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資金風險管理案例
『壹』 期貨市場交易中如何進行風險管理
(一)期貨市場風險管理的特點 如前所述,期貨市場中不同主體均面臨期貨價格波動所傳導的風險。但各利益主體面臨的風險又是不一樣的。因此,對各利益主體而言,風險管理的內容、重點以及風險管理的措施也不一樣。 1. 期貨交易者。對於期貨交易者來說,面臨著可控風險和不可控風險:可控風險中最主要的是對交易規則制度不熟悉所引發的,對機構投資者而言,還存在著內部管理不當引發的風險。另外,選擇合法合規的期貨公司也屬於可控風險。 期貨交易者面臨的不可控風險中最直接的就是價格波動風險。投機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獲取風險報酬,對他們而言,不冒風險是不現實的。問題在於必須在風險與報酬之間取得平銜,不能只想著報酬而忽視風險。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機者可能會選擇比較激進的投機方法,而另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投機者會選擇風險較小的投機方法,比如進行套利交易。 對套期保值者而言,存在著導致套期保值失敗的風險或效果極差的風險,除了基差風險屬於不可控風險外,其餘的如頭寸、資金、交割、不熟悉交易規則等原因都可歸類於可控風險,如果強化風險管理,可以避免。 2. 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對於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來說,所面臨的主要是管理風險。管理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期貨公司對客戶的管理和期貨交易所對會員的管理。盡管期貨價格的波動是不可控風險,但只有當期貨價格波動導致交易者的風險溢出之後(比如爆倉)才構成期貨公司的風險,同樣,只有當期貨公司的風險溢出之後才構成期貨交易所的風險。因而對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所而言,嚴格風控制度,防範溢出風險成為風險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管理風險的另一重要內容是防止自身管理不嚴導致對正常交易秩序的破壞,以致自身成為引發期貨行業的風險因素:比如,期貨公司或期貨交易所的機房出現嚴重問題,大面積影響客戶交易等。 (二)期貨市場監管的必要性 期貨市場是高風險市場,高風險不僅來自期貨價格的波動性上,期貨行業內各利益主體可能存在的不規范運作將加劇風險的程度。一般而言,期貨市場中各利益主體對期貨交易的高風險性都會有所認知。問題在於期貨交易涉及金額高,利益誘人。在不受制約的情況下,利益主體在成本收益的權衡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為追求收益而弱化風險管理的傾向,更為嚴重的是通過惡意違規違法來追求非法利益,從而引發更大的風險。 比如,在國內期貨市場清理整頓之前,一些期貨投機者,為追求超額利潤,承擔了遠超自身能力的風險,一旦出現巨虧或爆倉之後,為減少損失,置誠信於不顧,利用當時法律法規的疏漏,想方設法將責任推給期貨公司。還有,一些資金實力較大的投機者利用交易規則上的漏洞,鋌而走-險,聯^
『貳』 期貨投資典型案例分析:期貨交易為什麼會賠錢
首先,需要確認所做交易的是否為正規交易所名下的期貨合約。科普一個事情,我國目前證監會監督管理下的正規期貨交易所有且只有四家,分別為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上四家交易所的期貨品種均需要通過正規期貨公司進行交易。驗證一家期貨公司是否正規合法,可以從中期協網站上查詢驗證。ps,注意,所有電話邀請你做期貨的,都是騙子!
其次,期貨市場是一個講究平衡的市場,有人賺錢必然就有人虧錢。你不是僅僅與普通散戶博弈,你還需要與眾多掌握了現貨資源的企業博弈。期貨市場行情依託於現貨市場,如果對現貨價格波動不敏感,就容易虧損。
第三,期貨市場比股票市場波動更大風險更大,假如沒時間盯盤,且不懂設置止損止盈,那麼虧損是必然的事情。
『叄』 1、客戶資金和客戶的風險管理存在問題,有何建議 2.、期貨公司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3、對新客戶參與期
1、客戶持倉保證金較賬戶資金比例過高,導致風險過大。期貨持倉保證金應不高於賬戶資金總額的50%,而對於不同質量的開倉機會,此比例還應該相應調整。比如,可以將開倉機會分為ABC三級,質量依次降低,當A機會出現時,持倉保證金比例上限可設為50%,而若一個C類機會,則可將此上限設為20%甚至更低。
2、期貨公司在發現客戶這種高風險持倉時,應及時通知客戶的,至少開倉當天就該有風險提示。而一旦風險成為事實,期貨公司只能通知客戶追加保證金,直至強行平倉。
3、對新客戶的建議,同第一條。一定要將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放在第一位。
『肆』 什麼是期貨交易所的風險管理
交易所風險主要有2個來源,1個是監控執行力度,2是異常價格波動風險。
監控執行力度包括保證金制度、逐日盯市制度、當日無負債制度、最大持倉限制制度、大戶報告制度等。這一點可以看巴林銀行破產的案例。
異常價格波動風險,其中,大戶操縱和資金風險。
『伍』 期貨的資金風險管理技巧有哪些
投資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對趨勢和進出場點位的判斷錯誤導致的風險。對資金風險控制可以採取分批進場的策略去控制,抓趨勢的時候第一次進場輕倉進場,這樣就算沒有抓到趨勢也只虧損一點,記住帶上止損。控制風險的具體方法請私信我
『陸』 期貨資金管理方法
方法一:均衡交易—固定金額交易(equal dollar exposure per trade)
從名字上看就是投資者在每次交易時,開倉的金額保持在同一的水平,該方法最好的地方是在操作上簡單實用。那麼,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如何來確定這個固定金額呢?普通的交易者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方面來確定固定的交易金額:
1、心理承受的最大損失。
2、所交易品種的止損價位計算。
以下,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銅合約舉例,簡單的闡述一下該方法如何應用:
一個投資者在其期貨保證金賬戶上有保證金200,000萬元,他每次交易的最大心理損失額為10,000元(該投資者的交易周期為5天),假設銅的5天的波動范圍(求其方差)有68%的可能在2%,那麼該投資者的開倉率是多少呢?
首先計算出在投資周期內可能損失額:假設目前銅價為25000元/噸,那麼在68%可能性波動在2%左右,則損失額為500元,那麼,該交易者的交易比例為:
F = (10000/500)* 25000*5% / 200000= 20 * 25000* 5%/200000= 0.125 OR 12.5%
該方法較簡單適用,尤其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易於理解和操作,更重要的是該方法考慮了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用該方法使得投資者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能夠保持一種養好的交易心態,對行情的分析和把握上更加准確合理。
方法二:固定比例交易法(fixed fraction exposure)
該方法是指,在每次交易的時候使自己的資金維持在同樣的比例。
如何設置比例呢?舉例如下:根據過去的交易,10次交易中你獲利的次數是6次;固定比例法的公式如下:(F為比例值)
F = ( P—( 1 —P) )= 0.6 —0.4 = 0.2 or 20%
那麼,你開倉的比例為20%。
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成功比低於0.50,則在該公式下,F <0。也就是說在該公式的使用在於你操作成功比例必須大於0.50。
由於在上述公式里僅僅只考慮了成功比例,沒有考慮盈利的情況,這是不完善的,因此,我們加入盈利的情況後改善的公式如下:
F = ( (A + 1) * P – 1 ) / A 註:A 為盈利比例
假設 A =5 P =0.3 則 F = 0.2
以上的方法,我們稱為KELLY法,它是根據歷史的數據通過一定的公式來推測未來的走勢,但是在實際的交易中收益情況不大可能與歷史的平均水平一致的。
下一篇文章我會為大家提供一個方法以滿足每次交易的獨立性,以及解決從歷史數據得來的平均值方法很難得到最佳開倉率的問題。
方法三:最佳比例法----KELLY的修正法
本方法利用特定的交易方法代替歷史數據方法,以得到最佳交易比例。
在kelly的修正法里假設收益比和成功比在每次交易中是變化的,這是符合日場交易的情景的。它的結論是:每次交易的比例都是獨特的。
在計算中,Kelly修正法有兩種方法:
1、估計計劃的風險和收益。
該方法假設交易者在交易前就估計可能的風險和收益。
案例: 一個交易者買入一份大豆合約,可能有20元的利益和8元的風險損失,且他過去的成功比為0.45,則收益比為: A1 = 20/8=2.5
我們根據成功比再計算收益比:
A = 成功比 * 收益比 — 失敗比 * 1= 0.45 * 2.5 — 0.55 * 1= 0.575
則:f = ((2.5+1)*0.45 —1)/2.5=0.575/2.5= 0.23 or 23%
2、歷史收益法(historic—returns approach)
該方法是通過對一系列的歷史數據的統計歸納出一個最佳方法。
HPR (holding –period return)是指在所選數據期間的收益。
HPR (I) = 1 + F *( -- 收益/數據段內的最大損失)
TWR (terminal wealth relative):最後收益相關值。TWR= (HPR1)*(HPR2)*(HPR3)……*(HPRn)
我們將選擇TWR最大的F值
交易次數 hpr
1 1+f*(--0.25/--0.35)
2 1+f*(--0.35/--0.35)
3 1+f*(+ 0.40/--0.35)
4 1+f*(--0.15/--0.35)
5 1+f*(+ 0.30/--0.35)
TWR :假設 f= 0.1 , 0.25, 0.35, 0.40, 和0.45
則:當 f= 0.1 時 TWR = 1.13
f= 0.25 時 TWR = 1.28
f= 0.35 時 TWR = 1.3108
f= 0.40 時 TWR = 1.33697
f= 0.45 時 TWR = 1.32899
在f= 0.40 時 TWR = 1.33697為最大值,則F取0.40。則在上述的情況下,資金開倉的比例為0.40
以上通過三個方法較系統的介紹了期貨資金開倉的設計方法。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有效的資金管理上的。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在進行金融衍生品投資時,在交易前一定要做好對自有資金的管理設計,使投資始終處於可控范圍內,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享受金融衍生品給您帶來的巨大收益。
『柒』 財務風險管理案例
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業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的具體原因也不盡相同。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成因
1.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而企業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企業財務管理宏觀環境的復雜性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宏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准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宏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財務管理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外部環境多樣化可能為企業帶來某種機會,也可能使企業面臨某種威脅,而給企業理財帶來困難。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建立的財務管理系統,由於機構設置不盡合理,管理人員素質不高,財務管理規章制度不夠健全,管理基礎工作不夠完善等原因,導致企業財務管理系統缺乏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對外部環境不利變化不能進行科學的預見,反應滯後,措施不力,由此產生財務風險。
2.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然而在現實工作中,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風險意識的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導致決策失誤。財務決策失誤是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財務決策失誤的前提是財務決策的科學化。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決策都存在經驗決策及主觀決策現象,家長制、一言堂的工作作風在企業的管理中仍然普遍存在。由此導致的決策失誤經常發生,從而產生財務風險。
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明。這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又一重要原因,企業與內部各部門之間及企業與上級企業之間,在資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管理不力的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完整性無法得到保證。這主要存在於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關系中,很多集團公司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財務關系十分混亂,資金使用沒有有效的監督與控制。
二、解決方案
企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安全消除財務風險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對於企業財務風險,我們只能採取盡可能的措施,將其影響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1.化解籌資風險的主要措施。當企業的經營業務發生資金不足的困難時,可以採取發行股票、發行債券或銀行借款等方式來籌集所需資本。一般來說,發行股票是風險最低的籌資方式。發行股票所籌措的資本成為企業可長期使用的權益資本,不需要到期償還,因而不會發生到期無力償還債務的風險。但發行的股票如果不能上市,不能在二級市場上流通,則其籌資對象比較狹窄。而上市公司發行股票雖然籌資面廣,但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夠發達,不是每一個公司都能上市發行股票,因而所能籌集到的資金也比較有限;如果企業採取發行債券的方式籌資,除了要考慮到期是否能夠有能力償還的情況外,還應考慮利率風險的因素。一般地,公司債券的利率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利率安排。當市場利率較為穩定時,利率風險相對較小,而當市場利率波動較為劇烈時,由利率變動所帶來的風險便成為企業在籌資決策中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為降低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企業可利用金融市場上的各類金融衍生工具來鎖定利率,如訂立利率互換協議、套期保值、期貨交易等。如果預期是確定的,則可在預期利率上升時採用固定利率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資,而在預期是不確定時,則可在預期利率上升時採用固定利率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資,而在預期利率將會下降時,採用浮動利率來安排債券的發行。銀行借款也同樣應該考慮到利率變動的因素,因而其實際操作與債券相類似。
2.化解投資風險的主要措施。從風險防範的角度來看,投資風險主要應該通過控制投資期限、投資品種來降低。一般來說,投資期越長,風險就大,因此企業應該盡量選擇短期投資。而在進行證券投資的時候,應該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選擇若干種股票組成投資組合,通過組合中風險的相互抵消來降低風險。在對股票投資進行風險分析中,可以採用β系數的分析方法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確定不同證券組合的風險。β系數小於1,說明它的風險小於整個市場的平均風險,因而是風險較小的投資對象。
3.化解匯率風險的主要措施。(1)選擇恰當合同貨幣。在有關對外貿易和借貸等經濟交易中,選擇何種貨幣作為計價貨幣直接關繫到交易主體是否將承擔匯率風險。為了避免匯率風險,企業應該爭取使用本國貨幣作為合同貨幣,在出品、資本輸出時使用硬通貨,而在進口、資本輸入時使用軟通貨。同時在合同中加列保值條款等措施。(2)通過在金融市場進行保值操作。主要方法有現匯交易、期貨交易、期匯交易、期權交易、借款與投資、利率—貨幣互換、外幣票據貼現等。(3)對於經濟主體在資產負債表會計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折算風險,一般是實行資產負債表保值來化解。這種方法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上以各種功能貨幣表示的受險資產與受險負債的數額相等,從而使其折算風險頭寸為零,只有這樣,匯率變動才不致帶來折算上的損失。(4)經營多樣化。即在國際范圍內分散其銷售、生產地及原材料來源地,通過國際經營的多樣化,當匯率出現變化時,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比較不同地區生產、銷售和成本的變化趨利避害,增加在匯率變化有利的分支機構的生產,而減少匯率變化不利的分支機構的生產。(5)財務多樣化。即在多個金融市場以多種貨幣尋求資金的來源和資金去向,實行籌資多樣化和投資多樣化,這樣在有的外幣貶值,有的外幣升值的情況下,公司就可以使絕大部分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從而達到防範風險的目的。
4.化解流動性風險的主要措施。企業的流動性較強的資產主要包括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項目。防範流動性風險的目的是在保持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應該確定最優的現金持有量、最佳的庫存量以及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等。我們都很清楚持有現金有一個時間成本的問題,手中持有現金過多,顯然會由於較高的資金佔用而失去其他的獲利機會,而持有現金太少,又會面臨資金不能滿足流動性需要的風險。因此企業應該確定一個最優的現金持有量,從而在防範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5.化解經營風險的主要措施。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越穩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確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因此企業在確定生產何種產品時,應先對產品市場做好調研,要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銷售價格是產品銷售收入的決定因素之一,銷售價格越穩定,銷售收入就越穩定,企業未來的經營收益就越穩定,經營風險也就越小。
三、案例
案例背景1982年9月,美國芝加哥地區發生有人服用含氰化物的泰諾葯片中毒死亡的嚴重事故,一開始死亡人數只是3人,後來卻傳說全美各地死亡人數高達250人。其影響迅速擴散到全國各地,調查顯示有94%的消費者知道泰諾中毒事件。
案例點評這是一個在制葯行業發生的危機事件,也是一個在危機發生時,企業成功處理危機的典型案例。下面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強生泰諾事件。
1.危機的產生和蔓延
強生是一個著名的葯品公司,泰諾是強生公司的一種葯品。出事之後新聞媒體立刻開始關注這個問題,立刻將整個事件置於公眾的目光之下。開始時因為服葯死亡的人數是3人,後來傳言全美死亡人數是250人。其實這其中有很多人是假冒受害者,為了詐保或者獲取強生的賠償而將死亡責任歸於服用泰諾片。
2.事實是什麼——危機解決的出發點
事件發生以後,在首席執行官吉姆·博克的領導下,強生公司迅速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來化解危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尋找問題的根源。經過進一步的調查發現,因服用泰諾而死亡的人數只有7人,遠不是社會上傳說的有250人之多。
3.面對事實,如何贏得公眾的信任——危機解決的藝術
盡管面對確鑿的數據,強生公司僅需承擔有限的責任,但是產生了形象危機。強生公司按照公司最高危機方案處理原則著手處理此事。按照公眾利益至上原則,不惜花巨資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各大葯店收回所有數百萬瓶的泰諾片,並花50萬美元向有關醫生、醫院和經銷商發出警告,通知他們泰諾中毒事件。這些措施一步步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
4.化危機為商機——危機解決的智慧
當葯品污染的原因查明之後,強生進行停業整頓時,正好美國政府和芝加哥等當地政府開始制定新的葯品安全法,要求葯品生產企業採用無污染包裝。強生公司率先響應新規定。這樣就在價值12億美元的止痛片市場上擠走了它的競爭對手,僅用5個月的時間就奪回了原市場份額的70%,並以更好、更新的形象重新面對公眾,贏得了公眾信任。
5.總結
強生在危機管理中高超的技巧是什麼呢?一個是公眾利益至上原則,一個是快速反應原則。公眾利益至上原則,其實是對企業存在本質的一種解讀;而快速反應原則實際上依賴於危機事前管理的預防原則,成立危機處理小組未雨綢繆。
『捌』 期貨的資金管理
方法一:均衡交易—固定金額交易(equal dollar exposure per trade)
從名字上看就是投資者在每次交易時,開倉的金額保持在同一的水平,該方法最好的地方是在操作上簡單實用。那麼,在實際的操作中,我們如何來確定這個固定金額呢?普通的交易者可以根據以下兩個方面來確定固定的交易金額:
1、心理承受的最大損失。
2、所交易品種的止損價位計算。
以下,以上海期貨交易所期貨銅合約舉例,簡單的闡述一下該方法如何應用:
一個投資者在其期貨保證金賬戶上有保證金200,000萬元,他每次交易的最大心理損失額為10,000元(該投資者的交易周期為5天),假設銅的5天的波動范圍(求其方差)有68%的可能在2%,那麼該投資者的開倉率是多少呢?
首先計算出在投資周期內可能損失額:假設目前銅價為25000元/噸,那麼在68%可能性波動在2%左右,則損失額為500元,那麼,該交易者的交易比例為:
F = (10000/500)* 25000*5% / 200000= 20 * 25000* 5%/200000= 0.125 OR 12.5%
該方法較簡單適用,尤其對一般的投資者來說,易於理解和操作,更重要的是該方法考慮了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用該方法使得投資者在整個交易過程中能夠保持一種養好的交易心態,對行情的分析和把握上更加准確合理。
方法二:固定比例交易法(fixed fraction exposure)
該方法是指,在每次交易的時候使自己的資金維持在同樣的比例。
如何設置比例呢?舉例如下:根據過去的交易,10次交易中你獲利的次數是6次;固定比例法的公式如下:(F為比例值)
F = ( P—( 1 —P) )= 0.6 —0.4 = 0.2 or 20%
那麼,你開倉的比例為20%。
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成功比低於0.50,則在該公式下,F <0。也就是說在該公式的使用在於你操作成功比例必須大於0.50。
由於在上述公式里僅僅只考慮了成功比例,沒有考慮盈利的情況,這是不完善的,因此,我們加入盈利的情況後改善的公式如下:
F = ( (A + 1) * P – 1 ) / A 註:A 為盈利比例
假設 A =5 P =0.3 則 F = 0.2
以上的方法,我們稱為KELLY法,它是根據歷史的數據通過一定的公式來推測未來的走勢,但是在實際的交易中收益情況不大可能與歷史的平均水平一致的。
下一篇文章我會為大家提供一個方法以滿足每次交易的獨立性,以及解決從歷史數據得來的平均值方法很難得到最佳開倉率的問題。
方法三:最佳比例法----KELLY的修正法
本方法利用特定的交易方法代替歷史數據方法,以得到最佳交易比例。
在kelly的修正法里假設收益比和成功比在每次交易中是變化的,這是符合日場交易的情景的。它的結論是:每次交易的比例都是獨特的。
在計算中,Kelly修正法有兩種方法:
1、估計計劃的風險和收益。
該方法假設交易者在交易前就估計可能的風險和收益。
案例: 一個交易者買入一份大豆合約,可能有20元的利益和8元的風險損失,且他過去的成功比為0.45,則收益比為: A1 = 20/8=2.5
我們根據成功比再計算收益比:
A = 成功比 * 收益比 — 失敗比 * 1= 0.45 * 2.5 — 0.55 * 1= 0.575
則:f = ((2.5+1)*0.45 —1)/2.5=0.575/2.5= 0.23 or 23%
2、歷史收益法(historic—returns approach)
該方法是通過對一系列的歷史數據的統計歸納出一個最佳方法。
HPR (holding –period return)是指在所選數據期間的收益。
HPR (I) = 1 + F *( -- 收益/數據段內的最大損失)
TWR (terminal wealth relative):最後收益相關值。TWR= (HPR1)*(HPR2)*(HPR3)……*(HPRn)
我們將選擇TWR最大的F值
交易次數 hpr
1 1+f*(--0.25/--0.35)
2 1+f*(--0.35/--0.35)
3 1+f*(+ 0.40/--0.35)
4 1+f*(--0.15/--0.35)
5 1+f*(+ 0.30/--0.35)
TWR :假設 f= 0.1 , 0.25, 0.35, 0.40, 和0.45
則:當 f= 0.1 時 TWR = 1.13
f= 0.25 時 TWR = 1.28
f= 0.35 時 TWR = 1.3108
f= 0.40 時 TWR = 1.33697
f= 0.45 時 TWR = 1.32899
在f= 0.40 時 TWR = 1.33697為最大值,則F取0.40。則在上述的情況下,資金開倉的比例為0.40
以上通過三個方法較系統的介紹了期貨資金開倉的設計方法。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他的成功是建立在有效的資金管理上的。無論是普通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在進行金融衍生品投資時,在交易前一定要做好對自有資金的管理設計,使投資始終處於可控范圍內,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享受金融衍生品給您帶來的巨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