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對期貨影響
❶ 2003非典期間,哪些期貨品種受影響
這有很多的, 你可以在交易軟體就可以查看的啊
❷ 請問股票在一天中的漲跌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連續幾天一開盤就漲停正常嗎如:東航和遠洋!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會從政策、資金、國際環境等等來找答案,這是不錯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響,永遠是伴隨著股市運行的;資金就更不用說了,有資金流入,股市當然上漲,流出即下跌了;國際環境——包括匯率、主要股票、期貨市場價格變化、戰爭等等都會影響到國內股票市場。但是,很多人都忽視了重要的一點:股票市場具有它自身的運行規律!
股票的買和賣,其實就是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成交價格是買賣雙方的利益平衡點,所有的因素最終都通過買賣雙方的心理反映到價格上來。所以,股票市場的運行是以市場信心為基礎的。是市場心理的具體反映:低買高賣、快漲回調、急跌反抽,這都能解釋為:市場上取得某種共識——平衡!雖然在股票市場中,不平衡是常態,但是偏離平衡太遠了,它就要回歸平衡,就象鍾擺一樣,這就是規律。所有的因素都在這個基礎上發揮作用,你可以打破趨勢的進程,但不可以改變趨勢。這就是規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趨勢中,1996.12底由於滬市上漲過猛,中央發了個文件,造成連續三天大跌,絕大部分股票三天內以跌停收盤,但是市場該漲的還是要漲,不會因為政策因素而轉向,97年上半年一直繼續在漲;同樣,在2242點以後,下降趨勢出現後,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場還沒有回歸到位!
簡單而言,影響股票市場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場其本身的運行規律,有些時候基本面因素影響大一些,更多的時候規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對於大盤而言,高位容易形成頭部,低位容易產生底部。
應該說,市場的高與低是相對的,原來的高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成低位,同樣,原來的低位也可以變成高位,但是在一個時間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問:為什麼不能創新高?問得好。資金停止流入了當然就不能創新高了。又問:資金為什麼停止流入?答:因為覺得市場價格在高位,沒有盈利空間。再問:如何判斷市場在高位?答:市場心理影響到市場信心。
在股票市場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從過去探知現在,從歷史推導未來,那麼,大盤的運行軌跡、時間、關鍵點位、支撐與壓力等等,都會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影響我們的判斷,因為市場相信:歷史會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見就是真理。
頭部因資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資金流出萎縮而產生;頭部與底部之間是趨勢。
當空頭趨勢形成時,資金在流出,持幣者是不會介入的,只有在資金流出枯竭時,也就是成交量萎縮時,資金才會大規模入市,並且一舉扭轉趨勢。
確定多頭趨勢以後,在沒有形成頭部之前,它會繼續上漲,資金會不斷地流入。
需要明確一點是資金與趨勢的關系。
資金在空頭市場末期的流入,改變了市場的趨勢,使之由下降轉變為上升,由此看來,適乎是資金在主導著趨勢。其實不然,市場不平衡是常態,在空頭運行地極點後,市場已經具備反向修正的條件,資金乘勢入場形成合力,趨勢形成後又吸引更多的資金進來,將市場推高。如果資金是在多空平衡點上入場會怎麼樣呢?會形成盤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資金進來。所以說,資金和市場的關系是,兩者互相影響,但是先有趨勢後有資金。(這一點,在樓市也適用,政府總是以為房價高是抄家的緣故,其實房價不漲,誰去抄?)沒有趨勢肯定沒有資金。
資金是影響股票市場漲跌的直接因素,但是,決定資金流入與流出的是市場信心。
人的心理活動影響了判斷,判斷決定了行為,行為又導致了後果。
如果覺得上面說的還有點道理的話,現在做個小測驗。
1、假設你有一筆錢要投入股票市場,在綜合了軌跡、時間、成交量等等歷史因素後,你認為在什麼點位介入比較保險?(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則)
2、如果覺得目前的點位是底部,那麼現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經達到萎縮的地步?也就是說:資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當然離底部不遠,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
❸ 香港回歸後的歷史事件
一、貨幣基金年會召開。
1997年9月,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在香港舉行。這次年會是香港回歸祖國後承辦的首個大型國際會議,也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次在中國舉行年會。
二、金融風暴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股市經歷極大波動。在中央政府堅定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對國際炒家予以反擊,香港金融管理局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成功擊退炒家。
三、非典
2003年初春,香港暴發「非典」疫情。特區政府帶領社會各界全力投入抗疫行動,持續數月的疫情終被控制。6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將香港從「非典」疫區中除名。
四、開辦人民幣業務
2003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同意為在香港辦理4類個人人民幣業務(即存款、兌換、匯款及人民幣銀行卡)的香港銀行提供清算安排。2004年2月,香港銀行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
五、奧運會比賽
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迎客,這是全球第5個迪斯尼樂園。2008年8月,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香港成功舉辦。2009年12月,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在香港舉行,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後首次承辦國際性綜合賽事。
(3)sars對期貨影響擴展閱讀: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42-1997年間,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二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更成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
香港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❹ 金融危機真相
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是能源和食品的短缺,當然美國等西方國家過度使用期貨經濟(過於相信投資創新)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實踐證明只有實體經濟遠大於期貨經濟才能保證經濟有良好的發展環境2. 糧食價格上升的導火索是美國能源政策的改變3. 全球加息和降息並不能馬上阻止通膨蔓延和資產價格上升4. 美國股市下跌是壓在駱駝背上的最後一根稻草5. 2008年的金融危機比1997年嚴重得多6.中國是最先走出經濟危機的國家,因為中國的期貨經濟比例不大,並且有高增長作保障但是列強們為了轉嫁其經濟危機的損失,不得不對中國等生產性國家進行全面圍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有一個:擴大內需和拓展外部市場1。拓展除歐美/日本外的市場,如印度,非洲2。一流的產品留在國內消費,二流產品去歐美,三流產品去日本。不完全以錢為導向,社會效應為導向。提高國名待遇,將中國自己當作第一大的消費客戶國家。3。提高產品標准和產品質量,提高生產門檻。讓低效高耗產品自然死亡。4。不久的將來,經濟上的八國聯軍攻北京即將發生。5。一定要把房地產打壓下來。提高其他方面的消費。房地產壓抑了中國的多方面的消費,將中國變成了一個現代版封建小地主。而且抑制了創造力和創新原動力。個人認為中國不應該急於「英雄救美」,中國目前還不是英雄,美國需要中國救,但需要把握一個度。俄羅斯救冰島才是「英雄救冰美人」,但俄羅斯是想出風頭逞英雄而已,恐怕它最終連自身都難保。任何人特別是政府首腦、金融寡頭們都應該反思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相應的對策金融危機如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一旦發生,首先要在黃金72小時內解救傷員,然後再反思地震預警和災害應急處理機制。目前,美國政府連同各國央行已明確加入了救市大軍中,接下來反思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便是當務之急。上世紀末拉美、東南亞和俄羅斯分別爆發了引起全球震盪的危機後,金融危機一度被認為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經濟體的專利,但這輪美國次貸危機席捲全球,讓那些對美國金融創新和監管高山仰止的人士大跌眼鏡。而且,此次危機對《貨幣戰爭》中渲染的國際銀行家在發展中國家製造金融危機席捲全球財富的「陰謀」也打了問號,因為通過這次始於美國本土的金融危機可以發現,那些銀行家們都自身難保。《貨幣戰爭》的作者宋鴻兵近日也表示他還沒有發現誰在次貸危機中贏了。因此,把金融危機簡單推在市場上閃轉騰挪的金融家們身上是草率的,金融危機除了表面上是由投資者盲目的自信和非理性造成的,市場失靈的背後還有政府失靈,政府蹩腳的經濟政策和寬松的監管手段確實難辭其咎。 對於每次危機的成因經濟學家一直莫衷一是。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許多人把矛頭指向了以索羅斯為首的浩浩盪盪的貨幣投機者,但美國學者德羅薩在《金融危機真相》中就堅定地認為,金融危機的主要成因都來自於發生國內部的經濟政策而不是資本自由流動下金融家們的資本投機行為。如果不是東南亞國家的固定匯率制度引發了看起來無風險的利差交易,不是無效率的投資導致了經常賬戶逆差,不是高估本幣大量舉借外債,東南亞國家就不會依次陷入泥沼。投機者只是盯上有縫的蛋罷了。金融危機並不像SARS病毒一樣傳染力極強,它只傳染那些抵抗力差的國家,新加坡在亞洲金融危機時鶴立雞群就得益於完善的銀行監管和雄厚的資本實力。 以德羅薩的視角審視美國次貸危機,發現美聯儲在2000年網路泡沫破滅和2001年9·11後的低利率政策(將基準利率降至1%並保持兩年之久)、特別是對於衍生品場外交易市場的監管真空,才是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格林斯潘確實難辭其咎。在平息了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盤、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崩盤、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以及互聯網泡沫後,格林斯潘自認為對泡沫的處理得心應手,縱容泡沫等泡沫破裂後降低利率,或拿著納稅人的錢救市已成其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此次對衍生品市場的縱容讓他製造了他所認為的「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而伯南克和保爾森只能拿著他發過的牌繼續著沒有贏家的賭局。 次貸危機的爆發告訴我們,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已經走下神壇,政府對金融市場合理的監管必不可少。但政府既有可能是市場不可或缺的「幫手」,也有可能是助紂為虐的「抓手」。當政府在危機中解救落水者時,先要弄清楚是誰把他推下去的,如果是政府的有形之手將投資者推向深淵,政府的拯救也只能算是亡羊補牢。在次貸危機後,如何克服自身的盲目自信,重塑與市場的關系,做到未雨綢繆也許是各國金融監管部門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接下來主要的問題是,作為普通消費者,面對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我們該如何理財避險?總理說過:出現金融危機信心最重要。你和我都別想袖手旁觀,什麼都不做行不通,可一味恐慌可能使事態更加嚴重,會適得其反。期貨,原油,黃金……一個個熟悉的字眼開始頻繁湧入我們的眼球,但是,你真的對這些東西很了解很熟悉嗎??如果你現在只知道股市和基金,那麼說明你的金融知識還遠遠不夠。如果不顧全國、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而僅僅目光投注在股市,那你的資金就相當危險了!在全球金融危機惡化的背景下,怎樣尋求投資避險??如果你還寄希望於股市,那最後的結果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轉換自己的思想,讓自己的理財觀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不僅限於眼前的所得!好的理財產品能讓自己受益一生!!投資有風險,進入需謹慎!在全球經濟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全球大量的投資者為了規避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紛紛投入到傳統的避險場所——國際黃金市場,致使國際金價持續上漲。國際黃金市場能成為投資理財的避風港,這與國際現貨黃金交易的九大特點是分不開的。國際現貨黃金的特點:1. 資金利用率高:通過保證金模式下單,100倍的資金杠桿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交易門檻.一手只需保證金1000美金.2. 金價波動大,獲利機率大:根據國際市場行情,按照國際慣例報價,因受國際上各種政治、經濟因素,以及各種突發事件的影響,金價經常牌劇烈的波動之中,可以利用這差價進行黃金交易.3. 交易時間長:24小時交易時段,涵蓋了交易量最大的歐洲盤時段和美洲盤時段,增加獲利機會.交易時間寬松,交易方式便利,不與工作時間、地點相沖突,尤其適合上班一族.4. 交易規則靈活:T+0交易規則,允許當日平倉,並允許投資者進行多次交易,提供多次投資機遇.5. 利潤高:黃金漲,可以做多(買入單);黃金跌,可以做空(賣出單),雙向贏利!6. 風險可控性強:比炒股容易控制,而且有限價、止損保障.7. 保值性強:黃金從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增值的產品這一,升值潛力大,現在國際通用貨幣膨脹加劇,推進黃金增值.8. 交易方便,操作簡單:主要採用網上交易系統下單委託,也可以電話委託下單,交易軟體簡單易學.9. 無莊家控盤:當市場交易額大時,機構已經無法控盤,因此無法坐莊. 國際黃金市場發展歷史悠久,金融系統完善,監管機制十分健全。它面向全球的投資者,為其提供投資和保值各項功能。 理財觀念逐漸覺醒的國內居民,也漸漸的將目光投向了這個在西方國家已經是非常普遍在國內尚屬新鮮的理財新市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這片領域揮斥方遒。1、什麼是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所謂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如果危機的性質屬於這種被動型的,很難認為這種貨幣在危機之後還會回升,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採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2、什麼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其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幅度較大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的損失,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金融危機可以分為貨幣危機、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等類型。近年來的金融危機越
希望採納
❺ 國家允許個人抄作股指期貨,本人認為這是成為億萬富翁新的途徑,不知道是否有道理,希望大家發表看法!
五年成大富翁的六大法則
發布時間:2007-01-31 08:57
你有跟「錢」過不去嗎?相信沒有,誰傻到故意與「錢」為敵嘛。只是這「錢」的脾氣太大,總跟自己過不去。
很多人只知道辛辛苦苦的賺錢,一旦錢到手了就不再珍惜,這是人的天性使然,是跟錢過不去的常見表現。
究其原因,你會發現,「懶」才是罪魁禍首。
有人懶得把工資卡里的活期儲蓄轉化為定期或其他高收益的投資,每年無端損失幾百元甚至幾千元;
有人懶得去管自己股票賬戶里的被套股票,由此損失的金錢達幾萬,甚至幾十萬,曾碰到有人發現自己的股票不再有報價(摘牌)了,才到處問怎麼辦。
忙整整一年才能賺幾萬元錢,卻因為懶得花幾天,甚至幾個小時關心一下自己已經擁有的財富,從而讓辛辛苦苦賺來的金錢從身邊悄悄的溜走,是不是很可惜。
其實懶並沒有錯,錯在你沒有掌握理財的基本法則,沒有找到「懶人理財法」。
理財是很專業的事,是需要時間和心力,更需要智慧的,如果你能找到簡單的理財方式,掌握以下駕馭「錢」途的六大法則,你就可以放心去懶了。
第一招:亂世佳人法 此法對指導單身女性理財很有用。
此法因電影《亂世佳人》中郝思嘉把家裡的窗簾拉下來做了一條漂亮的綠裙子,然後去見白瑞德這個場景而得名。被專家評為女性成功投資的典範。
身邊實例:兩年前有位未婚白領問我,她有兩萬元結余,該投資什麼。我明白她是想問我該投資什麼股票。但我給她的建議是:投資自己!嫁個有錢(前)人。並介紹她去「現代淑女魔鬼訓練營」訓練了一年,費用正好兩萬。(幾天前在外灘三號見到她時,她已被同來的「金龜婿」稱為上海灘最後一個淑女了)
不把錢投入到最值得投入的地方,是跟錢過不去的常見表現。
第二招:書中採金法
此法對自稱沒有時間讀書的人有奇效
顧名思義,此法因書中自有黃金屋一說而得名
身邊實例:書中採金的例子實在太多,「知識經濟」自不必說。我認識的一位成功人士對此感觸頗深,深諳「讀書的財富哲學」。認為讀書是最容易長控和實現的,亦是成本最低生財手段之一。
沒有時間讀書是跟錢過不去的最讓人可惜的表現之一。
讀書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知識的積累能大大提高人的判斷能力和行事效率,判斷力可以為行動贏得時間,而「時間就是金錢」。
第三招:規則生財法
對規則改變的准確預期是真正的生財之道。
生財原理:規則的改變必然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大到朝代更替,小到報紙上的一個頭條新聞,均是規則改變的表現形式。只要有心,自然可以發現其中的發財機會。
成功概率:三年,在我們身邊改變的大小規則何止300個,而成就百萬富翁的規則改變只需要一個。假如成為百萬富翁的概率是1/300,那你三年成為百萬富翁的概率就是100%。
身邊實例
90年代初企業融資規則的改變,滬深股市的出現成就了一大批百萬富翁;(我的哲學老師趕上了這一波)
90年代末人類交流方式的重大改變,網路的出現成就了一大批百萬富翁;(我的小兄弟丁磊趕上了這一波)
本世紀初由於福利分房規則的改變,房價暴漲成就了無數百萬富翁;(我有幸趕上了這一波)
2003年內地資金突破區域規則進入香港H股市場,造就了很多的百萬富翁。(我趕上了半波)
有人言必稱西方、美國,其實是對國內一些「規則」改變方向的預期,因此而發財的人舉不勝舉。最典型的是溫州人,研究認為溫州人的成功在於它擁有遍布世界各地的溫州幫,信息的靈通讓他們對國內規則演變的理解最透徹。
我們該關注的下一個要改變的規則
2004年國內股市的重新洗牌,意味著舊規則的重大改變,又將成就多少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億萬富翁呢?你和你的老闆都准備好了嗎? 行業的動盪將成就新的「行業大鱷」,在可預計的三五年後,在成功的企業講述它成功的經歷時,一定有這樣一段:2004年,證券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全行業虧損已不開避免,職業的敏感讓我們意識到一個千載難逢的介入證券行業的機會出現了,我們在認真分析了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情形後,經過……終於攜10億巨資介入證券業,經過五年的發展,公司市值已超過1000億……。
ā這就是規則改變帶來的價值,現在很多人都在說證券業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但越不合理的規則,改變的可能性越大。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需要改變的規則何止千萬。
數一數你身邊還有多少不合理的規則,把她變成你的財富吧。
財富法則:碰到不合理的規則,說明你碰到了財神!與其大罵規則不合理,不如悶頭發財。
第四招:眼大生財法
生財原理:證券投資者喜歡牛市,據說是因為牛角朝上的緣故。我考證的結果是緣自「眼大生財」,牛眼很大,而且能把看見的物體放大,這與見人就追的呆頭鵝相反。眼大的結果給了人無窮的努力動力(象牛一樣勞作的心態),努力的結果自然是財富的積累。
證券市場自然希望投資者用牛眼看市,把股價放大,把價值放大。
「眼大」是成就事業的保證,人做每一件事情之前,習慣性的先考慮利益有多大,利益大自然干勁高。有人把價值5萬的事看成了50萬,於是很重視,很努力的去爭取,最後成功了,賺了5萬;有人把價值5萬的事看成了1萬,認為不值得很努力(怕東怕西),最後一分錢也沒賺到。-----這其實是傻人傻福的一種解釋,亦是陽光心態的一種具體體現。
成語為證:兩份汗水,一份收獲(付出永遠大於回報)
第五招:宏觀生財法
宏觀一點,再宏觀一點
別以為這不是個人的事,只要你不和錢過不去,就與你個人有關。
SARS的出現,不用腦人也想到了預防SARS的物品價格將上漲;宏觀一點,有人想到了物價將可能全面上漲;再宏觀一點,有人想到了股市將在一年後下跌。SARS事件至少蘊含了三次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SARS造成了我國千千萬萬家工廠(號稱世界工廠)的停工,工廠的停工自然造成供應短缺(世界性的),供不應求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庫存減少;物價上漲,囤積中間體、原材料,很簡單的發財方式(所謂奇貨可居)。
物價上漲,通貨緊縮轉變成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意味著經濟過熱;經濟過熱,意味著政府要考慮宏觀調控。宏觀調控的結果是股市將失去上漲動力,拋出股票,見好就收就成了智者的生財之道。如果可以做空,那又是另一次生財機會了。
第六招:比較生財法
「房產」是最沒有可比性的商品。因為它是「不動產」。
可偏偏有人喜歡把房產價格拿來比較,這就給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比較生財」機會。
有人喜歡拿北京的房價和上海的房價比
有人喜歡拿上海的房價與香港乃至倫敦的房價比
有人喜歡拿杭州的房價與貴陽的房價比
亦有人喜歡拿城東的房價與城西的房價比
這和股市是何等的相像,機構一直在利用大眾喜好「比較」而生財呢。
來源:去創業網
❻ 發生大的疫情會怎樣影響股票期貨市場走勢
新型冠狀病毒是什麼?
2019新型冠狀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漢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發現,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命名。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等較嚴重疾病。新型冠狀病毒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持續開展流感及相關疾病監測,發現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診斷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
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有哪些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人體早期的症狀和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症狀有相似之處,主要表現為疲倦、乏力、肌肉酸痛,也有少數病人會表現為胃腸道的反應,比如腹痛和腹瀉。
隨著病情的發展,病人會出現發燒的症狀,發燒度數在37.3度以上。另外還會出現呼吸道相關症狀,包括咳嗽、喉嚨疼痛等。
隨著症狀的加重,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甚至會出現呼吸窘迫等嚴重症狀。進行影像學的檢查會發現肺部有磨玻璃一樣的肺間質的改變。表現嚴重的還會出現膿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礙和腎功能衰竭等。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沒有特異治療方法。但許多症狀是可以處理的,因此需根據患者臨床情況進行治療。此外,對感染者的輔助護理可能非常有效。
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暫時沒有有效的疫苗預防方法,做好個人防護是最切實可行的方法,包括:
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衛生,堅持安全飲食習慣。
盡可能避免與任何錶現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咳嗽和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多飲水、注意休息,提升免疫力。
居住及工作環境中多保持通風狀態。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怎麼辦?
懷疑自己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時,要第一時間與家人和朋友隔離,不要外出,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身體進一步出現發熱(發燒度數>37.3度)、咳嗽等異常臨床表現時,要第一時間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這樣能夠更好的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要保持醫學觀察14天,14天期間如果無其他症狀發生,才可以解除隔離。
以下是其他關於冠狀病毒的其他專題解讀:
【預防知識】積極防護,保護自己
【科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常用口罩種類盤點
若您在疫情期間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使用:新型肺炎患者同乘查詢
查看各地實時交通封禁狀況可關註:疫情出行管控消息速報
若您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可足不出戶,在線免費問醫生:阻擊肺炎免費問醫生