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負基差影響
㈠ 負基差為什麼會導致對沖基金撤離
資本市場正處於一個亢奮而又躁動的時期,昔日鮮少發生的事情近期頻頻上演。1月20日至27日收盤,股指期貨合約IF1509與滬深300指數的基差連續6個交易日超百點,如果投資者抓住這個套利機會,至少可以獲得超過3%的基差套利收益回報,而去年12月份主力合約IF1501升水量更是創下自股指期貨以來的新高。
「期指基差超過100個點的極端情況歷史上出現的屈指可數,一次是在2010年10月份,另外就是發生在2014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
㈡ 股指期貨的弊端有什麼
中小投資者很難利用股指期貨保值,因為門檻和資金量要求都很高,因此對於機構投資者利好更多一些,散戶只能算是任人宰割了……
㈢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什麼意思
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價格的差被稱為基差,當股指期貨價格高於現貨指數價格時,股指期貨處於升水,基差為正;反之,股指期貨處於貼水,基差為負。股指期貨上市以來,社會普遍關注其升貼水情況。有觀點認為,升水就是做多看多、貼水就是做空看空股市的標志,甚至將股市下跌歸罪於股指期貨貼水。這是對境外市場個別觀點的不當概括,很值得商榷。綜合境內外研究及實踐情況來看,股指期貨升貼水主要受金融市場利率、股市分紅、微觀資金成本、套利力量、市場情緒等影響,升貼水不代表定價有偏差,也不是看多或看空的有效標志,更不是股市走勢的指南針。
股指期貨升貼水是反映市場運行的一個窗口指標。
1、期貨價格與到期時指數實際價格無關,並非預測股市未來的指標
如前所述,股指期貨理論價格公式為(F=S*[1+(r-y)*t/360])。可見,期貨理論價格的決定基礎是指數當期價格,與到期時的指數價格無關。准確地說就是,期貨價格不是到期時指數價格的無偏估計。因此,期貨價格高於或低於現貨指數,並不意味就是對未來股市看高或看低,不能誤將股指期貨價格簡單視為交易出來的到期時的指數價格。尤其是當市場套利機制十分有效的情況下,這種判斷更加不合理。相對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現套利更加便利和發達,上述這種理論價格關系也更加牢固和扎實。
2、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偏差,一定的升貼水區間仍屬合理
升貼水或基差,是股指期貨與現貨指數的價差,而定價偏差是股指期貨實際價格與理論價格的差異,二者既聯系又不同。第一,基差存在不等於定價有偏差。舉例來說,假設滬深300指數為2000點,期指價格為2015點,資金成本為5%,指數的股息率為2%,股指期貨距離交割日還有90天,則期貨理論價格為(2000*[1+(5%-2%)*90/360]=)2015點,定價偏差為(2015-2015=)0,而基差為(2015-2000=)15點。可見,基差和定價偏差是兩個概念,基差存在不意味著定價偏差。第二,定價有個合理區間,在無套利區間內都是合理價格,實際價格不等於理論價格但也可以是合理價格。繼續上述例子,假設考慮到各種套利成本後,當期貨價格高於2035點時或低於1990點時,套利有利可圖,套利者會自動介入,促進期貨價格趨向合理。但當期貨價格處於1990-2035點較小的區間內,收益不抵成本,套利無利可圖,套利交易不會發生。這樣,圍繞著期貨理論價格這樣一個「中軸線」,存在一個所謂的「無套利區間」。在這個區間內,任何一個價格都是合理的。因此,6-7月間貼水較深、基差較大,實際價格低於理論價格,但考慮了融券不暢導致反向套利成本過高後,期貨價格仍在無套利區間的較窄「箱體」內。
3、貼水並非看空股市、不影響股市大漲,升貼水不是股市預測神器
正如前面反復說的,期貨升貼水有其內在原因,不排除市場情緒、預期等影響,但主要是分紅與資金成本的影響。因此,升貼水自有規律,與股市走勢關系不大,並不像一般的分析師或媒體所說的「升水」或「正基差」就是看多後市、「貼水」或「負基差」就是看空後市。
一方面,從境外市場實踐來看,持續貼水並不會導致股市走勢持續走低。例如,美國標普500指數期貨自2009年出現持續貼水,截至2013年11月15日,1228個交易日只有13天正基差,正基差天數只有1%,但美國股市自2009年一路走高,累計漲幅超160%。標普500指數先是從2009年3月666點的近13年新低升至2010年4月末的1186點,漲幅超過78%;經過此後短短兩個月的回調,該指數繼續上攻,並在2011年4月突破1300點關口;短期休歇後,從2011年10月開始,標普500指數再次發力,至今25個月來上漲超過59%,最高達到1804點;今年漲幅已經超過26%,已創歷史新高。分析顯示,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刺激使得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甚至接近於零,而企業利潤增長和勞動力市場好轉等使得股息率一直維持在2%以上且穩步提升,無風險利率與股息率之間的巨大差異彰顯出美國股市投資價值,成為拉動美股持續上漲的核心動力。可見,股市走勢還是受宏觀經濟政策、利率資金成本、企業盈利狀況等基礎因素決定。
另一方面,針對滬深300指數及其期貨的深入研究也沒有發現升貼水與指數走勢存在穩定關系。研究顯示,一是股指期貨基差與股指漲跌相關性系數僅為0.006,十分微弱,且統計上不顯著;二是即便加入股市漲跌慣性和波動性等變數後,二者的相關系數也只有0.013,且統計上仍不顯著,無法證明二者存在相關關系。並且,2013年7月2日股指期貨出現最大負基差(滬深300指數收於2006.56點)後,股市並未繼續下跌,而是逐步企穩,至今年11月15日漲幅為5.79%,期間最高漲幅達到12.41%(9月12日滬深300指數收於2255.61點)。可見,股指期貨升貼水與股市漲跌既沒有機理上的經濟相關性,也沒有統計上數據相關性,升貼水不是預測股市走向的指標。
㈣ 股指期貨對市場的影響
簡單來說,股指期貨對大盤具有一定的助漲助跌的作用,股指期貨開盤早於股市,目前中金所期貨大頭為國泰君安,特別是大盤在2000點左右的時候,如果期市開盤空頭力量較大,那麼股市往往是低開,如果多頭力量較強,那麼往往是高開,不過目前來看,影響已沒有早先一段時間大,但仍有一定的借鑒!
㈤ 股指期貨中正/負基差率是什麼意思
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率=基差/現貨價格
(基差是指某一時刻、同一地點、同一品種的現貨價與期貨價的差。由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是波動的,在期貨合同的有效期內,基差也是波動的。基差的不確定性被稱為基差風險。)
股指期貨中,
基差=滬深300指數點位-股指期貨合約價格(基差可以為正數,可以為負數)
基差率=基差/滬深300指數點位(所以有正基差率,負基差率)
㈥ 負基差是什麼意思
基差=現貨價格—期貨價格
基差率=基差/現貨價格
(基差是指某一時刻、同一地點、同一品種的現貨價與期貨價的差。由於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都是波動的,在期貨合同的有效期內,基差也是波動的。基差的不確定性被稱為基差風險。)
股指期貨中,
基差=滬深300指數點位—股指期貨合約價格(基差可以為正數,可以為負數)
基差率=基差/滬深300指數點位(所以有正基差率,負基差率)
㈦ 股指期貨的弊端有哪些
股指期貨的是雙向交易可以做空股市而且杠桿較大。
而且是保證金杠桿交易,之前中金所還未調高滬深300股指期貨保證金時,其杠桿率接近10倍,加上機構投資者自有的杠桿渠道,會放大股指期貨做空能力,股指期貨有和股票市場走勢相關,股指被大幅做空,難免影響投資者對於股票市場的態度,引起悲觀情緒,導致股市下跌。
股指期貨的門檻高,風險高,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適合的,這是其最基本的缺點。
另外, 機構砸盤也能賺錢了,加上融資融券,以後機構砸盤會更加肆無忌憚了,機構之間不在抱團坐死,而是相互博弈了,大盤動盪會加劇,夾在中間的散戶只會死得更慘。
㈧ 股指期貨的影響因素
通常來講,利率水平越高,股票價格指數會越低。其原因是,在利率高企的條件下,投資者傾向於存款,或購買債券等,從而導致股票市場的資金減少,促使股票價格指數下跌;反之,利率水平越低,股票指數就會越高。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利率上升,企業的生產成本會上升,如貸款利率上升造成的融資成本上升,相關下游企業因為利率上升導致融資成本上升而提高相關產品價格等而導致該企業總體是生產成本提高,相關利潤就下降了,代表股東權益的股票價格也就下降了,反之亦然。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的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動,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期貨市場帶來了日益明顯的影響。但最近幾年,西方國家往往在銀行利率上升時,股票市場依然活躍,原因是投資者常常在兩者之間選擇:銀行存款風險小,利率較高,收入穩定,但不靈活,資金被固定在一段時間內不能挪作它用,並且難以抵消通貨膨脹造成的損失。而股票可以買賣,較為靈活,風險雖大,但碰上好運,可獲大利。所以,在銀行利率提高的過程(原來較低)下,仍然有一些具有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熱心於股票交易。有關匯率的討論基本與利率相仿,即本幣的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而有關人民幣的升息、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則要綜合起來加以分析。
資金供求狀況與通脹水平及預期
當一定時期市場資金比較充裕時,股票市場的購買力比較旺盛,會推動股票價格指數上升,否則,會促使股票價格指數下跌。比如國內大量的外匯儲備,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通常會導致股指價格上漲。 出於對經濟市場化改革、行業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等,國家往往會出台變動利率、匯率及針對行業、區域的政策等,這些會對整個經濟或某些行業板塊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滬深300成分股及其指數走勢。股份公司常常向銀行借款,隨著借款額的增多,銀行對企業的控制也就逐漸加強並取得了相當的發言權。在企業收益減少的情況下,雖然他們希望能夠穩定股息,但銀行為了自身的安全,會支持企業少發或停發股息,因而影響了股票的價格。稅收對投資者影響也很大,投資者購買股票是為了增加收益,如果國家對某些行業或企業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那麼就能使這些企業的稅後利潤相對增加,使其股票升值。會計准則的變化,會使得某些企業賬面上的盈餘發生較大變化,從而影響投資者的價值判斷。
㈨ 影響股指期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你好,影響股指期貨市場走勢是金融指標。它主要包括,利率、匯率、貨幣供給量、國際收支余額以及公共部門借款需求這五點。
匯率:對股指期貨市場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以本幣升值為例,一面,匯率上升會導致進口增加,出口減少,通過影響出口企業進而影響到股指期貨;另一面,匯率上升可能會使國內市場利率下調,進而影響到股指期貨。
利率:對股指期貨市場的影響十分明顯。利率上升將直接影響投入指期貨市場的資金量,從而造成期指下跌。反之,利率下降則導致資金進入股市,股市價格上漲。
公共部門借款需求:是政府支出減去政府收入的差額,該指標反映了政府的財務狀況,也是一項短期利率的指標。政府的收支差額通常必須靠發行公債來彌補,因此,如果公共部門借款需求上升,政府需要大量借款,將導致利率上升,會對股指期貨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國際收支余額:是表示一國資金流入流出的差額的指標。資金流入分主要包括出口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利息、利潤和股息等無形資金流入資金流出部分主要包括進口商品與服務的價值,以及無形資金流出。
一般來說,如果國際收支處於赤字狀況,會對匯率造成貶值的壓力,於是需要提高利率來支撐匯率,從而對股指期貨市場造成不利影響。反之,國際收支盈餘,則對股指期貨市場在短期內造成顯著的利多影響。
貨幣供給量:它是影響股票市場的一項重要指標。若是,貨幣供應大幅增加,則會使得利率下降,從而推動股指上揚。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