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雞蛋事件對期貨影響
『壹』 歐洲「污染雞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了嗎
在農業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近來歐洲的「毒雞蛋」事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副局長金發忠表示,歐洲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雞蛋產品獲得中國政府的進口准入,也就是說沒有歐洲的雞蛋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金發忠提到,我們國家對農葯的管理,依照農葯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未經登記的產品不得投放使用,從事農葯生產和經營也有嚴格的許可制度,嚴禁「氟蟲腈」用於家禽養殖業。
金發忠指出,針對歐洲發現的情況,我們將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重點是加強農葯獸葯的管控,確保農業投入品安全,防止濫用。同時,加強生產行為的督導檢查,確保生產行為的規范,防範於未然,從生產源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公眾的健康。
『貳』 如何看待歐洲毒雞蛋事件
偶發事件,人為失誤造成。重點處理流程太驚人,每一顆雞蛋都能追溯到來源的農場。及時銷毀
『叄』 早在毒雞蛋事件之前 用英語怎麼說
早在毒雞蛋事件之前
英文:Before the poisoned eggs。
或者:Long before the poison egg incident。
『肆』 "毒雞蛋"風波給歐洲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鍾
8月4日,荷蘭、德國各大超市紛紛下架一些懷疑含有有毒成分的雞蛋。與此同時,荷蘭政府也在從本國、德國和比利時的市場緊急召回數百萬枚「毒雞蛋」。「毒雞蛋」丑聞曝光以來,歐洲消費者深感不安,對食品安全憂心忡忡。
監管缺位,「吃個雞蛋都不能讓人放心」
有報道稱,此次「毒雞蛋」風波將使荷蘭家禽養殖業遭到重創,直接經濟損失將達到數百萬歐元。該事件再次暴露了歐洲的食品安全問題,凸顯了歐洲公共健康的巨大風險。「以前一直認為歐洲的食品很安全,可是自從曝出馬肉丑聞之後,很多人就對歐洲食品安全的信心降低了,這次毒雞蛋事件更是讓消費者不敢再對歐洲的食品放心了。」比利時一位民眾說。
歐盟委員會一名發言人3日強調稱,涉事農場已經被鎖定,相關雞蛋也被封存,「局面已得到控制」。但很多歐洲民眾表示,在這次毒雞蛋事件過程中,荷蘭有關部門不僅監管缺位,而且對公眾健康不負責任,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才徹底公布這一丑聞。如果歐盟不能從這次丑聞中吸取教訓並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歐洲食品安全前景堪憂。「吃個雞蛋都不能讓人放心,還能指望其他食品安全可靠?」
確實是呀,吃個雞蛋都不讓人放心,希望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給老百姓一個食品安全的環境。
『伍』 歐洲「毒雞蛋」污染范圍擴大中國市場有影響嗎
歐洲「毒雞蛋」風波愈演愈烈,8月8日晚間消息,英國、法國也通報發現了進口自荷蘭的問題雞蛋。而這一場風波會影響到國內雞蛋市場嗎?
「毒雞蛋」事件會刺激國內雞蛋漲價嗎?
不過,也有網友擔心歐洲「毒雞蛋」會不會影響到國內的價格變化。
記者從一畝田、新發地提供的數據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區雞蛋價格從6月底開始沖高,從6月初的4.64/公斤,一路上漲,到8月底突破7元大關。但是蛋價到進入8月後價格起伏明顯。在8月6日,新發地市場雞蛋批發價格一度突破8元大關,報8.28元/公斤,隨後又明顯回落,8月8日已經回歸到8元以內。而突破「8元大關」的節點也正是歐洲「毒雞蛋」事件被曝出的前後。部分網友擔心國內雞蛋價格也受到此事件影響,在本來就走高的情況下,繼續推漲。
不過,據了解到,我國雞蛋出口量非常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可查詢的年度數據,2015年全國鮮蛋出口數量為1207.02百萬個。一般來說,一個雞蛋約為50到60克,一公斤雞蛋是16到20個。以一公斤雞蛋16個計算,2015年國內雞蛋出口換算量為7.54噸,僅占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當年全國禽蛋產量的0.251%。對國內雞蛋的價格波動幾乎沒有影響。
而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國內雞蛋出口主要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因為雞蛋在經過長途運輸後不僅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品質也難以保證。因此,我國生鮮雞蛋「援馳」歐洲的可能性不大。
一畝田的分析師杜娟表示,目前我國雞蛋還是以自給自足為主,近期雞蛋的價格變化,是節日效應和蛋價前期持續低迷導致的。
杜娟表示,從長期來看,是因為雞蛋價格今年前幾個月持續低迷,價格一度接近4元(公斤價)關口。所以前期有一些養殖戶承受不住虧損的壓力紛紛減欄,加之看到行情漸長,部分養殖戶開始惜售,造成的上市量減少。
此外,目前是中秋采購周期,雞蛋行情正在好轉,采購商積極性也在增加,預計到八九月份雞蛋的需求量將會達到一年中的最高點,蛋價還有上漲空間。
唉呀雞蛋又得當心吃了。
『陸』 雞蛋「有毒」還能放心吃嗎
近期,「毒雞蛋」事件已經席捲了歐洲16個國家,讓不少人憂心忡忡。對此,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撰文指出,嚴格來說,「毒雞蛋」的說法並不準確,它其實只是歐洲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發現一些雞蛋中有一種叫做氟蟲腈的殺蟲劑超出了安全限量。這個量其實並不是很高,正常飲食不會有很大的安全風險,這些雞蛋只能說是問題雞蛋。
阮光鋒指出,氟蟲腈(fipronil)是一種廣譜殺蟲劑,以前在歐盟、中國等很多國家都可以用。但後來研究發現對環境不夠友好。世衛組織將它列為「對人類有中度毒性」的化學品,大劑量食用可導致肝功能、甲狀腺和腎臟損傷。所以,很多國家都開始禁用了歐盟法律規定,氟蟲腈不得用於人類食品產業鏈中的畜禽。氟蟲腈進入雞蛋中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有些農場作為殺蟲劑違規使用。另外一種就是環境中的殘留,通過食物鏈進入雞蛋中。由於我國法律是禁止從歐洲進口雞蛋的,所以歐洲這個雞蛋對我國沒有太大影響。大家只要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雞蛋,吃的時候充分加熱熟透還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本文來自:《科技生活》周刊
『柒』 荷蘭"毒雞蛋"這么兇猛,中國雞蛋怎麼樣
中國大陸(內地)目前尚未查出或沒有發現「毒雞蛋」,但是我國蛋類產品出現的問題更普遍的是抗生素超標,多地雞蛋被檢出違禁獸葯殘留。
荷蘭「毒雞蛋」事件的罪魁禍首是氟蟲腈,是一種殺蟲劑。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大量進食含有高濃度氟蟲腈的食品,會損害肝臟、甲狀腺和腎臟。據推測,在荷蘭可能是由於雞場農戶使用了混有氟蟲腈的消毒液,在消毒過程中污染了雞的飲用水或食料,進而污染雞,間接引發雞蛋中污染氟蟲腈。我國的質檢總局稱,歐盟各成員國的新鮮禽蛋和禽蛋產品均尚未獲得中國檢驗檢疫准入資格。就是說,中國並不進口歐盟成員國的新鮮禽蛋和禽蛋產品,而且,我國也早已停止受理和批准用於其他方面含氟蟲腈成分農葯制劑的田間試驗、農葯登記(包括正式登記、臨時登記、分裝登記)和生產批准證書,所以中國不會有「毒雞蛋」。
然而我國由於土雞沒有養殖標准,養殖無人監管,所以,其安全性也無法保證。此外,很多農戶對於獸葯使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甚至存在亂用、濫用問題。因此,土雞蛋反而經常成為「糊塗蛋」的重災區,生產者在蛋殼上噴上名字和日期也並不難。
總之,中國雞蛋仍然需要加強監管,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蛋」。
『捌』 德國毒雞蛋在中國有沒有2017 現在哪些國家受毒雞蛋影響
含有殺蟲劑「氟蟲腈」的「毒雞蛋」事件,近日在比利時、荷蘭和德國等地被大范圍揭露。
歐盟方面7號表示,受波及國家名單進一步擴大到英國、法國、瑞典和瑞士。最先發現毒雞蛋的比利時方面當天也表示,將徹查這一事件。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伊特科寧7號表示,歐盟在近日收到通知,含有殺蟲劑氟蟲腈成分的「毒雞蛋」,已經從比利時、荷蘭和德國三國,擴散到歐洲另外四個國家,他們分別是英國、法國、瑞士和瑞典。
對此,歐盟委員會提醒這四個國家的相關部門,對境內可能有問題的雞蛋進行檢查,因為這些「毒雞蛋」都是可追蹤的。
『玖』 歐洲的「毒雞蛋」,對人體危害多大
德國有關機構評估認為,在動物實驗中,當通過口服、吸入或皮膚滲入時,氟蟲腈沒有列入皮膚或者眼睛刺激物,也不會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來源: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
那什麼是氟蟲腈?氟蟲腈是一種殺蟲劑,用於對跳蚤、虱子、蟑螂、蟎、螞蟻等蟲害的防治。畜禽養殖生產中禁止使用該類殺蟲劑。
『拾』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哪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1. 加州李斯特菌乳酪污染事件(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1985,美國洛杉磯)
這個事故發生在 1985 年的加州。當時很多孕婦和嬰兒在食用了 Jalisco 公司生產的「墨西哥風味軟乳酪」產品後出現了很嚴重發熱、肺炎、腹瀉等的症狀。事故最終造成了 142 個病例,52 人死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
經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是單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所致。這是一種環境中廣泛存在的食品致病菌,對孕婦、嬰兒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十分危險。那麼,李斯特菌是怎麼跑到乳酪中去的呢?
原來,整個事件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員工的錯誤操作。剛從奶牛身上擠出來的生牛奶含有大量的細菌,其中可能就有單增李斯特菌。這樣的牛奶直接拿來加工是相當危險的。原本,工廠采購來的,用於做乳酪的生牛奶必須經過巴氏殺菌後才能使用。然而,這個沒有經過培訓的員工錯誤地將生牛奶和巴氏殺菌奶混合在一起使用了。
2. 德國 O104:H4 大腸桿菌感染事件(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腸桿菌污染事件,死亡人數最多的微生物所致食品安全事故,2011,德國)
從 2011 年 5 月份開始,德國很多人出現出血性腹瀉症狀,病情進展兇猛,一些患者很快就進展成溶血性尿毒症,有些患者因此死亡。
醫學研究表明,這種症狀是由於一種新的大腸桿菌菌株——O104:H4 型大腸桿菌所引起。以往這種菌株只會感染牲畜,而這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因為這種菌株發生了變異,導致其獲得對人類的感染能力。
調查者們最終發現,造成感染的源頭可能是下薩克森境內比嫩比特爾(Bienenbüttel)一處農場生產的豆芽菜。2009 年與 2010 年從埃及進口的葫蘆巴種籽與這次疫情也有可能有關聯。
至今為止,這個事件已經造成 53 人死亡,超過 3950 人受到影響。是目前世界上最嚴重的微生物所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3. 伊拉克麥粒汞中毒事件(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食物中毒事件,1971 年,伊拉克)
這個事件和大家熟知的日本水俁病一樣,是甲基汞中毒事件。作為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之一,有 650 人因此死亡,受到影響的人甚至無法統計,最少估計有上萬人。
甲基汞是哪裡來的呢?是從美國和墨西哥進口的麥粒中被發現的!那麼問題來了:美國和墨西哥出產的麥粒為何會含有甲基汞?
原來,這些麥粒本來就不是給人吃的。為了防止真菌污染(說白了就是發霉),Cargill 公司研製了含有甲基汞的殺真菌劑,那些麥粒是用這種殺菌劑浸泡過的試驗品,袋子上甚至印了「此為試驗品,不供食用」的字樣,和一個大家很熟悉的「毒物」標志(就是一個骷髏兩個交叉骨頭的那個)。
然而,這批種子在運到伊拉克境內以後,可能是因為語言問題,也有可能是在運送途中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分銷商並不知道是不可食用的,就當做可食用的麥粒賣給了農民,農民買回去以後就直接吃上了。當毒麥粒造成大批農民死亡時,農民還沒有意識到是麥粒的問題,仍然在繼續食用。當最後終於被研究者發現中毒來源時,已經過去 2 個月了。
4. 中國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最大規模的食品安全事故之一,受影響人最多的食品安全事故,2008,中國)
不僅是受影響規模是世界最大(超過 300,000 人受影響,正式住院的有 12,892 人,死亡 4 人),更重要的是,該事件是商家為了利潤,故意往食品里摻假所致,所以足以達到「震驚世界」的程度。
事件的起因是多個嬰兒發生腎結石症狀,最後發現這些嬰兒都食用了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對這些奶粉進行詳細檢測後發現,它們含有一種化學工業上常用的物質——三聚氰胺(Melamine)。
為什麼要添加這種物質呢?因為為了防止牛奶摻水或其他物質,各個國家關於牛奶的檢測里都有一項是測蛋白質含量。如果含量太低了就過不了關。蛋白質含量檢測用的是凱氏定氮法,顧名思義就是只要確定了氮元素的含量就行了。
為什麼呢?因為牛奶中的氮元素主要就是以蛋白質的形態存在,蛋白質含量多,氮就多,反之,蛋白質含量低,氮就少。所以這種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很靠譜。
但是,化工試劑三聚氰胺的含氮比例遠遠高於蛋白質,商家為了經濟利益,在摻假的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這樣雖然蛋白質還是那麼少,但至少氮元素的含量夠了,這樣就能「矇混過關」地通過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