必須要對企業的會計審核做出調整。因為增值稅在我國分為試點和非試點,所以對於跨試點和非試點的企業將會使得在企業內有兩種稅收制度,稅收的銜接和調整很是麻煩,加大會計核算的難度,這對該類企業是一種挑戰。還有就是在試點內的企業由於稅收制度的改革,企業會計人員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適應這種新制度的沖擊。最後針對目前服務業的混業經營的狀況,為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需要根據不同稅種業務來進行不同的核算。
三、發票的影響。
稅制的改革必然也會引起發票的改革,例如,在營業稅稅收制度下,服務企業僅僅需要開具服務行業的稅務發票就可以了,但由於增值稅存在進項稅和銷項稅,以前的稅務發票不能滿足稅制改革的需求,所以這對發票的改革已是必須的了。對增值稅發票的改革首先應該區分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對於小規模納稅人,其發票和營業稅的發票的差別不是很大;對於一般納稅人,應該有兩種發票,一種是專用的發票,一種是普通的發票,針對這兩種發票的使用范圍,稅務部門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規范。這是由於增值稅中存在稅收抵扣,兩種發票不正規的使用會造成稅金上繳不對應,從而使企業面臨承擔法律責任的不利局面。其次是兩種稅收制度的發票限額是不一樣的,一般的發票限額比較低,一般新認定增值稅稅額僅有10萬元,這對服務行業來說是一個很低的額度,如果去稅務部門申請大額度的發票則需要很長的時間,這對服務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所以採用增值稅制度,發票的改革和規范使用是各個企業應該必須重視的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